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表面活性剂第二章--乳化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影响乳液的稳定性的因素
乳液有两相界面存在,所以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表面张力,界面膜的性质,界面电荷,分散介质的黏度 ,固体粉末的加入等都会影响到乳液的稳定性。
1.界面张力 乳状液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低的油-水界面张 力有助于体系的稳定,通常的办法是加入表面活性剂, 以降低体系+化学成分 纯化学成分
带药物
带美白
儿童用
普通型
二、
乳化剂作用原理
乳化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被乳化的两种液体的表面 张力。因此,一般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时,其疏水基 一端吸附在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油)的微粒子表面,而 亲水基一端则伸向水中。表面活性剂在液体微粒子表面 定向排列成一层亲水性吸附膜(界面膜),从而减少液 滴之间的相互引力,降低两相间的表面张力,起到促进 相互分散形成乳化的作用。
-dγ=∑Γidμi= ∑ ΓiRTdlnCi
式中 γ:表面张力,Γ:吸附量,
(式2- 4-1)
μ:化学势, C:浓度
如图2-4-1虚线所示,随助表面活性剂增加,CMC减 小,且γ降低,甚至可瞬间为负值(由虚线表示)
图2-4-1助表面活性剂对γ的影响
三、乳液的类型
1、类型
常见的乳液,一相是水或水溶液,另一相 是与水不相溶的有机物,如油脂、蜡等, 水和油所形成的乳液分成三种类型: (1) 油/水(O/W)型乳液,油分散在水中。油为分散相(内相 ),水为连续相(外相)的水包油型乳液,此类乳液可以用水稀释。 如牛奶、豆浆等。 (2) 水/油(W/O)型乳液,水分散在油中。水为分散相(内相 ),油为连续相(外相)的油包水型乳液,此类乳液可以用油稀释。 如人造奶油、原油等。 (3)套圈形,由水相和油相一层一层交替分散形成的乳状液, 主要有油包水再包油O/W/O(即含有分散油珠的水相悬浮于油相中) 和水包油再包水W/O/W(即含有分散水珠的油相悬浮于水相中)两种 形式。这种类型的乳状液较少见,一般存在于原油中。
(2)导电法 水和油的导电性相差很大,油/水型乳液的电导率比 水/油型大数百倍,所以,在乳液中插入两电极,并在环 路中串联氖等,油/水型的灯亮。 (3)染色法 在试管中加入油性或水性染料2-3滴,根据哪一类染 料能使连续相均匀着色来判断乳液的类型。 (4)滤纸润湿法 将乳液滴在滤纸上,若液体能快速展开,在中心留 下一小滴,则乳液为水包油型,若乳液液滴不展开,则 油包水型。
例如:煤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是35-40mN/m,加入 适量表面活性剂后,可以降低到1mN/m,甚至10-3mN/m以 下。这时,油分散在水中或水分散在油中就容易得多。
2.界面膜的性质 在油水体系加入乳化剂后,形成界面膜。界面膜具 有一定的强度,对乳状液中分散的液滴有保护作用,对 乳状液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浓度较低时,界面膜强度较小,形成的乳状液不稳 定。直链型在界面上的排列较支链型紧密,形成的膜强 度更大。 界面膜的强度和密度程度是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重 要因素之一
0.1um 面积
小油滴 300m2
100万倍
水
油
乳液的组成:分散相(乳液 中以液滴存在的那一相,又称为 内相或不连续相)、分散介质( 连成一片的另一相称为分散介质 ,又称为外相或连续相))和乳 化剂(表面活性剂)
乳 化 剂
水
油
乳化液
定义
乳液是指一种或多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 散在与它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分散体系。 乳液的液珠直径一般都介于0.1-10μm,因此 属粗分散体,由于体系呈现乳白色而被称为 乳液。
配置乳液呈何种类型,可根据乳化液体的性质及乳 液的用途而定。如植物油易形成O/W型,而矿物油易形 成W/O型;通常,要用水稀释的乳液必须是O/W型,而 在厚敷涂层中的乳液,则以W/O型为宜。
2、检查乳液类型的方法
(1)稀释法 将乳液用与连续相相同的液体 进行稀释,溶于水的为油/水型,溶 于油的为水/油型。 例如,牛奶能够被水稀释,但 不能与植物油混溶,可见牛奶是 O/W型乳液。
