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质资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阶段:1950年以前,农家品种、外来品种

我国长期种植的玉米地方品种主要是硬粒型,还有少数糯质型。例如北方春玉米区的火苞米、金顶子、白苞米、老来皱、霜打红、白顶、高桩;北方夏玉米区的野鸡红、小粒红、金棒锤、小白糙、干白顶;华北玉米区的武陟矮、石灰篓、大红袍、七叶糙、紫玉米、红玉米;南方玉米区的小金黄、满堂金;西南玉米区的大籽黄、南充秋子等。据1984年全国农作物品种资源考察,共征集整理的玉米地方品种近800份。—《中国玉米种质资源的整理与成就》

玉米传入我国以后,经过近500年的风土驯化,形成了各种生态型的丰富的地方品种。硬粒型品种是最早引入我国的类型,经过长期在某一地区培养与选择,已形成各种生态型。硬粒玉米共同特点是对特定的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因受生态型的限制,这类品种适应性不广泛。耐瘠薄性、耐旱性、早熟性和品质好是其共同特点,适应于丘陵山区和生育期短的早熟地区。籽粒品质角质,淀粉多,食味好。例如黑龙江北部的火苞米、小粒红;陕西的野鸡红;四川南充的秋子;湖北山区的小子黄等地方品种皆属于这一类。而在半高山地区和纬度较低地区的硬粒玉米则属于熟或晚熟品种,如西南大籽黄和文山白玉米,京津一带的小八趟等。—《玉米种质资源概况及其改良利用研究》

1950年以前评选出的优良农家品种有:金皇后、英粒子、金顶子、白鹤、旅大红骨、辽东白、四平头、白马牙、华农2号、小粒红、大粒红、安东黄马牙11号、黄县二马牙等。

马齿型在美洲形成较晚,引入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例如东北地区的白鹤和美稔黄,是1927年由吉林省公主岭农业试验场从美国的沃特泊尔(Woodburm White Dent)和明尼苏达(Minnesota13)品种中选择培育而成。金皇后(Golden Queen)是1930年由山西省铭贤学校教师自美国引入。1931年长江下游一些单位从美国引入一些玉米品种。英粒子原产于欧洲,是1943年由丹麦传入辽宁省的。陕西省红心白马牙是1947年从美国引进的双交种中选育而成。在河北省唐山地区种植的白马牙,是从意大利白(Italian White)经过多年栽培和选择形成。中间型品种是从硬粒型与马齿型品种天然杂交人工选择而成。这些品种比硬粒型增产,比马齿型稳产,食味较马齿型好,有较广的适应性和丰产性,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状,如抗某种病虫害,适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适应特定的生态条件,等等。—《中国玉米种质资源的整理与成就》

马齿型品种是近几十年才自国外引入的,国内已有大面积种植,如金皇后是1931年由于西铭贤学校自美国引入;东北的白鹤是由美国引进的沃特泊尔(Woodburn)经选择形成的品种;英粒子原产于欧洲,是1943年由丹麦传入辽宁的;陕西的红心白马牙是1947年从引进的美国双交种中选出的品种。据了解,1931年长江下游地区及北京附近都自美国引入一些玉米品种,其中有金皇后和意大利白(Italian white),后来经多年栽培和选择成为北京、河北唐山的白牙品种。中间型地方品种是硬粒型与马齿型天然杂交的后代。通过天然杂交和人工选择逐步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中间型品种。如东北地区形成的半马齿型的大小白头霜、半硬粒型的金顶子、白盖子等品种,河北省的洋黄,湖北省长阳大子黄,河南省的鹅翎白等中间型地方品种。这类品种由于具有硬粒型和马齿型的遗传特点,在当地又经过长期的种植和选择,表现比硬粒种增产,比马牙种稳产,食味也较佳。—《玉米种质资源概况及其改良利用研究》

金皇后(Golden Queen)是山西太谷铭贤学校的美籍教师Raymound T. Moyer于1930年冬从美国维吉尼亚州珍珠城引进山西的优良马齿型品种,适应性广、产量高,经过1931-1935年5年试验,评金皇后为最佳品种,产量比对照农家增产1倍,成为山西省乃至北方春玉米区最为驰名的品种。到1949年,金皇后已经遍植北方7省,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

获白是河南获嘉的地方品种,高抗矮花叶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穗粒腐病、圆斑病、

小斑病,是非常好的抗源,因而在60-70年代广泛应用,与四平头群、自330亚群、Mo17亚群、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群都有非常强的杂种优势。

第二阶段:1950-1958年,单交种

这一阶段,主要利用优良的农家品种和外来品种杂交推广的单交种。主要推广了坊杂2号(小粒红×金皇后)、春杂2号(东陵白马牙×197)、夏杂1号(华农2号×英粒子)、公交82号(大金顶×铁岭黄马牙)、晋杂1号(昔阳大黄玉米×金皇后)、百杂6号(干白顶×安东黄马牙11号)、潍杂1号(二伏糙×金皇后)、品杂2号(白鹤×高脚糯)、都安2号(白马牙×都安白)、川农56-1号(南充秋子×门福5号)、长杂4号(金皇后×潞安二黄糙)、坊杂4号、齐玉24号、齐玉26号等。

我国自1952年从山东省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坊杂2号、4号品种间杂交种。1954年后,北京的春杂号、夏杂号,河北的百交号,山西的晋杂号,河南的百杂号,陕西的陕玉号,四川的川农号,广西的品杂号,浙江的浙杂号等品种间杂交种,逐步取代了小粒红、白马牙、金顶子等农家品种。

利用金皇后还配制了一系列品种间杂交种,如坊杂2号(金皇后×小粒红)、坊杂4号(金皇后×华农2号)、百杂4号(金皇后×七叶糙)、春杂1号(金皇后×华农1号)、晋杂1号(金皇后×二黄玉米)、莱杂1号(金皇后×大粒红)等,累积面积超过2500万亩。第三阶段:1958-1970年,双交种

这一阶段主要为玉米双交种推广利用阶段。从国外引入或用其作原始材料选育的自交系,在玉米育种上起着良好作用。如自交系WF9、38-11、W20、W24、W153、W59E等,是我国育成的第一批双交种的亲本。

这一时期,推广的玉米双交种主要有农大7号[(金15×38-11)×(W24×W20)]、双跃3号[(华160×W20)×(南49×南55)]、双跃150[(黄小162×南70)×(华160×W20)]、新双1号[(矮154×金131)×(威59×威153)]、双跃4号、双跃35号、双跃80号、烟双302、烟双545、豫双号、吉双号、黑玉号、陕玉号、成双号、凤杂号和云双号等。

利用金皇后还配制了一些双交种,如春杂5号、春杂14号,农大4号、农大7号,新双2号等。

第四阶段:1971-1980年,单交种为主,双交、三交为辅

第五阶段:1981-1986年,单交种

第六阶段:1987-1992年,单交种

第七阶段:1993-2000年,单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