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州拙政园与上海豫园的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苏州拙政园与上海豫园的异同浅析苏州拙政园与上海豫园的异同
摘要:一个是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一个是有着“奇秀甲江南”之美称的园林瑰宝,充分体现了“芥子纳须弥”的境界,尽显江南名园风范。

本文通过介绍两个代表性中国古典园林的相通之处以及各自的特色,展现中国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之大美。

尽管参观苏州拙政园与上海豫园两个园林已有一年之久,但印象却都尤其的深刻。

还记得去年十一参观拙政园时的连连惊叹,本以为这种超凡的自然之美无法被任何园林所超越,但在今年三月初,我去城隍庙一带游玩时,也为豫园玲珑剔透之美所吸引与折服。

在游览豫园的过程中,很多次都感到拙政园仿佛就在眼前,唤起了我对拙政园的记忆。

的确,这两个江南园林的明珠,都涵盖了很多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与设计特色,但是仔细地品味与欣赏,也会发现它们各有千秋。

这两个代表性中国古典园林的相通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庭院错落,曲径通幽
拙政园与豫园内均为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错落而置。

比如拙政园内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建,独具特色。

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

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再如豫园内的点春堂,后有临水槛,可凭槛观鱼,面对打唱台。

和煦堂在打唱台南面,面山背水,四面敞开。

后面水池畔有假山,山上有方形小轩,名“学圃”。

八角亭与学圃隔池相峙,亭中有古井一口,井栏为明代之物,称“古井亭”。

和煦堂与点春堂东部假山上有座抱云岩,水石缭绕,洞壑深邃。

抱云岩上有小楼,上下二层,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

点春堂北有藏宝楼,上下各5间;东有静宜轩、听鹂亭,可见建筑的密集。

不同于西方的规范式园林,拙政园与豫园都注重其参差自然之美,依据中国美术的散点透视法,讲究不对称、不平衡、不规则的空间布局。

试看拙政园远香堂的两侧,它向西有曲廊,北通临水的倚玉轩;或曲折向西,则为一泓清流,上架“小飞鸿”廊桥,其南则为“小沧浪”水苑;再看远香堂东侧,它不是水而是山。

山巅有绣绮亭,山南则由云墙隔成著名的旱园“枇杷园”。

居中远香堂,不但消除了中轴线,而且完全消除了均衡对称的格局。

其两侧是如此不同:西面是溪水,东南是假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馆;西面是水院,东面是旱园;西面建筑较为密集,东面空间较为空旷,从而产生参差不齐的自然之美。

而豫园的萃秀堂西面为大假山,假山峰峦起伏,磴道纡曲,涧壑深邃,清泉若注;萃秀堂东面则为亦舫,用以临水赏月。

山景与水景的共同映衬,使得萃秀堂更添参差之美。

二、藏露互补,遮隔景深
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而拙政园与豫园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其艺术意境的生成,也离不开藏与露相辅相成的巧妙结合。

刚走进拙政园,会发现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这是一种“遮景”和“抑景”,把需要给人看的用山石阻挡遮藏起来,让人渐入佳境,细细咀嚼,慢慢欣赏,更感妙趣无穷、意味深长。

此外,拙政园里还用花木、山石、门窗、屋宇、水流等等作为藏露互补的遮隔物。

身处拙政园,向东远望芙蓉榭附近,或在中部遥观题名为“柳荫路曲”的曲廊,都可见一带绿柳,其疏密之间,掩映着附近的景物。

这种依稀迷离的“杨柳堆眼”,使得遮隔部分藏而不露,扑朔而迷离,而未隔的部分则若露而不藏,但人们却无法窥其全体。

这一景观使人们辨不清前后左右与各个方向的尽头,顿生“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美感。

再看拙政园内的各式漏窗,墙面藏住了园中风景,而添一小窗又露出一些,风光因为有了窗而变的生动活泼了许多,既具有形式美感,又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

又如豫园内鱼乐榭东的迂回复折长廊,称复廊,中间构筑方亭一座,匾额曰“会心不远”,意为不必走多远,便会欣赏到无限风景,这种“抑景”的手法同样给人增添无尽遐想。

复廊东段用墙分隔为二条,墙上设窗洞,从窗洞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小品图画。

三、映衬对比,多样统一
拙政园远香堂西南多水,由“小飞虹”桥廊划分出一个园中之园——小沧浪水院,其中“小沧浪”“志清意远”等建筑物均跨水而架,临水而建,构筑别致。

