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经典——《难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经典——《难经》

2013年11月16日东方早报作者:章原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中医学早期的医学典籍中,素有“四大经典”之称,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其中与《黄帝内经》关系最密切的是《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该书主要针对《内经》中“理趣深远”的医学理论,以问答的方式将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进行解释阐发。由于全书共讨论了八十一个医学体系中的理论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八十一问》等。

关于这本书的作者,迄今仍然是一团迷雾。历史上曾有黄帝、秦越人(扁鹊)等说法,现在多认为是托名之作,但其中或保存有扁鹊医派的内容。

具体到成书年代,因为《难经》在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尚无收录,而在汉末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提到曾参考此书,三国时东吴的吕广已经为《难经》做过注,所以一般推测其成书时间应当是在东汉。

《难经》中虽然也涉及一些具体的病征,但所述以医理为主,具体内容包括: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虽然从内容而论,基本上没有脱出《内经》的范畴,但绝不能只将其视为《内经》一书的注解而已。实际上《难经》对医理的阐发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医学理论的若干方面都富有创见。

其中最突出的贡献是在脉学领域,《难经》的阐述非常详细,专论脉学的内容加上其他兼论脉学的部分,大约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对于脉诊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正常反常脉象、病脉、各类脉象的鉴别等,都有精当的论述。特别是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与理论,开创了寸口定位诊脉法的先河,是脉诊方法发展历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

那什么是“独取寸口”诊法呢?就是指中医师为患者切脉时,用手指按于患者手腕桡动脉寸口处,从脉象的变化中来了解体内病理信息的诊断方法。这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是最具中医特色的诊病方法,也是四诊中唯一直接触到患者人体的诊法。

许多人判断一个医生的水平,也往往会习以为常地将切脉放在首位,认为“三指一搭,便知病情”的医生才真的有水平。甚至于有病人第一次找中医师看病,干脆不开口,只让医生搭脉,以此来“考验”医生。这当然是有偏见的成分在内。

实际上,病情变化多端,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所能获取的信息并不会完全一致,只有四诊合参,综合来进行判断才是正确的方法,也是对病家负责的态度。

因为现在中医所采用的脉诊方法基本全是寸口诊脉,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所以没想到切诊其实也有很多种类。比如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脉书,是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简书《阴阳脉死候》、《脉法》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脉死候》、《脉法》。这些简帛书所涉及的诊脉部位有两类:一是诊内踝上方五寸及内踝直上方的动脉处;一是诊下肢足少阴及上肢少太阴、手少阴三处动脉。这是属于《内经》之前的古脉法,涉及的脉象只有盈与虚、滑与涩、静与动三组六种。

而《内经》中描述的诊脉法有好几种,比如三部九候、人迎寸口、分经候脉等多种古脉法。以三部九候法为例,这种方法又叫“遍身诊”,是在人体上中下三部九个部位来进行切脉,对脉象的大小变化等来判断疾病。其中上部为头,中部为手,下部为足,每一部又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为九,故合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难经》正是在此前种种诊脉方法的基础上由博返约,进行了简化,独倡寸口诊脉法。

这当然是诊断上的一种进步,虽然各种诊断方法目的都可以判断病情,但寸口诊脉毕竟是最简便易行的,从效果来看也非常好。而且这种方法也有医学上的理论作为支撑:因为“寸口者,脉之大会”,肺司呼吸,经脉的运行因呼吸而行于全身,寸口是手太阴肺经动脉搏动之处,所以在寸口部位切脉,便可以感知脏腑气血的基本情况。

独取寸口的诊脉法不仅诊察方便,易行实用,逐渐被医家所采纳。“三部九候”等其余的诊法后来已不

常用,甚至不用。此后一千多年,脉诊就是沿着独取寸口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除了脉诊方法之外,《难经》在经脉体系上也有独特的贡献,便是提出了明确的“奇经八脉”的体系。虽然这八条经脉的名称、走向等在《内经》中已经言及,但并无名称,其描述也较为散乱。《难经》中则首次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体系而提出,对于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所主病症等都有明确的描述,使其成为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世所宗法。

此外,《难经》还对六腑之一的“三焦”提出新的见解,《二十五难》中说:“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这种“三焦无形说”对于后世影响极大。另外,命门也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但对于其位置与功能都颇有争议,《难经》首先提出了人有两肾“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的观念,对于命门学说的发展来说,也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难经》在丰富和发展医学理论体系上的贡献当然还不止于这些,所以它能与《内经》一起成为医学理论的经典。后世医家称赞《难经》“显《内经》之奥义,补《内经》之所未发,此盖别有师承,足与《内经》并垂千古”,这一评价是合乎事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