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障碍(attention disorder):心理障碍的一种。
临床上大致可分为三方面:注意程度方面的障碍,注意稳定性方面的障碍,注意集中性方面的障碍。
表现为注意增强、注意涣散、随境转移、注意迟钝、注意狭窄、注意固定。
注意增强(hyperprosexia):注意障碍的一种。
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注意指向外在的某些事物。
如具有妄想观念的患者,总围绕着一个有系统的妄想,过分地注意着他所怀疑的人的一举一动,甚至对某些微小细节都保持高度注意和警惕;另一种是指向患者某些生理活动,如有疑病观念的患者常过分地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或那些使他忧愁的病态思维内容,其他任何事情多不易转移他的注意力。
心因性障碍(psychogenic disorder):亦称“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
心理障碍的一种。
由应激性生活事件引起。
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的生理障碍,及各种非心因性精神病性障碍。
常见的临床类型有三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表现为木僵呆滞,意识蒙胧;心境低沉,反复出现与刺激情境有关的情感体验,甚至幻觉与妄想。
焦虑性障碍(anxiety disorder):心理障碍的一种。
以焦虑作为最突出特征。
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强迫障碍及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
认知障碍(cognitive disorder):心理障碍的一种。
主要表现为认知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缺陷或异常。
记忆障碍(memory disorder):心理障碍的一种。
个体记忆机能的失调或失控。
是精神疾患尤其是脑器质性疾患中较为常见的心理异常现象。
一般情况下,记忆障碍可以在识记、保存、回忆等不同阶段发生,各个阶段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记忆障碍的表现通常有记忆增强、记忆减退、记忆错乱、遗忘症等。
记忆增强(hypermnesia):记忆能力病理性亢进的现象。
患者处在病理情况下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对过去已经遗忘了的、久远的经验或根本记不起来的事情,都能记得起来,而且记得很清楚。
多见于系统妄想症和轻躁狂。
记忆减退!(hypomnesia):记忆能力普遍降低的现象。
患者识记、保持、回忆和再现这四个环节的能力比一般常人或比本人发病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也可以是这四个环节中某一个环节受到严重破坏而导致整个记忆能力的减退。
表现为近事记忆减退,也可表现为远事记忆减退;但从发展上看则常常表现为由近事记忆减退开始逐渐发展到远事记忆减退。
极端表现是遗忘症。
进行性遗忘(progressive amnesia):遗忘持续进行的过程。
由于大脑病态而引起大脑弥散性损害的患者,如老年痴呆患者,在大脑疾病不断加重的过程中,记忆的损害会进行性地加重,并同时伴有日益加重的痴呆和淡漠。
其突出表现是回忆和再认的严重障碍。
遗忘一般持续进行,日趋严重,多由近事遗忘开始,逐渐发展到远事遗忘。
遗忘症(amnesia):记忆障碍的一种。
暂时或永久性的记忆的丧失。
因导致遗忘的因素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
(1)由于大脑皮层受到损害而导致。
包括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
(2)由
心理因素导致心因性遗忘,即多因为情绪因素影响而使记忆丧失。
包括选择性遗忘、分离性遗忘和界限性遗忘。
选择性遗忘的内容经过高度选择,以满足特殊感情的需要;分离性遗忘一方面表现出严重的遗忘,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良好认知能力,生活亦表现出正常状况,即患者曾经发生的遗忘与其显示的知识能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与分离;界限性遗忘,对过去生活中某一阶段的明确事件与经历,完全不能回忆。
被遗忘的经历,多与强烈的愤怒、恐惧、羞辱等情景有关,该阶段的事件,通常是患者不愿回忆或不愿谈及的。
布罗卡氏遗忘(Broca's amnesia):法国外科医生布罗卡发现的由言语中枢受损而导致的遗忘症。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与“逆行性遗忘”相对。
遗忘症的一种。
由脑损伤、疾病或药物引起。
表现为对新近发生的事件记忆困难,而早期发生的事件记忆保存良好。
遗忘的时间有长有短,从几秒到十几年不等。
由外伤引起的顺行性遗忘的大脑损伤部位在丘脑和边缘系统,特别与海马和乳头体有关。
心理或疾病因素导致的顺行性遗忘可能与识记困难或提取障碍有关。
逆行性遗忘(retroactive amnesia):与“顺行性遗忘”相对。
遗忘症的一种。
多见于脑卒中、脑外伤等器质性损害。
表现为对发病前一段时间,尤其是发病前几分钟或几秒内发生的事件无法记忆。
原因可能是人们在感知外界事物时,需要兴奋在大脑神经回路中活动一段时间才能产生记忆并在脑中留下痕迹。
若缺少这一过程,痕迹不能巩固、保持。
临床上常与顺行性遗忘同时存在。
错构症(paramnesia):对一个真实事件的追忆中添加错误细节的现象。
正常人有时也会出现此种情况,但弥漫性脑病变可使错构倾向更为强烈。