(3)乳液的电性质 乳液的电性质主要研究其导电性,其中,O/W 型乳液的导电性好于W/O型。乳液的导电性主要取 决于连续相的导电性,因为O/W型乳液的连续相为 水而W/O型乳液的连续相为油,水的导电性优于油 ,所以,O/W型乳液的导电性优于W/O型。 乳液的电性质还有液珠的电泳。液珠的带电性主 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类型,对于O/W型乳液,乳化剂 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疏水基伸入油相,离子头伸 入水相而定向排列于界面上。乳化剂为阴离子型表面 活性剂时,则油珠带负电荷,在电场中油珠向正极移 动。乳化剂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油珠带正电荷, 在电场中油珠向负极移动。 通过对液珠在电场中电泳速度的测量,可以提供 与乳状液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液珠带电情况,是研究乳 状液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5)光折射法 利用水和油对光的折射率不同来鉴别乳液类型。若 乳液为水包油型,则粒子起集光作用,用显微镜仅看见 粒子的左侧轮廓;若乳液为油包水型,则粒子起散光作 用,用显微镜仅看见粒子的右侧轮廓;
3、影响乳状液类型的主要因素 (1)相体积:相体积理论是从几何学的角度 出发,由Ostwald提出来的。其观点为:假设乳液 的液珠是大小相同的圆球且圆球为刚性,在最密 堆积时,液珠的相体积分数只能占总体积的74.02 %,若液珠的相体积分数大于74.02%,乳液就会 发生变型或破坏。
第四节
一、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
概述
10ml油 分散
一种液体以微粒(液滴或液 晶)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 混溶的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 系称为乳化液,简称乳液。
形成乳液时,由于两液体的 界面面积增大,所以这种体系在 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为了使乳 液稳定,需要加入第三组分---乳 化剂以降低体系的界面能。
(2)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楔型理论 楔型理论是以乳化剂的空间结构为出发点来确 定乳化液的类型的。楔型理论认为:乳化剂的亲水 基和疏水基的横截面积不相等,把乳化剂的分子看 做一头大一头小的楔子,乳化剂横截面积小的一 头.可以像楔子一样插入液珠表面,在油水界面上 作定向排列,亲水的极性头伸入水相而亲油的碳氢 链则伸入油相,结果加大界面强度。
由两种以上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乳化剂为混合乳化剂 。由于分子间的强烈作用,界面张力显著降低,乳化剂 在界面上吸附量显著增多,形成的界面膜密度增大,强 度增高。
在乳液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参与使油水界面张力大幅度下降,成了稳定的乳液。但在乳液中 仍然存在着油-水界面张力,加上CMC或溶解度的限制 ,使界面张力无法达到接近于零。因此乳液是热力学上 的不稳定体系。 微乳液的油水界面张力低至不可测,是热力学上的 稳定体系。这主要是添加性质完全不同的第二种表面活 性剂(如大小适中的醇类如戊醇、己醇和庚醇等,被称为 助表面活性剂),就可以使界面张力进一步降低至很小, 甚至会出现瞬间的负值,可以用Gibbs的多组分体系的 吸附方程来加以说明。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大小对形成界面膜的强度有直接 影响。浓度大,界面上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多,形成 的界面膜致密,强度大。 不同的乳化剂乳化效果不同,达到最佳乳化效果所 需要的量也不同。一般地说,形成界面膜的乳化剂分子 作用力越大,膜强度越高,乳液越稳定;反之,作用力 越小,膜强度越低,乳液越不稳定。 当界面膜中有脂肪醇、脂肪酸和脂肪胺等极性有机 物分子时,膜强度显著提高。这是因为在界面吸附层中 乳化剂分子与醇、酸、胺等极性分子发生作用形成复合 物,使界面膜强度增大的缘故。
通常的乳液有一相是水或水溶液,被称 为水相;另一相是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相, 被称为油相。
分类
