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额信贷运行机制

浅谈小额信贷运行机制
浅谈小额信贷运行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77933917.html,

浅谈小额信贷运行机制

作者:蒋科

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30期

【摘要】小额信贷是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是搭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2008年5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浙江、重庆相继成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城市。截止至2012年6月,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267家,贷款余额4893亿元。伴随小额贷款公司的快速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对小额贷款、小额信贷,乃至于微型金融产生了兴趣。文章旨在通过介绍国际上典型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对微型企业特征的简要分析来阐释小额信贷的运行原理,并对适合中国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微型企业运行原理

国际上一般把对没有获得或未充分享受金融服务的中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传统金融中的“弱势群体”)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称为微型金融(Microfinance)。在中国,通常翻译为小额

信贷、小额贷款,一是中国的小额信贷机构大多仅从事信贷业务;二是中国的小额信贷或小额贷款机构并不是只针对“弱势群体”发放贷款,其客户群体范围有所扩大,贷款金额也有所提高。因此,小额信贷、小额贷款两个概念常常混用。不过,这两个概念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中国产生“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后,特别是在银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后,小额贷款概念的运用更加广泛。

一、国际小额信贷典型运行机制

由穆罕默德·尤努斯创办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是世界上公认的小额信贷成功案例之一,该银行主要向贫穷的农村妇女提供面额较小的贷款,因为在扶贫及社会责任方面的突出贡献,穆罕默德·尤努斯与他创办的格莱珉银行一起获得了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格莱珉银行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小组贷款的方式,通过背景相同的小组成员间自我筛选以及相互监督,来解决信贷过程中的客户的选择以及风险防范问题,核心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放款顺序和放款承诺,即以小金额、少数客户放款为起点,起到对客户信用检验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后续放款的承诺,最终形成贷款中的动态激励机制。三是联系人与会议制度,即通过指定联系人的方式来进行贷前客户筛选及贷后管理,以定期举行会议的方式发挥良好的贷款管理职能。

(一)小组贷款

所有的贷款申请人都必须加入一个由近似社会背景及目的的人组成的互助小组,若干个贷款小组组成一个贷款中心。互助小组则成为一个典型的团体激励机制,这种内生的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抵押担保制度,解决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常贷款申请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模式浅析

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模式浅析 【摘要】: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小额贷款业务的不断深入,许多小额贷款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问题。拓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途径,创新融资模式也成为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存续发展下去的关键。文章从资金的类别不同,分别对债务性和权益性资金的融通模式进行分析评论,探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模式的创新与改进。 关键字:小额贷款;融资模式;权益性资本;债务性资本 一、债务融资模式 (一)向商业银行借款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公司所在地当地的商业银行或是交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申请不超过其自身资本净额百分之五十的借款。然而,大部分的小额贷款公司向商业银行的借款数额所占比例较低,都远远没有达到50%的界限。这是由于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目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借款申请做出了严格地限制。一是,商业银行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要对所借款项进行资产抵押或者质押;二是,商业银行在选择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信贷业务时,定制了较高的限制,只与那些曾与商业银行保持良好关系的公司提供贷款服务;三是,宏观经济大形势驱使商业银行缩紧了信贷额度和比例,小额贷款公司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向商业银行借款这一融资模式是目前我国采用的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商业银行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特殊信贷义务设立多层次的融资方案。对于那些信用水平较高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适当放宽融资比例。同时,商业银行不能一味盲目地向小额贷款公司转嫁不良的风险,对于应该承担的风险,商业银行应该适当加以承担,减少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过度干预。 (二)私募债券 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或转让约定在固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被称为私募债券。私募债券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应用范围也仅仅集中在江浙一带、四川、山东等地。私募债券在我国尚不具规模。私募债券在很多方面都不完善,对于主体、规模、定价都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然而,私募债券是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在社会上吸纳资金的一种方式,更具灵活性。通过私募债券来融通资金必将在未来成为小额贷款公司最重要的融资模式我国的相关机构应该大力支持私募债券这种融资模式,在政策上,应该制定一些列促进和保障私募债券实施的相关政策;在实践中,允许地方性的交易市场进行小额贷款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融通。为私募债券这种融资模式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操作平台。 (三)同业资金拆借 同业资金拆借方式是指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与其同处一个地区或系统的其他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资金间的调配,促进资金短期内的额融通。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小额贷款融资途径,然而如果该地区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那么处于同一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将同时面临不可避免的系统风险,将会造成整个一个大的经济区域的小额贷款都出现资金问题。为了避免同一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同时面临严重的融资风险,国家应该逐渐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同业资金拆借的区域限制,使资金在全国范围内流畅地融通。 (四)委托信托机构代为融资 信托公司在整个委托融资中起到一个“中间人”的作用。信托公司以自有资金获得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资产,在期限结束后收回投资并获得回报的一种融资模式。信托融资是一种在小额贷款公司与信托公司之间转移信用资本的过程。这种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一般较高,但相对应的风险也比较高。为了防控信托融资带来的风险,银监会已经禁止小额贷款公司通过信托机构进行融资,然而,如能有效地控制并降低委托信托机构融资模式的风险,采用这种模式将一方面使得信托机构获得丰盈的收益,同时也解决了小额贷款公司资金短缺

