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是辐射方面的分级标准进一步调整和规范。
五是在特别重大级别中增加了“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 突发环境事件”。
8
03 应急组织体系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
9
国家层面组织指挥机构
主要是负责应对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跨省级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和省级人民政府提出 请求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分为3个层次 *环境保护部 负责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指导协调和环境应急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与之相配套,环境保护部于2013年印发的《环境保护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工作办 法》,对部门工作组的响应分级、响应方式、响应程序、工作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定.
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
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
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 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 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6
E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4年12月29日正 式印发了修订后的 《国家突发环境事 件应急预案》
------ 以下简称 新《预案》
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要求,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 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使应急响应流程更加 顺畅,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新《预案》依据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突 发事件应对法》、2005年印发的原《预案》等法律法 规,总结了近年来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的实践经验, 从我国国情和现实发展阶段出发,重点在突发环境事 件的定义和预案适用范围、应急指挥体系、监测预警 和信息报告机制、事件分级及其响应机制、应急响应 措施等方面做了调整。
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
群体影响的; 5. 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
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 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 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
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
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
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
6.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级别的。
7
新《预案》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破坏、辐射污染和社会 影响等方面对事件分级标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完善,修订内容如下
一是在较大级别中增加了“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规定;比照 伤亡人数、疏散人数、经济损失、跨界影响等因素,增加了一般事件分级具体指标。
2
01 概述 突发环境事件处理
02 事件分级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C ONTENT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应急组织体系
污染处置组 应急监测组 医学救援组 应急保障组 新闻宣传组 社会稳定组 涉外事务组
03
04 运行机制
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应急响应
后期工作
应急保障
4
02 事件分级
Ⅰ级
重大环境事件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Ⅱ级
Ⅲ级
一般环境事件
较大环境事件
Ⅳ级
5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01
02
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 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 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 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 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 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 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3
突发环境事件 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 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
突发环境事件处理 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
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 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
01 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 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 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二是强调了环境污染与后果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的人员伤亡、 疏散和转移,从而与因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等致人伤亡的情形区别开来。
三是提高了经济损失标准。将特别重大级别中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的额度由原来的1000万元调整至1亿元,其他级别中因环境污染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的额度也做了相应调整。
*国务院工作组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态势及影响,环境保护部或省级人民政府成立。 一些敏感的重大环境事件,如2009年年底中石油兰郑长管线柴油泄漏事件、2012年年初 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等,则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成立了由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 组成的国务院工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有关地区和部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
的; 6. 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
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 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四、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
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
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
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