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重复压裂高效暂堵剂性能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向重复压裂高效暂堵剂性能评价
付美龙;陈畅;胡泽文
【摘要】针对油井施工次数的增加,老井原有的人工裂缝生产潜能逐年降低等问题,提出了转向重复压裂技术,并介绍了水溶性SC-JXSG高效暂堵剂.通过室内静、动态实验评价了暂堵及解堵效果,分析了暂堵剂的浓度、注入量和注入压力对暂堵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静态评价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暂堵剂在30℃时溶解缓慢,80℃时也需数小时才能充分溶解;②裂缝性岩心暂堵动态实验中,在60℃条件下,注入1 PV质量分数为3%的暂堵剂,暂堵率可高达99%,突破压力梯度高达37.90 MPa/m;在80℃条件下,反向注入10 PV地层水解堵,最终解堵率可达73%.该暂堵剂现场试验效果良好,可以满足压裂暂堵现场施工要求.
【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1)005
【总页数】5页(P43-47)
【关键词】转向重复压裂;水溶性;生产潜能;暂堵剂;暂堵效率;影响因素;长庆油田【作者】付美龙;陈畅;胡泽文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9;TQ37
付美龙,陈畅,胡泽文.转向重复压裂高效暂堵剂性能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5):43-47.
FU Meilong,CHEN Chang,HU Zewen.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igh efficiency temporary plugging agent for steering refracturing[J].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6,31(5):43-47.
目前老井原有的人工裂缝生产潜能越来越小,如果还是采用常规的重复压裂方法延伸老裂缝,便难以达到高产、稳产、提高采收率的目的[1]。
转向重复压裂暂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油井的单井产量,还可以提高整个区块的开采力度,从而为油田的增产稳产提供保障,并能取得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本文从转向重复压裂的机理出发,介绍了SC-JXSG暂堵剂的静态、动态评价及其参数优化,阐述转向重复压裂暂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SC-JXSG是一种颗粒状、污染小的水溶性暂堵剂,可应用于转向重复压裂技术。
该技术的核心是暂堵旧裂缝或天然裂缝,压开新裂缝。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加入暂堵剂,使主裂缝通道内形成桥堵,从而暂时封堵旧裂缝,压力升高后,压开新的支裂缝或更多微裂缝[3]。
根据岩石力学、水力压裂力学理论,裂缝的启裂和延伸与地应力密切相关,无论裂缝在何处启裂,它总是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延伸。
初次压裂施工和压裂后的生产会导致井筒附近地应力的重新分布,产生诱导应力区。
一般情况下,最大诱导应力等于裂缝闭合后作用在支撑剂上的净压力,它垂直于裂缝[4-5];最小诱导应力平行于裂缝,当诱导力达到一定程度,将在井筒附近产生应力反转区,重复压裂时裂缝启裂的方向就会垂直于初次压裂裂缝的方向,当远离井筒以后,应力场恢复到初始应力场,重复压裂新裂缝逐渐转向到平行于初次裂缝方向并继续延伸。
转向重复压裂过程中加入暂堵剂能有效暂堵原有裂缝,增加诱导力。
基于流体沿阻力最小方向流动原则,暂堵剂颗粒会随压裂液进入旧裂缝,形成暂堵。
当粒径大于地层孔喉直径1/3时,在表面形成滤饼,实现滤饼封堵;当粒径为地
层孔喉直径1/7~1/3时,形成内滤饼,实现桥堵;当粒径小于地层孔喉直径1/7时,颗粒可自由通过[6-8]。
2.1 实验材料与器材
实验材料:SC-JXSG暂堵剂、蒸馏水、模拟地层水(矿化度为1.56×104 mg/L)、胍胶粉。
实验器材:恒温水浴锅、电子搅拌器、电子天平(最小分度0.001 g)、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2.2 溶解、配伍性
