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英语变体分析研究看英语分析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4期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23 No.4
2018年8月Joum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g.2018
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看
中国英语研究
周红英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二系,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认知社会语言学从文化认知和社会语言系统的浮现性、动态性和开放性提出认知和语言是复合适应系统,并通过世界英语变体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的语义变异及其背后的的文化认知理据论证了英语变体对特定文化认知的适应性和创新性。世界英语变体的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和方法对推进和深化我国目前的中国英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对中国英语研究、世界英语变体研究乃至英语全球化的认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复合适应系统;世界英语变体;中国英语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18>04.90.07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世界英语变体研究也几乎同时兴起。然而,认知语言学同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的结合是2l世纪才开始的,尤其是在认知语言学的新分支——以知社会语言学建立之后。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目前主要运用在制度化的第二语言变体。中国英语也是世界英语变体的一员。把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英语变体研究方法同中国英语研究相结合,既是对中国英语研究的推进,也是对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的完善。
二、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并于2007年在波兰克拉科尔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上正式被确立为认知语言学分支。认知社会语言学综合了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取向和社会语言学的社会取向,关注认知的社会文化语境或情境制约性(situatedness>,把认知体验性的生理和物理环境发展到社会文化语境,把语言及其幕后认知的普遍性研究转向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语言(变体>与认知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体验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传统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关注局限于个体的大脑和心理活动。认知社会语言学结合生物学、社会语言学和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从三个角度扩展了认知的概念:(1>人的思维同环境的互动;(2>认知的社会语境;(3>认知与文化和语言的交互作用。【2】109认知产生于主客体的互动,认知所以为基础的身体经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被社会化并反映个体所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群体的特征,因此人类的认知机制如隐喻或转喻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属性。11]·13]认知不仅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一定文化群体的成员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互动而产生浮现性(emergent>的文化认知系统,文化模式、文化图式、文化范畴的“文化”标签一则突显文化差异,二则体现其浮现性和集体性。[2BII认知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运作,文化认知来自于个体的认知,又制约着个体的认知,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为一种因果循环模式。同时,文化认知在文化社团成员间的分布是非均质的,文化认知形成于文化社团成员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磋商而具有动态性和延展性。
文化认知包含两个内在方面,即文化概念化和语言。[2]166文化概念化指不同文化群体对世界特有的识解方式,包括对经验的图式化、范畴化和建立不同认知域映射的心理模型(即隐/转喻>。文化概念化发展成文化社团的复合知识体系,但又不为所有的社团成员完全共享。文化认知和文化概念化是产生于文化社团成员的互动并作用于个体认知的浮现系统,因此Frank【4】2”、Sharifiajl[2]109提出,文化认知是一个复合适应系统∞(简称CAS o 语言也具有浮现性、非均质分布性、动态性、开放性和自我组织等特征。一方面,正如Geeraertst51指出,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同一社团成员的语言知识库彼此既有重合,又
有差异,没有谁能完全掌握这个方言体系,语言在社团中的分布不可能是同质的;另一方面,社团成员间的言语互动浮现出语言社团共享的社会语言系统,因此语言具有浮现性和开放性。Frankl41245也认为,个体在宏观语言系统的制约下习得自己的“个人方言”,个体言语之间不断相互作用而产生浮现性结构特征和变异,从而影响社会语言系统,也使“个体方言”被反复更新、重建,如此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当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发生改变,变化因素通过个体及个体之间、个体同环境的互动而进入宏观语言结构。【4】245简言之,语言幕后的文化认知及语言自身的特征决定语言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复合适应系统,在因果循环的作用下,个体的语言受到社会语言系统的影响和制约,现存的语言系统也总存在一定的空间来容纳变化和发展。语言是一个动态的适应系统,可以被调整以满足交际需要。历时语言学研究证明人类语言的某些现有特征被调整以表达新的概念化方式,而一门在新环境中发展出的语言变体也被新的使用者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的世界观和文化内涵,认知社会语言学就是通过后者来论证语言对新的文化认知语境的适应性。
三、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英语变体研究
英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全球性扩张产生了各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世界英语变体(World Englishes o21世纪的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交流,也强有力地继续推动着英语扩张到世界各地和各个领域。作为全球性语言的英语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关注。世界英语变体研究包括三大主流:(1>关注和描写语言特征、语言情形和语言态度,(2>对英语全球化导致英语文化帝国主义和世界文化同质化进行意识形态批判,(3>主张英语变体为双语和双文化杂交品。[6116
认知社会语言学提出语言和认知是开放的复合适应系统,也揭开了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的序幕。从关注社会文化语境、主张语言和认知是开放的复合适应系统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割裂语言和社会文化语境的描写方法、反对英语全球化的批判论都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以Kachru为代表的杂合论强调英语在各种殖民及后殖民语境下经历的结构和社会文化的转变并主张在认知层次上探究语言中的文化,但杂合论缺乏对多语和多元文化现实敏感的研究方法,未能产生英语变体如何表达和体现特定文化的系统实证研究。[6128认知社会语言学把英语变体置于其文化语境,借助基于用法的语料库统计方法,对实际用法语料中的文化关键词、原型差异、稳定性、频率等用法特征进行量化统计,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理想认知模型、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等理论为分析工具,结合社会语言学、认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民族语义学、认知人类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来论证和揭示英语变异的文化认知理据,展示英语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
目前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英语变体的研究主要涉及制度化的第二语言英语变体。
wblf&Polzenhagen通过非洲英语(喀麦隆英语及东非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对比,考察了非洲英语变体中非洲社团模式的文化概念化认知。作者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展现了KINSHIP,FAMILY,ANCESTOR,EATING,FOOD,FATHER,SON等文化关键词的隐/转喻映射及其蕴含的非洲文化认知模式:非洲文化中,社团的各种社会关系首先是通过KINSHIP及FAMILY为源认知域来概念化的,KINSHIP、FAMILY超越了西方文化中的血缘和婚姻关系,家庭和社会这两个概念是密切联系的,家庭的界限是由社会交往和
①复合适应系统(ComplexAdaptive System>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进化语言学研究中的概念,
指的是一个有自我组织功能的(self-organizing>、由不同的成分形成网络结构并在其中作为次系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复合
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在构成成分的互动中浮现出整体特征,这种整体的浮现性动态特征既不是预先设定的,也不是集中控制的,随时间的进程而展开,且处于一个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变化是CAS机能的一个必要的组成成分。CAS是适应性的,
正是因为CAS具有内在的变化能力和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因此具有不断演化以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与人间的生物联系共同确定的,家庭的概念范围延伸到整个社团,亲属关系作为源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