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动物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动物学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动物学名词解释

1、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2、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1. 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2. 两辐射对称:某些腔肠动物,通过中轴,只有两个平面把它们的身体切成相等的两半。

3.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消化腔内水的流动,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兼有循环作用,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4.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每个刺细胞有一核位于细胞的一侧,并有囊状的刺丝囊,囊内贮有毒液及一盘旋的丝状管,对捕食和防御起作用。

1.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

2.皮肌囊: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形成的体壁成为皮肤肌肉囊。

即皮肌囊。

3.原肾型排泄系统:由排泄管,焰细胞组成,起源于外胚层,并沿途多次分枝,许多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每个分枝的末端有管细胞,管细上覆盖有帽细胞,两者共同组成焰细胞,原肾型排泄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产物。

4.焰细胞:它是原肾型排泄系统的基本单位,有管细胞及帽细胞组成。

是一中空细胞,内有一束纤毛,经常均匀不断的摆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而收集其中的水分,液体,废物,经收集管,排泄管,排泄孔送出体外。

完全消化道:发育为完善的消化管,即有口有肛门,如线虫消化道,食物由口进入,消化后的残渣有肛门排出。

1. 同律分节:除了前端 2 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体节的形态构造基本相同。

2. 次生体腔:位于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中胚层之间的空腔。

3. 疣足:是体壁凸出的扁平状突起双层结构,体腔伸入其中,一般每体节一对。

典型的疣足分为背肢和腹肢,背肢垢背侧具一指状的背须,腹肢的腹侧有一腹须,有触觉功能。

4. 闭管式循环:为较完善的循环系统,结构复杂,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分支血管组成。

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分类、结构、功能、生活习性以及演化等方面的科学学科。

在动物学的研究中,人们使用了许多特定的名词来描述和解释动物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的动物学名词的解释:1. 物种(Species):物种是生物学中基本的分类单位,指的是可以在自然界中交配并且能够繁殖出具有生育能力的后代的个体群体。

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进化的基本单元。

2. 种群(Population):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合。

种群之间可以存在基因流动,常通过繁殖来保持种群的数量和多样性。

3. 动物群落(Animal community):动物群落是指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由多种动物种类组成的群体。

动物之间会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4. 鸟兽类(Mammalia):鸟兽类是哺乳动物的纲,它们具有哺乳腺和体毛,并能用肺直接呼吸空气。

鸟兽类是目前地球上最进化、最高级的动物类群之一,包括人类在内。

5. 爬行类(Reptilia):爬行类是爬行动物的纲,它们通常以四肢爬行,皮肤一般被角质鳞片覆盖。

爬行类动物包括鳄鱼、蛇、蜥蜴和龟鳖等。

6. 两栖类(Amphibia):两栖类是两栖动物的纲,它们能在陆地和水中两种环境中生活。

两栖类动物包括青蛙、蟾蜍和蝾螈等。

7. 鱼类(Pisces):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纲,它们一般以鳃呼吸。

鱼类是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包括鲨鱼、鲈鱼和金鱼等。

8. 節肢動物(Arthropoda):节肢动物是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门,它们的身体被分成若干体节,并具有外骨骼和附肢。

节肢动物包括昆虫、蜘蛛和螃蟹等。

9. 线虫类(Nematoda):线虫类是线虫动物门的一类,它们是细长的不完全腔体动物。

线虫类动物体内有消化道,常见的线虫有土壤线虫和各类寄生虫等。

10. 软体动物(Mollusca):软体动物是软体动物门的一个门类,它们通常具有软体和外壳。

软体动物包括蜗牛、蛏子和章鱼等。

动物学的名词解释

动物学的名词解释

动物学的名词解释动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动物的结构、功能、分类、发展和行为等方面的科学。

在这个广阔的领域中,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名词。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动物学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1. 动物:动物是指地球上一大类多细胞有机生物,其主要特征是具有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器官和高度特化的生理功能,能够自然繁殖后代和对外界进行感知和响应。

动物通常按照生活方式和身体特征进行系统分类。

2.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一类具有脊柱或脊骨的动物,如人类、鱼、鸟类、哺乳动物等。

脊椎动物的脊柱或脊骨起到了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并且也是肌肉的附着点,使得运动更加灵活。

3. 節肢動物:節肢動物是一类拥有外骨骼和关节的动物,如昆虫、甲壳动物等。

这类动物的身体结构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由外骨骼分隔并通过关节连接,使得它们可以灵活地移动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4.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一类以四肢爬行的冷血脊椎动物,如蛇、蜥蜴、龟等。

这类动物的身体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其皮肤通常由角质鳞片覆盖以提供保护,并能够通过日光浴来调节体温。

5. 鸟类:鸟类是一类有羽毛、两只前肢演化为翅膀的脊椎动物。

鸟类通常能够高度飞行,并具有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它们的骨骼轻巧但强度高,配有强有力的胸肌和呼吸系统,使得它们能够在空中迅速而灵活地移动。

6.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一类以乳腺喂养幼崽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大象、猫等。

哺乳动物通常有发达的脑部和心脏,同时也具有不同形态的牙齿和进化出的不同生活方式。

哺乳动物也是惟一具有产奶行为的动物类群。

7.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指那些没有脊柱或脊骨的动物,如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

这类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多样,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

它们的身体结构相对简单,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8. 倍足动物:倍足动物是一类拥有多条腿和体节的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蜘蛛、螃蟹等。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中,物种由具有实际或者潜在的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并占有一定空间,而且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双名法:每一个动物物种都应有一个学名,是由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前一个是动物的属名,是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本名,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不需要大写。

在学名之后,还可附加定名人的姓氏。

如家犬的学名是:Canis familiaris L.皮肌囊:由角质膜、表皮层和肌肉层组成,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原体腔:假体腔动物的体壁与消化道之间都有一个空腔,称假体腔(pseudocoel), 这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原始体腔类型,又称原体腔,假体腔就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也称初生体腔。

假体腔只有体壁具有中胚层,肠壁无中胚层,腔的四周没有体腔膜构造,也没有孔道与外界相通,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空腔,腔中充满体腔液。

真体腔:环节动物体壁与消化道之间具一宽阔的空腔,是中胚层裂开形成,又称裂体腔。

在动物系统发生上,这种体腔与初生体腔出现较晚,故称为次生体腔或真体腔。

真体腔与假体腔形态结构上区别明显,如真体腔四周,即体壁的内侧和消化道的外侧,均具体腔膜,在体壁与消化道管壁上均具中胚层分化而来的肌肉层,体腔可通过后肾等管道与体外相通,体腔上皮细胞能分化为生殖细胞和生殖腺等。

次生体腔的形成,大大加强了动物的运动和消化摄食能力,也为消化系统的复杂化提供了必要条件;次生体腔内的体腔液可与循环系统一起,共同发挥体内运输的作用,并使动物保持一定的体态。

真体腔的出现对动物的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次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有重大意义,也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同律分节:环节动物出现了原始分节现象,身体除头部外各体节基本类同,一些内部器官也依体节重复排列,这种分节称为同律分节。

