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分析和研究大量的非逻辑行为过程中,他发现变 幻多端的感情或感情冲动的背后常常隐藏着某种稳 定不变的东西。比如说,在各种不同的文明中,人 们倾向于在数字、日期、地点与或环境之间赋予某 种吉利或不吉利的象征含义,这几乎成了不变的情 感。而在这其中可变的部分是,人们在各种情况下 都为论证它们之间存在这种或那种关系提出种种理 由。帕累托把这种不变的因素叫做“剩遗物”,把 那些可变的部分称作“派生物”。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派生物(Derivations):
• 派生物是指意识形态、信仰和理论之类的东西。 帕累托用这个词是为了强调它们的“衍生性”、 第二位性,来源于人类情绪的性质。 • 派生物是相对易变的成分,是剩遗物的证明物, 是辩护性理论,如宗教、民主、社会主义等等, 都是一种信仰,是口头表示行为的可变因素。 • 派生物是人们为了理性地说明其行为,为了求得 大众情绪的支持而发表的意见、观点,或提出的 思想、信念,信奉的哲学或杜撰的故事。
社会效用理论:
• 帕累托企图在社会效用理论中,建立一种相当于经济学中
的“最大满足学说” • 最大满足学说:在某些谨慎规定的条件下,每个人追求自 己的个人自我经济利益(即试图最大限度地扩大获致自己 目的的手段)这种行为将会导致同一集体中所有其他个人 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最大满足 行为便是一种目的和手段结合到一起的逻辑行为
• 政治变化的形式就是一种类型的精英取代另一种类型精英
的循环,这就是他的著名“精英循环论”。 • 剩遗物失去平衡会动摇政权。在组合体持久性的本能占 主导地位时,政府就会过多地依靠暴力进行统治。尽管在 压制不满情绪时运用暴力可以收到暂时的效果,但这样做 也会引起普通百姓的不满和刻骨仇恨。 • 在缺乏第一种剩遗物的情况下,压迫得越深,反抗得就越
衍生物的种类:
• 简单肯定:即由绝对真理、公理,或定理 组成的论点; • 权威论据:引用权威者的话来证明其正确 性的判断;
• 原则:靠通行的规范和感觉组成的论据; • 口头论据:纯粹用语言表达的证言,没有 任何客观依据的东西,如某些形逻辑的诡 辩;
• 帕累托强调指出,派生物在逻辑上站不住脚丝毫不会削 弱其社会意义,不会降低它对整个社会和某些行为者的 价值。如神学、神学学说虽然不符合现实,然而它依然 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 帕累托就说过认为,说服听众和读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就是无休止地重复同一件事情。 “重复,尽管它没有半 点逻辑一经验的价值,但比最好的逻辑一经验论证更为 有效。重复尤其能影响感情,改变剩遗物,而逻辑一经 验的论证只能影响理性。”是否合乎理性并不重要,重 要的是给人一种在作推理的印象。 • 在实际社会中,派生物常用来掩盖社会的真实面目。每 一个政府都在赞美民主,但真正民主的政府很少。许多 国家都举行选举,但人民开始就没有推荐候选人的真正 权力。帕累托的派生物理论对揭露政治领域中的虚伪可 以称得上是一个贡献,但也被法西斯主义者滥用。
剩余物与衍生物:
非 逻 辑 实 验 性 的 理 论
恒定的成分(A)
剩余物
---
可变部分(C)
衍生物
剩余物(Residues)
• 该词在化学词汇中表示“余渣”或“沉淀物”的意思。帕 累托借用这个词是想要强调和表示情感中具有的稳定性和 不易变化的部分。 • 帕累托有时认为,剩遗物和情感是混为一体的。一方面, 剩遗物比情感更接近行为或表现,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对行 为或表现的分析来发现剩遗物;另一方面,剩遗物又不是 具体的现实,只是观察者为了解释现象而创造的分析概念。 • 剩遗物是情感和本能的表现,帕累托把社会学家追溯的剩 遗物比照语言学家追溯的词根。剩遗物是大量行为或表现 的共同根源,与语言学家发现的词根有同样的抽象性质。 • 词根不是具体的成分,但也不是虚构的东西,它有助于理 解词汇的含义。正是这种比照,帕累托把剩遗物的对应概 念取名为派生物。
• 社会是一种独特的实体,它的某些特性不能用直
接概括的方法从构成它的单位的性质中推导出来。
作为这个原理的基础的主要事实之一是共同的目
的(或共同的目标体系)的存在(如果把个人的 行动作为互相孤立的来加以考虑这个共同目的就 消失了)。而这个理论只出现在帕累托关于一般 社会学的论述之中。而这个原理却与涂尔干最终
两种平衡的特点:
第一种平衡(P):在这种平衡的各种变化有
这样一个特点,即采用有利于某些个人的
的行动时,他们必然会伤害他人。
第二类平衡(Q):在这种平衡的各种变化
则是这样的,即人们的行动都毫无例外地
或者有利于、或者有损于个人。
我的问题:两种平衡的区别?
