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PPT课件
脑性瘫痪的运动评估PPT课件
![脑性瘫痪的运动评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78217f3c1ec5da50e2709e.png)
.
15
评估慨论
脑瘫儿童的评定五个维度
1、病理-妨碍正常的生理、发育过程和机体 结构。脑出血:痉挛四肢瘫;畸形:偏瘫
2、机能障碍:器官和系统受损或异常。神 经系统功能异常致感觉、运动障碍。
3、功能制约:精细、粗大运动异常 4、能力低下:日常生活能力受损 5、社会活动受限:社会角色受损。
.
18
病例评 估
治疗两个月后进行复评,时间:08年12月19 日,月龄:9m+,其运动功能情况:患儿仰 卧位,在四肢保持对称的情况下可旋转头 部,双手位于正中位时手指可以相接触, 仰卧位时颈部屈曲,但不能抬头,左右髋 、膝关节在正常范围内屈曲,身体抖动情 况好转。评估结果GMFM88值为5.10。
.
23
病例评 估
治疗2个月后进行复评,时间:08年10月12 日,月龄:8 m+。其运动功能情况:患儿 仰卧位抬头小于45°,仰卧位时开始左右翻 身,但不能成仰卧位,拉坐时头稍微向后 仰,双手有少许抓握玩具。评估结果 GMFM88值为9.35
.
24
病例评 估
适当增加治疗时间及项目,3个月治疗后进 行第二次复评,时间:08年12月31日,月龄 :11 m+。其运动功能情况:患儿仰卧位时 可抬头45°,左右上肢过中线抓玩具,单肘 支撑体重另一侧向前可完全伸手,仰卧位 时左右部分翻身至仰卧位,患儿主动牵拉 检查可成坐位,坐于垫子上身体前倾触玩 具时,没有上肢支撑可返回直立位,可触 摸左、右后方45°放置的玩具,双手支撑可 保持横坐位。 GMFM88值为27.10
.
30
GMFM66
GMFCS 1 级
小儿发育障碍识别与诊断ppt课件
![小儿发育障碍识别与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708af3c5da50e2534d7f11.png)
发生脑性瘫痪比率 7% 22% 80% 100%
12
13
14
15
16
17
脑性瘫痪的定义
? 引起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 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在脑部 ? 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 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 ? 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至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
性的运动发育迟缓
18
? 基因检查可确认
44
脑性瘫痪的辅助检查
? 神经影像学检查(CT/MRI)
?
可显示脑损伤的区域或发育异常,MRI寻找病因较
佳,CT显示钙化清晰,大多数脑瘫有异常,但不是主要
诊断依据,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类型有一定相关性
? 脑电图(EEG):癫痫?
? 肌电图(EMG):肌源性或神经源性?
45
脑性瘫痪的辅助检查
? 握持反射:
?
正常小儿生出后2—3个月时此反射逐渐消失,脑
瘫患儿此反射 持续时间长,影响抓物。
? 侧弯反射:
?