动物学名词解释答案

动物学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说明答案1.物种——分类根本单位,种是具有必定的形态构造和心理特点以及必定天然散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别间可以彼此交配和产生具有生殖才能的子女,不合种之间消失生殖隔离.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取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办法进行定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3.组织——由一些形态雷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细胞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路,配合担负必定机能的构造.4.器官——由几种不合的组织有机接洽起来,形成具有必定形态,并担负必定机能的构造.5.体系——在机能上亲密相干的器官结合起来,配合完成一种或几种心理机能的构造.6.出芽生殖——在亲体的必定部位长出与自身材形类似的个别,称为芽体.今后芽体可以离开亲体发育成新个别或不离开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法.7.裂体生殖(又叫复决裂和多决裂)——细胞核起首决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一些细胞质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别,称为裂殖子.是一种高效的决裂生殖方法.8.幼体生殖——某些虫豸如瘿蚊,其幼虫卵巢内的卵提前发育为幼虫取食母体组织并破母体而出行自由生涯的生殖方法.9.孤雌生殖——某些虫豸如蚜虫,其不经由雌雄交配而由卵细胞直接产生子女的生殖方法.10.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活泼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法.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消融,经由过程小核的决裂和部分交流,最终产生8个新个别的庞杂进程.11.配子生殖——原活泼物虫体经减数决裂形成两性配子,配子融会或受精发育为新个别.12.再生——动物身材一部分毁伤或切除后能从新长出的现象.13.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情形前提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养分物资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应.14.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养分物资由母体供应.15.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养分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应,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供给子代胚胎发育的场合.16.伸缩泡——原活泼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经由过程紧缩和舒张排出体内过剩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渗出功效.17.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构造,有孔启齿在表膜上,当动物碰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以为有防御功效.18.变形活动——变形虫在活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竭向伪足伸出的偏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活动.19.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材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活动和取食功效.20.寄生——一种生物生涯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养分,并对该生物有害.21.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代所寄生的寄主.22.中心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代所寄生的寄主.23.共栖——两种生物生涯在一路对两边有利或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离开后都能自力生涯.24.共生:两种动物配合生涯在一路,对两边有利,离开后不克不及自力生涯.24.胚层逆转——在胚胎发育中,大决裂球的植物极在外,小决裂球的动物极在内,与一般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相反.25.生物产生律——生物的个别发育史是体系成长史的简略而敏捷的重演.26.世代瓜代——在动物的生涯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纪律地瓜代消失的现象.27.动物体系体例——动物身材构造的对称性28.辐射对称——经由过程身材的中轴有多个切面将身材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29.两侧对称——经由过程身材的中心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材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系体例类型.30.五辐对称——经由过程身材的中轴有五个切面将身材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系体例情势.31.网状神经体系——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崛起互相交错成网状构造.这是动物界初次消失的神经体系类型.网状神经体系无神经中枢,神经传导不定向,神经传导速度慢.32.梯式神经体系——扁形动物的神经体系类型.身材前端有“脑”的雏形,由“脑”发出两条腹神经索,腹神经索发出神经分支彼此衔接并散布到身材各部.33.链状神经体系——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类群的神经体系类型.其神经中枢部分由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及腹神经链构成,神经体系较蓬勃.34.皮肌囊——扁形动物等的体壁,由皮肤和肌肉构成.起呵护等感化.35.本质组织——在涡虫等动物的表皮.肌肉与内部器官之间填满了由中胚层来的本质,松散地互相衔接在一路,形成网状,可贮存养分. 36消化轮回腔——腔肠动物体壁环绕的中心腔既有消化功效又有轮回功效.37.不完整的消化体系——扁形动物等低等动物的消化管只有口,没有肛门,消化效力不高,称为不完整的消化体系. 38完整的消化体系——消化管有口腔.咽喉.胃肠和肛门等构成. 39.原肾管——扁形动物等的渗出体系类型.在虫体两侧有一对曲折.多次分支的纵行渗出管,每一小分支细管的末尾连着焰细胞.经由过程焰细胞收集过剩的水分和液体废料,经渗出管由体不和的渗出孔排出体外.40.后肾管——大多半环节动物渗出器官的类型,起源于外胚层,为一条径直盘曲的管子,一端启齿于前一体节的体腔,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另一端启齿于本体节的体表.41.马氏管——虫豸等节肢动物的渗出体系类型,由一系列的盲管构成,着生在中肠和后肠接壤处,能收集体腔血液中的代谢废料排入后肠,随粪便排出体外.42.角质膜——线虫等动物体表有一层由上皮细胞渗出形成的膜状构造,重要成分为蛋白质,有呵护感化.43.原体腔(假体腔)——由囊胚腔的残剩部分形成,无体腔膜包被,消化管外无肌肉层.44.真体腔——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辽阔空间,即为真体腔或称次生体腔.从胚胎发育看,是由两个中胚层细胞发育为两团中胚层带.每团裂开,分成成对的体腔囊,接近内侧的中胚层(肌肉和体腔膜)和内胚层合为肠壁,外侧的中胚层(肌肉和体腔膜)和外胚层合为体壁,体腔即位于中胚层的表里层之间.因为该体腔是由中胚层裂开形成,故称为裂体腔.45.混杂体腔——节肢动物的体腔由真体腔和假体腔配合形成的.46.同律分节——分节的动物,其身材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构造基底细同的分节情势.47.异律分节——分节的动物,其身材各体节的形态构造有显著差别的分节情势.48.生殖环带——性成熟的环毛蚓第ⅩⅣ~ⅩⅥ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如戒指状的构造,与生殖有关.49.开管式轮回——血液不是始终在心脏和血管中流淌,还流到组织间隙间的轮回方法.50.闭管式轮回——血液始终在心脏和血管中流淌的轮回方法.51.单轮回——鱼类心脏同心专心房同心专心室,血液在全身轮回一周全心脏一次,轮回效力低.52.