农村小额信贷现状与对策

农村小额信贷现状与对策

浅谈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 为促进农村发展,我国近年来借鉴国外小额贷款的成功经验,发展了中国的农村小额贷款业务。但我们经过实践发现,农村小额贷款在国内的实施并不乐观。从目前情况看,国内的小额信贷还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存在诸如手续繁复条件苛刻,农村小额贷款宣传不足,.农民信用等级差等问题。未来,应着手完善小额信贷比如加大宣传力度,简化办理手续,及时下放贷款,不断完善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 关键词:农村小额贷款;信用等级;小额信贷风险 ABSTRACT To promote rural development,small loans from abroad in recent years,China'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micro-lending business。After practice,we found that micro-credit in rural areas are not optimistic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in the country。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domestic microfinance is still in the lower level of development,there are harsh conditions such as complicated procedures,lack of publicity of rural micro-credit farmers and poor credit rating。The future should proceed to improve the micro-credit such as increased publicity,simplifying formalities,time decentralized lending,and constantly improve our country's rural micro credit。 Keywords: rural microcredit;credit rating;microfinance risk

浅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及对策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30多年中,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等问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005年作为率先开启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五省市,山西、四川、贵州、内蒙古、陕西旗开得胜。银监会于2008年颁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开展。随后《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以及《贷款公司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管理小贷公司的业务行为。本文以借鉴国内外学者在小额贷款公司方面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对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在此背景下,分析当前小额贷款公司显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希望有助于小贷公司发挥扶助三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实作用。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小额贷款的定义上。19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率先提出小额贷款这一概念。随后世界第一家穷人的银行格莱珉银行成立,成为现代信贷模式创新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随着玻利维亚团结互助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印度互助小组等迅速发展。小额信贷模式也在世界范围内逐

步推广。Morduch(1997)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无须资产担保的小额贷款模式,直接发放比较高利率的贷款给贫穷农户以解决融资难题。Timothy-G(2010)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为个体工商户或中低收入者提供储蓄及贷款服务的经济途径。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2011)定义小额信贷是指为帮助贫困者实现生产、经营、消费方面的需求,而为其提供储蓄和贷款服务的一种模式。 国内对小额贷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小额信贷定义上,杜晓山(2001)提出小额信贷又称微型金融,是指为低收入阶层(包括贫困户)提供贷款和存款服务,尽管存在着多种模式,其本质都是提供稀缺的资金要素给传统金融忽略的低收入人群。何广文和李莉莉(2011)基于对小额信贷市场强烈需求的研究,得出大型商业银行可通过合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间接发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结论。对于影响小贷公司的发展因素,杨小丽和董晓林(2012)依据对江苏省246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证分析,提出过高的大额贷款比例、过于集中的贷款、过高的贷款利率及贷款的期限长等因素会阻碍小贷公司的经营效率提高。罗剑朝和曲小刚(2013)则指出影响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几大因素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监管缺失等。至于只贷不存模式和融资渠道的研究,其热度自小贷公司产生以来从未减弱。杜晓山(2011)和潘淑娟等(2011)指出小贷公司可借助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来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银行作为高负债经营的行业,能否盈利关键在于能否扩大负债规模尤其是存款负债。在银行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谁能率先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增加存款,扩大经营,谁就能增加盈利,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指的是商业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上客户的新的需要的,与资金相关联的服务。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转移风险、规避管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利润最大化、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创建银行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差,产品的推出重规模、轻效益。 近年来,我国银行创新产品的品种日益丰富,如目前已推出的理财创新产品有百余种(见下表),但这些创新产品多以吸纳性、移植性为主,即通过模仿国外或同业的创新产品进行产品研发。例如,我国的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都是通过国外引进的。其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家银行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很快会被别的银行仿效。再则产品推出的动机很明显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是真正从本银行的利益出发,效益观念淡薄。主要的表现有:每年推出的新银行卡中睡眠卡的数量相当大;人民币理财业务的推出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储蓄流向他行。

