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计划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网络计划技术是一门科学管理技术。

它具有逻辑严密,主要矛盾突出,有利于计划优化调整和计算机应用的特点,因此,在工业、农业、国防和关系复杂的科学研究计划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网络计划法是一项科学的施工管理法,它的应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项目管理体制和同项目有关的单位、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

施工企业网络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除了要尽快规范建筑管理体制,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应用网络技术的积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全面实施网络技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网络计划技术、建筑工程、网络计划优缺点、案例
一、什么是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它是运筹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网络计划技术最早出现在美国,具有代表性的是关键路径法(CPM,Critical Path Method)与计划评审技术(PERT,Plan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就是作业间关系属肯定型(即某作业完成后接下去干什么是客观确定的,并不要等到那个作业完成的时候根据情况而定)。

主要不同点是:
PERT的作业时间(工期)上有三个估计值(最乐观工期a,最可能工期m,最悲观工期b),而真正用来计算用的作业工期为( a+4m+b)/6。

(注:这种加权平均法,套用了概率论中β分布的原理)。

而CPM的作业时间(工期)只有一个估计值。

PERT从本质上说是或然论的,每个活动时间基于β分布,预期时间期限基于正态分布。

CPM基于单一的时间估算,从本质上说是决定论的。

PERT常用于估算时间的风险具有高度可变性的研发项目,而CPM则常用于基于精确的时间预算,并有较强的资源依赖性的工程建设项目。

由于人们在具体使用PERT时碰到了难题,故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目前都用CPM 进行网络计算。

CPM技术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取得卓越成效,许多国家都应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在苏联,政府规定所有大的建筑工程都必须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管理;1961年,美国政府规定,凡是一切由政府进行的工程,都必须采用CPM技术,而在军方,若不编制项目网络计划就不会得到批准;英国不仅将网络计划技术应用于建筑业,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工业,要求直接从事管理和有关业务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此技术。

二、网络计划法及其优点
1、网络计划法。

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进度计划分析的有力工具,它是用网络模
型来表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进度过程,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行定量分析、判断,以及实施过程的调整和控制。

网络计划法是用网络的结构形式表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活动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网络计划法的优点。

网络计划法主要用来编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工程施工的进度计划,并对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和控制,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网络计划法中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严格。

②网络计划法是控制工期的有效工具,它所提供的时间参数是动态的计划概念能适应施工条件的变化。

③应用网络计划法可以集中精力抓住关键性工作,对计划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④应用网络计划法可
以得到最优的计划方案。

⑤网络图的使用,使计划变的更具科学性。

三、建筑施工应用网络计划法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决定了要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

建筑施工的特点:①生产空间不断变化。

生产空间的变化意味着施工条件或环境的改变,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将随着施工方法和顺序的变化而变化。

②施工期限较长。

为了缩短施工期限,组织多层次立体交叉作业和平行流水作业,利用空间以争取缩短施工期限,这就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

③工程项目个性化强。

不同工程项目因其用途及地理位置的不同会带来自然和技术经济环境的变化。

因此,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施工组织特点,不可能进行批量生产。

④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增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项目施工具有的单件生产、环境多变及严格而密切的配合等特点,决定了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复杂性。

施工实践证明,建筑施工流动性、个别性、复杂性的特点,要求事先有一个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使流动的人、财、物等相互协调配合,做到连续、均衡施工。

只有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把一项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它进行合理安排,并通过网络计划本身所特有的反馈作用,调整和改进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使施工得以全面地达到优质、节省和快速的要求。

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组织与管理施工,一般能缩短工期20%左右,降低成本10%左右。

四、网络计划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应用普及率不高。

我国现有施工企业素质差别大,发展也很不平衡。

据统计,中央直属和省级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达40%左右;地市级施工企业,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在15%左右;而县级及其以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差,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仅为5%左右。

②应用管理水平低。

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法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

③应用深度不够。

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项目中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