称取3 g暂堵剂,将其注入到蒸馏水中与之混合,分别在30 ℃、60 ℃、80 ℃下放置0.5 h、1 h、3 h、5 h和8 h,观察其溶解情况。
实验表明:SC-JXSG在30 ℃时部分缓慢溶解,在60~80 ℃时,5 h能够基本溶解;其在模拟地层水中溶解现象与在蒸馏水中基本一致,故其与地层配伍性良好。
2.3 分散稳定性
分别用自来水和质量分数0.5%胍胶稀溶液配置质量分数为3%的暂堵剂溶液,静置0.5 h、1 h、3 h、5 h和8 h,观察其是否有分层、沉淀现象,对比暂堵剂在2种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
结果表明,暂堵剂在自来水中有明显的沉淀现象,而在0.5%的胍胶稀溶液中始终能稳定悬浮,说明此暂堵剂在自来水中的分散稳定性不好,在0.5%的胍胶稀溶液中较好。
建议暂堵剂在动态实验和现场施工时用胍胶稀溶液悬浮携带。
2.4 黏度测定
取分散稳定性实验中溶解后的暂堵剂溶液,分别在30 ℃、60 ℃、80 ℃下用布氏黏度计测定其黏度(表1),并在80 ℃条件下测定SC-JXSG暂堵剂用稍微过量的过硫酸铵破胶后的黏度;对加入胍胶的暂堵剂溶液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暂堵剂SC-JXSG溶液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于胍胶的影
响,用胍胶携带暂堵剂的溶液黏度约为不加胍胶携带黏度的4~5倍,80 ℃破胶
后的黏度位于4.6~7.2 mPa·s,反排较为容易。
通过上述静态实验,发现SC-JXSG符合压裂施工暂堵要求。
在静态评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动态实验评价,以测试其突破压力梯度、暂堵率和解堵率,评价其实际暂堵性能。
3.1 实验材料与器材
实验材料:SC-JXSG暂堵剂、造缝岩心、蒸馏水、模拟地层水(矿化度为
1.56×104 mg/L)、胍胶粉。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最小分度0.001g)、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岩心夹持器、二维平模模拟实验评价装置(海安石油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3.2 实验步骤
①将岩心切成柱状,并对其进行人工造缝;②将岩心烘干后,称得干燥岩心的质量M1 ;③将岩心放入装有地层水的抽滤瓶中抽滤,待岩心充分饱和水,擦干其表面地层水,称得岩心饱和水后的质量M2;④(M2-M1)/ρ地层水得到岩心的有效孔
隙体积V;⑤将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附加3 MPa的围压,置于油藏温度下的恒
温箱中,以0.1 mL/min的流速用地层水正向驱替和反向驱替,压力分别记为p1
和p2;⑥正向以0.1 mL/min的速率向岩心注入1 PV质量分数为3%的暂堵剂溶液,记下稳定驱替时的压力p3;⑦让暂堵剂溶液在岩心中老化2 h,正向以0.1 mL/min的流速向岩心注入地层水,观察压力变化,并记下突破时的压力值p4,
继续驱替至压力稳定,记下稳定压力p5;⑧反向以0.1 mL/min的驱替速度向岩
心注入地层水,当注入量大于10 PV且压力稳定时停止注液,记下压力p6;⑨计算暂堵率ηw=(p5-p1)/p5×100%,突破压力梯度pf=p4/L,解堵率
ηk=p2/p6×100%。
3.3 实验结果
暂堵剂能否对储层形成有效封堵以及解堵后储层导流能力能否得到恢复是评价暂堵剂优良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对高、中、低导流能力的裂缝性岩心进行驱替实验。
用流速为0.1 mL/min、质量分数为3%的暂堵剂体系,测试暂堵剂对裂缝岩心的
暂堵效果和解堵效果,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导流能力的裂缝性岩心有不同的暂堵率和
解堵率。
对于高导流能力的岩心,暂堵率可达99%以上,解堵率可达73%以上,突破压力梯度达37.90 MPa/m;对于低导流能力的岩心,用10 PV地层水反向驱替至压力稳定时,暂堵率可达97%以上,解堵率可达到80%以上。
表明SC-JXSG 暂堵剂对于不同导流能力的岩心均具有较好的暂堵效果。
4.1 浓度优化
暂堵剂需要一定的浓度才能有效地封堵地层,如果暂堵剂的浓度太低,封堵率太低,不能达到施工要求;如果暂堵剂的浓度太高,虽然能有效封堵地层,但是会出现注入困难和解堵效果不好的情况。
