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腋下及额部冰袋降温效果研究方家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Leabharlann Baidu0 —
带子在肩上打结、固定。两组均于降温处理后 0. 5 h、1. 0 h、 2. 0 h、3. 0 h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 1. 2.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2. 0 软件处理数据,比较用 t 检验。
2结果
2. 1 两种冰袋性状比较 传统冰袋质硬,有棱角,与体表接 触面小,不易固定。改良后冰袋松软,无棱角,与体表接触充 分,方便固定,可随时变换体位。 2. 2 两组病例冰袋降温后体温下降情况比较 见表 1。
第 32 卷 第 6 期 2012 年 12 月
赣南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Vol. 32 NO. 6 DEC. 2012
改良腋下及额部冰袋降温效果研究
方家香
(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 目的: 探讨改良腋下及额部盐水乙醇冰袋降温效果。方法: 选择 120 例发热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 组,实验组选用改良冰袋降温,对照组选用传统橡胶冰袋降温,观察两组降温效果。结果: 改良后冰袋降温( 实验 组) 效果优于传统冰袋降温( 对照组) 效果。结论: 改良后盐水乙醇冰袋制作简单,可稳妥、紧贴地固定在病人的 额部及腋下,使用方便,舒适,降温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关键词: 发热; 血液肿瘤; 改良冰袋; 物理降温 中图分类号: R473.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5779( 2012) 06 - 0940 - 02
该研究结果显示,传统冰袋质硬,冰块大小不一,不易固 定,与体表接触面小,有棱角,易划伤皮肤。而我们根据人体 不同部位进行特定形状设计的额部弧形冰袋,腋下马蹄状冰 袋,均安了固定带,方便冰袋固定,不影响患者变换体位。另 外冰袋内容物选择盐水乙醇,其凝固点下降,在 - 18 ℃ 仍呈
6期
廖佳奇,等 Sturge-weber 综合征并发癫痫 1 例
卫生出版社,2010: 181 - 185. [2] 陈惜遂,卢锡之,应文娟,等. 盐水冰袋用于白血病大剂
量化疗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研究[J]. 国际护理 学杂志,2008,27( 6) : 628.
冰霜状,低温持续时间长[2],与传统冰袋相比,该冰袋松软, 能与体表充分接触,降温持续时间长,不需频繁更换冰块。
综观上述,本组研制的改良后冰袋选择盐水乙醇作为内 容物,并根据不同部位特点制定不同的形状,其质地松软,无 棱角,能与体表充分接触,固定方便、牢靠,不受体位限制,容 易被患者接受,尤其适用于不配合者,如神智不清或小儿,另 外该冰袋冰点低,降温效果好,低温持续时间长,可减少更换 次数,节约人力资源,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表 1 两组患者冰敷降温后体温下降情况( n = 60) ( x ± s,℃ )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0. 5 h 0. 60 ± 0. 05 0. 60 ± 0. 06
1h 1. 05 ± 0. 06 1. 08 ± 0. 08
2h 1. 81 ± 0. 13 2. 08 ± 0. 15
3h 2. 01 ± 0. 07 2. 60 ± 0. 09
血液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恶性疾病,发热是 该类疾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包括发病初期及化疗后骨髓抑 制期。对于发热患者首先应采取物理降温,因血液肿瘤患者 出凝血机制的影响不宜酒精擦浴,冰袋降温成了首选。由于 传统冰袋质硬,有棱角,不易固定,与体表接触面小,降温效 果较差,易损伤患者皮肤等缺点,往往不易被患者及医务人 员接受。为解 决 这 一 问 题,我 们 对 冰 袋 进 行 了 改 良,并 于 2011 年 4 月 ~ 2012 年 10 月在血液科对 120 例次发热血液肿 瘤患者进行了两种冰袋降温效果观察,结果显示改良后冰袋 降温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发热( T > 38. 