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爱情诗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色彩
内容提要:李商隐抒情作品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他的爱情诗浓丽凄艳,朦胧虚幻,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让人读后韵味无穷。

李商隐是我国古代诗歌朦胧美的开拓者,他的作品代表了古典诗歌朦胧美的最高水平。

关键词:爱情诗无题诗朦胧身世意象典故
正文:
朦胧美当属美的范畴中的优美。

它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创造出来的模糊不清的艺术形象。

如同“四不象”一样,它类似鹿之角、驴之尾、牛之蹄、骆驼之颈,其细节虽明晰,但整体却模糊、朦胧,不像这四种动物中的任何一种。

朦胧美,又是在确知与非确知之间,它犹如雾里观山、海市蜃楼,似有似无;又像沙漠幻景、梦中之境,缥缈迷离。

“望之邈然,即之氤氲,似乎难以触摸,而又浓郁地弥漫在你的周围。

”这是一种模糊的、悠远清丽迷人的意境,温馨柔情的气氛弥漫于诗的空间,又从空间流向读者心田。

朦胧美亦称醉态美,如川剧《醉皂》,他醉得连穿衣镜内外都分不清,但他自己是皂吏还是确知、不模糊的。

朦胧的的境界,若在诗歌中得到较好的表现,则其美感亦更易深入人心。

朦胧的诗,它所创造的意境不是十分清晰,表达的思想内容也不是十分明确,但是同时,它却能强烈地激发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具有无比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直指读者的心灵。

它所创造的意境是朦胧的,在“可言不可言,可解不可解”之间,同时又是深邃的、优美的、动人的,就是它具有朦胧美。

记得一位老画家说过:“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天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

及登临非复奇观,惟片石枯树而已,远近不同所以妙在含糊,方见作手。

”【1】老画家一语道出了“朦胧美”的真谛。

李商隐这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一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仕宦失意,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移居郑州荥阳,早年结识令牛僧孺党人狐楚等前辈,亲授以今体(骈骊)章奏之学,又由其子令狐绹延誉得中进士。

令狐楚死,入李德裕党人王茂元幕,娶其女,被令狐绹视为背恩,从此卷入牛李党争的旋涡,成为其牺牲品。

李商隐在生命的最后十二三年中,三次离家远游做幕僚,大中十二年,因病退职还乡,寂寞死去。

李商隐因牛李党之争而受牵累,仕宦失意,对此,他深为感慨,但又无力反抗,遂使一片匡世救国之心,终成泡影,而“自身的失意遭遇使他对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失意的爱情有特别深切的体验”。

故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失落感伤的情趣,一旦牵惹上所爱之人,不管是求之不得的期盼,还是久别难逢的怀恋,诗人都将它置于一种朦胧、绝美的境界之中,通过各种可感的意象,渲染以飘忽朦胧的声色,使作品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切。

如《无题》:
想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中,我们通过那依稀、朦胧的对所爱的人的怀念,触摸到了诗人那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情感。

特别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既写自己对对方眷恋之深,思念永不停止,爱情要与生命相终始;又写爱情遭到破坏后的无穷无尽的哀伤。

这里充满了悲伤失望的痛苦和缠绵炽烈的追求;追求虽无望,但还要坚持,因此追求带上了悲剧色彩。

“诗中所表达的那种深沉的相思苦痛、深厚的悲剧气氛,绵延不绝,至死方休的爱情向往,对年华消逝和无所依托的悲慨,以及明知希望渺远,而仍要积极追求的热情心情等等,难道仅仅局限于男女之情吗?”决不是。

诗人在描写交织希望和失望的悲剧性的爱情时,总隐约和诗人不幸身世及人生体验有着某种联系,不能截然排除其中蕴涵着更深的隐痛。

这里更深的隐痛,或许就是诗人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深沉感慨。

究竟有无寄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下结论,有些诗是“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

”由于这类诗歌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

其感伤的情绪,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的新风格、新
境界。

李商隐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均以“无题”或以首句头二字及句中任意二字命名,其实均属无题之作。

李商隐开始有意识地以此为一些意境朦胧、内涵深远的爱情诗命名。

他的无题诗“略去了爱情的线索,隐去了主人公的身份,将非情的成分托略殆尽”,【2】且用“无题”的方式完全摆脱了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是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如《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馀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抒写对昨夜一度春风,旋成间隔的意中人深切的怀想。

首联由今宵情景引发昨夜的追忆。

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夜: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空气中充溢着令人沉醉的温馨气息,一切都似乎和昨夜相仿。

但昨夜在“画楼西畔桂堂东”和所爱想见的那一幕却已经成为难以追寻的记忆。

在此诗人没有去具体叙写昨夜的情事,只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的点染,画楼桂堂的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旖旎、富于暗示性的环境气氛,读者自可意会,自在脑海勾勒绮丽的画面。

颔联有追忆昨夜回到现境,抒写今夕的相隔和由此引起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这两句说:自己身上尽管没有彩凤那样的双翅,得以飞越阻隔,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像是灵异的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