用流速为0.1 mL/min、质量分数分别为1%、3%和5%的暂堵剂体系做驱替实验,测试暂堵剂对裂缝岩心的暂堵效果和解堵效果,实验方法参照3.2,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突破压力梯度随暂堵剂浓度的上升而显著上升;暂堵剂的暂堵率随
着浓度的增加而缓慢上升,最高可达99.76%;解堵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低达到68.42%。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SC-JXSG暂堵剂的适宜浓度为3%(质量
分数)。
4.2 注入量优化
暂堵剂溶液不仅要有合适的的浓度,而且要有一定的段塞大小。
一般来说,突破压力梯度是由暂堵剂的浓度决定的,而突破压力是由突破压力梯度和段塞大小共同决定。
用质量分数为3%、注入量分别为0.5 PV、1 PV、3 PV和5 PV的暂堵剂体系,测试暂堵剂对裂缝岩心的暂堵效果和解堵效果,实验方法参照3.2,测试结果
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暂堵剂的突破压力梯度基本不随暂堵剂注入量的变化而变化,质量
分数为3%的SC-JXSG暂堵剂体系的突破压力梯度为24.23~33.18 MPa/m;
SC-JXSG体系的暂堵率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而缓慢上升,可达到98%以上;暂堵剂体系的解堵率随注入量的增加而降低到73%左右。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SC-JXSG
暂堵剂室内实验的适宜注入量为0.5~1 PV。
4.3 注入压力优化
为了考察暂堵剂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暂堵、解堵性能,选择相似的造缝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压力对比实验。
当驱替压力分别为0.5 MPa、1.0 MPa、2.0 MPa、5.0 MPa、10.0 MPa时,用质量分数为3%、注入量为0.5~1 PV的暂堵剂体系驱替,测试暂堵剂体系对裂缝岩心的暂堵效果和解堵效果,实验方法参照3.2,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随着注入压力的不断升高,暂堵率有所下降较快,在2 MPa以后,暂堵率下降较快。
随着驱替压力的升高,解堵率有明显提升,特别是在1.0 MPa
之前的解堵率非常低。
因此,实验条件下的压力为1~2 MPa较为适宜,施工压
力梯度为14.3~28.6 MPa/m。
5.1 试验概述
SC-JXSG暂堵剂在长庆苏东气田区块进行了现场试验(12口油井,均为含水率较
高的油井)。
根据该地区相关的地层特征(如渗透率等)分别计算不同油井中SC-JXSG暂堵剂粒径的大小及用量,进行现场施工作业。
该区块平均渗透率为
0.52×10-3 μm2,孔隙度8%,平均孔喉直径为12~200 μm。
按照1/3架桥规
则[6],暂堵颗粒平均粒径为4~70 μm,注入量为150~220 kg。
12口试验井均暂堵成功,平均单井增液量13.7 m3,单井日平均增油量2.7 t。
5.2 典型井例
苏东39-61井综合含水达到95.2%,为高含水井。
应用水溶性暂堵剂加胍胶悬浮
液缝内转向压裂技术对该井进行重复改造试验。
加入暂堵剂200 kg进行压裂暂堵,加入前工作压力为18 MPa,随着暂堵剂的加入,施工压力逐渐上升,最高压力达到32 MPa并保持40 min左右,暂堵效果明显,改造后该井日产液量3.78 m3,日产油量2.3 t,日增油量1.5 t。
(1)SC-JXSG暂堵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地层配伍性,其在低温下溶解慢,在高温条件下需数小时才能溶解,符合施工时间的需要。
(2)暂堵剂SC-JXSG在地层水中悬浮稳定性相对较弱,在加入0.5%胍胶后溶液的
悬浮稳定性较强。
(3)用质量分数为3%的暂堵剂溶液做动态实验,结果表明,SC-JXSG暂堵剂溶液
具有较好的暂堵效果,其封堵率可达到99%,突破压力梯度为37.90~42.58 MPa/m,解堵率可达到80%。
(4)突破压力梯度主要受暂堵剂浓度、注入量、注入压力的影响,浓度(质量分数)、注入量、注入压力越大,突破压力梯度越大; SC-JXSG暂堵剂的使用质量分数为3%,注入PV数为0.5~1.0 PV,注入压力为1~2 MPa,对应压力梯度为
14.3~28.6 MPa/m。
(5)现场施工试验表明,SC-JXSG暂堵剂具有较好的暂堵升压作用,实现了缝内转向压裂。
【相关文献】
[1] 吴勇,陈凤,承宁.利用人工暂堵转向提高重复压裂效果[J].钻采工艺,2008,31(4):59-61.
