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庆阳香包的历史渊源及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庆阳香包的历史渊源及影响

正宁县周家初中冯永刚

内容摘要:

庆阳香包是一种做工精美的最具传统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它以古朴、敦厚、粗犷又带历史蛮荒之风和原始生命的壮美的艺术风格,与中国江南秀丽细腻的苏绣、湘绣相映成趣。从2002年开始,庆阳市每年在端阳节期间都要举办“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它不仅是我市历史上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高水平的民俗文化盛会,而且成为新世纪庆阳老区加快开放的一个新起点。香包节的成功举办,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提高了庆阳的知名度,树立了庆阳的新形象。二、充分展示了“小香包、大市场”的神奇魅力。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四、有力地促进了“营造”三个环境活动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庆阳香包历史渊源意义影响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是陕甘宁三省的交会处。秦时为北地郡,隋代改庆州,宋代定为庆阳府。当地流传的香包又称“绌绌”,是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庆阳香包和庆阳历史一样悠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内涵,具有稚拙、粗犷、浑厚、朴实的风格,凝聚着中华人民宽厚乐天向上的气质,蕴含着博大,雄强阳刚的民族魂魄,一年一度的端阳节是民间香包艺术的大博览。其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吉祥如意,祝愿祈福,禳灾避邪,祛病保平安”是庆阳香包祈祝这个大千世界的亘古主题。

据史书记载,香包又称荷包,亦称香囊、佩帏、容臭,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庆阳地区有端午节制作佩带“绌绌”(“绌”原指原始骨针的一种缝制方法,后借称用布缝制、袋口能松能紧的包袋)的习俗。其起始时间尚不可考,据说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黄帝内经》的作者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薰蒸法”。因歧伯生于庆阳,故此法在当地渐成习俗,流传不断。草药被称为“香草”,因而药袋便称为“香包”或“绌绌”。中华医学最早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香包的记载。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在对境内宋代双石塔进行整体搬迁挖掘时,在塔体内发现了一只香包。据考证,这只

香包距今至少有800多年的历史,但仍色泽艳丽,图案如新,被称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汉代《礼记》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男女都有佩戴香包的习俗。

到了唐宋时期,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当然,那时的荷包与香包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这与前不久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手包型“千岁香包”比较吻合。“千岁香包”的出土,从实物上印证了庆阳香包的悠久历史。

明清两代,庆阳香包十分兴盛,成为人们佩戴或馈赠的佳品。至清代,香囊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而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的。20世纪60年代以前,庆阳香包的绣制普及到家家户户。之后,庆阳香包开始走向沉寂。近二十年,香包的制作与刺绣又开始复兴,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

会绣香包就是会“绌”。绌,就是穿针引线在布上绣花的动作,动词转换为名词。巧手绌出来的刺绣艺术品就亲昵地叫“绌绌”了。因己及人,先前那一双给自己扎“陪房”、给新郎纳鞋的巧手,给娃娃开始绌小衣小帽小裹肚了,给掌柜的扎烟袋了,给闺女精心勾画披肩了……看啥绌啥,想啥绣啥。丝者,思也。日久天长,闺女变成媳妇,媳妇熬成婆,艺到老来俏,一出手都是独一无二、绝难复制的精品。仰艺术为生活,视生活为艺术,都变成大师了!如:正宁县78岁高龄的李改能、西峰区的马秀荣老人等。其中马老被有关部门授予“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1999年应邀出席了“全国双学双比先进代表大会”。陇东妇女一辈子都在“绌”字上讨生活。这样广义的香包就包括所有的刺绣品。从实用衣物的装饰转向纯粹的艺术,从民间窑洞民居走向艺术的大雅之堂——庆阳香包成为华夏刺绣艺术品中—个独特流派:陇绣。无论叫香包,还是叫荷包,都是陇绣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大类。其中主要是这一大类中的生肖、五毒等等,尽而成为农耕社会民间自创自做的儿童玩具,现在又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居室、轿车和节日喜庆活动的装饰品,成为普及庆阳千家万户的文化产业。香包是黄土高原上最鲜艳的民俗旗帜,引领我们高速发展。香包是我们庆阳腾飞的名片。

香包遍布于庆阳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炎热的夏日,一群群顽皮戏

耍的孩童也许不着衣裳,惟有胸前挂着一个花裹肚,红红的花裹肚上,巧针细线地绣着各种各样的花鸟虫鱼。三三五五聚在一堆叭嗒着旱烟的老人们,每个人的烟杆上也都会吊一个烟荷包,上面差不多都有刺绣图案。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向孩子贺喜送礼,也会送一个虎虎生气的虎头娃、红花绿叶的荷花帽、狮子枕、金鱼枕、猫娃枕等等。娶媳嫁女更是庆阳刺绣艺术品的大展览,姑娘们在临出嫁前浑身上下刺绣裹体,披肩由100余块小刺绣片组成,腰间百褶裙各种花草图案,脚上不定期要穿一双绣花鞋,陪嫁的刺绣礼物更是琳琅满目。

2002年6月6日,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在庆阳地委、行署所在地西峰市隆重开幕。这是革命老区庆阳第一次举办的冠名“中国”的节会,也是全国唯一以“香包”为名的大型节会。这次节会,档次高,规模大,宾客多,时间长,效果显,参与广,开创了庆阳举办节会历史之先河,这对庆阳的民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不断增进时代内容,成为庆阳市委、市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甘肃省建设特色文化大省部署、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庆阳知名度,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和弘扬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大重要决策,每年在端阳节期间举办,成为庆阳对外开放的有效载体和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有效平台。“小香包、大产业”成为庆阳市妇孺皆知的发展理念。

从此,庆阳市每年在端午节期间都要举办“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的客商云集庆阳。至今,已成功的举办了五届。目前,庆阳市已被命名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千家万户的香包生产基地,遍布城乡的香包开发公司,使庆阳香包名片传遍了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所以,有人借用毛泽东评价长征的话来描述香包节,称它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一个独具匠心的民俗文化节就这样把庆阳无数璀璨的文化珍珠串连了起来,使它们闪耀出熠熠光芒。其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俗文化节串起庆阳璀璨文化之珠

庆阳上古文明亘古久远,早在20万年前,人类始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文化灿若星河;庆阳又是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片热土,红色革命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黄土高原造就的黄土风情别具一格,粗犷豪放,浑朴天成,绚烂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更是勤劳智慧的庆阳人民在漫漫长夜里点亮的灯盏。

庆阳的文化资源瑰宝多如珍珠,繁若星辰。而全国的节会已经很多,能亮起人们眼球的创意早已被别人占先,在定位举办一个什么样的特色文化节会上,庆阳人颇费了一番思量,最终的结果也颇具奇思妙想。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