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演变和差异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差异分析
——以重庆市为例
班级:
小组成员:
【实验题目】
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差异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产业结构与演变分析方法;
掌握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方法;
熟悉以excel为分析工具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实验要求】
分析某一地区产业结构及演变过程;分析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规律;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产业转移和产业高级化。
【理论基础】
一、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一)配第—克拉克定律
基本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向第三产业专业。克拉克认为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需求因素,二是效率因素。
1.需求因素: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对农产品的相对需求一直在下降,而对制造品的相对需求开始上升然后下降,最后让位于服务业。
2.效率因素:
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差不多总是比同一经济系统中其他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以更大比例增长。因此,制造品的一个静止的相对需求将会导致该产业部门就业劳动力比率的下降。
(二)库兹涅茨法则
基本内容:
1.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第一产业)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下降。
2. 工业部门(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3. 服务部门(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和服务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
(三)霍夫曼定律
基本内容:
各国工业化无论开始于何时,一般具有相同的趋势,即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是逐渐趋于下降,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根据霍夫曼比例,工业化进程包括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消费资料工业发展迅速,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则不发达,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较小,其净产值平均为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5倍。
第二阶段:
资本资料工业发展较快,消费资料工业虽也有发展,但速度减缓,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仍远不及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但前者的产值仍是2.5倍于后者的净产值。
第三阶段:
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在规模上大致相当。
第四阶段:
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超过消费资料工业并继续上升。整个工业化过程,就是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后者的净产值将大于前者。
随着工业品的升级,其比率是逐步下降的。
二、内在变动规律:
第一产业:从粗放型农业=>集约型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种植农业=>畜牧农业;野外型农业=>工厂型农业
第二产业:轻纺工业=>基础型重化工业=>加工型重化工业;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封闭型=>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市场全球化第三产业:传统型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现代性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
三、追赶效应
指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较穷,它要迅速增长是容易的。这种初始状况对持续增长的影响在宏观经济学里被称为追赶效应。在贫穷国家中,生产率低,少量的资本会大大提高工人生产效率。与此相比,富国的生产者已经用大量资本工作,增加的资本投资对生产率的影响很小,因此穷国增长往往比富国快。
四、结构相似系数的计算及运用 结构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n
i
Bi n
i
Ai Bi n
i
Ai AB u u u u r 2
/12
2
)])(/[(
式中,A 和B 表示两个区域,u 表示是各产业结构所占比重。
0 从动态来看,如果相似系数趋于上升则结构趋于相同;如果相似系数趋于下降,则结构趋异。 【数据收集】 我们搜集了2000-2009年东部的湖北省,西部的重庆市,中部的天津市的地区总产值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另外,为了更加准确的研究重庆市的产业结构演变情况,我们搜集了劳动力数据以及细分产业的产值增加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和统计局网站。 重庆市总数据: 年份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0 1589.34 284.87 760.03 544.44 2001 1765.68 294.9 841.95 628.83 2002 1990.01 317.87 958.87 713.27 2003 2272.82 339.06 1135.31 798.45 2004 2692.81 428.05 1376.91 887.85 2005 3070.49 463.4 1564 1043.09 2006 3907.23 386.38 1871.65 1649.2 2007 4676.13 482.39 2368.53 1825.21 2008 5793.66 575.4 3057.78 2160.48 2009 6530.01 606.8 3448.77 2474.44 天津市总数据: 年份GDP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0 1701.88 73.69 863.83 764.36 2001 1919.09 78.73 959.06 881.3 2002 2150.76 84.21 1069.08 997.47 2003 2578.03 89.91 1337.31 1150.81 2004 3110.97 105.28 1685.93 1319.76 2005 3905.64 112.38 2135.07 1658.19 2006 4462.74 103.35 2457.08 1902.31 2007 5252.76 110.19 2892.53 2250.04 2008 6719.01 122.58 3709.78 28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