帕累托说:在纯粹的经济学中不可能把集体当作个 人来考虑,在社会学中如果不把集体当做是一个 人,至少也可以把它当做是一个统一体来考虑。 属于一个集体的最适享用度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 可以以精确的样式来设想一种属于集体的效用。 属于集体ophelimity最大限度
得出的观点基本相同。
帕累托两种抽象社会:
• 第一种社会:情感完全单独发挥作用而 没有任何一种推理参与期间的社会。 (本能发挥作用) • 第二种社会:逻辑——实验推理决定一 切的社会。 • 这两种抽象社会都不是人类社会,人 类社会是处于两种抽象社会的中间状 态。
三、帕累托关于社会精英和 社会系统的思想
社会要实现最大满足的条件:
行动的合理性
资源的流动性
满足需要的过程独立性
竞争以及交换过程中的实质性平等 规定这些条件的目的:根除暴力、欺诈和其他形 式比较缓和的强制性手段,甚至具有强制性的权 力也不行驶之后才会成为可能。
最适享用度(ophelimity):
概念:是一种平衡状态,此种状态下每个人都获得最大限 度地最适享用度(政治经济学)。我们可以假定一些条件 使这种平衡成为一种完全确定的平衡。但是如果我们去掉 其中某些条件,平衡将不再明确,可能在对于个人来说达 到了各自的最大限度效用的无数不同的点上形成平衡。从 而会有 两种平衡: 第一种:到底在那一个确定的点上可以达到平衡 第二种:不但在那一点上达到平衡有所不同,而且其他方 面也有可能变动。
。
逻辑行动中关于主观目的和客观目的的定义:
• 主观目的:行动者本人主观上期望并设定自己行动 目标的那种预期的具体事态在行动过程中他选择 并使用某些他认为有助于实现主观目的的某些举 动。 • 客观目的:行动者在可能获得最完备的知识基础上 对那些准备采用的手段所要产生的效果的预计。
逻辑行动的概念:
• 逻辑的行动就是指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将手段与目
研究框架: 经济学 逻辑行动 社会的一般形式
逻辑性 (实验性)
人 的 行 动
非逻辑行动
社会学
剩余物
衍生物
逻辑行动的概念:
• 逻辑行动:我们把不仅从实施该项举动的主 体来看,而且在那些知识较广博的人来看 也是与其目的在逻辑上相一致的那些举动 叫做逻辑行动。即逻辑行动是那些主观目 的与客观目的相一致的行动。 • 行动逻辑性标准:把在特定的观察者有关手 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所能掌握的最广泛知 识来说是可以论证的内在的“手段与目的 适应性”作为他的行动逻辑性的标准
社会精英理论:
精英的概念:
广义: 指那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里取得了突出成绩 或冒 尖的人,如那些能嫌百万法郎的人,研究 尖端科学的科学家,到处行骗又善于逃脱法律惩 罚的狡猾骗子,著名的诗人、棋手和运动员,丐 帮的帮主等等。 侠义: 指少数统治者,他们制定政府的政策,作出重大 决定。
历史是贵族的墓地
强烈,以致无法控制。稳定的政府必须要有人民群众相当
程度的自愿服从,仅仅依靠暴力,政权是不能长期维持和 存在的。
2、社会系统思想
• 帕累托认为,社会是一个系统,由互相依赖的因素构成的。
影响系统任何部分的事情都会对系统整体产生影响。 • 社会运行所经过的盛衰是各成一体的三个子系统同步循环 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 这三个循环的子系统是:社会情绪的循环 经济生产的循环 政治组织的循环
的合理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为。凡是符合这标准的 都属于逻辑行为,反之都是非逻辑行为。帕累托
特别指出非逻辑行为并不意味着是反逻辑的行为。
非逻辑行动分类:
在主观和实际上手段与目的都没有联系在一起的行为(无 关)。 例:礼貌习惯行为 行为与引起的结果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但行为者却误 以为他采用的手段能够引出他所希望的结果(误解)。 例:祭天求雨 行为的手段与其客观结果有逻辑的联系,但行为者在主观 上并不曾知或想象过这种联系(断裂)。 例:眨眼闭眼动作 行为结果与所运用的手段之间有逻辑的联系,但结果并不 符合行为者的主观愿望(偏差)。 例:无产阶级革命
不理解的问题 • 通常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会意识到存在着任何共同
的目的体系。不管这种目的体系是明白可见还是
隐含的,不管是紧密整合的还是仅仅松散的整合
的,对社会目的是社会成员的目的这条原则都没
有任何影响。就好像羽毛掉落时它的快慢都不会
影响物体在真空的降落规律一样。
帕森斯认为帕累托可称是社会学原理的东西
存在 (社会学) 适于一个集体的 ophelimity
≠
(经济学)
两种效用到底是什么,两者间的区别?