(二)银行产品创新缺乏整体的规划性。 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缺乏长远的设计和规划,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仅从本部门局部利益出发,彼此之间缺少信息的交流,使得产品的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浅谈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内容摘要 个人金融业务是相对于公司或批发业务而言,一般是指以合理安排客户财务为手段,面向私人小型企业和为居民个人消费提供的小额、零星银行产品和服务,涉及储蓄、银行卡、消费信贷、个人小额抵押贷款、个人理财服务、委托代理、电子银行等诸多领域的金融业务。在经济多元化程度不断加深和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个人业务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计算机、网络工具和通讯设施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个人获得信息和处理数据的数量和速度,使得个人金融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个人金融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结构和提高经营效益、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适应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起着关键作用。为适应这一趋势,商业银行必须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强化营销,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扩大个人优质客户群体,积极创新个人金融业务,推动专业化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并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以适应个人金融业务发展需要,推动个人金融业务加快发展。 写作提纲 一、现状——个人金融业务有待大力开发 (一)“微利时代”的传统银行业必须寻求创新点。(二)我国开办个人金融业务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 (二)市场定位和客户关系管理跟不上竞争需要,技术手段落后。 (三)金融产品引进创新存在着不足方面。1、金融产品引进性创新脱离实际。 2、缺乏科学的市场细分和合理确定目标客户。 (四)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的个人金融业务管理人员。 三、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一)树立个人金融业务的现代经营理念。1、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2、树立质量和效益观念。 3、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考核机制的激励化。 4、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理财员。 5、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化。(二)强力推进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1、制度创新。2、产品创新。3、加强组织管理创新,健全金融创新机制,培育金融创新文化。4、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金融产品创新中的支撑作用。 5、风险管理创新。 (三)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和强化营销手段。1、建立和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 2、细分市场,竞争优质客户,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3、不断调整和创新产品结构,实施品牌管理。 4、整合营销渠道,增强营销能力。