0 ℃ ) 的血液肿瘤患者,包括初始 发热和化疗后发热的患者共 120 例( 剔除药物退热干预患 者) ,男 68 例,女 52 例,中位年龄 30 岁,将病例随机分成两 组,实验组选用改良冰袋降温,对照组选用传统橡胶冰袋降 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 2 方法 1. 2. 1 材料制作 实验组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特点,将放置 额部冰袋改成弧形,将放置腋下冰袋改成马蹄形。弧形冰袋 制作: 内弧长 28 cm、外弧长 33 cm、宽 6. 5 cm,两头各缝一根 带子; 马蹄形冰袋制作: 内弧长 21 cm、外弧长 28 cm、宽7 cm, 两头各缝一根带子。材料选择: 内囊: 密封性能好的橡胶袋; 外套: 柔软防水布; 冰块: 10% 盐水乙醇冷冻。将 10% 盐水乙 醇装入橡胶袋 2 /3、高压封口,再将橡胶袋放入缝制好的防水 布外套内、封口。缝制与上述相应大小的弧形与马蹄形棉制 品布套,以隐形拉链封口,布套两头各留一个小孔用于冰袋 带子穿过、固定。对照组将清水制成冰块捣碎后装入橡胶袋 内即可。 1. 2. 2 使用方法 对照组按护理操作规程进行[1],选择腋 下和额部作为降温点。实验组: 冰袋取出后套上布套,将弧 形冰袋放置病人额部,两头带子绕过后脑勺一侧打结、固定, 松紧适宜。马蹄 状 冰 袋 放 置 病 人 双 侧 腋 下,紧 贴 腋 窝,两 头
表 1 所示,1 h 内实验组体温下降略明显,但两组之间无 显著性差异( P > 0. 05) ,2 h 后两组之间体温下降有显著性 差异( P < 0. 01) ,改良后冰袋降温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冰袋。
3讨论
血液肿瘤患者起病时多数伴有发热,化疗后骨髓抑制期 也因粒细胞缺乏致大多数患者并发感染而发热,而发热病人 氧及能量的消耗均明显增加,此时患者不适症状严重,易出 现治疗抵触情绪,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因而在积极治疗原发 病及加强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体温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体温 降 低 后 可 提 高 患 者 生 活 质 量,促 进 机 体 功 能 恢 复[1],更有利于康复。
带子在肩上打结、固定。两组均于降温处理后 0. 5 h、1. 0 h、 2. 0 h、3. 0 h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 1. 2.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2. 0 软件处理数据,比较用 t 检验。
2结果
2. 1 两种冰袋性状比较 传统冰袋质硬,有棱角,与体表接 触面小,不易固定。改良后冰袋松软,无棱角,与体表接触充 分,方便固定,可随时变换体位。 2. 2 两组病例冰袋降温后体温下降情况比较 见表 1。
第 32 卷 第 6 期 2012 年 12 月
赣南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Vol. 32 NO. 6 DEC. 2012
改良腋下及额部冰袋降温效果研究
方家香
(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 目的: 探讨改良腋下及额部盐水乙醇冰袋降温效果。方法: 选择 120 例发热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 组,实验组选用改良冰袋降温,对照组选用传统橡胶冰袋降温,观察两组降温效果。结果: 改良后冰袋降温( 实验 组) 效果优于传统冰袋降温( 对照组) 效果。结论: 改良后盐水乙醇冰袋制作简单,可稳妥、紧贴地固定在病人的 额部及腋下,使用方便,舒适,降温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关键词: 发热; 血液肿瘤; 改良冰袋; 物理降温 中图分类号: R473.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5779( 2012) 06 - 0940 - 02
该研究结果显示,传统冰袋质硬,冰块大小不一,不易固 定,与体表接触面小,有棱角,易划伤皮肤。而我们根据人体 不同部位进行特定形状设计的额部弧形冰袋,腋下马蹄状冰 袋,均安了固定带,方便冰袋固定,不影响患者变换体位。另 外冰袋内容物选择盐水乙醇,其凝固点下降,在 - 18 ℃ 仍呈
6期
廖佳奇,等 Sturge-weber 综合征并发癫痫 1 例
卫生出版社,2010: 181 - 185. [2] 陈惜遂,卢锡之,应文娟,等. 盐水冰袋用于白血病大剂
量化疗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研究[J]. 国际护理 学杂志,2008,27( 6) : 628.
