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职学校-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代码 560301 学校名称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065 学校举办单位四川省电力公司

学校所在地四川省(省份)成都市(地市)填报日期 2011 年 9 月 30 日

1 专业建设基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于1923年,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会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水利水电教研会建筑工程专业组副组长单位。1996年开始试办高等职业教育。

1.1 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

近年来持续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相继探索并实施了“2.5+0.5”人才培养模式、

“1.5+0.5”(二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情境—达标”人才培养模式等,并于1998年开始推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平均达96%。2004年以来,我们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导向构建了工学结合的“411”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94%,毕业生基本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1.2 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

课程改革方面,以建立学生未来“职业情境”为核心,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构建课程体系,按施工工序构建课程内容,融“教、学、做”为一体,探索了课堂教学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体现了高职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课程建设方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FJB011590)“‘情境—达标’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和四川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施工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为切入点,编写了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3门本专业核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建设了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基础工程施工》、2门省级精品课程《建筑主体工程施工——砖混结构》和《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框架框剪结构》。近几年编审教材31本,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1.3 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

本专业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有10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8人。

1.4 实践教学条件较好

本专业现有校内测量、土建(材料)2个试验室,扩建1个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包括“情境”教学实训场地和建筑技能实训基地两部分),面积4900平方米。其中“情境”教学实训场地是一个按建筑施工现场布置、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训环境。在建实训室3个,分别为建筑构造模型一体化实训室、钢结构实训室和建筑施工仿真实训室。在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与四川三信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四川准达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建筑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

2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深化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企业全程参与的“41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建筑施工过程、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支职教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深化校企合作,建设集专业教学、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带动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和发展。通过2年建设,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为办学理念领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紧扣职业能力形成、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教学团队结构合理、试验实训条件优良、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专业。

2.1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深化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企业全程参与的“41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教学实施主要方式,以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开发的课程体系以及评价体系;深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教、学、做”合一等教学方法。建设完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2个专业教学标准,编写4门教改教材(校本);建设1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2.2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由“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建筑企业工程师和技术能手组成的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期内,把4名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专业教学团队中,专任教师人数达到15人,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比例达到100%,青年教师每年到企业一线锻炼至少2个月;兼职教师人数达到15人,专兼教师比例达1: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2.3 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完善现有实训室设备及功能,打造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国内先进的校内专业实训基地。新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5个。校内本专业生产性试验实训达90%以上,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达到100%。

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提高内涵建设水平,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考核评价标准。

2.4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师资和实训条件的优势,利用与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省建设厅岗培办共同建设的校内建筑技能实训基地,面向省内高等院校和省电力公司以及各建筑企业,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培训、鉴定≥1000人次,实现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的功

能。

3 专业建设内容

3.1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3.1.1深化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企业全程参与的“411”人才培养模式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与企业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的“411”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深化工学结合,进一步按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情境相一致的学习过程与环境,完善校内生产工序性实训基地,确保半年顶岗实习,完善“双证书”制度,使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99%以上。通过全方位改革,形成以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为导向的深度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1.2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开发步骤

课程开发按照“专业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步骤进行。

(2)专业岗位定位

四川省建筑企业虽然总数较多,但资质等级、管理水平较低,一线技术人员缺乏(工程技术人员仅占建筑从业人员的13%左右),劳务分包企业发展缓慢,数量严重不足。四川省内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共20余所,每年毕业生仅约6000余人,这与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建筑大省的发展速度极不适应,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这一局面已严重阻碍了四川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四川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战略转变。汶川“5·12”特大地震后灾区重建仍将需要大量的一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人才。

在此大背景下,专业教师会同企业专家通过市场和企业调研、研讨,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

培养目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职业岗位:毕业生主要面向土建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等业务工作。主要的职业岗位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

(3)岗位工作过程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