不完整的双轮回——两栖爬行类心脏构造为他心房同心专心室,血液在体轮回和肺皮轮回时经由心脏二次,但因同心专心室,由体轮回流回心脏的缺氧血和由肺皮循化流回心脏的富氧血未完整离开.53.完整的双轮回——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他心房他心室,血液在全身轮回一周全心脏二次,由体轮回流回心脏的缺氧血和由肺皮循化流回心脏的富氧血完整离开,血液轮回效力高.54.疣足——海产环节动物的活动器官,是体壁凸起的扁平片状崛起双层构造,体腔也伸入个中.55.外衣膜——为软体动物身材背侧皮肤褶向下伸展而成,常包裹全部内脏团.外衣膜由表里两层上皮构成,外层上皮的渗出物能形成贝壳;内层上皮细胞具纤毛.56.外衣腔——外衣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的腔,腔内常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启齿于外衣膜.57.蜕皮——因为虫豸等生物的外骨骼不克不及随虫体的长大而长大,要按期脱去本来的外骨骼,从新长出更大而柔嫩的新骨骼的现象.58.节肢——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由关节相连,且附肢与身材之间也有关节相连,功效较完整.59.外骨骼——节肢动物表皮细胞渗出到体表的坚硬的无性命的几丁质构造,具有呵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等多方面的感化.其构造包含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三层.对于节肢动物顺应陆地生涯有重要感化.60.书肺——蛛形纲动物特有的呼吸器管,由外胚层衍生,由内陷的100~125个扁平崛起构成,这些崛起称肺叶.60.书鳃——肢口纲动物特有的呼吸器官,由外胚层衍生,身材腹部后壁凸出呈叶片状,重叠似册页.61.咽鳃裂——是脊索动物咽壁两侧的裂痕.低等水生种类鳃裂毕生计在,且有呼吸感化,陆生脊椎动物鳃裂仅在胚胎时代消失.61.鳃囊——七鳃鳗等动物的球形呼吸器官,囊的背腹及侧壁都长有起源于内胚层的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61.世代——虫豸从卵开端,经由幼虫,或者按序经由幼虫和蛹,直到变成成虫而产生子女为止,称为一个世代.62.完整反常——虫豸生涯史中要经由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功效完整不合的四个时代,这种形态.习惯的变更称完整反常.63.不完整反常——虫豸等动物个别发育中的反常情势,在生涯史中一般仅消失卵.幼虫和成虫阶段,不消失蛹期,包含渐反常和半反常等具体情势.64.渐反常——发育反常进程中,幼虫和成虫不同不大,生涯习惯也类似.65.半反常——发育反常进程中,幼虫不但在形态上与成虫差距大,生涯习惯也不雷同.66.逆行反常——动物经反常后身材构造变得更为简略的反常情势.67.触手冠——某些动物身材前端有由一圈触手构成的构造,有摄食等功效.68.脊索——脊索动物的重要特点之一,为消化管不和的一条不分节的棒状构造,起支撑身材感化.69.背神经管——脊索动物中枢神经呈管状,位于脊索不和,高级种类的神经管分化为前端的脑和后面的脊髓两部分.71.原口动物——动物成体的口来自胚胎时代的胚孔.72.后口动物——动物成体的口不是来自胚胎时代的胚孔,而是在胚孔相对的地位从新形成口.73.尾索动物——海鞘等动物的脊索仅消失于幼体的尾部,成体则退化消掉.74.头索动物——动物的脊索不单毕生保存,并且延长到背神经管的前方.75.变温动物——动物体温随情形温度变更而变更的动物.76.恒温动物——动物体温不随情形温度变更而变更的动物. v80.无羊膜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不消失羊膜的动物.77.羊膜动物——产羊膜卵,在胚胎发育中消失羊膜的动物.78.两栖动物——幼体必老生涯在水中,成体可以生涯在水中,也可到陆地生涯的动物类群.79.被囊动物——尾索动物身材外包在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故又被称为被囊动物.81.双凹型椎体——鱼类脊柱的椎体前后接触面内凹,脊柱的灵巧性高.82.异凹型椎体——鸟类颈椎椎体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称鞍状椎体或异凹型椎体,这种类型的椎体使椎骨间活动性极大.83.前凹型椎体——椎体前面内凹,后面凸出.84.后凹型椎体——椎体前面凸出,后面内凹.85.双平型椎体——哺乳类脊柱椎体前后面平展,有椎间盘,支撑才能和灵巧性都好.86.韦伯氏器——鲤科鱼类消化道前端发出的小型骨骼,接洽鳔和内耳,能将鳔所感触感染的振动抟给内耳.87.侧线器官——鱼类身材两侧陷在皮肤内的感触感染器,能感知水流.水压及水中的低频振动.88.性逆转——黄鳝由小到大一向为雌性,在产过卵后变成雄性的现象.89.洄游——有些鱼类在一准时代,依必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必定的滋生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长距离的迁游.90.五指(趾)型附肢——陆生脊椎动物附肢的前(后)肢由肱(股)骨.桡尺(胫腓)骨.腕((跗)骨.掌(趾)骨和指(趾)骨构成,各部分能灵巧活动,具五指(趾),顺应陆地生涯.91.口咽式呼吸——经由过程口咽腔底部的高低动作完成呼吸进程,口咽腔粘膜也有气体交流功效.92.胸式呼吸——经由过程肋间肌肉的紧缩转变胸腔容积完成呼吸活动.93.胸腹式呼吸——经由过程胸廓的活动和胸腹部肌肉的紧缩完成呼吸活动.94.双重呼吸——因为鸟肺构造特别及有气囊,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流.95.脂肪体——蛙蟾类生殖腺前方的一对黄色指状物,是供应生殖腺发育所需养分的构造.96.犁鼻器——位于蜥蜴和蛇口腔顶部不与鼻腔连通的嗅觉器官.97.颞窝——爬虫类头骨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头骨两侧眼眶后的颞部硬骨的孔洞,是咬肌附着的部位,有利于增强动物摄食和消化功效.98.次生腭——羊膜动物所共有,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腭突和翼骨愈合而成,位于脑颅底的口腔顶壁,把口腔和鼻腔离隔,使内鼻孔后移到咽,咽成了呼吸和消化的交叉共用部.99.红外线感触感染器——现代爬行类中蝰科和蝮亚科蛇类所特有的异常敏锐的热能感触感染器,能感触感染四周辐射热能极微弱的变更,特别是对红外线极为迟钝. 100.羊膜卵——完成陆地滋生的重要构造,羊膜动物所产卵在胚胎发育中消失羊膜. 101.愈合荐椎——鸟类由部分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愈合而成的椎体. 102.凋谢式骨盆——鸟类腰带阁下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处不衔接,向侧后方伸展.与产大型硬壳卵有关. 103.双重调节——鸟类具有调节眼球晶状体的凸度和晶状体与角膜间距离的睫状肌,还有变换角膜凸度的角膜调节肌,鸟类的视觉调节为“双重调节”. 104.迁移——是鸟类对转变着的情形前提的一种积极的顺应本性,成群鸟每年在滋生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长距离迁飞. 105.留鸟——长年留居某地,没有迁移习惯的鸟类. 106.候鸟——有迁移习惯的鸟类. 107.早成雏——雏鸟刚孵出时已长羽毛,眼已展开,能站立,羽毛干后就能随亲鸟觅食.108.晚成雏——雏鸟刚孵出时羽毛很少,眼未展开,不克不及站立和自力生涯,需由亲鸟豢养一段时光才干自力生涯. 109.膈肌——哺乳动物所特有,构成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横隔,隔肌的紧缩能转变胸腔的容积,是呼吸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还能和腹肌一路介入对腹部的紧缩,利于排便等. 110.异型齿——哺乳类牙齿的形态和功效消失了分化,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有品味功效,如许的牙齿为异型齿. 111.同型齿——两栖类等动物的牙齿形态功效未消失分化,无品味功效. 112.反刍——反刍动物的吃草时不经细嚼敏捷吃进大量草料,在歇息时将胃中光滑的食物逆呕到口中细嚼再咽下的进程. 113.肺泡——哺乳纲肺的根本构造和功效单位,是进入肺的小支气管的末尾膨大的泡状构造. 114.肾单位——是肾脏的根本构造和功效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 115.胎盘——胎盘是哺乳类特有的构造,是由胎儿部分(绒毛膜.尿囊膜)和母体部分(子宫壁内膜)构成的,胎盘中胎儿和母体的毛细血管异常丰硕,但它们的血液并未相混,只是两边的血管慎密相贴,经由过程心理渗入渗出来完成两者之间的物资交流. 116.胼胝体——哺乳类阁下两大脑半球经由过程很多横行的神经纤维互相联络,神经纤维所构成的通路称为胼胝体. 117.生殖隔离——不合种的个别在天然情形下,不杂交或杂交不育的现象.118.包囊——原活泼物不摄取养分度过不良情形阶段,其四周有体内渗出的胶质囊壁包抄,具有沾染才能.119.侧线鳞——被侧线管分支穿透的鳞片.侧线上鳞数120.鳞式:侧线鳞数——————侧线下鳞数121.鳍式——鳍的种类.鳍条构成和数量标书面表达式称鳍式.鳍的种类用大写英文字母暗示,鳍棘的数量用大写罗马数字暗示;软鳍条的数量用阿拉伯数字暗示;鳍棘与软鳍条持续时用“-”暗示,鳍棘或软鳍条的数量规模以“~”暗示.122.齿式——暗示哺乳类一侧高低颌各类牙齿的数量.123.枕髁——枕骨大孔四周枕骨与颈椎衔接部位形成的崛起.。