脑瘫患儿此反射延迟消失,影响坐位平衡。
36
肌力和肌张力异常
肌力不足 肌张力过高、过低或变化
37
38
39
40
41
6月-6岁小儿脑瘫的诊断
诊断依据 高危因素 早期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 姿势异常 神经反射异常 肌张力和肌力异常 头颅CT或磁共振、脑电图等 除外其他疾病 出生6个月后(或9个月后)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常见的有: 俯卧位时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这是新生儿
姿势的延续); 仰卧位时头后仰,下肢伸直,甚至呈角弓反张样
姿势; 出现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表现为当头转向一
侧时,面朝向一侧的上、下肢伸直,对侧上下 肢屈曲;
小儿脑瘫PPT课件
![小儿脑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5ecb9cf121dd36a32d8298.png)
4、减轻承重作用:由于应用承重矫形器可减 轻肢体或躯干长轴的承重,起到治疗和承 重作用。 5、改进功能作用:由于应用矫形器可改进残 疾人的步行、饮食及穿衣等各种日常生活、 工作的能力。
肌张力低下型
往往是其它类型 的过渡形式,表 现为肌肉张力下 降
共济失调型
此类型较为少见, 小脑及其通道受 累,表现为平衡 能力差,肢体运 动不协调,距离 感差,步态不稳
脑性瘫痪部位
四肢瘫: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 度相似。 双 瘫: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 重。 偏 瘫:半侧肢体受累。 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 单 瘫:单个肢体受累。
早期症状
( 9)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 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 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 婴儿不喜欢洗澡。
(11)过早发育:小儿脑瘫患儿可出现过早翻身,但是一种 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 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的婴儿,坐稳前可出现双下肢僵 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尖站立。
临床表现
运动发育迟缓 发育落后:运动发育明显落后(粗大运动/精细运动) Vojta认为,发育落后3个月以上为异常。
四肢、躯干的左右差,呈 非对称性 只以某种固定的模式运动 抗重力运动困难 做分离运动困难 发育不均衡(上肢、下肢、 仰卧位、俯卧位、左右)
肌张力不平衡(异常姿势的肌 紧张,姿势变化时张力升高、 低下及动摇) 原始反射残存,6个月以上 仍存在 正常感觉运动发育不足,异 常感觉运动的存在 有联合反应、代偿运动
矫形器对脑瘫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可应用矫形器,通过力 的作用预防、矫正畸形、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补 偿其功能。目前在临床应用的有支具、支架、夹板及矫形 鞋等。 矫形器的基本作用 1、稳定和支持作用:通过限制关节的异常活动或作用,达 到稳定关节,减轻疼痛或恢复其承重功能。 2、固定和保护作用:通过对病变肢体或关节的固定和保护 以促进病变的愈合,如骨折治疗的各种矫形器。 3、预防矫正畸形作用:儿童生长阶段,由于肌力不平衡、 骨发育异常或受外力作用可产生畸形。但用于生长发育阶 段骨、关节生长存在生物塑性、应用矫形器可收到矫正效 果。
《儿童脑性瘫痪》ppt课件
![《儿童脑性瘫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cc1b36cc7931b765ce15d9.png)
肉毒毒素的应用 手术治疗
各种脑瘫康复方法
Bobath法 Vojta法 Temple
Fay 法
n
Peto法
Delacato 法
1. Bobath 法
治疗重点是阻止原始反射,促进正常的姿
势反射发育,发展正常的自动反应和运动 能力。 训练方法上强调:按正常婴幼儿运动发育 的各个阶段来进行训练,如:抬头、翻身、 坐、爬、跪、站、走。
1.倾斜反应: 6个月出现 2.坐位平衡反应: 6~9个月出现 3.立位平衡反应: (前方平衡) 12个月出现 (侧方平衡) 18个月出现 (后方平衡) 24个月出现 4.降落伞反应: 8~9个月出现 5.翻正反应: (颈翻正反应) 6个月消失 (躯干翻正反应) 5岁后消失
(五)姿势的评定
1.肌张力减低的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 俯卧位呈W型姿势; 仰卧位呈蛙位姿势; 坐在椅子上呈折刀状坐姿; 用双手从患儿腋下抱起患儿表现为翼状 肩姿势。
2. Vojta 法
主要通过刺激脑瘫儿童身上的某些特定
的激发点,使患儿产生翻身和匍伏爬行 二种反射运动模式(人体所有协调运动 的先导)。最后,反射运动变成主动运 动。
3. Temple Fay 法
强调鳄鱼式的运动模式和两栖类动物
对侧交替的运动模式。
4. Doman Delacato 法
在治疗上主张促进脑瘫儿童的全面发育:
一、定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发育早期
阶段(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 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 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 障碍和姿势异常。
二、病因
产前期:感染、出血、缺氧、妊娠毒 血症、母体外伤 围产期:产伤、出血、缺氧 产后期:核黄疸、感染、外伤、缺氧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ppt课件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015e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a.png)
脑瘫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先天因素、母婴问题以及出生及早期意外有关。
痉挛型偏瘫的原因和症状
原因
症状
康复训练
痉挛型偏瘫是由于大脑皮质运动区
常见症状包括肌肉痉挛、运动协调
康复训练是改善痉挛型偏瘫症状的
受损,导致肌张力异常和运动障碍。 困难、肌张力增高以及不对称运动。 重要方式。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诊断和评估
1
详细评估
2
包括医学评估、神经学评估和运动功能评估,
以了解病情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3
早期筛查
通过婴儿期定期的发育筛查,例如运动发育 评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等,早期识别和干预。
影像学检查
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或头颅CT等,观 察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情况。
常见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
1 药物治疗
2 物理治疗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预后和生活质 量
预后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早期诊断和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训练和家庭支持,小儿脑瘫患儿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和自主能力。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ppt 课件
