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育课教学的现实性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德育课教学的现实性思考
【摘要】德育课的教学,涉及到如何更贴近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如何切实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现实性;思考
现今,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因素,即身心发展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也有客观的因素,即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的影响。从客观因素看,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其中德育课在正面引导学生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德育课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思想实际
德育课的教学内容,不能无视学生思想中已经存在的观念和认识,片面地拔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灌输高尚的思想,而不考虑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如:哲学教材中在阐述“在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这部分内容时,仅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角度来设计和编写内容,以较多的篇幅来叙述树立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远大意义和必要性,给学生一种遥远茫然的感觉。假设如果在教材的编写和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注意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学生现有的觉悟水平,重视教育的实际效果,多在较低层的理想即做人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上做文章,我想这更能引起学生的认同,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教育意义。因为,这与学生所能达到的层次更接近,也与大多数今后的生活更密切相关。如果能够在学生的做人理想、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方面使其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无疑是理想教育的最大收获,也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
这就涉及到如何更贴近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如何切实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采取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是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德育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德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我认为,德育教学少些说教性的理论,多些基础的道德理念和判断正确行为的价值标准,少些对现行制度的解析,多些对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原则和方法,会使德育课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也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
价值标准。
二、德育课教学必须考虑时代的精神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社会竞争带给人们的压力,使得人们一方面在享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又抱怨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和成熟起来,既富有时代精神和竞争开放意识,也沾染了一些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好恶与爱憎,也无意隐藏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谦虚、勤俭在很多学生眼中也不再视为美德。在德育课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崇拜偶像的调查统计发现,有较多的学生把比尔盖茨、克林顿、李宇春等人当做英雄和偶像,很少有学生再把雷锋、周恩来、张海迪甚至袁隆
平等当做偶像,显示出了与传统思想的背离和明显的功利性。这并不能说是学生的道德沦丧,而只是价值观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德育课对这些变化似乎并没有作出多少反映,教材的内容始终坚持着固有的体系和格调,没有谋求针对学生现有思想和时代精神进行新的课程改革和发展。德育课教师的教学也只有在现有的教材体系下,去解释教材,向学生灌输教材的理论和观点。三、德育课教学必须注入新的内容与形式
由于学生获得信息渠道的多样性,教材观点与教师观点已不再是学生惟一的思想来源,当他们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与传统思想或者与教材观点相左时,他们往往会怀疑传统的思想和观念。如果德育课教学内容总是与客观现实有较大的差距,那么学生将会对整个理论体系持否定态度,久而久之,会形成与我们所要求的思想观念相背叛的心理倾向,这不能不说是德育课教学的失败。面对学生这样的思想状况,德育课的教学如果仍然继续踩着自己不变的步伐,脱离当今社会思潮的变化发展,最后被许多学生所忽视也就不难理解了。有许多学生直言不讳地说,在所学科目中德育课最枯燥和没有实际意义,明确表示最不喜欢德育课。我想这除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外,教学内容的现状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应该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德育课如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应是今后教材和教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