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电子学基础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电路基础

1、欧姆定律计算: R U I =

2、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转换:U=E-IR 0,0

R U R E I -=, R E I 0

S =

,R s =R 0, R U I I S

S -

=。

3、RC 电路时间常数计算(τ):

①充电时间常数计算:)1(/RC t c e E U --= ②放电时间常数计算:RC t c Ee U /-=,RC

t e

R E i /-=

4、正弦交流电电流、电压变化规律公式:)sin(u m t U u φω+=,)sin(i m t I i φω+=; 如u=100sin 3140t 中,“100”表示为最大值,“3140表示为角频率” ①u 、i 表示为电压、电流的瞬时值;

②U m 、I m 表示为电压、电流的最大值或幅值; ③ω表示为角频率; ④u φ、i φ表示为初位相;

⑤)(u t φω+、)(i t φω+表示为位相。

5、感抗:X L =ωL=2πfL ,感抗与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感抗越大。

6、容抗:C

π21ωC

1X C f =

=

,容抗与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容抗越小。

7、时间常数与充放电关系:τ值越小,充电越快;τ值越小,放电越快。

8、叠加定理应用:将各个理想电压源短路,使其电动势为零,各个理想电流源开路,使其电流为零。

I 1=I 1’—I 1”;I 2=I 2”—I 2’;I 3=I 3’+I 3” 9、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流入点的电流之和应等于流出点的电流之和;节点:三条线或三条以上的线路的汇合点。

10、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沿任一闭合回路的电势增量的代数和等于零。列出回路方程: 例如:先设定电流方向,I 1+I 2—I 3=0、E 1—I 1R 1+I 2R 2—E 2=0。 11、交流电路中,电容和电感的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

在相量图中:①电感L 的电压相量:L L X I .

U .=,比电流相量I .超前90˚;

②电容C 的电压相量:Xc

I .

c U .=,比电流相量I .

落后90˚; ③电阻R

的电压相量:R

R X I .

U .=,与电流相量I .

同相位。

12、戴维南定理应用:各个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3

03R R E I +=

,2

1210R R R R R +⨯=

13、RLC 串联电路计算谐振频率:LC

210π

=f 。

特征:①电路的总阻抗最小,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②电源电压与电路中电流同相位,呈现纯电阻特性(纯电阻电路);③电容、电感对整个电路不起作用。

第二章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1、P(N)型半导体的多子、少子的定义:由于N 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多于空穴,所以自由电子为N 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多子);空穴则是N 型半导体的少数载流子(少子)。

2、PN 结构内电场对多子、少子运动的影响:对多子运动起阻碍作用,对少子运动有利。 3

4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5、三极管结构特点:发射区掺杂浓度最高;基区做得很薄,且掺杂浓度低;集电结面积最大。

6、放大器输出电阻计算:P/55~57,习题2-14、2-16

7、非线性失真产生原因:因Q 点位置设置不当或信号幅度过大。解决方法:输入合适工作点;减小信号幅度。 8、多级耦合放大电路中常用的耦合方式: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光电耦合。

9、直流、交流通路画图:直流通路中,把电容C 视作开路,把电感L 视作短路。P/40,图2-25 10、直流、交流负载线用途:直流(确定Q 点),交流(确定输出波形、确定动态范围)。 11、二极管特性:单向导电性;应用:P/55,习题2-4

12、万用电表测量二极管正向电阻,不同量程其阻值不同,因为倍率越大,阻值越大。 13、稳压管输出电压确定:P/55~56,习题2-6、图2-3(a)(b)

14、晶体管的放大系数β(β-

)的计算:β

βf f o β+

=

1。

15、晶体管工作状态确定:

①截止区:即对于I B =0那条输出特性曲线下方的区域。特点: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反向偏置,三极管基本不导通,无放大作用,集——射之间相当于一只断开的开关。

②饱和区:即特性曲线左侧的区域。特点:发射结和集电结均正向偏置,三极管导通,但无放大作用,集——射之间相当于一只接通的开关。

③放大区:即各条输出特性曲线比较平坦的区域。特点: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三极管导通,有放大作用。

16、基本放大电路晶体管输入电阻计算:)

()

()(Ω++≈(mA)

I mA 261200r EQ βbe 。 17、分压偏置电路I E 的计算:CC B2

B1B2B2B2B U R R R R I U ⋅+=⋅≈,E

B E

E E R U R U I ≈

=

18、静态工作点U CE 计算:P/46~47,例题2-5

19、电压放大倍数Au 计算:P/46~47,例题2-5

第三章 生物医学常用放大器

1、生物信号基本特征:①频段特性低;②电幅值特性小;③信噪比较低(噪声大)。

2、正、负反馈定义:

①负反馈:引回的反馈信号削弱输入信号而使放大器倍数降低的反馈。 ②正反馈:若引回的反馈信号增强输入信号,为正反馈。 3、零点漂移存在于直接耦合放大器。 4、共模输入和差模输入:

①共模输入:如果两管基极输入的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同,即u i1=u i2,这样的输入称为共模输入。 ②差模输入:如果两管基极输入的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即u i1=-u i2,这样的输入称为共差模输入。 5、甲类、乙类、甲乙类功率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有何不同? ①甲类:Q 点位于负载线的中点; ②乙类:Q 点位于横线上;

③甲乙类:Q 点位于截止区以上。

6、交越失真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①产生原因:在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中,由于静态工作点的参数IB 、IC 的值均为零,没有直流偏置,当输入信号电压u i 低于三极管发射结的死区电压时,T 1、T 2均截止,集电极电流为零。

②解决方法:通常给三极管设置一定的直流偏置,使静态工作点尽可能避开死区特性,使T 1、T 2工作在甲乙类工作状态。

7、共模抑制比K CMRR (差模/共模放大倍数)的计算:Ac

Ad K CMRR =

,)dB (Ac

Ad lg 20K CMR =。

8、负反馈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引入负反馈电路减小非线性失真只能针对反馈回路内部的失真,对输入信号本身为失真波形,则无法输入负反馈的方法来改善波形的失真。 9、如何确定引入反馈的种类:

①要求输出电压基本稳定,并能提高输入电阻:电压串联负反馈

②要求输出电流基本稳定,并能减小输入电阻:电流并联负反馈; ③要求输出电压基本稳定,并能提高输入电阻:电流串联负反馈。

10、负反馈对通频带的影响:负反馈能展宽通频带,上限频率升高了,下限频率降低了,放大器的通频带就展宽了。

11、闭环放大倍数计算:AF 1A

X X A i

f +=

=

12、负反馈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

13、负反馈种类判断:P/62~64,图3-2、3-3、3-4、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