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教育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农村教育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当前农村教育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教育界的问题还是不少。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重视教育仅停留在口头上,人均教育投入严重偏少,长期居于世界后列,这是我们泱泱大国的一个奇耻大辱;二是教育理念严重落后于世界先进潮流,一直把教育视为政治的延伸,导致国家主义教育观根深蒂固,导致教育的行政附属地位从未改观,导至各具特色的民办教育一直难成气候,导致教育的理想色彩式微而功利色彩昭彰,导致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考评体系的死板教条,导致中国很难培养出有个性、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三是教育不公,主要体现在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基础教育,重视重点学校忽视非重点学校,重视城市学校忽视农村学校。可以不客气的说,教育界的一切中观和
观问题,其实都是这三方面派生出来的。
农村教育,在目前的格局下,主要是中小学和幼儿教育。农村教育作为全国教育的大头,不仅具备前述三方面的问题,而且作为教育不公的主要受害者,当前农村教育更面临不少特殊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投入比城市严重偏少,城乡差距越拉越大。
中国的人均教育投入本来就少,又偏向城市,尤其是偏向城市中的重点学校,加上资金下拨的跑冒滴漏,导致直接用于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更加微薄。据中国社科院调查,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总和仅5800多亿元,其中用在占总人口数不到40%的城市人口上的投资就占77%,而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投资。直至现在,重城市轻农村的教育投资取向仍未有根本改观。
农村教育投入偏少,造成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工作一二十年的教师也只有一千元左右,月薪几百元的教师还为数不少,部分民办教师、临聘教师工资更加微薄。农村教师除了工资,一般没有课时津贴和其他收入来源,班主任津贴也仍然实行的80年代的每月12元标准(小学还只有每月10元)。可想而知,在现在的物价条件下,在农村教师仍然要承担住房、医疗、生活、赡养老人、供子女上学等沉重负担的情况下,这点微薄的工资及少得可怜的班主任津贴,怎不让农村教师的日子过得艰难?虽然2008年提出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中实行绩效工资,让教师的收入可以多一点,但雷声响了很久了,雨点还没看到一颗。因此可以说,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绝大多数农村教师的第一需要是没有得到解决的,他们是真真正正在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或者按照农村教师的说法,他们是真真正正在教良心书。当然,随着绩效工资的落实,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的境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考虑到不少地方财力不济的现状,绩效工资落入农村教师腰包究竟将有几何,究竟能帮助教师们缓解多少困难还需拭目以待。
农村教育投入偏少,造成农村办学条件难以望城市之项背。近年来,虽然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尤其是通过强化“普九”建设,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与城市相比,总体上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显落后。
保证。在确保教育经费尽快达到GDP的4%并不断增长的同时,要适当提高农村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教育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各级财政必须每年公布教育投入的详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党政官员的政绩考核,要加大对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发展政绩的考核。其实教育优先发展吼了这么多年,最重要的是行动,国家不是没钱,而是没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行政经费减少百分之十用之于教育,都将是一笔庞大的资金。二是广纳社会资金,鼓励捐资办学和投资办学。对捐资和投资办学者,要在税收、用地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发展,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受教育需求。如果在这方面的政策到位,极大的调动了人们捐资、投资办学的积极性,那么公益的民办教育和营利的民办教育都会发展起来,中国就会如同发达国家一样,渐次进入一个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时代。三可考虑成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试行教育彩票,将发行彩票募集的部分社会资金充实到农村教育发展基金中,这笔钱可以用于每年对所有农村学校的补助,或者设立各类农村教育奖项,或者用于偏远农村或薄弱学校的建设。要强调的是,上述三种渠道的投入是并行不悖的,尤其是不能因为有了后两者而削弱国家财政的教育投入,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国家财政投入都是教育投入的主体,都只能增长不能降低。
其三,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容的教师人事机制。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力图构建起两个机制。一是构建起教师愿意来、留得住的用人机制,二是构建起教师进得来、出得去的的流动机制。
在用人机制建设上,主要做到三点。一是为农村教师创造尽可能好的经济待遇,让他们尽快告别寒酸处境,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在全社会拥有较高的经济地位。为此,要确保农村教师工资优先增长,尽快达到与本地区城市教师待遇相当甚至略高的水平。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地区和行业差别逐渐缩小的同时,早日实现全国所有地区相同类别和级别的教师同工同酬,避免差别过大。绩效工资也要尽快不折不扣的到位,不要干打雷不下雨。另外,可建立农村教育津贴和偏远山区教育津贴,以鼓励教师到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任教。二是加强学校内部民主化管理,提高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让他们的心与农村学校更紧的贴在一起。三是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和继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联合出台政策,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对农村教师的进修提高给予适当补助奖励,对他们的培训考级给予费用减免。同时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软硬件条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帮助所有农村学校完善电脑网络设施,在学校图书馆建设、教育类报章杂志订阅上给予补助,让农村教师足不出校,就能了解和学习到外面的教育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在流动机制建设上,要加大教师人才资源的市场化分配改革,逐渐改变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包办教师人事,教师进来容易出去难,或者只能往高处走、不能往低处流的格局,实现学校教师的良性新陈代谢。要逐渐把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包括人事权让渡给学校,通过强化镇村(社区)监督和学校内部约束的方式,保证学校在师资配备上的公平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要实行农村和城市教师的定期交流,并规定教师必须在一定年限内在不同学校流动,以减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