农村小额信贷

小额信贷是一种数额较小、以城乡低收入者为服务对象,由各类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实施,主要针对低收入阶层或贫困人口、旨在发挥扶贫功能的金融机构。 2、农村小额信贷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农村小额信贷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想到业务逐步实现了拓展,在缓解“三农”贷款难,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在法律上为农民贷款提供了支持帮助。商业银行法要求借款人必须提供有效地抵押和担保,这对广大的农户来说显然是难以做到的,但广大农户确实又需要得到银行支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农村小额信贷政策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农民贷款方式的真空问题,既考虑到了农民的实际状况,又为发放农村小额信贷的机构提供了法律支持,其政策效力具有突破性的意义。特别是银监会的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于2007年发布后,各支农机构在原有农行、农发行、信用社等机构的基础上,开办了股份制小额贷款公司,完善了农村金融体系建立。 (2)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不断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潜能。过去贷款渠道多年不畅,广大农户的贷款需求长期被压抑,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开办以后,广大农户的有效贷款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3)小额贷款有利于扶持低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同时,小额贷款采用了创新的金融方式,打破传统的金融垄断,丰富了金融供给主体,加强了同业竞争,有利于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农信社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从在1992年引进小额信贷这种方式以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已经走过了17年的历程。目前,小额信贷在农村已成燎原之势,不仅项目的规模和范围在发展变化,而且形成了以政府部门与涉农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的小额信贷为主,其他类型的小额信贷业务为辅的有中国特色的小额信贷体系。它在我国的扶贫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成千上万的贫困人口提供贷款,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缓解了贫困地区金融市场货币供求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农信社小额信贷在全国全面展开、各地喜报频传的同时,也应该冷静地看到,中国的小额信贷之所以迅速发展是政府大力推动的结果,走的是一条单纯的以扶贫为目的、渗透着大量行政手段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矛盾和问题己经显现出来,阻碍了农信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1 、各方认识的“错位”,使农户小额信贷的推广缺乏足够动力 (1 )认识上不足,操作上违规。一方面,不少地方对小额信贷的思想认识不够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贯彻落实不积极不主动。由于小额信贷工作是个渐进过程,不能直接、快速显现基层党政领导的政绩,因此,许多地方领导干部宁愿将这笔钱拢到一起搞些“形象工程”。同时,不少农信社主任热衷于放大额贷款,缘由是能从中得到实惠,而发放小额信贷牵涉到千家万户,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自身利益少。因此,表现冷淡。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工作简单化,片面强调简化贷款手续而放松贷款审核、发放程序,导致贷款责任人不明确,有的地方甚至把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创建信用村( 镇) 工作当作一次性“活动”来搞,使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信用村( 镇) 建设性质发生变质,工作难已持久。此外,各种违章贷款、人情贷款、以贷谋私等行为也时有发生。 (2 )贷款利率相对较低,也影响了农信社发放小额信贷的积极性。《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农户小额信贷按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浮动幅度适当优惠。但农信社在执行过程中,过多受政府的干预,将小额信贷当作扶贫贷款发放,较少考虑利率上的要求,有的甚至连本钱归还都很难得到保障。国际上成功的、得以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实践证明,为了保证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能够抵偿成本费用的利率水平。因为小额信贷单笔贷款的数额很小,成本费用率较高,存在着其利息收入能否抵偿成本费用开支的问题,一旦不能抵偿成本,农信社便会缺乏开展小额信贷的内在动力,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也会受到影响。 (3 )对小额信贷是一种金融服务方式还缺乏统一的认识。目前,不少人仍然习惯性地认为小额信贷是扶贫手段而不是金融服务。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农信社开展小额信贷不积极,依然希望能得到国家财政的扶贫贷款;而信贷资金的需求者则是想办法多贷款,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扶贫款。的确,小额信贷在经济生活中的产生确实源于扶贫之目的,尤其是1999 年之后,我国政府也开始采用小额信贷以其扶贫直接到户,回收率高等特征,被普遍认为是最成功的扶贫方式。但是,2001 年底人民银行推出的在广大农信社全面推行小额信贷工作,在信贷主体、客体、目的及资金来源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信贷方式己经由过去的单一扶贫手段转变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作用于广大农村的金融服务方式,这一认识的变化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2 、操作方式局限,信贷队伍力量薄弱,使农户小额信贷“变味”,优势难以显现,社会效益削弱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摘要:金融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银行竞争力的大小,决定着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兴衰成败。基于这样的背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针对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动因 1 金融创新的含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金融领域的这些变化称之为金融创新。从广义的角度来讲,金融创新是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讲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 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产品、市场和品牌的认识也不断深化,逐步认识到金融企业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自身业务发展状况,不断推出能够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才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内在动因 (1)转移风险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发生

巨大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引发了国际汇率、利率剧烈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使商业银行运作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由此,产生了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 (2)提高资产流动性的需求。金融资产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杠杆性,即资产能在流动过程中不断被放大,因而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其盈利性和安全性也越高。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其资产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创新出能够提高金融资产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3)银行收益率的下降,促使银行寻求新的盈利途径。20 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直接投资的兴起,廉价资金来源减少,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上升,再加上竞争及利率政策的调整,引起银行的利息收入下降,服务成本支出增加,银行要保持较高的收益,必须另辟新径,寻求新的突破口,金融创新便由此产生。同时,因为创新的金融产品提供的是特殊的金融服务,其价格没有可比性,不可能由人民银行统一定价,而只能由银企双方协商决定,其利润空间必然较大。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实体,其经营目标就是获取最大利润,只要有利可图,商业银行就有创新金融产品的内在动力。 (4)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性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像其他产品样也有其生命周期,即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金融产品与其它产品的衰退期有所不同,一般工业品或消费品进入衰退期时,市场多表现为人们不购买或不使用该产品;但金融产品进入衰退期时,则多表现为市场饱和与低利润。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需要在金融产品进入衰退期之前研制开发