三种分类方法: 按来源分类: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产物; 按分子量分类:低分子乳化剂(C10-C20)和高分 子乳化剂(C成千上万); 按水溶液中可否电离分为:离子型(阴离子、阳离 子和阴阳离子三类)和非离子型。这是最常用的分类方 法。
图2-4-2 乳状液液珠堆积方式
以O/W型乳液为例,若油的相体积分数大于 74.02%,乳液只能形成W/O型,若油的相体积分数 少于25.98%时,就只能形成O/W型,若油的相体积 分数在25.98%--74.02%时,则可能形成O/W型或W /O型中的一种。
事实上液珠的相体积分数在超过74.02%以后,并 不一定会发生变型。例如:石蜡油-水体系,石蜡油 的相体积分数可高达99%,油珠实际上只是被一层薄 薄的水膜隔开,而且仍是O/W型乳液。究其原因在 于乳液的液珠并非大小相等,也并非刚性,而是大小 不相等且在高浓度时可发生形变甚至呈多面体,因此 液珠的相体积分数可超过74.02%。
但当乳化剂浓度大到足以克服乳化器材质的润湿性质 所带来的影响时,所形成乳液的类型只取决于乳化剂自身 的性质而与器壁的亲水亲油性无关。
(4)两相的聚结速度理论
聚结速度理论从组成乳状液的两种液 滴的聚结速度对乳状液的影响出发,判断 乳状液的类型。该理论1957年由Davies提 出:在乳化剂、油、水一起摇荡时,油相 与水相都破裂成液滴,最终成为何种乳液 取决于两类液滴的聚结速度。 (5)温度 温度上升会降低亲水基的 水化度,从而降低分子的亲水 性。因此低温形成的O/W型乳状 液,升温后,可能转变为W/O型 乳状液。 此转型温度为表面活性剂 亲水亲油性质达适当平衡的温 度,称为相转变温度PIT。
图2-4-4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 硬酯酸钠和(B)软酯酸钠浓度与 相转变稳定间关系
四、乳液的物理性质
(1) 液珠粒径与光学性 乳液最大的特征表现是分散在连续相中的不连续相的 液滴粒子大小。如聚氨酯乳液,粒径20~50um时,乳液是 白色的,1~20um时,乳液是带蓝玉色的液体,0.5~1um 时是半透明状态,小于20nm时是透明如水的液体。 乳液是一个多分散体系,由于分散相和分散的折射率 不同,入射光在液珠表面上可发生反射、散射和透射现象 。一般乳液的液珠粒径为0.1~10μm,而可见光波长在0.4 ~0.6μm之间,所以乳液主要发生反射现象,呈乳白色。 如果液珠的粒径在0.05~0.1μm,即略小于入射光波长时 ,有散射现象发生,体系呈半透明状。当液珠的粒径为 0.05μm以下,即远小于入射光波长时,会发生光的透射现 象,体系变为透明状。实际上当乳液粒径小于0.1μm,体 系呈半透明或透明时为微乳液。 当乳状液粒径小于0.1μm时,体系为半透明或透明的 乳状液,常称之为“微乳液”,性质上与乳状液有很大不 同。
微乳液是两种不互溶的液体与表面活性剂自 发形成的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外观透明 或半透明的分散体系。 分为:O/W型,W/O型。 与乳状液的不同之处: ①自发形成的,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②热力学稳定体系,不发生聚结。 形成的必要条件: ①在油-水界面有大量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 活性剂混合物的吸附; ②界面具有高度的柔性。
图2-4-3 乳化剂分子在乳液液滴表面定向吸附示意图 (A)一价皂形成的O/W乳状液 (B)二价皂形成的W/O乳状液
定向楔理论做为一种假说,存在不足之处,其中之一就是一价金 属皂的极性头并不一定比非极性尾粗大,因此有许多例外情况。
(3)乳化器材质对乳液类型的影响 除了乳状液组成材料、成乳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外,外 界条件对乳状液的类型也有影响,例如,乳化器壁的亲水 亲油性,器壁亲水性强时易形成O/W型乳状液,而器壁亲 油性强则易形成W/O型乳液,其原因是液体在器壁上需保 持一层连续相,以使搅拌时不易被分散而成为液珠。 如玻璃是亲水的而塑料是憎水的,故前者易形成O/W 型乳状液而后者易形成W/O型乳状液。
(2)乳液的黏度 乳液的另一个特征是黏度,当分散相浓度不大时, 乳状液的黏度主要由分散介质决定,分散介质的黏度越 大,乳状液的黏度越大。另外,不同的乳化剂形成的界 面膜有不同的界面流动性,乳化剂对黏度也有较大影响 。 乳液的黏度受乳液内外相的黏度、内相的体积分数 、液珠的粒径及乳化剂的性质等的影响。 当内相的相体积分数小于50%时,乳液的黏度可应 用Einstein公式。 η=η0(1+2.5Φ) (式2-4-2) 式中:η,η0, Φ分别为乳液及分散介质的黏度和分 散相的体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