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诗歌语篇的隐喻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诗歌语篇的隐喻性研究
诗歌是一种典型的文学形式,它既属于文学,又是一种艺术。
古今中外,对于诗歌的研究从未间断,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诗歌的美,同时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诗歌作品。
目前,多数关于诗歌中隐喻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修辞角度,我们开始从更广阔的语言学入手,对隐喻的作用进行全方面的总结和概括。
本文中,笔者将从英语诗歌入手,结合语篇隐喻性的相关概念,对英语诗歌语篇的隐喻性进行深入的探究。
标签:英语诗歌;语篇;隐喻;语法隐喻
引言:
我们在研究中国诗歌的过程中,经常提到“隐喻”,作为一种修辞,它被用于各类诗歌中。
而事实上,隐喻不仅出现在我国的诗歌中,它也常出现在英语诗歌中,并且对英语诗歌的发展意义重大。
可以说,隐喻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法,其原因就在于诗歌本身的独特性。
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它的篇幅非常简短,语言精练,因此它在表情达意上处于劣势。
与此同时,诗歌应具有自身的魅力来吸引读者,所以在语言简洁的同时还要富有深意,语言不可过于直白,因此隐喻是弥补诗歌篇幅不足的重要方式。
因此,隐喻在诗歌的表情达意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语篇隐喻性的相关概念
1. 隐喻的概念
隐喻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简而言之,隐喻就是用一种事物暗指另外一种事物,第一种事物往往是现实中常见的事物,而第二种事物往往是抽象的、不易感知的。
隐喻不同于比喻,它在表达上更具美感,也更符合诗歌表达感情的需要。
从表面看来,隐喻是一种奇特的语言想象,但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隐喻往往是诗人主观意识的体现。
大自然中的事物是客观的,诗人将这些事物与自身的情感联系起来,把自己的情感赋予自然界的万物,使客观的事物带有主观的情感。
在使用隐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种事物必须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方便读者理解隐喻的内涵,从而产生共鸣。
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提到“杨柳”、“折柳”,我们大多想到离别,原因在于“柳”和“留”是谐音,诗人用杨柳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这种现象在英语诗歌中也非常常见,例如雪莱的著名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此处冬天和春天被作者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代表着希望和未来。
通过隐喻,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容易和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2.语篇的隐喻性和隐喻的语篇性
语篇的隐喻性和隐喻的语篇性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两者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中我们从语篇的隐喻性出发对英语诗歌进行分析,首先要区分语篇的隐喻性和隐喻的语篇性。
语篇的隐喻性主要指着眼于整个语篇,找出其中的隐喻,并分析隐喻对于语篇表达的作用,侧重点是“隐喻”。
对于同一首诗歌,使用隐喻和不使用隐喻会有不同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使用隐喻会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隐喻的语篇性主要指从隐喻这种修辞方法入手,对这种修辞手法的语篇性进行重点分析,侧重点在“语篇性”。
这里的语篇性是隐喻的特征之一,说明隐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具有前后逻辑关系,并且依靠语境而存在。
前者强调隐喻修辞对于诗歌语篇表情达意的显著作用,后者强调隐喻修辞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是对隐喻特征的表述。
由此可见,两者虽有很大联系,但并不相同,在进行诗歌创作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者的区别。
二、英语诗歌中语篇隐喻性的几种类型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引入诗歌的历史非常悠久,被众多诗人广泛运用于诗歌中。
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能动性,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诗人们长期的创作过程中,不同的诗人在诗歌中使用隐喻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从以往的研究和总结的成果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扩展型隐喻、语法隐喻以及两者的结合。
为了更好地理解隐喻对语篇结构的影响,我们将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详细的分析。
1.扩展型隐喻
扩展型隐喻是隐喻在英语诗歌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意指从诗歌的主题出发,寻找不同的事物来修饰主题,使诗歌主题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同时,使用现实中的事物,也方便了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在诗人的创作过程中,首先确定诗歌的主题,即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
然后从主题出发,寻找合适的意象,遣词造句,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最终完整的表达作者的情感。
这些意象之间可能是毫无关联的,但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和主题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服务于主题思想。
例如惠特曼的著名诗作《oh,Captain!My captain!》,它的主题是纪念美国总统林肯。
这首诗写于惠特曼听到林肯遇刺之时,这里的“船长”指的是林肯,在全诗的几个小节中,惠特曼选择了不同的事物,例如航程、奖赏、钟声、旌旗、花束等,但这些意象都服务于本诗的主题。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扩展型隐喻的突出表现。
2.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是英语诗歌中另一种常见的隐喻方式,它强调隐喻对于英语诗歌中
语法的影响。