小额信贷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影响

财税统计 2004.8:15-62. [2]冯莉.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管理[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大学学报. 2004.4:25-26. [3]张际萍.人力资源的会计思考与实证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系.2003. [4]陈云娟,包洪信.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改进策略[J].上海金融. 2003.5:63. [5]邬锦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龙玉国,男,(1970-),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金融副教授,金融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金融风险控制与研究。 摘要: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虽然近年发展迅速,但时刻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方的压力。地方性商业银行要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市场定位战略。对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其市场定位应是突出灵活机制、体现专业优势、明确服务对象、紧随市场需求、拓展中间业务。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小额信贷服务。 关键词:小额信贷地方性商业银行明确服务对象 小额信贷的英文是Micro Credit,一般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小额信贷的宗旨是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观企业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 小额信贷起源于孟加拉乡村银行在中国的引进和延伸,并非是本土生长起来的。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首先将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引入了中国,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首先在河北省的易县,河南省的虞城县和南召县和陕西省的丹凤县建立了以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小额信贷为贷款模式的小额信贷扶贫社。1995年开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在全国17个省的48个县(市)推行以扶贫等为目标的小额信贷项目。开发计划署后来在天津和河南的部分城市开展了针对下岗职工的城市小额信贷项目。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从2000年开始,农信社根据央行信贷扶持“三农”的要求,以农信社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9197亿元,比年初增加126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2亿元。农户贷款中无需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710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001亿元,比年初增加140亿元,是小额信贷的主体。 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后,我国农村金融面临难得的发展良机。 地方性商业银行是指业务范围受地域限制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主要是指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虽然近年发展迅速,但时刻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方的压力。地方性商业银行要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市场定位战略。对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其市场定位应是突出灵活机制、体现专业优势、明确服务对象、紧随市场需求、拓展中间业务。要在同国内大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推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成为金融创新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工农中建4大银行到10多家全国性业务银行相比,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从百余年到十多年的都有,从国有的到合资的也都有,但是他们强大吗?不可竞争吗?不是,他们也有很多压力和问题,而这些压力和问题的存在恰好也给了地方性商行一次更快发展的机会。全国性银行在从业中最显著的问题是大集中,当然就信贷和管理来说大集中是一个规避风险的好办法,但是就市场而言大集中就是一个致命的缺陷,主要的原因产生于总行掌握着很多决策权和指导权,而他们真正的了解地域性市场吗?他们知道在一个地区内百姓的需求吗?不尽然,所以从调研到决策到执行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地方性商行恰恰占据了地域性的优势可以迅速的调研、决策和执行。在其次就是目前外资银行的进入,进入的主要市场就是全国性银行的主要市场或高盈利市场,那么他们既要对应外资银行调整自身策略也要稳固现有市场份额,几乎没有时间和经历再去考虑一个省或一个市的事情了。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目前不缺大银行,不缺中型银行,也不缺小银行。同时,也不缺为大型客户服务的银行,也不缺为中型客户服务的银行,就是缺少真正为小企业、小客户服务的银行。这是中国的特点和国情决定的。 所以,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小额信贷服务。实际上,发放小额信贷的银行是可以发的,比如印尼的人民银行、孟加拉、菲律宾的一些银行都有一些好的例子。在我国发放小额信贷主要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应该在小额信贷方面有所作为。 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有学者认为,地方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贴近企业的信息优势。地方商业银行在信息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获得那些通常很难量化、检验和进行组织的职级传递的“软信息”,这些软信息是在银行与企业、所有者和地方社团多维度密切联系中累积起来的。地方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评估贷款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关系,并对之施以有效的管理。其二,与小企业的密切联系。由其信息优势所决定,地方商业银行与地方小企业是天然的密切伙伴。其三,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由于贴近客户、贴近市场,地方商业银行可以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多样化金融服务。其四,治理结构的优势。地方银行由于受到较少的限制,与大银行相比,它们可以比较充分地实现产权的多样化和民营化,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金注入贫困地区或者弱势群体。结合我国新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法》完善农村的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引导更多的金融资金进来。按照审慎适度监管的原则,鼓励金融组织和产品创新,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 专家们指出,最近银监会在2006年底对农村进行的体制改革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放开、搞活农村金融市场,既要鼓励形式多样的金融组织,还要结合农民、农业、农村以及保证城镇低收入这方面下岗职工这样一些情况来创新出更多的产品,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在于“做强”。现在几乎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都把进一步发展的希望寄托在突破“城市壁垒”、实现跨区域经营上。尽管由于存在地域上的限制,城市商业银行的许多业务开展受到局限,但这不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因为城市商业银行以其现有的实力,实现跨区域扩张并非易事。为此,城市商业银行当前应把注意力、着眼点放在“做强”上,其中的关键:一是要下大力气消化、处置不量资产;二是要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做”出特色,没有特色的城市商业银行将失去生存基础;四是要注重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应该充分认识到,第一,弱势群体虽然没有足够的抵押品,但他们也拥有与富人同样的遵守信用和创造财富的能力;第二,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支持,但也必须结合实际,建立合理有效的治理制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地方性商业银行应认真借鉴尤努斯教授的成功经验,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先导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出各种灵活高效个人小额融资服务,积极帮助更多的老百姓实现投资创业的梦想。与此同时,小额信贷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只是开发出一种金融发展的新思路,更是一个改造和在发展的最佳时机,能够冷静清醒的看透市场,寻找到市场突破口,从最基础的业务出发,占据小额信贷垄断行业,日后才有更为良性的发展。 小额信贷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影响 李丹娜凌峰(哈尔滨银行) (上接第79页) 80

