高速铁路列控车载设备安全技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列控车载设备安全技术分析
对于高铁系统,最基础和核心的技术是安全技术,一旦安全技术存在问题,对于高速行驶的
列车来说就是非常致命的威胁,没有稳定运营的列控车载安全技术保障,高铁系统就失去了
存在的意义。
重视列控车载设备安全系统建设,确保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人们高度关注
的内容,相关研究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概述
CTCS-2+ATO列控系统是在CTCS-2级基础上增加ATO功能的列控系统,实现列车自动驾驶、
精确停车、自动开关车门与站台门等功能,CTCS-2+ATO列控车载设备是在ATP车载设备基础上新增ATO功能单元,负责按接收的CTC计划制定控车策略,实现自动驾驶及其他附加功能;CTCS-2+ATO列控系统于2016年3月30日应用在城际铁路,本文就CTCS-2+ATO列控车载设
备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从而提高设备运用质量。
2存在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2.1车载设备休眠端故障,影响换端使用
CTCS-2+ATO列控车载设备前端运行时,后端设备开机并处于休眠状态。
在运用中出现休眠
时设备故障、宕机的情况,尤其是ATO设备故障时,乘务员换端按正常流程启动设备时,无
法及时发现处理,直至“预选ATO”步骤才能发现ATO设备故障,且只能通过重启设备恢复,
影响列车正点运行。
针对这类问题,分析判断为ATO软件内部通信超时、任务资源过多以及
后端受电弓电流拉弧瞬间干扰过大导致,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一是通过优化ATO主机休眠时的通信逻辑和处理机制,合理放宽通信时间阈值和减少运行任务资源,有效
降低ATO设备故障率。
二是在DMS动态监测系统增加休眠端列控车载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
监测,发生故障时实时弹窗报警。
监测人员通过监测系统分析判断休眠端故障情况后,及时
联系动车组乘务员,在换端时采取优先重启设备恢复的方式,减少故障发现和处理时间。
后
续建议:因后端列控车载设备处于开机状态休眠运行,且动车组使用后受电弓距离设备较近,不排除电流拉弧瞬间干扰过大对设备可能造成影响。
建议对故障率较高的车组进行干扰测试
和分析,并采用在设备柜布局屏蔽层(网)等方式减少干扰。
2.2与CCS链接中断或通信质量下降,影响车-地通信
在运行中,出现与CCS链接时间过长、链接中断和通信质量下降的问题,影响车-地通信,
如CTC计划接收延时、无法控制联动站台门等情况。
CCS链接中断涉及CCS、ISDN、无线通
信接口、MT电台等多个节点,因CTCS-2+ATO列控车载设备仅有1根天馈线,采用功分器与
双套MT电台连接的结构,列控车载设备侧分析判断为车顶天馈线接头进水潮湿、功分器稳
定性不足以及SIM卡接触不良导致。
一是使用天馈线测试仪分别对功分器前后节点进行驻波
比测试,确定问题节点为车顶天馈线或是功分器,进行相应的除水、干燥、密封和更换。
二
是对SIM卡接触面进行处理,采取对SIM卡背面加厚方式确保接触紧密不松动或更换SIM卡。
后续建议:CTCS-2+ATO列控车载设备仅有1根天馈线的先天不足,导致使用功分器信道接入
衰耗较大,影响通信质量。
建议:1)尽快增加空口监测模块,对通信质量和数据进行监测
采集,并利用DMS动态监测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2)应设计成双天线、与双MT电台
组成全路双套冗余,减少功分器造成的衰耗过大及单套故障导致的影响运用问题。
2.3ATO与车辆通信延时或失效,影响ATO控车
ATO控制列车自动驾驶时,实时输出牵引/制动命令,车辆接收执行ATO命令,进行相应的
加减速和停车。
在AM模式下,车载信号系统输出失效或车辆系统采集失效,导致车辆未执
行ATO控车命令,从而导致车辆运行超出允许速度曲线、无法准确靠标停车甚至越标停车的
现象。
分析该现象为“ATO有效”信号突然失效会导致车辆不响应ATO输出的牵引、制动命令。
由于该信号所经过的环节较多,涉及信号、车辆多个继电器级联,车载信号系统输出失效或
车辆系统采集失效都有可能导致该故障的发生。
因此需要信号系统和车辆系统相互配合,对
该故障进行预防及处理。
针对此问题,通过升级软件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一是根据车辆网
络(TCMS)向ATO反馈牵引/制动级位命令的逻辑,在AM模式下,ATO输出牵引/制动命令时,增加对车辆网络反馈的牵引/制动级位命令进行反馈检查。
当检测到车辆未响应ATO的
牵引/制动命令时,则退出AM模式并报故障。
二是增加ATO进站过程速度控制功能,即
ATO判断前方停站时,在进站信号机处设定限速为80km/h,并控制列车按照限速执行。
当前方车站为通过时,不限制80km/h限速。
后续建议:1)建议车辆、信号系统增加对“ATO有效”信号的检测、反馈记录和屏幕信息显示,“ATO有效”信号失效时,能够及时向司机提示。
2)车辆专业考虑针对“ATO有效”信号采集,增加软件防抖措施。
3)在进站停车设定限速
80km/h的基础上,再选取离停车点更近距离进行速度值设定,如在站中心设定控制动车组速度25km/h,供乘务员参考,及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
发现超过预期速度时,及时人工介入干预,保证动车组不越标停车。
2.4与车辆制动参数不匹配影响精确停车
ATO系统需要预先配置相对应的车辆制动参数,才能据此施加准确的制动级数并停车。
因不
同动车组制动参数均不同,而车辆厂仅提供初始的一版通用参数,从而导致新车出厂时ATO
无有效车辆制动参数配置,大大影响新车上线运用时效。
后续运用车辆制动参数在动车组运
行过程中呈一定趋势的线性偏移,从而导致ATO配置制动参数与实际参数不匹配,降低停车
精度。
针对此问题,一是向调度所申请专用ATO调试的交路,满足新车及运行中ATO参数不匹配的运行调试。
通过对每列车进行多次ATO运行试验,获取精准的车辆制动参数,从而匹
配ATO停车精度。
以往ATO精度调试正常流程需要7天及以上,现在ATO停车精度调试则
缩短至3天完成;二是定期组织对每列车停车精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停车精度有偏离
趋势时,及时复核轮径参数并对ATO参数进行相应调整。
后续建议:1)信号与车辆专业随
着接口集成越多越复杂,应打破壁垒,建立合作机制。
针对每列车提供精准的制动参数或建
立与ATO同步进行精调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另外要定期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变化
规律和趋势,及时做好ATO配置制动参数调整;2)ATO分析软件中增加车辆制动参数的数据,便于统计分析制动参数与停车精度的线性规则,从而提早判断并采取与车辆部门共同对
参数进行复核修正。
结语
高铁建设已经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重要的有竞争力的技术,在世
界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高铁建设投入成本非常巨大,其实际收益也相当可观,安全技术
是确保投入得到应有回报的根本,也是确保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直接保证。
参考文献
[1]耿志修,李仙任.中国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J].中国铁路,2015(12):23-25.
[2]郜春海,唐涛,燕飞.基于CENELEC铁路标准的列车自动防护系统车载设备研究与设计[J].
铁道学报,2016(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