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考试310题(含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
答案]
一、单选题
1.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2.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B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3.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4.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6.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7.“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经典论断的含义是C
A.科技革命对统治阶级有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可以直接变革社会制度
C.科技革命可以促进社会政治革命
D.滥用科技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8.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
A.道德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9.关于生产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生产力的性质是生产力的量的规定性,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
B.生产力的水平是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它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现实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D.生产力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10.道德C
A.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B.是永恒不变的
C.具有历史性
D.是靠国家强制力潜在保证其实施
11.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A
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2.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
A.具有客观可能性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13.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B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家庭关系
D.宗教关系
14.货币变为资本的条件是(C)
A.货币量有了巨大增长
B.货币增值
C.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D.世界货币的出现
15.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
A.哲学
B.逻辑
C.数学
D.语言学
16.马克思主义依据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应地将国家分为A
A.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个组成部分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
D.私有制国家和公有制国家两类
17.一切阶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什么展开的A
A.经济利益
B.指导思想
C.政治地位
D.阶级地位
18.“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表明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D
A.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
B.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它是否能有效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0.首要的生产力是 C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
D.生产管理
2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22.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C
A.哲学
B.艺术
C.逻辑
D.宗教
23.社会存在的不包括 B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人口因素
D.地理环境
2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26.生产力要素中不能直接发挥作用,只能通过渗透其他要素来发挥作用的要素是D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27.(C)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A. 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28.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D)
A.社会主义革命中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
29.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
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
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
11.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B)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30.(A)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A.实现共产主义.
B.生产力的提高.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解放战争的胜利
31.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D)
A.原始社会
B.阶级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32.在共产主义社会,成为乐生的活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是(A)
A.劳动
B.生产
D.商品
33.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B)
A.按需分配,各尽所能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3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现在(D)
A.《资本论》中
B.《共产主义原理》中
C.《哥达纲领批判》中
D.《共产党宣言》中
35.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B)
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14. 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D)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3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D)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
37.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
A.民主集中制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集体领导
38.(A)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A.实现共产主义.
B.生产力的提高.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解放战争的胜利
39.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40.(A)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A.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B.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C.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D.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则
4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42.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4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44.资本主义地租是(B)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45.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7.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48.在社会生产方式中,(A)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
D. 上层建筑
49.商品经济生产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
A. 私有观念
B.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0.价值规律是在(C)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A. 货币流通
B. 调节商品价格
C. 市场配置资源
D. 商品流通
51.商品经济是以(C)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 消费
5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53.(C)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5. (C)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中国
B.俄罗斯
C.苏维埃俄国
D.越南
54.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55.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这种反映形式属于(C)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5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5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C)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58.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B)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成立
5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60.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61.从阶级属性说,马克思主义是(A)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学说
C.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学说
D.资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6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6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A. 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64.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6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66.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B)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6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68.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D)
A.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辩证法
D.唯物主义
6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70.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7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2.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7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7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75.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A)
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76.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经典作家是(A)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77.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是说是(A)作用的结果。

A.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
B.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0. (D)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A.私人资本所有制
B.国家资本所有制
C.垄断资本所有制
D.法人资本所有制
7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C)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79.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8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81.“和谐”体现了矛盾双方的 (BCD)
A.相互对立
B.相互依存
C.相互促进
D.共同发展
22.矛盾的普遍性讲的是 (ABCD)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D.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2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不相同的两片树叶。

”包含的哲理是(ABCD)
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B.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C.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D.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2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ABCD)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2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BCD)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6.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里面包含的哲理是 (ABCD)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要重视事物的量变
C.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D.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7.教学要“因材施教”,其哲学依据是 (ABD)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事物具有共性
D.事物具有个性
28.“扬弃”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 (CD)
A.全部否定
B.全部肯定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29.《三国演义》中,刘备告诫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BCD)
A.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D.量变到一定程度会转化为质变
3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有 (ABCD)
A.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
C.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
D.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
31.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BCD)
A.甲被乙否定,乙被丙否定,丙被丁否定,如此等等的无限运动过程
B.事物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实现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C.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D.在新的基础上和更高阶段上的前进运动
82.贸易全球化是指(B)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A.商品和资本
B.商品和劳务
C.资本和劳务
D.商品和技术
83.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84.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
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
8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C)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
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6.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D)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
87.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8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在强调(C)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8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认识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90.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D)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91.“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D)
A. 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 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 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 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92.有一种差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
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9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A.理论联系实际
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
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
94.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党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D)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95.“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96.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是(CD)
A.保守与革命的关系
B.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相互联系的关系
97.在联系观点问题上,下列那些说法是正确的(BC)
A.唯心主义者都否认世界的普遍联系
B.唯心主义者都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世界的普遍联系
D.只有辨证唯物主义者才有联系的观点
16.中国古代寓言“揠苗助长”,揭示的哲理是 (ABC)
A.事物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
B.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C.规律是不能创造的
D.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17.联系的特点有 (ABCD)
A.客观性
B.普遍性
C.条件性
D.多样性
98.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 (ABCD)A.本质的联系 B.固有的联系
C.必然的联系
D.稳定的联系
99.马克思主义的三大主要理论内容包括(ACD)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法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100.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 (ABCD)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C.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世界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8.以下体现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观点有(CD)
A.物质处于永恒运动之中,没有静止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