浅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法律制度

浅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法律制度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发展 [论文摘要]小额信贷在上世纪70年代发端于孟加拉国,它是满足贫困人口信贷需求的一种信贷方式,贷款对象仅限于贫困人口,额度很小,无需抵押通过提供小额信贷,帮助贷款人经营小本生意,受到了贫困人口的热烈欢迎,并迅速推广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扶贫方式。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想使中国经济有质的飞跃,就必须要首先发展农业。但由于农民作为一个阶层来讲整体上还是不富裕的,缺少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资金,因此,要发展农业生产,首先必须解决的资金问题。故而对农民的小额贷款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从法律的角度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制度,用法律的手段解决这一制度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是保障这一制度在中国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 小额信贷是指专门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性的信贷服务活动,它是小额信贷机构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主要解决的是农户贷款缺乏抵押担保的问题,从而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国际上目前公认取得成效的小额信贷项目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8O年代,实施小额信贷的组织机构主要是各类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

有商业银行、专门成立的小额信贷扶贫银行和非政府的小额信贷项目演变成的股份制银行。 我国的小额信贷服务开展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由非政府组织试验其次是政府推广发展到今天的正规金融机构介入。现在服务机制正在逐步完善阶段,服务范围正在向城市扩展,但主要还是以服务“三农”为主。目前我国小额信贷主要有七种存在方式: 第一类,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它是为解决农户贷款融资困难问题,政府要求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属于正规金融机构的一种金融工具这也是目前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最普遍、农民较容易贷到款的形式,这种形式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并且要求农贷农用,否则信用社有权取消其贷款资格。 第二类,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管理并发放的扶贫贴息小额信用贷款,它是政府实施的小额贷款扶贫项目。 第三类,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信贷。这类小额信贷一般基于借款人的存单为抵押,因此风险相对较小,但是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本身的网点分布特征,这种小额信贷有可能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小额信贷形式之一。 第四类,非政府组织(包括国际机构或者外国机构援助、半政府机构资助类)项目小额信贷。这类项目小额信贷,有项目期限,是中国人民银行监管领域之外的金融活动。 第五类是央行试点的商业性的小额贷款公司。这些公司一般在工商部