颈联乍读似乎是描绘诗人所经历的实境,但实际上是诗人因受阻隔而激发的对意中人今夕处境的想象:对方此刻必在画楼桂堂上参与热闹的宴会,宴席上,灯红酒暖,笑语喧哗,隔座送钩,分曹射覆,气氛何等热烈。

越是阻隔,渴望会合的感情便越热切,对相隔的意中人处境的想象就越加鲜明,而诗人此刻的处境的凄清寂寞自见于言外。

尾联是自然的感叹:“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在终宵的追怀思念中,不知不觉,晨鼓已经敲响,上班的时间到了,可叹自己正像转不定的蓬草又不得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

这个结尾,将爱情间隔的怅惘与身世飘蓬的慨叹融合起来,不但扩大诗的内涵,而且深化了诗的意蕴。

这首诗着重抒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事件与场景打破时空次序,随着心理活动的流错展现。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典型感情的概括能力,复杂的心理描绘,以及通过背景气氛的渲染和用象征手法抒发情怀, 并不注重爱情事件的交待与勾勒,它抒发的是一种纯粹的情致。

”【3】
总之,我们只觉得无题诗具有迷离朦胧之美,凄艳悱恻之美。

它不是为着解答什么,只是启示人们、诱领读者去联想、去想象,因为它所给我们的只是一种朦胧的意绪;而这些又往往不能用语言加以充分表达。

正如一位大提琴家所说:“正因为有许多情感是语言不能表达的,所以世人才创造了音乐,”同理,正因为诗人李商隐的许多情感不好用语言来表达,所以才创作了无题诗。

无题诗隐匿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没有原由,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让读者在朦胧含蓄中去自由联想、任意体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

李商隐的爱情诗里,不仅没有“事”的叙述,连“情”的痕迹也不甚明显,作者是把自己的全部感情熔铸成一个个美丽的、动人的,有时又是超现实的意象,通过这一个个意象,在读者心中引发丰富的联想,从而构筑起一种奇特的审美境界。

“以意象的朦胧性来代替形象的确定性,因而使得整体出现模糊性”这是李商隐无题爱情诗的神奇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是它产生“朦胧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例如他的《无题四首》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首诗所表现的,是幽锁深闺的女子对爱情幸福的渴望,以及梦想幻灭时的痛苦和悲哀。

但诗中不仅没有写任何具体的情事,而且除了最后一联,没有任何直接的抒情。

作者只是描写了一连串优美的物象,从而构成了一种富于暗示性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幽邃神奇的艺术境界。

东风细雨,莲塘轻雷,这些意象都似乎与爱情有关,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但却又不能作过实的理解,只是以其娓婉回旋的美妙旋律,逗引着我们的奇思遐想。

下面的意象,就更加奇妙。

金蟾,是一种蟾状的香炉;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的辘轳。

这些事物,在诗词中也经常与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

如南朝乐府《杨叛儿》中,有“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这样动情的描写,牛峤的《菩萨蛮》中,也有“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的句子。

但它们在李商隐的诗中,含义却远没有这样清晰。

它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一种深隐的暗示,是以意象的色彩而给我们一种感情的指向。

它不是向我们诉说着什么,而只是引发着我们对美好爱情的联想。

接下来的“贾氏窥帘”、“宓妃留枕”两个典故,其审美意义也应当作如是观。

总之,这首诗中的种种美丽而奇特的意象,意义不在叙述或简单地抒情,而是在为自己的心灵世界寻找一种直接的物化形式。

即“以假想之事物,表现心灵之锐敏”这就是李商隐爱情诗艺术上的特点。

又如:《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适珂。

失望、无奈、追求、期待、迷惘、抗争……种种情感涌上心头,难以用理性的笔来表达,于是通过一系列扑朔迷离,朦胧奇绝的意象,来表达内心那种说不清、理还乱的悲美情感。

全诗以泪为题,却不见一个泪字。

只是把泪转化为一个个可触摸的意象,如倚罗、风波、湘竹、紫台、楚帐、灞桥等,从不同的时间、场合和角度来刻画泪,大大地拉开了诗歌的表达空间和时间,读者可以有充分的想象,来体会这一泪字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此含蓄委婉、吐而不露的做法,在悲剧美感表现力上,远比直抒胸臆,直陈其事要深沉博大得多。

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律诗占绝大多数,颔颈两联用典也颇多。

而颔颈两联用典暧昧,具有多义、多层性。

如他的《锦瑟》一诗。

这首诗是他最负盛名的一首,它所表现出的诗意也最朦胧: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李商隐晚年的作品,这首诗的开头,是以对锦瑟的描写,引出自己哀怨的人生回顾。

时人弹奏之瑟,皆二十五弦,而此古瑟为五十弦。

弹奏起来,繁音促节,使人绪乱。

这是促使诗人情不自禁,回忆起青年时代万千往事的原因。

经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序曲,此诗便展开了它的主题旋律。

“庄生”一联,诗人一是用《庄子》中的一则寓言典故,似乎是比喻自己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坎坷磨难之后,理想破灭迷失,往事如同一场虚幻的梦。