患有错构症的患者在回忆往事时,常混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张冠李戴,如把过去可能在生活过程中的确曾经历过、然而在他所指的那段时间里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错误地当作该时发生的真实事件来诉说,并坚信不疑。
阅读障碍(reading disorder):阅读机能的发育障碍。
表现为阅读时速度慢,书面语言理解困难,在视觉和听觉以及运动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但智力正常。
行为障碍(behavior disorder):各种心理障碍导致的行为异常。
按其表现大致分为精神运动性抑制与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类。
前者表现为动作和行为大量减少,典型的有木僵、蜡样屈曲、违拗症、失用症、失写症、失算症等;后者表现为动作和行为大量增多,有强迫动作、刻板动作、持续言语、模仿言语和动作,以及作态等。
适应障碍(adaptable disorder):亦译“适应性障碍”。
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根据情境的要求作出应变,并陷入一种主观的痛苦和情感紊乱状态的现象。
适应障碍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其中长期适应障碍是诱发心理问题的原因。
常发生在个人经历的重大事件或人生的重大变化中,如上学、初为人父母、未能达到个人的理想目标以及退休等。
亦可能由影响个人社会关系完整性的事件,如丧偶、离别体验,或影响社会支持系统及价值系统的事件,如移民或难民状态所引起。
个人素质或易感性是影响适应障碍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表现为烦恼、不安、抑郁等情绪障碍,伴有适应性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
一般运用危机干预技术和理性情绪疗法予以治疗,必要时根据主要症状选用药物。
适应不良(maladaptation):亦称“不适应”、“顺应不良”。
适应障碍的一种,属轻度适应障碍范畴。
适应即个体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和个体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
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个体人格方面,指各种情绪上的干扰妨碍了个体从事有效的社会活动。
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个体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充满信心和富有成效。
生活目标明确并富有建设性与现实性,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能互敬互爱,并乐于为实现社会目标而献身。
而适应不良则与之相反。
适应不良
最初源于不良的亲子关系。
适应不良多导致活动低效并构成恶性循环。
应对适应不良的主要方法有:(1)提高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对适应不良者给予必要的帮助;(4)社会和家长多方合作,有效进行行为干预。
一般性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syndrome):由于持续的应激状态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模式。
其目的在于克服应激反应产生的影响,保证身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可分三个阶段:警觉阶段、抵御阶段和衰竭阶段。
加拿大生理学家塞利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
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采用这一原理来解释和说明一些临床中的持续应激问题。
述情障碍(alexithymia):不能适当地表达情绪、缺少幻想的人格特征。
表现为缺乏用言语描述情感的能力、缺乏想象力和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对情绪性刺激的语词性及非语词性的“认知不能”和自身的情绪性信息处理障碍。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与人格有关,常见于心身疾病患者;但述情障碍不与心身疾病等同。
后者继发于应激相关性疾病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表现。
食欲障碍(dysorexia):饮食习惯的异常变化状态。
包括饮食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两大类。
饮食量的变化主要有食欲亢进、暴食、贪食、拒食等;饮食质的变化主要有贪食昆虫、草木、泥沙、玻璃等,也包括烟、酒、茶等特殊食物的爱好、某些药物与毒品的成瘾等。
思维障碍(thinking disorder):心理障碍的一种。
思维失去连贯性、逻辑性、目的性,以及完整的对事物的效验能力。
表现为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破裂、思维散漫、思维中断、思维不连贯、病理性赘述。
可分为思维速度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属性障碍、思维内容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