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姓名:宋凤娇
单位:褚墩镇三岭小学
时间:2012-3-18
关于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条建议
【摘要】课堂一直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体,它同样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主要的教育空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而养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学习习惯将使一个人终身受用,是一个人有教养的表现,是一个人素质良好的表现。
【关键字】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观念
关于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条建议
全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教材改革旨在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那么,小学语文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现结合教学实际提几条建议。
第一,加大改革课堂教学的力度,切实加强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一直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体,它同样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主要的教育空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据统计,学生在校9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而语文是大学科,占的课时最多,所以课堂教学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虽非一无是处,终属小修小改较多,总体突破不大。表现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繁琐,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理解‛这一层面,缺乏‚运用‛性质的训练:教学媒体、手段单一;教学节奏拖沓;教学效率不高。所以,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切实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如,课堂中的主人究竟是准?从理性上谁都不怀疑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实际中,究竟谁围着谁转?教师手捧教案,当然绝不否认认真备课的重要。但教师究竟是目中有‚人‛,教书育‚人‛,还是像节目主持人那样,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架,按部就班,一问一答?40分钟看来颇热闹,其实学生无半点‚自由‛相反,课上得不理想,责任还在学生‚配合‛得不好。怪学生‚启而不发‛。又如,教师强调教学进度紧,时间来不及,上课时提问、谈话、?训练反馈等总让好学生承包。?有人听课更是如此。教‚好学生‛,还是‚教好‛学生,是个绝然不同的概念。而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如,教师的很多课堂用语、指令式表扬,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等等,都说明教学观念还需要更新。具体如何操作,我个人认为,当前要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每一个学生。
1.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保证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读书、识字、交流、写作(包括写字、造句、写文章等练习人把现在课堂教学中化在‚多余的情节分析,琐碎的谈话,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等活动中的大量时间省下来;而学生懂的,教师则坚决不讲;把握教学的节奏与容量,使教学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保证学生在课堂里,在教师点拨下,能主动积极地学习,能认认真真读书,主动积极地思维,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动手操作等,扎扎实实地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学科,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素质。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而直奔‚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反之,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重视过程教学,在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懂得主动学习。如阅读课应该引导学生自己真正读懂,要让学生有一个‚读——悟——回‛的学习过程。但目前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提问,自己不主动质疑。而‚质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反馈,也是教师教学的起点,现在教师怕学生提问没质量,‚浪费‛教学时间,又怕自己无法驾驭、就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权利。实质上,指导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找出矛盾,新旧知识之间发现矛盾,能换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那么,语文的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有效。如《中彩那天》,父亲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奔驰汽车。却‚神情严肃,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还‚咆哮着叫儿子滚开‛,这不是很矛盾吗?当汽车还掉以后,‚这是贫穷的家最富有的时刻‛这一对反义词又是一个矛盾。又如《天窗》一文,描述透过天窗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神奇的夜‛,而以往学到的知识都是‚寂静的夜晚‛,这又是为什么?要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看似矛盾、实质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当通过读书、领悟,解决了这些疑问,就获得了相应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过程可以是:‚自学——质疑——导读——释疑——悟读——练习(应用)一一存疑‛。这样周而复始,螺旋上天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能力。具体教法可以多样。但模式、规律相通,而核心则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掌握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这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前提。
3.使课堂形成最佳学习氛围。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激励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使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最佳精神状态,使每个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为其个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矗这就要求以课堂教学力主要渠道,以素质教育为战略目标,加大改革的力度,使语文教学有更大的突破。
第二,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有一个积累内化的过程,而阅读是最好的积累。何况,多读多写就是学好语文的传统经验。但目前小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而课内的阅读量又偏少。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材的篇目减少,识字量减少,作文的次数更少。然而,减轻应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其前提则是为了提高质量,所以对为了应试而进行的立竿见影式的大运动量训练应该彻底摒弃,而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课外阅读的功能很大,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信息,储存信息;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质。如果能在课内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将大大得益。如在低年级可以开发学生的早期间读。低年级应保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量,应让学生多读注意的读物和儿童书报等。可以在课内加强指导、因为低年级的课文结构相似,往往是通过举一反三来说明一个道理,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去搞一些形式化的‚训练‛。如果能扩大一些容量,加快一些教学节奏、腾出一些教学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扩展阅读,效果将会更好,反之,将‚阅览与自习‛‚语文活动课‛都用作补课,恐怕就会得不偿失。而中、高年级则要进一步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所谓真正的阅读兴趣表现为:喜欢读,集中注意地读。持久地读,有效地读;而阅读的方法可以有精读、略读。泛读……在阅读过程中作些读书笔记等。
第三,作文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其‚童心‛‚童真‛‚重趣‛。
作文教学历来流派众多,研究与争鸣一向十分活跃。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结合实际,讲究实效,从素质教育的视角来改进作文教学。作文主要是运用书面语言来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小学生应以‚记真人,叙真事,写实景,抒实情‛为宜。但作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它是一项综合训练,有着双重转化的过程: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小作者的认识,再转化:为语言文字、因此,即使有了生活与思想,但找不到相应的语言文字,也是难以表达的,同时,写作技巧的指导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写什么‛与‚怎么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但目前的作文教学又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没有正确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积累‛与‚倾吐‛的关系,不重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作文,害怕作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与个性,还其‚童心‛‚童真‛与‚童趣‛。如一位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