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作者简介】
谢映霞(1955-),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收稿日期】2012-12-28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3)02-0045-06【中图分类号】TU984.11+6【文献标识码】A 【摘要】从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及排水专项规划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经验,从系统构成、规划理念、规划标准、规划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我国的雨水规划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排水规划的发展思路和应对城市内涝灾害的规划对策。特别提出了构建大排水系统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结合实践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城市内涝灾害防治;规划理念;规划标准;设计方法;雨水影响评价;内涝风险评价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urban waterlogging disaster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urban planning, the land use layout, and the special drainage planning. Based on the advanced concepts and successful practical experiences abroad, the paper conducts a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storm water planning from aspects including system composition, planning concepts, planning standards, planning methods,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before putting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houghts for drainage planning and the planning countermeasures for prevention of urban waterlogging disasters. The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stablishing large drainage system in particular both in theory and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KEYWORDS: prevention of urban waterlogging disaster; planning concept; planning standard; design method; stormwater impact evaluation; waterlogging risk evaluation
1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2011-2012年,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南京、杭州、海口、南昌、潍坊、莆田等
多个大城市发生内涝,城市积水严重,造成交通瘫痪,给人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特别是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近年来最大一次降雨袭击,全市平均降雨量170mm,城区平均降雨量215mm。其中暴雨中心房山区河北镇日降雨量达541mm,最大小时雨量95mm。中心城区63处主要道路因积水导致交通中断,全市受灾人口119.28万人,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18.35亿元。北京市“7.21”特大洪涝灾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引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城市内涝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大问题。
其实城市内涝灾害近年来一直困扰着各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对32个省的351个城市的内涝情况调研显示,自2008年,有213个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积水内涝,占调查城市的62%;内涝灾害一年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就有137个,甚至扩大到干旱少雨的西安、沈阳等西部和北部城市。内涝灾害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mm的城市占74.6%,积水深度超过15mm的超过90%;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城市占78.9%,其中有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表1)。
2 城市内涝灾害成因剖析
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暴露出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有观念体制问题,也有排水系统本身的问题,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更是推波助澜,放大了内涝灾害的影响。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很复杂,概括起来与规划及用地相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气候变化导致城市暴雨发生频繁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气流季节性异常,极端天气频发,降雨量增加,很多
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
谢映霞
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
谢映霞
DEVELOPMENT OF DRAINAGE PLANNING IN VIEW OF FREQUENT URBAN WATERLOGGING DISASTERS
XIE Yingxia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3年 第37卷 第2期 VOL.37 NO.2 FEB. 2013
46
京西郊受纳水的大水库玉渊潭也从文革前160万m 3的库容降到现在不足60万m 3库容,城市受纳水体不足,排水系统无出路。
2.3 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
土地高强度开发引发的城市地区地形地貌变化、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排水体系、破坏了原来的水循环系统。原有的湖泊水系改变了,原有的排洪通道填掉了,不仅调蓄容量变小了,洪水出路也减少了。例如,北京白颐路上的排水边沟因为要增加交通流量而荡然无存(图3,图4)。
2.4 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地表径流改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城市内不透水面积增加,蓄水面积减少,地面沉降等下垫面情况发生改变,使得径流形成规律发生变化,同量级暴雨的产流系数增大,加大了城市地区的径流,即雨水向低洼地更快汇集。
2.5 原有管网规划设计标准偏低
雨水系统安全可靠性与规划设计标准直接相关。在排水设施的规划设计标准中,重现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其表示设计暴雨强度出现的周期,它是根据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积水后财产损失的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城市雨水系统设计重现期一直比较低,以前建设的城市雨水排水工程绝大多数为1年或低于1年重现期的设计标准,甚至有1年2遇、1年3遇,1年4遇的设计标准。这大大低于一般发达国家的设计标准。
表1 2008年以来中国351个城市内涝的基本情况
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waterlogging in 351 cities of China since 2008
内涝事件数量(件)最大积水深度(mm)持续时间(h)1~2≥3Total 15~50≥50Total 0.5~11~12≥12Total 城市数量76137213582623202020057277
城市比例
22%
40%
62%
16.5%
74.6%
91.1%
5.7%
57.0%
16.2%
78.9%
地方出现特大暴雨,有些城市甚至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再加上我国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每年夏季大部分城市都会遭遇强降雨的袭击。短时内大量降雨,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瘫痪。
迅速发展的城市形成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改变了城市降雨中心的分布和强度。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建筑密度不断增加,城市“热岛效应”显著。这是因为城区在同样天气下比郊区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加上城市生产生活产生大量热量,形成热岛效应,进而产生雨岛效应,大城市及高度城市化地区更易产生这种现象,更容易成为区域的暴雨中心,高强度暴雨可能的频率更高。
2.2 河道行洪能力缩减,雨水调蓄能力减小
随着城市向周边扩展,以往城外的行洪河道演变成城市的内河,行洪能力缩减。而城市中原有的河湖水面经过大规模改造,已所剩无几,幸存的河流水面也大幅度减少,例如北京的前三门,首段18.8km护城河在1965-1985年间改为暗沟,大大降低了雨洪水的通行能力;调蓄雨水的能力大大降低。
城市水系不断萎缩。以闻名于世的“百湖之市”武汉为例,2010年水域面积比1991年减少约39%。1950年代主要城区湖泊127个,目前仅存38个;湖泊面积到1980年代已由1581km 2缩减为874km 2;近30年来,又减少了228.9km 2(图1,图2)。
北京原来蓄水量28万m 3的莲花池,从1970年修铁路开始陆续填埋,现在已无蓄滞水功能;北
图1 武汉市1991年南湖、东
湖等水域面积
Fig.1 The water areas of South
Lake, East Lake and other stream in Wuhan in 1991图2 武汉市2010年南湖、东湖等水域面积Fig.2 The water areas of South
Lake, East Lake and other stream in Wuhan in 2010
图3 北京老白石桥
Fig.3 Image of old Baishiqiao in
Beijing 图4 北京新白颐路
Fig.4 Image of new Baiyi Road in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