五、案例分析
已知网络计划如图-1所示,
图1 某网络计划图
图中箭线下方为正常持续时间和括号内为最短持续时间,箭线上方括号内为优选系数,优先系数愈小愈应优先选择,若同时缩短多个关键工作,则该多个关键工作的优先系数之和(称为组合优选系数)最小者亦应优先选择。

设要求工期为15天,试对其进行工期优化。

解:(1)用标号法求出正常持续时间下的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

如图-2所示。

图2 初始网络计划图
(2)应缩短时间:ΔT = T c−T r = 19 − 15 = 4天。

(3)应优先缩短优选系数小的关键工作A的持续时间。

(4)将关键工作A压至最短持续时间3天,用标号法求出关键线路,如图-3所示。

图3 A缩短至最短持续时间的网络计划
此时关键工作A压缩后成了非关键工作,说明有无效压缩,故需将其松弛,使之仍成为关键工作。

现将其松弛至4天,找出关键线路如图-4,
图4 第一次压缩后的网络计划
此时A成了关键工作。

图中有两条关键线路,即ADH和BEH。

此时计算工期T
= 18天,ΔT1 = 18 − 15 = 3天。

c
(5)由于计算工期仍大于要求工期,故需继续压缩。

如图-4所示,有五个压缩方案:
图4 第一次压缩后的网络计划
1)压工作A、B,组合优选系数为2+8=10;
2)压工作A、E,组合优选系数为2+4=6;3)压工作D、E,组合优选系数为 5+4=9; 3)压工作D、B,组合优选系数为5+8=13;5)压工作H,优选系
数为10。

决定压缩优选系数最小者,即压工作A、E。

这两个工作均压缩至最短持续时间3天。

用标号法找出关键线路和计算工期,如图-5所示。

图5 第二次压缩后的网络计划
此时关键线路仍为ADH和BEH。

计算工期T c = 17天,ΔT2 = 17 − 15 = 2天。

由于工作A和E已达最短持续时间,不能再压缩,可假定它们的优选系数为无穷大。

(4)由于计算工期仍大于要求工期,故需继续压缩。

在前述的五个压缩方案中,前三个方案的优选系数已变为无穷大,现只有压工作B、D方案,优选系数为13;压工作H方案,优选系数为10。

故采取压缩工作H的方案,将工作H 压缩2天。

则计算工期天,等于要求工期的优化方案,如图-6所示。

图6 优化的网络计划
六、提高网络计划法在施工管理中应用水平的对策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法应用水平是当务之急,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源头抓起,并尽快规范建筑管理体制,制定有效的措施。

第一. 规范建筑管理体制,提供良好应用环境(1)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合理确定建设工期。

(2)完善项目监理制度。

工程监理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理,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 3 )建立网络拨付工程款制。

工程款拨付与网络进度计划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进行施工管理的自觉性,同时也促使网络计划编制更可行,在签定施工合同时,应将进度计划中的主要工作与工程款拨付建立对应关系。

第二. 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

(1)制定有关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管理规程,加强标准化工作。

( 2)广泛培养人才。

对施工企业的技术领导和施工管理人员,不断进行络计划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培训,高等学校要增加现代化管理技术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即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3) 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施工企业应通力合作,开发适用的网络进度控制软件。

第三.在建筑施工中应提高认识,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体,有施工中全面实行网络计划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

1、在施工中充分认识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要性。

网络计划能够提供施工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地组织生产,有利于加强管理,取得好、快、省的全面效果。

2、采用易于接受的控制形式。

横道图是工地现场管理人员最熟悉的控制形式,具有直观、易懂等特点,但其缺点是不能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对工程进度控制时,利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后。

再转换成横道图,将对施工更有帮助。

3、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紧密配合。

网络计划能给管理人员提供工期等信息如何合理赶工,因而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控制计划必须与工程技术人员紧密配合。

4、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应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