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部学生成长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结合部学生成长的规律
我们把介于城市与乡村间的过渡性区域称为城乡结合部地区。在这个广泛的的空间区域内,因其地域不城不乡亦城亦乡的特殊性、居民流动较大且五花八门的复杂性、家庭文化层次低下和教育投入的粗浅性,从而形成了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特殊规律。
学前教育参差不齐。城乡结合部孩子入学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但不像乡下孩子开放自由少约束,也不象城里孩子有严格的管教与良好的熏陶。城里孩子,由于家庭中家长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并有相对稳定的职业与收入,家长有时间有能力给与孩子教育与投入,如玩具画册、文体器材等较为充裕,孩子在温暖家庭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习惯的养成,对生活对社会的看法成良性发展势头。孩子大多热情主动,乐观文明,有较好的行为习惯。而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由于不成不乡的地域限制,既没有城里孩子的优裕,也无乡下孩子的悠闲,家庭既不能靠城吃街头市面,也不能靠一几季季庄稼收入养活自己,生活压力大,家长来去奔波忙于生计,大多从事交通运输、小商小贩,或打临时工,甚至游手好闲。家里未入学的孩子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进入幼儿园,也不敢像乡里孩子一样放归大自然,只好带在身边或锁在家里。带在身边的,大人们从事什么职业,孩子便受那方面的影响,过早的进入社会还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沾染,负面影响较大,“孟母三迁”就是这个道理。呆在家里,视野狭窄,多孤独压抑,基本的学
习习惯养成还没有在家长的预设范畴。所以这些孩子多性情怪癖,要么无所顾忌放任自流,要么封闭自我郁郁寡欢,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易养成,为入学后的教育埋下畸形的种子。所以,没有城里孩子的灵动博识与文雅,也没有乡里孩子的淳朴厚道与野性,较多的是世故偏激与扭曲。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有待于入学后的逐步养成。
入学后,由于入学前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呈现极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学习习惯差。常规性的东西如数字与简单汉字书写不规范,别人已熟知的东西,他们须从头学起,刚起步就已经有了差距。所以需要特别的关注与指导,得多花时间多费气力,但由于老师的工作繁多与时间紧张,这种孩子的入学教育与往往被忽视。老师常常多注意到成绩好表现好的同学,他们就因此有了欠账,随年级年龄的增长,这些欠账会越来越大,他们学起来越来越吃力,到了高年级或初中,他们多成为学困生,有的还厌学逃学,变成问题学生,学习上不能用心,用心也不一定见效,便会把心思用在其它方面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他们进入社会早,过早的接触到生活的甘苦与社会的光明与阴暗面,两方面影响的矛盾斗争使他们的性格极不稳定且学坏容易学好难。小时候,结合部的孩子,不像城里的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也不像乡下孩子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他们接触的人较为复杂,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人他们已时空见惯。生活中,他们既看到社会上美好进步的一面,也往往会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形成他们多重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思想意识。美好的事物他们不一定会觉得神圣,丑恶的东西也往
往不以为然,这会对后天老师的引导教育形成一种“抗药性”,这些消极因素很难根除。
但城乡结合部的环境,也造就了他们吃苦耐劳、适应生活的能力,形成熟悉城乡生活、见多识广善于交际的能力强,引导得当,树立起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的有用武之地,在班级中担当班干部,用其所长,他们的工作能力一般较为出色,会成为班级管理的中坚人物,以此为契机,还能促进其学习成绩的逐步提高,转化为有用之材。课堂教学中,他们丰富的见识又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教学活动的展开,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活资源。
鉴于此,城乡结合部学生需要低起点、低要求,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有耐心、有爱心,不贬不弃;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且忌简单粗暴;需要通过循序渐进、长期跟踪、扬长避短的教育促进,不能急功近利。这样他们一定能够转化为优等生,成人或成才,这就要看老师的教育智慧,老师的敬业精神,老师的育人意识。
总之,特殊的地域环境,造就了特殊的学生群体。学生的个性虽然千差万别,但无所谓好坏优劣,只能是特点,教师因材施教、合理引导,扬长避短,相信城乡结合部学生仍然是一朵花,教育得法,他们的仍然能放出异彩。
个人简介:张荣,生于1968年,198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班主任专业化”课题组成员,《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文被课题组评为二等奖,指导学生作文有二篇在《作文评点报》与《未来导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