两种效用的实质: 无论是"适合于集体的效用“还是”适合于集体的最适享 用度“探讨的是分配问题,即裁决一个群体之中不同的个 人和集团对占有那些不管因为什么反正是稀缺资源的商品 的互相冲突的要求。 两种效用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依然涉及到这个结构的分配方面,它是一个一 般的解决人们之间分配关系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方面 解决,因为分配不仅涉及到财富分配还涉及到权力分配, 而没有这种相对确定的权力分配就不会有社会制度。273 由此帕累托得出这样的结论:同时考虑不同质的效用这种 问题不是不可能解决,而是说论述这种问题时必须采用那 一个是那些效用成为可以比较的假设。(公共政策)
帕累托社会学思想中的两条主线: 1. 如何让社会学和经济学成为以 物理科学或化学为范型的实证 科学?
2.一个实验事实不一定能展现某 一具体现象的全部,科学永远是 一个无限不断接近现象的过程却 无法成为现象。
• 帕累托认为,人是一种无理性的、但又能理性思维的动物; 人很少合乎逻辑地行事,但又总希望他人相信其行为是合 乎逻辑的。 • 帕累托认为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不同就在于,经济学主要研 究人们的逻辑行为,而社会学则主要研究人们的非逻辑行 为。
C(道德、宗教和其他情感表 达)
A(心理状态)
B(外漏行动)
崇拜 其他行动
剩余物的分类:
A组合的本能:创造力、狡诈的心智和想象力、组合相似或对 • 立物的本能 (组合本能的社会价值:不断建立新联系,推动变革) B组合体的持久性:顽强地、持久地维持和捍卫现状和传统 的情感 (功能:阻止现存联合体的分裂,维持现状) C行动的本能:通过外部行为表达感情的需要。 D社会性:与社会有关的剩遗物,即渴望有所归属和被接纳、 关 心社会生活和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情感。 (集体主义,团体生活,保守性) E个人的完整性:指物质利益上的个人主义感情和自我实现 的渴望。(个人主义,主体自主性,革新或进步) F性本能:满足性欲望的剩遗物
达尔文主义的实质:
两 种 成 分 的 结 合
• 1.生物体的遗传模式:以以前的模式为 样本而处于不断的偶然变异之中。
• 2.变异会根据他们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而
经受一个选择过程。
(表明:剩余物与非逻辑行动之主要决定 因素非单一的“冲动--本能”因素,至 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因素)
社会效用理论 (帕森斯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
非逻辑行动中的剩余物与衍生物
ABC者间的关系:
外漏行动B和理论C都是具 体可观察的事实;A是从B 和C中推导出来。B包括"外 露行动”即那些有时间和 空间的活动的行动。C是与 这些行动联系在一起的语 言表达。C不是B的原因。 实际上A与C,A与B,的关 系最重要C是A的表现比作 为B的原因更重要,A基本 上是B和C的共同起因
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
报告人:赵鸿雁
一、生平与著述
•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于1848年 生于法国巴黎。维弗雷多·帕累
托(Vilfredo Pareto ,1848
年7月15日—1923年8月19 日),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
学家,洛桑学派的主要代表之
一。18世纪初进入贵族阶层, 属热那亚的贵族阶层。 • 学术成就 帕累托法则(20/80)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 普通社会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