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证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病证治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太阳病辨证论治

Treatment of Taiyang Disease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概说Introduction

太阳病篇是《伤寒论》六经病篇的首篇,共有条文178条,几乎占全书一半,全篇涉及74方证,占全书三分之二左右,内容包括了太阳病表证(表寒证),兼变证,相似证等,是《伤寒论》中内容最多的一个篇章。

太阳的生理

太阳包括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二经,但主要指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抵背,络肾属膀胱。太阳的经络散步于人体之表,是人体最大之经。

“太阳”是指阳气旺盛之意。太阳主一身之表,为诸经之藩篱,故外邪侵袭,太阳首当其冲,发病最早。太阳病多为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值得一提的是肺合皮毛,所以太阳病与手太阴肺经的病变亦有密切关系。

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因此,太阳失守,就会导致邪传少阴;反之少阴里虚,又可导致太阳虚馁(nei),易受外邪。

太阳病篇的内容

由于太阳的如上功能特点,当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之时,正气奋起抗邪,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太阳病表寒证。太阳病是六经证治的第一阶段,表证阶段。

太阳表邪未解而兼有其他证侯,或患者在发病之初已有宿疾,形成兼夹者,称为太阳病兼证。

太阳表邪已罢,出现新的病证,称为太阳病变证。变证已不具备太阳病的特征,不属于太阳病范畴。太阳病篇有较大的篇幅讨论变证,意在指出太阳病有其复杂多变的一面,同时也强调对太阳病要早期正确治疗,以防传变。

此外,某些杂病,在其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类似太阳病的表现,如十枣汤证等,称为太阳病疑似证,亦列入太阳病篇中,是为了与太阳病进行鉴别。

太阳病本证(表证)——解表法。依据《内经》“在皮者,汗而发之”。

太阳病的治则:

太阳病的兼变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第一

节太阳病辨证纲要

Outlin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Taiyang Disease 一、辨太阳病提纲Outline of taiyang disease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提要]:本条为太阳病的脉证提纲(主要脉证,基本特征)

[词解]:头项强痛:强,不柔顺,有拘紧感。头项强痛即颈项疼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

恶寒:畏寒,怕冷。

[讨论]:太阳主一身之表,为诸经之藩篱,因感受外邪而出现表证,就是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太阳病的脉证特征,所以作为太阳病提纲。以后凡条文冠有“太阳病”三字,即含有此种脉证。

脉浮正气向外抗邪(外邪侵袭,卫气浮盛于表,向外抗邪在脉象上的反映。)

头项强痛外邪束表太阳经气郁滞(太阳受邪,经气运行受阻)

恶寒卫阳被遏(恶寒尤为太阳表证的辨证要点。前贤有“有一分恶寒未罢,即有一分表邪未尽”之说。)(floating pulse, headache and stiff neck, aversion to cold.) 太阳病的舌象何如?本条文未提到舌象,这是因为整个《伤寒论》都忽略了舌象。临床上应为舌质淡,苔薄白润。

二、太阳病分类Classification of taiyang disease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2)

[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提要]:太阳中风与伤寒的区别。

也就是说什么是太阳中风,什么是太阳伤寒。具有脉浮缓、头痛、项强、发热、汗出、恶风等脉证,称为太阳中风证;具备恶寒、体痛、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无汗、脉浮紧等脉证,称为太阳伤寒证。

[注意]:

1 脉缓(2)与脉紧(3),当是脉浮缓与脉浮紧。因为条文都冠有“太阳病”三字。脉缓也是相对于脉紧而言,指脉象柔软和缓,而无紧数之感,并非迟慢之意。

2 太阳病中风当于内科杂病的中风区别开来。内科中风亦称卒中,属于脑血管意外疾病,以突然晕倒,口眼歪斜为特征。而太阳中风是指外感风邪引起的表证。

3 恶风与恶寒都是自觉证状,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不能截然分开。虽然从字面上看,恶风是见风始恶,较轻;恶寒是无风亦恶寒,甚至覆被向火亦不为之而减,较重。临床上二者却很难截然区分开来,常统称恶风寒。所以恶风与恶寒不能作为太阳中风与伤寒的辨证依据,应以汗出与否为准。

4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3),未发热不是不发热,发热是必然的,否则不能称为太阳病,但发热有迟早。初期尚未发热,是因为寒性凝敛,卫阳郁闭较甚,未能及时达表抗邪,故暂未发热。一旦卫阳伸展,正气抗邪则发热。发热的迟早,热势的高低,一与邪之多寡有关,一与正气的强弱有关。

5 同是感受风寒之邪,为什么会有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之

别?

一是由于体质不同。平素腠理疏松之人,感受风寒之邪之后,卫阳受伤,易犯太阳中风证。腠理致密者,感受风寒之邪,玄府紧闭,则易病太阳伤寒证。二是与感邪轻重有关。虽同是风寒为病,感邪较轻者多为中风,感邪较重者则为伤寒。

6 陈修园,把太阳中风称为“表虚证”,太阳伤寒称为“表实证”,沿用至今。更多医家则以方类证,因太阳中风用桂枝汤主治,故称“桂枝汤证”;因太阳伤寒以麻黄汤主治而称“麻黄汤证”。所以“表虚证”,“桂枝汤证”,“太阳中风”是互词,可互换使用,指的是同一回事。“表实证”,“麻黄汤证”,“太阳伤寒证”亦然。[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汗自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

[提要]:本条指出温病的脉证,以及误治的变证。

[词解]:直视;失溲;瘛疭。

[讨论]:

1 温病的主要特征:发热而渴,不恶寒。(fever, thirst without chills.)

发热:感受温热病邪,故发热。

口渴:邪热耗伤津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