WU Yong,CHEN Feng,CHENG Ning.Enhancing re-fracturing effect with artificial temporary plugging technology[J].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2008,31(4):59-61.
[2] 陈世栋,惠芳,陈博,等.胡尖山油田A17区块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研究[J].石油化工应
用,2014,33(8):31-34.
CHEN Shidong,HUI Fang,CHEN Bo,et al.Researching on temporary plugging and fracturing technology of A17 in Hujianshan oilfield[J].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2014,33(8):31-34.
[3] 戴军华,钟水清,熊继有.暂堵压裂技术在坪北油田的研究应用[J].钻采工艺,2006,29(6):67-69. DAI Junhua,ZHONG Shuiqing,XIONG Jiyou.Application of temporary diverting fracturing technology in Pingbei oilfield[J].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2006,29(6):67-69. [4] 姜必武,黄远,周会清.长庆低渗透油田重复压裂技术研究[J].钻采工艺,2009,32(3):63-64. JIANG Biwu,HUANG Yuan,ZHOU Huiqing.Study of refracturing technology in Changqing 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J].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2009,32(3):63-64.
[5] 刘洪,赵金洲,胡永全,等.重复压裂气井造新缝机理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4,24(12):102-104. LIU Hong,ZHAO Jinzhou,HU Yongquan,et al.Study on mechanism of inducing new fracturing for re-fracturing gas wells[J].Natural Gas Industry,2004,24(12):102-104.
[6] 陈忠富,张国良,刘鹏.大庆外围油田裂缝转向重复压裂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
发,2009,28(6):200-204.
CHEN Zhongfu,ZHANG Guoliang,LIU Peng.Fracture re-oriented repeated fracturing technique in Daqing periphheral oilfields[J].Petroleum Geology &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2009,28(6):200-204.
[7] 王永昌,姜必武,马延风,等.安塞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重复压裂技术研究[J].石油钻采工
艺,2005,27(5):78-80.
WANG Yongchang,JIANG Biwu,MA Yanfeng,et al.Study of repeated fracturing technology in low-permeable sand oil reservoir in Ansai oilfield[J].Oil 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2005,27(5):78-80.
[8] 任占春,张光焰,韩文峰,等.HT-10高温屏蔽暂堵剂研制与应用[J].油田化学,2002,19(2):109-111. REN Zhanchun,ZHANG Guangyan,HAN Wenfeng,et al.Preparation and uses of high temperature temporarily plugging/shielding fluid HT-10[J].Oilfield
Chemistry,2002,19(2):109-111.
[9] DAVID,MILTON,TAYLER,et al.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proppant in propped fractures:results of a laboratory study[C].SPE 24821,2012.
[10] 何龙,黛彩丽,侯英.海上油田暂堵砾石充填层封堵底水方法研究[J].油田化学,2009,26(2):145-147,160.
HE Long,DAI Caili,HOU Ying.Water coning control by water barrier build up with temporarily plugging gravel pack in an offshore well[J].Oilfield Chemistry,2009,26(2):145-14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