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当代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坛三公案:1对《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两结合:周扬《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三突出: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

(样板戏)
新的人物:“所有以上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如何在反对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的各式各样的斗争中,克服了困难,改造了自己,产生了各种英雄模范人物。

”(正面人物)
根本任务论: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革命历史小说:指1950---1970年代出现的,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及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念的叙事文学作品。

具有为革命作合法性论证、将革命斗争历史化、打造国民关于革命的集体记忆等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

干预生活小说:指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性的小说。

是研究生活,思索和解释生活,对生活有所行动。

作家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勇敢地去探索现实生活里的问题,把它们揭示出来,给腐朽、落后的事物以狠狠鞭打,并呼唤与鼓舞人民与种种阻碍我们事业前进的丑恶现象作斗争,以推动历史前进。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红豆》。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提法源于1978年8月卢新华发表的短篇小说《伤痕》,而真正的发轫之作是刘心武1977年发表的《班主任》;揭露了文革灾难,描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在人们灵魂深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代表作品:卢新华《伤痕》刘心武《班主任》宗璞《我是谁?》韩少功《月兰》。

反思小说:是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

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对文革的性质、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责任的思考。

代表性作家作品: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路遥《人生》。

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女作家钟雨与老干部)改革小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

较多承继革命现实主义传统,主题鲜明、矛盾冲突激烈、英雄人物也较为理想化。

寻根文学:80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
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作家们希望从
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动乱乃至自盛唐以来
国力衰落的疑问;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的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
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

新写实小说:又称新写实主义,80年代末出现的文学思潮,热衷于对现实
生活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崇尚对现实的原生态表现,刻
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
形式。

在创作取向上它更关注世俗人生,在表现手法上它回复到较为传统
的写实。

代表作家作品:池莉《烦恼人生》、印加厚《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
好》、刘震云“官人”系列、方方《风景》、刘恒《狗日的粮食》。

先锋小说:指19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批从小说观念到艺术表现方式、从
题材主题到语言嬗变尤其是在小说文本叙述方式上进行全面革新的作品。

以马原、余华、格非、苏童、北村等人为代表。

新历史小说:80 年代末出现的文学思潮,在真实观、历史观和艺术观上都
带有明显的反传统色彩,追求对题材的抽象和超越,把题材、人物、事件
仅仅当作一种背景,主要表现主观体验和人物心灵,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容
量。

代表作品:莫言《红高粱》(开山之作)、黎汝清《皖南事变》。

女性小说:指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和倾向的小说创作
潮流。

作品:林白《回廊之椅》《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私人生活》。

朦胧诗:是以食指、北岛、舒婷、顾城等一批青年诗人创作的探索性新诗
为主体的新诗潮。

其思想核心是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呼唤人道主义
和人性的复归。

侧重表达对文革政治神话的抗争和反思,对自身价值的追
问与探求,对自由理想的追寻;改变了当代诗歌的基本格局和基本风貌。

新辞赋体:是郭小川吸收、改造、发展楚辞、汉赋中的有益因素而创造的
一种新诗体,有人称为“郭小川体”。

《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


点是诗句较长,组织得整齐严密,讲究行与行、段与段之间的大体对称。

写作技巧上,多采用比兴、铺陈、排比、夸张等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采
用铺张渲染、反复咏叹的方法,来达到热烈澎湃的艺术效果。

山药蛋派:指赵树理及其创作风格影响下的马烽、西戎等一批作家。

多取
材于山西农村生活,注重民风民俗的描写;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有指导
现实的意义;坚持从生活本来面貌出发反映现实;善于塑造中间人物和社
会主义新人;主张为农民写作,以农民的审美心理和民族形式为美学目标;
追求故事叙述的完整性和语言的大众化、通俗化。

第四种剧本:由剧作家刘川在《第四种剧本》一文首次提出,它是不属于
上面三个框子的非概念化的戏剧剧作。

政治抒情诗:是当代中国文学为政治服务的产物。

诗人以党派、阶级或人
民的代言人身份对社会政治进行表达、抒情,在艺术形式上以象征化、符
号化的形象进行政治观念的演绎与论证,篇幅较长,常以对偶夸张等修辞
手段进行政治理念与情绪的渲染,追求鼓动性和感染力,形成朗诵诗形态。

第四次文代会:1979.10.30在北京召开;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召开,全
面总结了建国30年文艺战线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文
艺要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工作任务;重新确立了发扬文艺民主,创
作方法多样化等文艺政策;在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两为方向: 1980.1.26,《人民日报》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的社论,代表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今后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主义服务为发展方向,确定两为方向是文艺工作的总任务和根本目的,不
仅能更完整地反映社会主义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而且更符合文艺规律。

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
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
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新生代诗人:又称第三代诗歌,主要包括生于60年代的一群青年诗人,以
50年代的第一代诗歌和文革中诞生的朦胧诗作为反叛对象,竞相以宣言式
的、横空出世的方式出现在文坛上,他们在短短两三年之内发起成立了上
百种诗社和流派,可以说是构成了当代诗歌中最为喧哗热闹的景观。

总体
特征是呈现出一种复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景观。

写实剧:1社会问题剧《于无声处》2革命领袖剧《报童》《陈毅出山》和
历史剧:《王昭君》《大风歌》3社会改革剧《血、总是热的》4社会风俗剧
《小井胡同》《左邻右舍》剧作家沙叶新:《陈毅市长》
新潮话剧:剧作家高行健,创作《绝对信号》、《车站》等。

戏剧的探索:1大量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戏剧手法;2突破了话剧传统的时
间结构,拓宽了戏剧表现空间;3探索新的戏剧观念包括舞台观念。

周立波《山乡巨变》:用政治和政策的眼光去观照、表现和提升现实生活,
根据中心任务的题旨来设置人物、组织情节、展开矛盾冲突。

(两者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