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名词解释

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名词解释

第1章动物学概念﹑研究方法﹑分类知识自然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以及生理﹑生化﹑遗传方面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来确定动物在动物界中的系统地位,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类缘关系,这种分类系统称之为自然分类系统。

双名法:是由林奈创立的、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物种命名法。

它规定:每一个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这一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

前一个字是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字是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小写;学名之后,还附加当初定名人的姓氏。

三名法:在写亚种的学名时,须在种名之后加上亚种名,即由属名+种名+亚种名三部分组成,故称三名法。

物种:物种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阶元,它与其他分类阶元不同,纯粹是客观性的,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明确界限,可以与别的物种相区别。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亚种:指一个物种内具有相同变异特征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群体,一般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态隔离所形成,并具有与邻近亚种相区别的稳定特征和分布区,但尚未完全形成生殖隔离。

亚种一般可称为地理亚种或生态亚种。

品种: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经自然或人工选择形成的群体,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及经济学上的一致性,并可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恒久性。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㈠上皮组织: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在细胞之间有明显的连接复合体。

上皮细胞具有极性。

根据机能不同,分为⑴被覆上皮、⑵腺上皮、⑶感觉上皮。

㈡结缔组织:由多种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分为⑴疏松结缔组织,⑵致密结缔组织,⑶脂肪组织,⑷软骨组织,⑸骨组织,⑹血液。

疏松结缔组织:由排列疏松的纤维与分散在纤维间的多种细胞构成,纤维和细胞埋在基质中。

华东师范历年动物学名词解释参考

华东师范历年动物学名词解释参考

华东师范历年动物学名词解释参考物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又是繁殖单元。

物种是指在自然界中占据一个特殊生态位,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

亚种:种以下的分类单位,由于地理隔离等原因,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但生殖上还没有产生隔离的群体。

种群: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可以进行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群落:一定的地区内所栖息的各种生物种群的自然组合。

每一群落内的各个生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各自独立地、恒定地利用和消耗能量。

双名法: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用斜体表示。

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

国际上统一使用。

亚属名可以写在学名中,但是不属于学名的组成部分,因此用括号括起来。

刺丝泡:位于草履虫表膜之下,整齐地与表膜垂直排列的一些纺锤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

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孔细胞:广泛分散在海绵动物体表,呈管状,由皮层部分细胞特化形成,穿插于扁细胞之间,形成单沟系海绵的入水小孔。

领细胞:海绵动物的内层由领细胞构成,领细胞具一透明的细胞质突起形成的领,领的中央有一鞭毛,鞭毛摆动引起水流,水中的食物颗粒和氧主要由领携入领细胞消化或将食物传递给变形细胞消化。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它遍布于体表,尤其在口和触手处较多。

每个刺细胞有一核位于细胞的基部,并有囊状的刺丝囊,囊内贮有毒液及一盘旋的丝状管。

上皮肌肉细胞(皮肌细胞、外皮肌细胞):是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的主要细胞,是一种具有上皮和肌肉功能的细胞。

上皮肌肉细胞的基部延伸出一个或几个细长的突起,内含有肌原纤维。

上皮肌细胞短,基部沿身体长轴排列的肌原纤维收缩时,使身体及触手缩短。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1 生物: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出生命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自我复制、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适应性等)的,都是生物。

2 自然分类系统:即现在所使用的分类系统,是从动物的形态或解剖的相似性、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上的许多证据划分,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

3 人为分类系统4 物种: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阶元,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在有性生物中,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潜在或实际生殖能力的种群组成,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存在生殖隔离。

5 双名法:规定每一个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

6 三名法:写亚种的学名时须在种名之后加上亚种名,构成三名法。

7 亚种:8 品种:9 生物发生律(重演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联系密切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史和系统发展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10 包囊:当原生动物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便把身体缩成球状,由身体向外分泌一种胶状物质,把身体包裹起来,形成包囊以度过不良环境。

11 饱饮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

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分子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断下来形成一些液泡,移到细胞质中,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中。

如变形虫。

12 吞噬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

当细胞碰到食物,细胞膜包围食物,随着食物也带进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与质膜脱离,进入质中。

如变形虫。

13 侧生动物:海绵动物具有许多原始性特征, 又有逆转现象,水沟系、发达的领细胞、骨针等特殊结构,所以认为它是很早由原始的群体领鞭毛虫发展来的一个侧支,与现代大部分动物无亲缘交集,因而称为侧生动物。

14 消化循环腔:即胚胎中发育中的原肠,由外胚层和内胚层形成的体壁围成,只有原口与外界相通,兼口和肛门作用。

具有消化的功能,又兼有循环的作用,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1、生物发生率: 生物发生律含义:生物发展可分为个体发展和系统发展,两个密切相联的部分而个体发展是系统发展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生物发生律意义:生物发生律是一条客观规律,不仅适用于动物界也适用于整个生物界。

当很多动物亲缘和分类位置不能确定时可利用胚胎发育得到解决。

2、细胞器:指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小器官(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等)原生动物则指细胞核、伸缩泡、胞口和胞咽等。

这些结构和高等动物的器官相当,也称胞器。

3、物种: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它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生殖隔离)4、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生殖。

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大滋养体(具伪足)较活泼,能分泌分解酶,溶解肠壁组织以红细胞为食小滋养体个小伪足短,寄生于肠腔,不侵蚀肠壁,以细菌和霉菌为食。

可形成大滋养体或者包囊。

7、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口的动物,如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6、后口动物: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

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2、吞噬营养:动物通过细胞内吞作用,摄取固体有机颗粒为食物的营养方式,称为吞噬营养。

代表动物鞭毛纲草履虫。

3 、胞饮:除固体颗粒外,多种细胞,如肠壁细胞以及一些原生生物,如变形虫等,还能吞入液体。

吞入的方法是细胞膜向内褶入,形成细长的管,管内充满外界液体。

管从末端断开而成游离的含有液体的小泡。

这种吞入液体的过程称为胞饮作用。

5、后生动物:除原生动物外所有其他动物的总称。

如多孔动物,扁形动物等。

8、两囊幼虫:中空幼虫亦称两囊幼虫。

是钙质海绵中具有双沟型沟系的樽海绵的囊胚期幼虫9、胚层逆转多孔(海绵)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

