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十四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的基本含义和类型,制度在经济增长中 的重要作用;掌握为什么我国要提出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它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联系 和区别,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和实 现途径;同时,还要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和精神, 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时期的新要 求。
。
15
(一)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特别是转变实绩如何, 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制度变迁是有效的,或者说,体 制转变本身具有“制度适应性”特征。
(二)体制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保障和前提, 它意味着一种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激励与约 束机制的形成、启动和运转;经济增长方式的初步转 变,又为经济体制转变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和 支持条件。
其公式为: GNPt=GNPb×(1十r)n
经济增长的快慢,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增长速度来衡量
4
中国的经济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1952年至2008年, 扣除价格因素,我国GDP以年均8.1%的速 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 界第3位。 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GDP为3.86万亿美 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 当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2770美元,按世界 银行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 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三)体制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难度大、 涉及面广。其中,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完善可以说是基 点。
16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及其实现机制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与 区别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 体现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素资源的投入、组合和使用上以质量提 高为主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转变
14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制度因素的重要性 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新的市场经济体制
与现实的客观经济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适 应性和相容性,决定了其发育、完善并取代 旧体制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这一发展趋势中, 遵循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的内在逻辑,因其获得了体制和机 制上的保证而得以顺利展开。
1、产权 2、国家 3、意识形态
12
二、经济增长方式:含义、类型及其转变 1、含义
主要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 使用的不同方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及其效果, 它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
13
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要素资源的投入、组合和使用上以数量扩
张为主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6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
100000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 95 2
GNP(亿元)
1 95 8
1 96 4
1 97 0
1 97 6
1 98 21ຫໍສະໝຸດ 98 8年份1 99 4
2 00 0
7
8
9
(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1、劳动力投入量 2、资本投入量 3、自然资源投入量
19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关于发展中当代人与后代人关系 的思想,实质是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 代人的发展为代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 概括,就是在当代的发展中妥善处理人与自 然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0
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
机制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的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
产品和劳务总量的长期持续增加,即用货币 形式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不断增加。
21
• 根据科学发展观,以及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和平发展道路的要求,必须坚持“六个立足” 的方针:
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 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 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 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 立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发展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
10
(二)要素生产率 1、投资的增长 2、劳动者的素质和人力资本 3、经济结构的调整 4、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
11
(三)制度 制度指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及社会组织的结构和机制。
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把制度 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它研究制度对于经 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制 度的演变。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始于科斯 (Ronald Coase)《企业之性质》,科斯的贡献在于的将交易成 本这一概念引入了经济学的分析中并指出企业和市场 在经济交往中的不同作用。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等人对 于这门新兴学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7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关于发展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关 于发展目的、发展主体和发展成果分配的高 度概括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目的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主体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分配 发展由人民作主?
18
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关于发展内容之间策略的思想 第一个层面是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 之间的发展,包括“五个统筹”中的统筹经 济社会发展 第二个层面是协调城乡、区域、不同群体或 阶层、国内国外等,实质是共建共享中人与 人的关系问题
5
中国的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1978年GDP为3600亿元,2010年GDP达到 39.83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1978年人均GDP200多美元,2010年为 4000美元。 2012年中国 GDP为51.9万亿元,人均GDP 约合6000美元。 2013年中国 GDP为56.8万亿元,人均GDP 约合6800美元。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的基本含义和类型,制度在经济增长中 的重要作用;掌握为什么我国要提出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它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联系 和区别,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和实 现途径;同时,还要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和精神, 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时期的新要 求。
。
15
(一)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特别是转变实绩如何, 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制度变迁是有效的,或者说,体 制转变本身具有“制度适应性”特征。
(二)体制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保障和前提, 它意味着一种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激励与约 束机制的形成、启动和运转;经济增长方式的初步转 变,又为经济体制转变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和 支持条件。
其公式为: GNPt=GNPb×(1十r)n
经济增长的快慢,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增长速度来衡量
4
中国的经济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1952年至2008年, 扣除价格因素,我国GDP以年均8.1%的速 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 界第3位。 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GDP为3.86万亿美 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 当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2770美元,按世界 银行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 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三)体制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难度大、 涉及面广。其中,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完善可以说是基 点。
16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及其实现机制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与 区别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 体现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素资源的投入、组合和使用上以质量提 高为主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转变
14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制度因素的重要性 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新的市场经济体制
与现实的客观经济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适 应性和相容性,决定了其发育、完善并取代 旧体制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这一发展趋势中, 遵循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的内在逻辑,因其获得了体制和机 制上的保证而得以顺利展开。
1、产权 2、国家 3、意识形态
12
二、经济增长方式:含义、类型及其转变 1、含义
主要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 使用的不同方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及其效果, 它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
13
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要素资源的投入、组合和使用上以数量扩
张为主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6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
100000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 95 2
GNP(亿元)
1 95 8
1 96 4
1 97 0
1 97 6
1 98 21ຫໍສະໝຸດ 98 8年份1 99 4
2 00 0
7
8
9
(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1、劳动力投入量 2、资本投入量 3、自然资源投入量
19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关于发展中当代人与后代人关系 的思想,实质是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 代人的发展为代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 概括,就是在当代的发展中妥善处理人与自 然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0
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
机制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的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
产品和劳务总量的长期持续增加,即用货币 形式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不断增加。
21
• 根据科学发展观,以及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和平发展道路的要求,必须坚持“六个立足” 的方针:
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 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 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 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 立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发展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
10
(二)要素生产率 1、投资的增长 2、劳动者的素质和人力资本 3、经济结构的调整 4、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
11
(三)制度 制度指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及社会组织的结构和机制。
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把制度 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它研究制度对于经 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制 度的演变。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始于科斯 (Ronald Coase)《企业之性质》,科斯的贡献在于的将交易成 本这一概念引入了经济学的分析中并指出企业和市场 在经济交往中的不同作用。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等人对 于这门新兴学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7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关于发展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关 于发展目的、发展主体和发展成果分配的高 度概括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目的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主体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分配 发展由人民作主?
18
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关于发展内容之间策略的思想 第一个层面是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 之间的发展,包括“五个统筹”中的统筹经 济社会发展 第二个层面是协调城乡、区域、不同群体或 阶层、国内国外等,实质是共建共享中人与 人的关系问题
5
中国的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1978年GDP为3600亿元,2010年GDP达到 39.83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1978年人均GDP200多美元,2010年为 4000美元。 2012年中国 GDP为51.9万亿元,人均GDP 约合6000美元。 2013年中国 GDP为56.8万亿元,人均GDP 约合68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