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作品结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作品结构分析
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交际》第8期,1966年
叙事作品结构分析
索伊出版社,1981年
目录1、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暂缺)
2、格雷玛斯:神话叙事表达的理论要素罗晓亮译
3、克洛德布雷蒙:叙事可能之逻辑时利和译
4、安伯托艾柯:詹姆斯邦德:叙述组合分析黄春柳译
5、儒勒格瑞堤:报刊叙事:一位伟人的弥留之日冷碧莹译
6、伍约莱特?莫兰:笑话故事秦燕译
7、克里斯蒂安?麦茨:叙事影片中的大语意群游晓航译
8、茨维坦?托多罗夫:文学叙述的种类戴秋霞译
9、吉拉尔?热奈特:叙述的边界方琳琳译
叙事可能之逻辑
克洛德布雷蒙
时利和译叙事(r?cit)的符号学研究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叙事技巧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对支配着被述世界的规律的探索。这些规律本身隶属于两个结构层次:1)它们反映了以叙事的形式组织的整个事件系列必须遵循的逻辑限制——否则便会让人难以理解;2)它们在这些适用于所
有叙事的限制之外,又增加了它们的具体世界的惯例习俗,一种文化、一个时代、一种文学体裁、一种叙述者风格,或最低限度也是这一叙事本身的特点。
V?普罗普为了归纳出这些具体世界的其中一个——俄国民
间故事——的特点所采取的方法,在经过检验之后,使我们确信,在对某一特定文学体裁进行任何描述之前,有必要勾勒出叙事之逻辑可能(possibilit?s logiques)的图表。在这种情况下,对叙事世界进行分类的计划就不再是空想了,这种计划是建立在一些结构性特征上的,它们和植物学家或自然学家定义他们的研究对象时一样精确。但是这种视角的扩展导致了方法的疲软。让我们回顾和明确一下这些似乎已成为必然的改动:
1基础单位,叙事的原子(atome),始终是功能(fonction),和普罗普的理论一样,适用于行为和事件,后两者组合成序列(s?quence)并孕育了叙事;
2 三个功能构成的第一组组合形成了基本序列
(s?quence ?l?mentaire)。它对应一切过程的三个必需阶段:a)一个功能是以应当保持的行为或可以预见的事件的形式,提供过程的可能性;
b)一个功能是以正在进行的行为或事件的形式实现这种潜
在性(virtualit?);
c)一个功能是以达到目标的结果的形式结束整个过程;
3 与普罗普不同的是,没有一个功能会必然引起序列中紧随其后的那个功能。恰恰相反,当开启序列的那个功能出现以后,叙述者保留将它付诸行动或是让它停留在潜在状态下的自由:如果一个行为是应当保持的,如果一个事件是能够预见的,则该行为或事件既可以如期发生,也可以不被实现。如果叙述者选择实现该行为或事件,他就保留了让过程进行到结束或是在中途将它截断的自由:该行为可以达到其目的,也可以不达到,该事件可以依序进展到预期的结尾,也可以不这样。由基本序列展开的可能性的网状系统依据如下模型:潜在性—通向实现—目
的达到
(例:行动成功)
(例:为达到目的而进行的行为)目的未达到
(例:需要达到的目的)不通向实现
(例:行动失败)
(例:惰性,行动障碍)
4基本序列之间相互结合,以构成复合序列(s?quence complexe)。这些结合是通过多变的排布实现的。以下列举最典型的几类:
“首尾相接”的串连(l’encha nement),例如:
将犯的恶行恶行实施
恶行已犯=将付出报偿的行为
付出报偿的过程
付出报偿的行为完毕
这里我们使用的等号,意味着同一事件从同一个角色的视角在同一时间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功能。在我们的例子里,同一个应受指责的行为在“报偿者(r?tributeur)”的视角看来被认为既是一个过程(恶行实施)的终结,又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对前者来说,该行为扮演了消极的证人角色,对后者来说,它将起到一个积极作用(惩罚)。
蕴含(enclave),例如:
恶行已犯=将付出报酬的行为
——————
付出报酬的过程将遭受损失
侵略过程已经遭受损失
付出报酬的行为完毕
这个布局的出现须满足如下条件:即当一个过程为了达到目的,必须蕴含另一个过程,后者作为实现前者的方式,并且自身也可以蕴含第三个过程,等等。“蕴含”隶属于序列的说明机制的范围:在这里,付出报酬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侵略过程(惩罚性动作),对应于恶行已犯的功能。如果存在善行实施的话,它亦可具体表现为助力过程(回报)。
“并列”(accolement),例如:
将遭受的损失vs 将犯的恶行
| |
侵略的过程vs 恶行的实施
| |
损失已遭受vs 恶行已犯
这里用于连结两个序列的vs意味着,同一个事件在某个施动者(agent)A的视角履行成了功能a,如果被置于某个施动者B的视角,则履行了功能b。于是我们有可能令观点实现系统性的转变并罗列其所需的相应规律,这一可能性使我们得以划定与不同角色(或剧中人物(dramatis personae))相对应的行为的范围。在我们的例子里,界线从侵略者的范围跨越至评判者的范围,而在后者的视角中,侵略是一种恶行。
以上就是我们随后将要加以验证的规律。我们尝试为叙事系统的起点进行一次逻辑的重建。我们并不企图探索每条路径最终的分支,而是想依循主要脉络,但在每条路线中,又能辨认出一些分叉,主线在此分裂,酝酿出副类型。这样就能建立一张序列-类型表格——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
一个讲故事的人必然要用到其中的一些。这张表格本身将成为给叙事中人物承担的各个角色进行分类的基础。
叙事循环所有叙事都由一篇话语(discours)构成,该话语包括了在同一情节里(action)与人有关的事件的连续。如果没有这种连续,就没有叙事,而只能说是,比方说,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