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是拥有必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及必然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能够相互交配和产生后代,不相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断。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7、出芽生殖:在亲体的必然部位长出与自己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

今后芽体能够走开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走开亲体而形成集体的生殖方式。

8、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

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储藏的卵黄供给。

9、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

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0、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是幼体。

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储藏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供给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11、伸缩泡:原生动物所拥有的泡状细胞器,能经过缩短和舒张排出体内节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12、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张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守功能。

13、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搬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4、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和取食功能。

15、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

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经过小核的分裂和部分交换,最后产生8 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6、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

既细胞核第一分裂成好多个,称为裂殖体,尔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好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

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17、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18、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19、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动物学名词解释1、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分支,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分类、进化等规律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2、物种:简称种,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阶元(基本单位)。

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祖先和一定自然分布区域,在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特性上彼此相似的个体所组成的能够繁殖后代的生物类群。

3、亚种(地理亚种):是种内部分个体,分布在各种不同的地理区域,与原种动物在个体形态特征和性状上,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

4、品种:种内部分个体,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在形态和性状上与原种发生了一些差异,符合人的经济目的。

5、学名:国际上采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对生物进行统一命名的生物名称。

6、双名法:是目前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物种命名法。

一般由两个拉丁文字或拉丁化文字组成,前一个是该动物的属名,要求是名词、主格、单数,第一字母大写,后一个为种名,多用形容词或名词。

后面还要写上最初定名人的姓氏缩写。

7、自然分类法:以动物形态、生理、遗传、进化等方面的相似或相异性总和为基础,并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及分子结构等证据来确定动物在动物界中的系统地位的方法。

8、刺丝泡:是草履虫具有的与表膜垂直排列的一系列椭圆形泡状结构,具有防御功能。

9、伸缩泡:是淡水生的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排泄胞器,是内质中连有数条收集管的泡状结构,其有节律地膨大、收缩,能排出体内过多水分和代谢废物,以调节渗透压。

10、细胞器:是原生动物中由细胞质分化出的不同的部分来完成和高等动物一样的各种生理机能,和高等动物体内的器官相当。

如排泄、消化等胞器。

11、变形运动:变形虫伪足形成时,外质向外凸出呈指状,内质流入其中,即溶胶质向运动方向流动,流动到指状突起前端后,又向外分开,变为凝胶质,同时后边的凝胶质又转变为溶胶质,不断向前流动。

这种凝胶质与溶胶质相互转换,使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的现象。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无脊椎动物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亚种:是指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态上充分隔离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群体,但仍属于种的范围,不同亚种之间可以繁殖。

双名法: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

国际上统一使用。

物种: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

〔或其他物种概念,主要强调互交繁殖和生殖隔离即可〕裂体生殖:课件生物发生律:又称重演律,是指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

由德国学者Haechkel提出的,对于研究动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

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称为胞饮作用浮浪幼虫:海产腔肠动物胚胎发育初期形成的幼体,为实心的原肠胚,其外表有纤毛,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经一段时期后,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发育为水螅型个体。

多态现象:许多昆虫雌雄异形,有的有多种不同形态。

世代交替:课件剌细胞:腔肠动物所特有的一种攻击和防御性细胞。

辐射对称:从口面到反口面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可以有许多个切面把身体分成2个相等的局部,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

两辐对称: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之间的对称形式,即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2个相等的局部。

如海葵等。

逆转:海绵动物的幼虫称为两囊幼虫,当其从母体出水孔随水流逸出,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大细胞在外边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的原肠胚形成相反,(其他多细胞动物的植物极大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动物极小细胞在外面形成外胚层),因此称为逆转。

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原口后来成为成体的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皮肌细胞:腔肠动物的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称上皮肌肉细胞,简称皮肌细胞。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相关推荐动物学名词解释动物学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类群。

主要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等器官。

2、Amniota羊膜动物:是指在胚胎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胚膜的动物,叫做羊膜动物。

3、羊膜卵:是指羊膜动物的卵,包括卵壳、卵膜、轮黄和胚胎等结,在发育期间发生羊膜,毛膜,尿囊等一系列胚膜结构的卵使羊膜动物获得了在陆地生殖的能力。

4、羊膜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羊膜的脊椎动物。

包括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5、无羊膜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具有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纲、鱼类和两栖类。

6、Pisces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

鱼类是体呈纺锤形,体被鳞片,以鳃呼吸,用鳍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7、biosphere生物圈:又称生态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由大气圈、水圈、土壤、石圈、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共同组成。

8、ecosystem生态系统: 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9、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 是对动物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周期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

10、community群落: 是指生存在一起并与一定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动植物的总体11、population种群: 是指特定空间同种有机体的集合体,享有共同的基因库,是物种存在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

12、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3、食物链: 是指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动物学第一学期名词解释

动物学第一学期名词解释

动物学第⼀学期名词解释第⼀章1.物种:是最基本的分类阶元,物种是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特征和⽣态分布基本相同的⼀群⽣物,能相互繁殖,享有⼀个共同基因库的⼀群个体,并和其他种⽣殖隔离。

2.亚种:种内的⼀部分个体由于分布在各种不同的地区,通过在地理上充分的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

3.品种:种内由于⼈⼯选择产⽣的具有新形态或新性状的个体的总称。

4.双名法:对每种⽣物采⽤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法进⾏命名,第⼀个词为属名,第⼆个词为种加词。

(属名第⼀个字母要⼤写、种加词第⼀个字母不需要⼤写、⼀般⽤斜体)第⼆章1.组织:是由⼀些形态相同或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2.器官:由不同的组织共同完成⼀定的⽣理功能,⽽且这些组织在⼀起形成了⼀定形态特征和结构的功能单位。

3.系统:当若⼲种器官⼀起共同完成⽣命的⼀项功能时,即构成了动物的系统。

第三章1.类器官(细胞器):是原⽣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由细胞中的部分细胞分化成的若⼲特殊的结构,执⾏着类似于⾼等动物某些器官的功能,故叫细胞器。

2.包囊:在不良的环境下,原⽣动物体会分泌⼀些物质,凝固后将⾃⼰包围,即形成包囊,度过⼲燥、冰冻等不良环境,遇到适宜的环境,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活状态。

3.伪⾜:是⾁⾜纲的最主要的特征,它是⾍体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的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它不仅是运动类器官(⾮固定的),⽽且兼有摄⾷的作⽤。

4.变形运动:⾍体不断向伪⾜伸出的⽅向移动的运动⽅式。

伪⾜的伸出与细胞趋化性和细胞质的溶胶-凝胶变化有关。

5.世代交替现象:在动物的⽣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性世代相互交替的现象。

第四章⽣物发⽣律:⼜叫重演律,是个体发育历史和由同⼀起源所产⽣的⽣物群的发展历史。

第五章1.⽔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流进出海绵体的通道,是对其⽔⽣固着⽣活的⼀种适应,海绵动物的摄⾷、排泄、呼吸和⽣殖等⽣理功能,都要依靠⽔沟系中的⽔流来实现。

