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齐全的幼儿园安全急救培训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最齐全的幼儿园安全急救培训知识
幼儿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自身和环境等多方面。幼儿运动功能不完善,
幼儿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幼儿好奇、好动、活泼、易冲动等特点。
一常用的护理技术
1.测体温
幼儿的体温比成人略高,正常体温(腋表)约为36〜37.4 C。一昼夜之间,有生理性波动。给幼儿测体温常用腋表,这样既安全又卫生。测体温前,先看看体温表的度数是否超过35C。
测体温时应先擦去幼儿腋窝的汗,把体温表的水银端放在腋窝中间,注意别把表头伸到了外面。让幼儿屈臂,教师扶着他的胳膊以夹紧体温表,测5
分钟取出。
2.物理降温法
幼儿体温超过39C就属于高热。高热使人感到很不舒服,还会使体内的热量消耗增加,心率加快,消化功能减弱,甚至引起惊厥,所以幼儿发高烧就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常用的退热方法有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对于婴幼儿来说,物理
降温的方法更安全。
3.喂药!
新生儿、婴儿或还不懂事的幼儿生病后需要喂药。如果是药片,可将药片研成细小粉末,溶在糖水、果汁等液体中,或用奶瓶像喂奶那样喂进去。如果幼儿哭闹拒绝吃药,就需要固定幼儿头部,使头歪向一侧,左手捏住幼儿下巴,右手将勺尖紧贴孩子的嘴角将药灌入,等孩子将药咽下去以后,放开下巴,再让孩子喝几口糖水,以免药物刺激胃黏膜,弓I起呕吐。对二三岁以上的幼儿就不宜采用此法,应鼓励他们自己吃药,不要吓唬他,也不要把药掺在饭菜里,这样会影响药效。
4.滴眼药
滴眼药前,一定要先核对药名,防止用错药。教师先把手洗干净,然后用左手食指、拇指轻轻分开幼儿的上下眼皮,让幼儿的头向后仰,向上看。教师右手拿滴药瓶,将药液滴在幼儿下眼皮内,每次1〜2滴。再用拇指食指轻提上眼皮,嘱幼儿转动眼球,使药液均匀布满眼内。注意不要点在幼儿眼珠上,否则会引起眨眼,把药全挤了出来。涂眼药膏,最好在睡前涂药。可直接挤在幼儿下眼皮内,闭上眼睛轻轻揉匀即可。
5.滴鼻药
滴鼻药前先让幼儿平卧,肩下垫个枕头,使头后仰,鼻孔向上。或让幼儿坐在椅上,背靠椅背,头尽量后仰。这样可避免药液流到口腔或仅滴到鼻孔外口。教师右手持药瓶,在距鼻孔2〜3cm处将药液滴入。轻轻按压鼻翼,使药液分布均匀。滴药后保持原姿势3〜5分钟。
6.滴耳药
点耳药时,让幼儿侧卧,使患耳向上。如外耳道有脓液,可先用干净的棉签将脓液擦净,再滴药。向下、向后轻拉幼儿耳垂,使外耳道伸直。右手持药瓶将药水滴入外耳道后壁,轻轻压揉耳屏,使药液充分进入外耳道深处。滴药后保持原姿势5〜10分钟。若刚从冰箱内取出滴耳液,要在室温下放一会儿再用,否则会引起不适,甚至发生眩晕。
7.止鼻血
幼儿鼻部受到外伤、挖鼻孔损伤了鼻黏膜、鼻腔异物等均会引起鼻出血。帮助幼儿止血时要注意:①安慰幼儿不要紧张,让幼儿安静躺着或坐着。张口呼
吸,头略低;②一般捏住鼻翼10分钟即可止血,或用湿毛巾冷敷幼儿鼻部和
前额;③出血后,2〜3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④出血较多时,可用脱脂棉卷,塞入鼻腔,填塞紧些才能止血;⑤若无法止血或幼儿经常出鼻血,应去医院诊治
8.简易通便法
简易通便有以下两种方法:肥皂条通便法和开塞露通便法二常用的急救技术
(一)如何判断病情的轻重
意外事故发生后,除了要了解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外,还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迅速判断出伤者病情的轻重,以决定采取何种措施进行救护:呼吸的变化,脉搏的变化,瞳孔的变化
(二)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
1.跌伤,摔伤跌伤,摔伤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比如骨折,或者内脏损伤,观察面色有无发白,脉搏有无变快,如无改变,初步可排除内脏损伤的情况,然后鼓励幼儿适当活动患肢,如能活动可排除骨折,嘱患儿休息,避免患肢劳累,如有轻微皮肤损伤,可涂抹碘伏消毒,包扎,亦可涂抹消炎药膏。
2.虫咬伤
虫咬伤的三种情况及处理方法
立即脱离险境,但不能带火奔跑,这样不利于灭火,并加重呼吸道烧伤。衣服着火应立即灭火及脱去衣服,立刻卧倒打滚、冲水。也可用棉被、大衣等复盖灭火。脱掉伤处的手表、戒指、衣物。要以干净的冷水冲洗十五分钟以上,降低温度避免烧伤继续进行,但要注意持续冲冷水可能造成失温。消毒敷料(或清洗毛巾、床单等)复盖伤处。勿刺破水泡,伤处勿涂药膏,勿粘贴受伤皮肤。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立即送医院 4. 烫伤的处理