冰霜状,低温持续时间长[2],与传统冰袋相比,该冰袋松软, 能与体表充分接触,降温持续时间长,不需频繁更换冰块。
综观上述,本组研制的改良后冰袋选择盐水乙醇作为内 容物,并根据不同部位特点制定不同的形状,其质地松软,无 棱角,能与体表充分接触,固定方便、牢靠,不受体位限制,容 易被患者接受,尤其适用于不配合者,如神智不清或小儿,另 外该冰袋冰点低,降温效果好,低温持续时间长,可减少更换 次数,节约人力资源,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表 1 两组患者冰敷降温后体温下降情况( n = 60) ( x ± s,℃ )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0. 5 h 0. 60 ± 0. 05 0. 60 ± 0. 06
1h 1. 05 ± 0. 06 1. 08 ± 0. 08
2h 1. 81 ± 0. 13 2. 08 ± 0. 15
3h 2. 01 ± 0. 07 2. 60 ± 0. 09
血液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恶性疾病,发热是 该类疾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包括发病初期及化疗后骨髓抑 制期。对于发热患者首先应采取物理降温,因血液肿瘤患者 出凝血机制的影响不宜酒精擦浴,冰袋降温成了首选。由于 传统冰袋质硬,有棱角,不易固定,与体表接触面小,降温效 果较差,易损伤患者皮肤等缺点,往往不易被患者及医务人 员接受。为解 决 这 一 问 题,我 们 对 冰 袋 进 行 了 改 良,并 于 2011 年 4 月 ~ 2012 年 10 月在血液科对 120 例次发热血液肿 瘤患者进行了两种冰袋降温效果观察,结果显示改良后冰袋 降温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发热( T > 38. 0 ℃ ) 的血液肿瘤患者,包括初始 发热和化疗后发热的患者共 120 例( 剔除药物退热干预患 者) ,男 68 例,女 52 例,中位年龄 30 岁,将病例随机分成两 组,实验组选用改良冰袋降温,对照组选用传统橡胶冰袋降 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 2 方法 1. 2. 1 材料制作 实验组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特点,将放置 额部冰袋改成弧形,将放置腋下冰袋改成马蹄形。弧形冰袋 制作: 内弧长 28 cm、外弧长 33 cm、宽 6. 5 cm,两头各缝一根 带子; 马蹄形冰袋制作: 内弧长 21 cm、外弧长 28 cm、宽7 cm, 两头各缝一根带子。材料选择: 内囊: 密封性能好的橡胶袋; 外套: 柔软防水布; 冰块: 10% 盐水乙醇冷冻。将 10% 盐水乙 醇装入橡胶袋 2 /3、高压封口,再将橡胶袋放入缝制好的防水 布外套内、封口。缝制与上述相应大小的弧形与马蹄形棉制 品布套,以隐形拉链封口,布套两头各留一个小孔用于冰袋 带子穿过、固定。对照组将清水制成冰块捣碎后装入橡胶袋 内即可。 1. 2. 2 使用方法 对照组按护理操作规程进行[1],选择腋 下和额部作为降温点。实验组: 冰袋取出后套上布套,将弧 形冰袋放置病人额部,两头带子绕过后脑勺一侧打结、固定, 松紧适宜。马蹄 状 冰 袋 放 置 病 人 双 侧 腋 下,紧 贴 腋 窝,两 头
表 1 所示,1 h 内实验组体温下降略明显,但两组之间无 显著性差异( P > 0. 05) ,2 h 后两组之间体温下降有显著性 差异( P < 0. 01) ,改良后冰袋降温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冰袋。
3讨论
血液肿瘤患者起病时多数伴有发热,化疗后骨髓抑制期 也因粒细胞缺乏致大多数患者并发感染而发热,而发热病人 氧及能量的消耗均明显增加,此时患者不适症状严重,易出 现治疗抵触情绪,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因而在积极治疗原发 病及加强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体温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体温 降 低 后 可 提 高 患 者 生 活 质 量,促 进 机 体 功 能 恢 复[1],更有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