2.两囊幼⾍:多孔动物受精卵形成囊胚后,动物极的⼩细胞向囊胚腔内⽣出鞭⽑,另⼀端的⼤细胞中间形成⼀个开⼝,后来囊胚的⼩细胞由开⼝倒翻出来,⾥⾯的⼩细胞具有鞭⽑的⼩分裂球,植物极的⼀端不具鞭⽑的⼤分裂球,称两囊幼⾍。

动物学名词解释答案

动物学名词解释答案

一、动物学动物学(Zoology)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生理、分类、分布、生态、进化以及与人类关系等科学领域的学科。

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对象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s)是指无脊椎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海绵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脊椎动物脊椎动物(Vertebrates)是指具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类群,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进化地位都具有显著的特点。

四、形态学形态学(Morphology)是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变异规律的学科。

形态学包括个体形态学和群体形态学。

个体形态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群体形态学主要研究生物群体的形态结构、分布和演化规律。

五、解剖学解剖学(Anatomy)是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器官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各个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局部解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局部结构,如肌肉、骨骼、血管等。

六、生理学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科学。

生理学包括细胞生理学、组织生理学、器官生理学和整体生理学。

生理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生殖发育等生命活动。

七、分类学分类学(Taxonomy)是研究生物分类、命名和描述的学科。

分类学主要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演化历程和生物多样性。

分类学的方法包括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八、生态学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物种:是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是一个繁殖的群体,以及一定自然分布的生物类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生物发生律(生物重演律):生物的个体发育能简单而迅速地重演其系统发育的主要过程。

是研究系统发育和自然分类的重要依据和线索。

伸缩泡:原生动物的一种细胞器,由中央泡和收集管构成,可调节原生动物体内的渗透平衡或水平衡接合生殖:草履虫特有的有性生殖方式,二个草履虫以口沟部分相接触,发生胞质融合,各自的小核经分裂形成二个小核,互换小核,并与自身的小核融合,形成新的小核,然后二个草履虫分开,经分裂,每个草履虫形成四个新个体。

消化循环腔(动物界最原始的消化道):又称肠腔,由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

具有消化(细胞外及细胞内消化)和循环作用,能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份,有口无肛门。

原体腔:它是指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内胚层之间的空腔,是囊胚腔的剩余部分假体腔:又称原体腔,指中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围成的空腔,相当于胚胎时期的囊胚腔。

中胚层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与肠系膜。

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或含有胶质的物质和间质细胞。

异律分节:躯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相同,出现分工,形成体区。

同律分节:动物体由形态和机能相似的体节构成(外形分节,内部器官也按节排列)。

(环节动物大多同律分节,节肢动物异律分节程度高。

)真体腔:它位于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中胚层之间的空腔,又叫次生体腔。

后肾管:两端均开口,一端开口于真体腔为肾口,一端开口体壁或消化管为肾孔,以肾孔排出废物。

(结构:肾口、排泄管、肾孔。

)马氏管:从中肠和后肠之间发出的细盲管,直接浸浴在血腔的血淋巴中,从中吸收大量尿酸,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排出体外。