浅析农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

浅析农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 【摘要】小额贷款是指一种由小额贷款扶贫制度发展而来的针对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贷款服务活动。其目的是解决中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因此,农户的小额信贷将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进行金融服务、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农业银行小额贷款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体制上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浅析。最后,文章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方向上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银行;小额贷款;问题;对策 【Abstract】Microfinance refers to a kind of developed by the microfinance poverty alleviation system for low-income people in small amount, constant loan service activities. Its purpose is to solve the poverty problem in China, increase the income of the poor. Therefore, the farmers microcredit will become th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financial services to farmers, construction of rural credi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n this basi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bank small loan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eficiency of system are analysed. Finally, the article on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suggestion from the direction 【Key words】a gricultural bank; microcredi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论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制度选择(一)

论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制度选择(一) 摘要:商业银行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收益和运行效率的提高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才可以实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来自国外金融实体的竞争,探索其金融创新的具体策略和途径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而分业经营、产权约束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原因压制了金融创新的效率。为此需要在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进行金融创新,需要拓宽中间业务的领域,积极涉足信托、租赁、资信担保等,并且通过差别化服务实现商业银行的收益提高。 关键词:制度选择;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一、制度和制度绩效的经济学释义制度是人类围绕一定的目标而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况,它不仅构成了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而且构成了人的最基本的规定性。制度具有单向性,即制度一旦形成或建立,就成为了任何个人的存在和发展前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说一个人一出生就面对既定的制度,在文明的社会中人们只能是既定制度的接受者,至少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这样。所以只有制度对处于其约束下的客体的行为进行规范的权利而没有相反。于是制度的合理与否对其效率的发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制度形成后就会造成既定制度下的利益相关者,这些群体往往表现出制度偏好,所以即使既定制度有不合理性,但由于既得利益相关者对制度变革的阻挠,就会加大制度变革的困难,于是制度变迁的成本就会增加,进而就会衍生出制度变迁中的强路径依赖,从而制度变迁效率就会下降。不同制度带来的社会总效益可以用制度绩效来表示,制度绩效就是一个经济体系在采用新的制度后,相对于以前而言,在经济质量和数量上所得到的改善和提高。制度绩效是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制度的变革所带来的总效益的释放。制度变迁分为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和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变迁。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的成本不同,一般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在短期内就见效,但在长期中有可能出现外部不经济,即制度的强制性变迁中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的收益正好是另外一部分人的损失,即很可能是通过一种制度安排造成财富在群体中的不同成员之间的再分配,而由于存在制度损失使得财富增加的总量不如预期多。二、制度创新与金融创新熊彼特关于创新做过精辟的论述,认为创新就是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结合起来生产其他的东西或者是用不同的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认为创新就是由于生产手段的新组合而出现的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是通过对既定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而建立的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而实现原来组合状态下没有实现的新功能。熊彼特认为创新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存在着某种潜在利益,创新就是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机制改变从而使得这种潜在利益显性化,在不断提高资源运做效率的同时也给利益主体带来更多的利益,进而企业家会持续地改进生产函数,从而创新过程表现出持续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熊彼特提出了经济周期的理论,认为创新过程不是规律性的,而是一个不规律的间断过程,这样的创新过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匀性。 不同的制度设计会带来不同的制度绩效,为了使既定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率就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设计进行变革,从而通过制度创新达到理想的实践目的。制度创新方式是指制度创新主体为实现既定目标所采取的制度创新的速度、突破口、时间和路径等的总和。理论认为,按照制度创新主体不同可以将制度创新分为政府强制性制度创新和需求诱致性制度创新。强制性制度创新是由政府以命令方式引入和实行的;诱致性制度创新即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和实行的。1]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将制度认为是一种商品,制度创新的过程就是制度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对该商品的产生所带来的收益与产生这种收益所需要付出的成本间的对比过程,所以制度创新过程就是利益的调整过程,由此也会形成不同利益集团间的摩擦成本。由此制度创新过程中新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双方在权衡新制度给其造成的收益和成本对比的过程中影响着制度的演进历程和速度。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 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5、 1994年,由NCFC生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APNG(亚太地区网络工作组)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6、 NCFC是我国最早的Internet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