打开自来水开关,让流动的水不断冲洗伤处,进行冷却处理,防止烫伤范围的继续扩大。若是隔着衣服,先要用冷水使烫伤处冷却20〜30分钟,然后剪开衣服,再脱下来,在烫伤处涂抹“红花油”、“獾油”等油剂,并保持创伤面的清洁。对烫伤,面积较大的幼儿,应立即将湿衣服脱掉。用干净被单将伤者包裹起来,送医院治疗。现场急救:
5.扭伤与脱臼
扭伤扭伤多为关节处软组织受伤,患处疼痛,运动时疼痛加剧,可出现肿胀或青紫色淤血。处理,休息,减轻患处劳累,可用冷水敷于患处,使毛细血管收缩止血,同时还可起到止痛的作用。一天后再改用热敷,以改善伤处的血液循环,减少肿胀和疼痛
脱臼强大的外力作用下,使关节面失去正常位置关系,形成脱臼。常见的有肩关节脱臼和桡骨小头半脱位。不要乱动,不要使用止痛药,立即送医院。
6.中暑、冻伤的处理
日射病在强烈的日光下曝晒头部过久,引起脑部损伤所致。是中暑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晕、乏力、耳鸣、皮肤干燥、恶心、呕吐等。严重时有意识丧失、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并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其头部。与此同时,让幼儿服用清凉饮料、人丹、十滴水等。
冻伤冻伤分为全身冻伤和局部冻伤,幼儿多为局部冻伤即轻度冻伤,多发生在耳廓、手、足等部位,仅伤及皮肤表层,局部红肿,感到痒和痛。
7.惊厥(抽风)
惊厥是大脑皮质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病症。婴幼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所以很易发生惊厥。弓I起惊厥的原因多见于高热(39C以上)、
代谢紊乱,如低血钙、低血糖或维生素B6缺乏等。急性传染病和癫痫也可引起(惊厥。
癫痫抽搐发作时之处置:
1)、不要强制约束病人,应保护患者,避免受到外伤。
(2)、注意避免咬伤舌头,但勿硬塞任何东西让病患咬住。
(3)、可掐人中穴和合谷穴;
(4). 抽搐停止后若无呼吸及心跳时,应实施人工呼吸与心外按摩。
(5). 清醒后,再决定是否送医。
8.骨折
因外伤破坏了骨的完整性,称骨折。骨折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种。因断骨刺伤周围的神经、血管,故有剧烈的疼痛和局部的压痛感;骨折的处置(一)不可随便移动患者。
(二)让患者保持最舒适的姿势。(三)以
原姿势固定骨折处送医。
9.触电
幼儿常因玩弄家用电器引起触电。此外,雷雨时,在大树或高大建筑物下避雨,也可被雷电所击。处理时要注意以最快的速度,用适当的方法,使幼
儿脱离电源,如关闭电门,用干燥的木棍、竹片等不导电物体拨开电线。在患儿脱离电源前,应避免直接拖拉,防止急救者也触电。对心跳、呼吸微弱或已停止的幼儿,应立即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术。洗净灼伤部位,并用消
毒敷料包扎,然后速送医院治疗
院前来抢救
10.晕厥
晕厥是由于短时间内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一种症状。多见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的幼儿,突然失去知觉,晕倒在地。晕厥常伴有短时间的头晕、恶心、心
慌、出汗、四肢无力、眼前发黑等症状,然后摔倒在地。倒地后,脸色苍白,四肢冰冷。可让幼儿平卧,头部略低,脚略高于头,松开衣领、腰带,头部转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反流入气管窒息。经短时间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11. 儿童气管吸入异物后怎么办?
据统计,7岁以内儿童多见,尤其以刚学会走路到两岁间的小儿发病多,死亡率高。当小儿口中含物说话、哭笑和剧烈活动时,容易将口含物吸入气管内引起气管阻塞,导致窒息。加之小儿好奇心强,只要能拿到的任何东西都会往嘴里送。症状:气管异物多发生于儿童,成年人中也偶有病例。由于不小心或着急,不慎将花生米、瓜子、枣核、图钉、别针、钮扣、硬币等吸入气管,致使气管受
到刺激,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啸鸣。异物堵塞气管时,可有憋气、声嘶、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首先清除鼻内和口腔内呕吐物或食物残渣。
儿童急救手法
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4下,使小儿咯出异物。也可将患儿倒提高地拉背。
.催吐法:用手指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适用于较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迫挤胃部法:救护者抱住患儿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