管足:为棘皮动物水管系统侧管末端腹分支,伸出体外,壁薄,末端有吸盘。

其功能:内体腔液通过它呼吸、排泄;辅助运动。

双重呼吸:鸟类在飞翔剧烈运动时,一次吸气和呼气过程,肺部进行两次的气体交换,呼吸效率高。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分布于体表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刺细胞内有刺丝囊,囊内有毒液和一盘旋的丝状管(刺丝):遇到刺激,囊内刺丝翻出,注射毒液或把外物缠卷,利于防御和捕食.2.马氏管:由体壁昆虫的排泄气管,是着生于中肠与后肠交界处的细长的盲管,从周围血液中摄取离子、尿酸盐和毒素到管内,形成原始的尿液送入后肠.3.书肺:为蛛形纲的呼吸器官.藏于腹部体表内陷所生的囊内,由许多叶状物重叠组成,各叶的内腔为血体腔,连接于腹窦.4.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类鲎的呼吸器官.5.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像饮水一样,因此称为胞饮作用.6.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7.多态现象: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8.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形式;种内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基本相似;有性生物的种内异性个体可相互配育,种间有生殖隔离;并占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9.世代交替现象:在生活史中无性与有性两个世代有规律地相互交替的现象.10.开管式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里流动,而是要流出血管到器官与器官之间.例如:节肢动物,不因节肢折断而引起流血过多而死亡,是一种生活的适应.11.闭管式循环:血液自始至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血管之间由毛细血管连接,而不直接流到组织间隙之间去.12.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地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13.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且仅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14.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低级的对称形式.只适应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15.合胞体(共质体):共质体是由细胞的原生质(不包括液泡)组成的,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细胞与细胞连成一个整体,这些相互联系起来的原生质整体称为共质体.16.原体腔:从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而来,是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从前到后的一个空腔,只有中胚层的体壁,没有中胚层的肠壁,不具有体腔膜,原体腔内或充满体腔液或含有胶质物质和间质细胞.17.真体腔:又称为次生体腔,是中胚层带(细胞)间裂开而形成的.体壁有中胚层来源的肌肉层和体腔膜.肠壁也有中胚层来源的肌肉层和体腔膜.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体腔与外界有孔道相通.18.浮浪幼虫:腔肠动物受精卵发育,以内移的方式形成实心的原肠胚,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称为浮浪幼虫.19无节幼虫:甲壳纲动物在生长变态发育中经历的第一个过程,如对虾经历无节幼体、前溞状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而发育为幼虾.20异沙蚕相:有些沙蚕在性成熟时,具有生殖腺的体后部形态发生变化,体节变宽,疣足扩大并生出特殊的新刚毛,转变为生殖节,而体前部分仍保持原来的形状,为无性节.这种现象称为异沙蚕相.21.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原肠胚期,其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22.原口动物:原口动物是在胚胎发育中由原肠胚的胚孔形成口的动物.23.细胞内消化: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摄入的食物在细胞内被各种水解酶分解,称为细胞内消化.细胞内消化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消化方式.原生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也都保留着这种消化方式.24.细胞外消化:细胞动物的食物由消化管的口端摄入在消化管中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细胞外消化可以消化大量的和化学组成较复杂的食物,因而具有更高的效率.25.散漫式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是动物界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一般认为它基本上是由二极或者多极的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因此称神经网.26.梯式神经系统: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脑”及从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在高等种类,纵神经索减少,只有一对腹神经索发达,其中有横神经连接如梯形.27.链式神经系统:由体前端咽背侧的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成脑,其左右一对围咽神经,与一对已愈合的咽下神经节相连.自此向后伸的腹神经索纵惯全身.腹神经索是由2条纵行的腹神经合并而成,在每体节内形成一神经节,故又称索式神经.28.完全消化系统:环节动物的消化系统为完全消化系统,与真体腔产生密切相关,外有中胚层来源的肌肉层,消化管从此脱离了体壁的牵制,可以自行蠕动. 29.原肾: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网状多分枝的管状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及排泄孔组成,排出多余水分,调节渗透压,排除含氮废物.30.后肾:中胚层来源,由体腔上皮向外突出形成,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不仅可调节水分和离子平衡,而且更有效地排出代谢废物.31.同律分节:除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基本相同,称同律分节.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分节现象.其内部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都是按环节重复排列的. 32.异律分节:分节的体节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称异律分节.33.细胞器(类器官):又称“细胞器官”,简称“胞器”,是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34.皮肌囊:皮肤肌肉囊的简称.由来源于外胚层的表皮和来源于中胚层的肌肉结合而成的囊状体壁.皮肌囊具保护和运动功能.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和环节动物体壁.35.变形运动: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动物的内质可分为固态的凝胶质和液态的溶胶质.在运动时虫体后端的凝胶质因蛋白质的收缩产生压力,使溶胶质向前流动同时伸出伪足.溶胶质流到前方后压力减小,溶胶质又由前向后回流,再成为凝胶质.这样凝胶质与溶胶质的不断交换形成变形运动.36.血窦:(1)充满血液的体腔被实质组织填充、分隔形成的较小空隙;如软体动物的血窦.(2)高等脊椎动物器官内组织膨大而出现不规则的毛细血管.如脾血窦.37.围血系统:棘皮动物所特有的围绕循环系统的管腔. 38.水管系统:棘皮动物的特有器官,由次生体腔的一部分特化而来.39.呼吸树(水肺):海参类动物的呼吸器官.由消化管末端的一部分伸入体腔,然后在体腔中不断分支,形成树枝状,因而叫做“呼吸树”.除有呼吸作用外、还有排泄功能.40.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41.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42.绿腺(触角腺):甲壳亚门的排泄系统,由后肾演变而来,呈绿色,位于第二触角基部,通常由一个腺体部分和一个囊状的膀胱组成.43.组织:是一些形态类似或不相似,功能相同或密切相关的细胞群与其间质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机能的结构.44.器官:由几种类型的组织联合构成或单一组织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特征和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如心、肝、肺等.45.系统: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协同完成某方面的生理机能,从而构成了器官系统.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46. 完全变态:六足动物的胚后发育从幼虫到成虫中经历了蛹期(蛾、蝶、蝇类),且有体躯的增长以及形态习性的变化,称为完全变态.47.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过程只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形态与成虫完全不同的幼虫期和蛹期.48.羽化:完全变态的昆虫退去蛹壳或不完全变态的昆虫退去最后一次皮而成为成虫.49.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50.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性生殖.1.肾小体:为肾单位的组成部分.位于肾皮质和肾柱内,呈球形,直径约200微米,分血管极和尿极.由特殊的动脉性毛细血管球(肾小球)和包在其外面的肾小囊构成,是分泌尿液的部分.2.逆行变态:动物在经过变态后失去一些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的现象,称为逆行变态.3.适应辐射律:是发生于一个祖先种或线系在短时间内经过辐射扩散而侵占了许多新的不同的生态位,从而发展出许多新的物种或新的分类阶元. 趋异进化:趋异进化也叫分支进化,是指由同一祖先线系分支出两个和多个线系的进化型式.4.平行律:一般指两个不同类群的动物共存于相似的环境中,具有一些共同的生活习性而出现相似的形状或相似的行为.5.趋同律: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或类群,由于生活在极为相似的环境条件下,经选择作用而出现想类似的性状.6.不可逆律: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所丧失的某些器官,即使后代回复到祖先的生活环境,所丧失的器官也不可能“失而复得”.同样,已演变的物种也不能回复其祖型,地史上灭绝的物种也不可能会重新出现. 停滞进化:一个物种的线系在很长时间中没有前进进化也无分支进化.7.次生颌: :硬骨鱼类和其它脊椎动物的颌弓退化或转化为听骨,上、下颌分别由前颌骨、上颌骨和齿骨等膜骨构成,称作次生颌.8.次生腭:从爬行类出现的在头骨原生腭的下方,由上颌骨的腭支、腭骨和翼骨组成的第二层腭板.它隔开鼻通道和口腔,使动物进食和呼吸互不影响.9.髋臼: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组成,其外侧面有一个大而深的窝称为髋臼10.肩臼:骨棒可分作背腹两部:背部叫肩胛骨区,腹部叫乌喙骨区,连接前肢的地方叫做肩臼11.综荐骨:又叫愈合荐骨,是鸟类的特有结构.它是由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全部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而且与宽大的骨盘相愈合,使鸟类飞行着陆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12.纹状体:豆状核与尾状核头部相连,连接处有神经纤维形成灰白相间的条纹,因此两核合称为纹状体.是基底神经节的重要组成部分.13.大脑脚:中脑腹面有一对纵行粗大隆起,称大脚脑,有锥体束等纤维束通过.14.原脑皮:原始脑皮出现于鱼类,主要由嗅神经细胞组成,专门起嗅觉作用,白质在半球的表面,灰质在深层,没什么分化.15.新脑皮:新脑皮是由侧脑室外壁的神经物质生长而成,并包围着初生脑皮层(原脑皮),原脑皮的残余称为海马,在侧脑室内,仍为嗅觉中枢.16.胼胝体:为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纤维.可分为嘴、膝、干和压部.17.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管和囊.管壁上有前庭器和听觉感受器.膜迷路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18.肾门静脉:是在低等动物内存在的一种肾血流形式.它的作用是从尾部来的静脉进入肾脏,分支成毛细血管而形成静脉网,以后又集合成静脉,将血液引回心脏.19. 肝门静脉:是肝门静脉系的主干,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汇合而成.作用是主要是将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肝脏进行解毒,是由静脉到静脉的血管.同时,通过肝门静脉,上、下腔静脉相通20.异型齿:多数哺乳动物的牙齿在口腔中上下颌骨的着生位置不同,其形态与功能具有明显的差异,一般可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后臼齿4类,分别具有切、撕、磨的功能,这样的齿相,称为异型齿. 21.同型齿:除哺乳动物外,绝大多数其他脊椎动物口中的牙齿,彼此间在形态和功能上一般无明显的差异,这样的齿相,称为同型齿. 齿式:将哺乳动物单侧上下齿列的数目分别列于分数线上下方的表示方法.22.休眠:有机体通过降低新陈代谢率、进入麻痹状态以度过不良环境的现象.23.膜(化)骨(膜性硬骨):凡是膜状间叶组织由于硬骨细胞的作用,直接骨化为硬骨的,称为膜骨24.软骨化骨:间充质细胞在预定生骨区域内形成透明软骨,围软骨区的间充质细胞、破骨细胞、造骨细胞将软骨破坏,形成硬骨.25.泄殖腔:动物的消化管、输尿管和生殖管最末端汇合处的空腔,有排粪、尿和生殖等功能.26.咽式呼吸:两栖动物吸气时口底下降、鼻孔张开,空气进入口咽腔.然后鼻孔关闭、口底上升将空气压入肺内,当口底下降,废气借肺的弹性回收再压回口腔.27.完全双循环:左、右心室完全分隔,肺循环和体循环回心的血液在心室内不再混合.例如鸟类和哺乳类的循环.28.不完全双循环:因心室无分隔或分隔不完全,肺循环和体循环回心的血液在心室内有混合.例如蛙类和蛇类的循环. 双循环:指血液完成一次循环需经过心脏两次,一次是肺循环,一次是体循环.29.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来自胚胎的原肠胚壁,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鞘.30.胎盘:胎盘是后兽类和真兽类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31.同源器官:起源相同、构造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例如,鱼类的胸鳍、鸟类的翼和兽类的前脚都是前肢的各种状态.32.同功器官:指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来源与基本结构均不同.例如蝶翼与鸟翼、鱼鳃与陆栖脊椎动物的肺.33.双源器官:组织学上来源于不同胚层的组织组成的器官.34.双重呼吸:鸟类具有非常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调节:鸟类的眼不仅能改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晶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称之为双重调节.35.颞窝:爬行动物在头骨两侧出现了颞窝,这是爬行类动物最重要的特点.颞窝是由于颞部向内低陷所形成的孔洞,当咬肌等收缩时,可使膨大的腹部向颞空突出而纳入其间.根据颞窝的有无、数目及位置的情况,可将爬行动物分为4类:无颞窝类、合颞窝类、上颞窝类、双颞窝类. 颊窝:蝮蛇类等某些蛇类头部两侧在鼻孔与眼睛之间各有一个凹下似漏斗形的感温器官.36.反刍:某些食草动物吃草时稍加咬啃即吞入瘤胃,休息时,再将这些未经充分咀嚼的食物返回口腔仔细咀嚼后,再行吞下;这种完成再咀嚼的一系列动作称为反刍.37.羊膜动物:从爬行类起借由产卵、胎生等方式繁衍,胚胎由多层膜来保护,没有幼体变形为成体的阶段的动物.38.羊膜卵: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是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39.有头类:脊椎动物的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又称有头类.40.无头类: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全身,并终身保留.鳃裂众多.体呈鱼形,头部不明显,身体分解.41.恒温动物:指的是那些能够调节自身体温的动物,它们的活动性并不像冷血动物那样依赖外界温度.在鸟和哺乳动物会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稳定的体温.42.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鱼、蛙、蛇等.变温动物又称冷血动物43.有颌类:鱼纲与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颔类,也叫颔口类,具有上下颌和两对附肢.由鳃弓演变过来的上下颌提高了脊椎动物的取食和咀嚼功能,增强了它们的生存竞争能力.44.无颌类:圆口纲动物,无颔,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为主要支持结构,但出现雏形的椎骨,皮肤裸露.45.两接型:颌弓通过它本身和舌颌软骨与脑颅连接起来,见于原始的软骨鱼、总鳍鱼. 46.舌接型:脑颅与颌弓连接方式之一.大多数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通过舌颌(软)骨把颌弓悬系在脑颅上的连接方式称舌接型,也叫舌连式47.自接型:脑颅与颌弓连接方式之一,腭方软骨(或上颌骨)直接与脑颅连接,而舌弓和脑颅脱离,不再有悬颌的作用,这种连接方式称作自接型,也叫自连式.肺鱼类和所有陆栖脊椎动物如此.48植物性神经系统:亦称自主神经系统.它包括中枢植物神经系统和周围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皮质、下丘脑、脑干的核及脊髓各个阶段的侧角,周围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节后纤维及内脏神经节.其功能主要是支配内脏器官(消化道、呼吸道、心血管、膀胱等)和内分泌腺、汗腺,调节内脏功能和腺体分泌.49.闭锁式骨盆:爬行动物髂骨与荐椎的横突相连接,左右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联合,所构成的骨盆.50.开放式骨盆:鸟类腰带的左右坐骨和耻骨不在腹中线处相愈合,而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称为开放式骨盆.51. 鳞式:指鱼鳞的排列方式.等于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52:鳍式: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的公式.Vertebrata脊椎动物门 Ampibia两栖纲 Mammalia哺乳纲 Pisces 鱼纲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Cyclostomata圆口纲 Reptilia爬行纲 Aves鸟纲Mollusca软体动物门 Lamellibranchiata瓣鳃纲 Arthropoda节肢动物门Crustacea 甲壳纲 Protozoa原生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地一种捕食、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刺细胞是一种特化了的上皮肌肉细胞,核位于基部,细胞顶端具一个刺针(cnidocil),伸出体表,其超微结构相似于鞭毛;刺的基部也有基粒。