隐喻所使用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之处,在诗歌的语言表达上,我们可以结合具体事物对诗歌的语法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在Emily Dickinson的代表作《Little Stone》中,他曾经这样描述小石头:“这颗小石头多么幸福,它自由漫步在路旁”、“它独立不羁犹如太阳”、“它顺应天意”。
但众所周知,小石头不能漫步,也不会顺应天意。
所以在这首诗中,作者将小石头暗喻人,并将人的动作和思想赋予小石头。
这首诗讲述了人的一生中将会遇到很多坎坷,我们应当保持平和的心态,顺应天意。
这首诗运用语法隐喻,为使小石头的比喻更加贴切,作者对诗歌的语法进行了调整。
语法隐喻在诗歌中的应用,使诗歌在表现事物时更加生动,也为诗歌增添了许多美感。
3.扩展型隐喻和语法隐喻的融合扩展型隐喻和语法隐喻各具特色,如果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将会达到更好的诗歌效果。
而在现实中,扩展隐喻和语法隐喻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界线,我们时常将二者统一起来。
单独使用扩展型隐喻或语法隐喻的诗歌非常少,多数诗歌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了两种方法。
当两者结合时,诗歌的主题将更加鲜明,语言的描述也会更加生动,诗歌的美感得到大大增强。
因此,多数诗人更倾向于把二者融合在一首诗中。
例如在英语诗歌《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中,作者将人生比喻成一次旅途,这首诗的奇特之处在于把死亡暗喻为马车夫。
在这首诗中,作者将人的一生娓娓道来,植物的生长阶段就是人生旅程,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的思想。
我们恐惧的死亡在本诗中也显得十分正常,不再可怕。
作者将人生喻为各种意象,我们可以认为他使用了扩展隐喻;另一方面,他把死亡想象成人生之旅中的马车夫,人们停下手中的工作预示着每个人终将走向灭亡,这里运用了语法暗喻。
所以这首诗融合了扩展型隐喻和语法隐喻,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因此广为流传。
三、语篇的隐喻性对英语诗歌的重要作用
隐喻广泛存在于英语诗歌中,语篇的隐喻性对英语诗歌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语言学、心理学等对隐喻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隐喻作用的认识也更加全面。
首先,从英语诗歌的表面来看,语篇的隐喻性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简洁明朗、生动形象。
诗歌的语言不同于小说、散文的语言,它对字数、格律等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隐喻在诗歌中的使用,方便作者表情达意,使诗歌的语言尽可能简洁。
除此之外,隐喻是一种暗喻,它能够使事物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因此更容易将作者抽象的情感以客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便于读者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其次,从诗歌的内容来看,隐喻的运用使诗歌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多数诗歌在表达情感时较为含蓄,隐喻为诗人表达情感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方式,诗人将主观情感赋予现实事物,表达感情更加生动自然。
例如德国诗人海涅早期著名的诗作《你好像一朵花儿》,海涅在表现特莱丝的美丽善良时,运用隐喻把特莱丝喻为花儿,含蓄表达了诗人的情愫。
最后,从人类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隐喻在英语诗歌中的使用让人们的思维得到扩展。
诗人在诗歌中使用隐喻的修辞手法,将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情感联系起来,这是诗人思维发展的表现。
在读者阅读诗歌的过程中,
读者随着诗人的情感起伏而或悲或喜,这也是对读者思维开发的过程,有利于英语诗歌更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语篇的隐喻性对英语诗歌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四、中英诗歌中的隐喻对比研究
隐喻在英文诗歌中的运用不是一种特殊的现象,我国的古诗和现代诗中也大量存在隐喻现象。
从中英诗歌中的隐喻来看,二者存在一些相同之处,例如中英诗歌中都有大量使用植物作为情感寄托的隐喻。
但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是不可否认的,隐喻的发展受到各自地域文化的影响,与人们的主观思想密切相关,因此两国价值观的差异造成了诗歌中隐喻的不同。
举例说明,中国古诗中“花”是一种常见的意象,诗人多用花开花落来表现时光的流逝,因此“花”是诗人感伤的对象。
例如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慨时光的流逝,花儿落泪。
英国诗歌中也有较多关于“花”的诗歌,但在英国诗歌中“花”是美丽的象征,是未来和希望的象征。
例如在海涅的代表作《你好像一朵花儿》中,他曾经写道:“你好像一朵花儿,这样温柔、纯洁、美丽”,又说“祈祷上帝永远保佑,你这样纯洁、美丽、温柔”。
“花”是海涅心爱女子的象征,是美丽的、善良的。
通过杜甫和海涅的诗歌对比,虽然两人的诗歌都使用了“花”的意象,但是两首诗通过这一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可见中英诗歌中的隐喻存在较大差异。
结语:
通过分析语篇隐喻性的概念,阐述英语诗歌中几种常见的隐喻类型,总结语篇的隐喻性对英语诗歌发展的作用,并结合实例分析中英诗歌中隐喻的差异,我们对英语诗歌中的隐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将隐喻运用到英语诗歌中,其历史非常悠久,是众多诗人的经验总结,也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对语篇隐喻性的研究还要继续深入下去,我们要让诗歌的语言更加简洁优美,韵律更加和谐整齐,内容更加丰富深刻,感情更加浓厚动人,也为今后的诗歌创作开启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胡状麟.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03).
〔2〕朱永生,严世清.语法隐喻理论的理据与贡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03).
〔3〕赵婉.语法隐喻在英语诗歌中的语篇衔接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03).
〔4〕张凤珍.浅议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5〕魏在江.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
〔J〕.外语教学,2006,(05).
〔6〕魏纪东.论博喻的非元功能对构建英语篇章隐喻的作用〔J〕.外国语,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