下句又用了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杜鹃的形象,来表明自己满腔悲愤、无法言说,只好在诗中托辞寄慨,正像杜鹃的啼血哀鸣。

在这里,作者虽然使用了两个典故,但目的却不是为了“用事”,而是创造出这样两组幽怨哀婉、凄美动人的形象,来传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悲凉。

“沧海”一句,化用了几个典故。

同样不是为了用事说理,而是使大海、圆月和明珠这些带有诗人强烈感情色彩的物象融汇在一起,构成一幅悲怆而美丽的图画,从而暗示了自己不为世用、如同沧海遗珠般的悲剧命运,以及像明珠泣泪一样的痛苦和悲哀。

“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

他似乎是表达了这样的信念:人之内美,终必外现,尽管自己一生遭遇种种打击和挫折,但文采才华如蓝田之玉,终会升腾烟雾、进射异彩,而不掩其光辉。

最后,“此情”二句,与首联的“思华年”相呼应,并总揽了中间四句的回忆,似乎是说:这种恃才自傲的心情,直到追忆平。

生往事时,才更加明显;而在年轻的时候,却始终不能释然,总觉得十分惆怅和悲哀。

这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自己一生的诗意的概括。

李商隐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也是闪耀着艺术光辉的一生。

当他在将近“知命”之年回顾平生时,他因政治上遭到的打击和失败而感到痛苦悲愤,也因自己诗歌创作的卓异才华而自负和欣慰。

但是,《锦瑟》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并没有具体地叙述往事,也没有直接的抒情。

而是创造出一系列幽怨凄美的形象,以此直接诉诸读者的心灵。

诗人着重提取了回味身世时的种种情绪体验,把它们熔铸于一个个表面不相连属的审美意象之中,其间可能包含有年华消逝的感怆,理想幻灭的悲哀,国运沦替的忧愤,爱情生活的隐痛以及漫长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遗恨。

这一切,一并交织成这样一支和谐而多变的奏鸣曲,拨动着人的心弦。

李商隐的《锦瑟》一诗,确实像一支凄婉悲哀的交响曲。

它不像一般诗歌那样,着眼于具体事实的叙述、描写,而是以心象融铸物象,使用像音乐语言那样艺术化的、表情性极强的语言,努力传达内心的感受、表现内心世界的幽深曲奥,力图直接诉诸我们的心灵。

事实上,所有的艺术都渴望能达到音乐的境界。

在李商隐的《锦瑟》中,我们便看到了这种趋向于音乐的境界——从具体的意义上,
这首诗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但从感情的旋律、色彩和流动的方向上,它却分明向我们诉说着一切。

过去人们常常谈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而这首诗的“朦胧”,大概主要就是这样形成的。

李商隐的爱情诗中的环境气氛和诗歌语言的赋予暗示性有密切关系,给予读者暗示和丰富的联想。

正是这种赋予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成的深远的艺术意境,以及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作为由语言构成的文学现象的诗歌,有它的局限性,它不像雕塑、绘画、建筑那样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也不像音乐那样直接诉诸人们的听觉,缺少直观性;需要借助词语来唤起人们的表象和想象,即想象记忆中曾保存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凭经验记忆的材料,或知识历史的积累,在观念和想象中构成文学现象。

但由于人们的审美经验和历史知识的不同,想象中的形象也必然有别;再加上词语在语言艺术中的多义、多层性,往往造成语言多义而模糊。

这里说的多层多义不是无主旨,它反映出诗人的“复色”感情,以及心理、意识、思想的多方面走向,生活内涵的多方位表现。

它是“以道德的复合体和朦胧性来显示他们真实存在的。

”我们说单一有单纯美,多义具有朦胧美。

李商隐在谴词用字上就善于营造一种朦胧之美。

李商隐诗歌的语言“艳丽奇绝”,工于用典,增加了语言的造境功能,强化了诗句的意蕴,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等等,诗意朦胧,语义含混,只写出喻体,而不说明喻意,使人琢磨不定。

通过比兴寄托,含蓄曲折地将情感转化升华为诗人所要表达的理性思考,由感性到理性。

李商隐的爱情诗并不因悲美而流于俗软,“他和那些消极的颓废诗人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在他的诗歌里我们可看出'无限好'的晚晴景色。

”【4】在宣泄痛苦方面,他的爱情诗感情沉郁,表达婉曲,“一往情深,而不能自遣”,【5】“普天下揣摩逢世之人,读此同声一哭”;【6】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他“以深厚的学力和过人的才华创造了令人目眩神迷的诗美,使诗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质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7】故在晚唐诗坛上,他的地位是无人能取代的,且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注释:
【1】《谈艺录》,周振甫翼勤,2004年
【2】《中国古代文学风貌与文学精神》,李中华,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3】《李商隐研究》,吴调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月
【4】《读李义山诗札记三则》,马茂元
【5】《论李义山诗》,缪钺
【6】《李义山笺注》,姚培谦
【7】《李商隐的心灵世界》,董乃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