远香堂东南为山,山南为“枇杷园”,这是一个著名的园中之园。

不过,它不是“小沧浪”那种闲静朴素的水苑,而是精致丰饶的旱园。

这两个园中之园,主体、风格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使双方的个性对比得更为突出。

而豫园的还云楼、延清楼虽然东西相连,亦是各具风格。

此外,两处园林内的亭、台、楼、榭等建筑均不胜枚举,形式、结构、处境各不相同,如拙政园的笠亭是微型的,在山上林间不甚显眼,天泉亭则是大型的,八角重檐,内外双层,在平地极为突出;豫园的耸翠亭是双层亭阁,小型方厅,精致幽静,厅前有砖雕《郭子仪上寿图》,旁有泥塑龙墙,不同建筑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

这些建筑周围花木景观的不同,更增添了它们的多样性。

拙政园一向以“林木绝胜”著称,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待霜亭的桔;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松风处的松,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而豫园的特点则是古树名木多、大盆景多、摆花多。

如鱼乐榭南侧的一株老紫藤,有300余年树龄,此外,在亭、台、楼、阁、厅、堂、廊榭的周围也栽植了银杏、女贞、广玉兰、白玉兰、紫薇、瓜子黄杨、白皮松、罗汉松、桂花、茶花、茶梅、香樟、紫藤等等植物,有的地方摆设了铁树、五针松、罗汉松等大盆景。

两个园内树木苍翠,层次分明,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可谓水木清华而风物优美……
四、虚实相生,时空交感
虚,可以说是两处园林的精妙所在。

拙政园的门窗之虚颇为杰出,梧竹幽居亭四个月洞门两两相对,环环相套,诸洞门外,或高梧清荫,或修竹含香,或亭
馆俨然,或漏窗映翳,或曲桥浮光;在亭内环视门外,圆框内的景中之象,景外之象,变化莫测,各种画面惹眼迷目,令人有如入幻境之感。

为了扩大空间感,园中往往在适当的地方设一大镜,将实在的景物倒置,人们身在一派空明之中,进行了一次视觉与想象相伴的“镜游”。

同时,拙政园也善用水中倒影之虚,似实似虚,似真似幻。

在虚实手法上,豫园同样运用了门窗之虚及水中倒影之虚。

比如九龙池,池内砌湖石,石隙间有四条石雕小龙,而水中倒影亦为四条,加上蜿蜒的池水酷似龙身。

除了相通之处,两个园林亦各具自己的独特之处:
一、规模布局不同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主要分为东、中、西部三个景区,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楼阁轩榭均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豫园虽面积不大,但主要分为东、中、西及内园四个景区。

山、水、花、草、亭、台、楼、阁齐全,设计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体现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让人流连忘返。

二、文物价值不同
拙政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包含不少文物古迹,从各种祠堂,牌楼到碑刻,历史名人的故宅墓葬等等,还有沈周,文征明像等诸多佳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豫园为“全国四大文化市场”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散布许多砖雕、石雕、泥塑、木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致,还有《神仙图》、《八仙过海》、《广寒宫》、《郭子仪上寿图》、《梅妻鹤子》、《上京赶考》、《连中三元》等极具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的佳作,。

作为豫园的镇宝之作,玉玲珑也被评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

更有江泽民同志欣然应邀为这座江南名胜的题词“海上名园”,成为豫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三、商业气息不同
拙政园外虽设有老街,供游人购买当地特产以及众多艺术品等,但是商业气息并非特别明显。

而豫园成为城隍庙西园以后,也成为了城内游览和举办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

除了每年举办各类花展、重阳节登高望远、元宵节灯会等游艺活动,也因为城隍庙的依托,开发了豫园旅游商城,商业气息十分浓厚,经常举办豫园商城游园购物节茶艺表演等活动,并先后在豫园各建筑设立营业点,向游客供应各种古玩、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举办宴请业务等。

总之,无论是“天下园林之母”,还是“奇秀甲江南”,两个堪称艺术瑰宝的江南园林,不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造园、造景手法,秉承了“师法自然”的传统,看似异曲同工,实则也融合了独特的元素,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