原肾管(是很多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纽形动物、内肛亚门苔藓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成对出现。

它是只有一端开口的盲管,通常有很多分支,遍布生物体内各处,收集废液。

原肾管由胚胎的外胚层内陷形成。

而且是细胞内管。

焰细胞是它的基本单位。

后肾管是环节动物等真体腔动物的排泄器官。

后肾管较原肾管高级。

后肾管来源于中胚层,体腔上皮向外突出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

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原体腔又称假体腔或初生体腔。

在无脊椎动物主要门类中,原体腔是假体腔动物所特有的,环节动物的血管腔为其残余。

它是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从前到后的一个空腔,内容发达的生殖器官。

这种体腔是中胚层与内胚层之间的空间,实质上相当于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因为它只有中胚层来源的体壁,没有中胚层来源的肠壁,不具有体腔膜,原体腔内或充满体腔液或含有胶质物质和间质细胞。

原体腔是动物向较高级发展时的典型结构。

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metaco-el)。

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

真体腔的出现造成了各种器官的进一步特化,这显然是有重要进化意义的。

是动物体腔之中在原肠胚期以后所形成的与囊胚腔(卵裂泡、卵裂腔)完全不同的腔,与原体腔类相对应,
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基本相同,称同律分节。

无颌类:没有上、下颌,无成形的脊椎,脊索终生存在,通常无偶鳍,内耳只有一个或两个半规管。

现生者已不多,但化石种类很多,最早记录可追溯到云南昆明早寒武世的昆明鱼(Myllokunmingia)和海口鱼(Haikouichthys)。

圆口类:无颌类中七鳃鳗类和盲鳗类的统称。

体呈鳗形,裸露无鳞;口位于由环状软骨支持的口吸盘的深处;口内无真正的齿,只有许多角质小齿;鼻孔一个;生活在海洋或淡水里,营寄生或半寄生的生活。

颞窝又称颞孔。

颞窝为爬行类头骨最重要的特点,在头骨两侧、眼眶后部有1~2个孔洞,由周围一定骨片形成的颞弓所围成,称颞窝。

颞窝是颞肌(咬肌)的附着部位,它的出现与咀嚼肌有效的执行咀嚼功能有关,并为更发达的咀嚼肌的收缩提供足够的空间。

内耳(internal ear)由于结构复杂,又称为迷路,全部埋藏于颞骨岩部骨质内,介于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

旅鸟:指迁徙中途经某地区,而又不在该地区繁殖或越冬,就该地区而言,这些鸟种即为旅鸟。

候鸟在依不同季节而从一个栖居地飞到另一个栖居地的过程中,经过某些地区,不在这个地区繁殖,也不在这个地区过冬,这种候鸟就成为该地区的旅鸟。

留鸟:即某地一年四季皆可见的鸟类。

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的鸟叫留鸟。

它们通常终年在其出生地(或称繁殖区)内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