欢迎来到本课件!本课件将全面介绍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相关知识,包括 定义、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内容。
脑瘫的定义和概述
什么是脑瘫?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主要由大症状包括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和平衡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痉挛型偏瘫是 最常见的一种。
矫形器与辅助器具
矫形器和辅助器具可提供稳定性和 支持,改善姿势控制和行动能力。
职业治疗
职业治疗帮助儿童发展自理能力, 提高日常生活技能。
家庭支持和心理健康
《小儿脑瘫》课件
![《小儿脑瘫》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2f10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7.png)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 量表,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神经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医生根据初步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检查方 法,进一步了解患儿情况。
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进行诊断,并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3 小儿脑瘫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小儿脑瘫治疗的重要手段 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 质量。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全面性脑瘫和部分性脑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脑瘫。
02 小儿脑瘫的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评估
诊断方法
观察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儿的生 长发育、运动功能、语 言能力等方面,判断是
否存在异常。
神经学检查
通过检查患儿的肌力、 肌张力、反射、姿势等 ,了解神经系统是否存
在异常。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可 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 碍、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窒 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围生期高危因素 。
病理
脑瘫患儿的脑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 水肿、软化、变性及坏死等病变,导 致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等类 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
ABC Scale
Abilities of Basic Skills Scale ,用于评估患儿的基本技能水 平。
VABS
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用于评估患儿的适应行
为能力。
诊断与评估流程
初步观察与病史采集
儿科常见疾病ppt课件
![儿科常见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980d44a45177232f60a2e5.png)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早发现,早康复 最晚在一岁之前,3个月之前/6个月之前 综合性康复 中西医结合,药物、手术、康复结合 寓“疗”于“乐”,结合生活 长期坚持,个体化治疗 社会体系(医院-社区-家庭)
14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15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力缺陷型 过动/冲动控 制障碍型 混合型 未经分类型
1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
2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
21
治疗
药物 康复
22
孤独症
定义:又称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 最重要的一种疾患。 基本特征是社会交往、语言和非语言交流、 兴趣与活动范围及各种复杂行为的异常。
11
小儿脑瘫----临床表现
肌张力低下型 软瘫,肌张力降低,反射亢进,早期,逐 渐转化。 混合型 无法分类型
12
小儿脑瘫----诊断
病史(出生前、分娩过程、出生后) 临床表现 症状(发育情况,目前问题) 体征(肌张力、姿势、反射、其他) 辅助检查 头颅MRI(脑室周边白质软化/无异常) 脑电检查 髋关节平片(关节位置异常,内旋/脱位、半 脱位)
儿科常见疾病
1
小儿脑瘫
定义: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 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 程度的智力障碍、癫痫、视听觉障碍及学 习困难等。是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 合征,而不是单一的疾病。
2
小儿脑瘫
病因 直接病因: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 损伤时间不同 1.出生前 2.围产期因素 3.出生后因素
儿童脑瘫康复ppt课件
![儿童脑瘫康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57b835cfc789eb172dc873.png)
病变主要在基底核部位,主要表现是在肌张力增高的 基础上四肢和头部出现不自主的无意识动作,一般上 肢重于下肢。主动用力和紧张时症状加重。
共济失 调型
病变主要在小脑,以四肢肌肉无力、不能保持身体平 衡、步态不稳、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细动作为特 征。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共济失调型
四、脑瘫的早期诊断
下列症状有助于脑瘫的早期诊断
1、小儿出生后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或多哭、易激 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肌肉颤动。 2、出生后哺乳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不适、口腔闭合不佳。 3、动作不协调、不对称。 4、经常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和动作异常。 5、发育迟滞。
五、脑瘫的康复治疗
(一)、康复的目的和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 2、康复训练要长期坚持。 3、康复训练内容要个体化,综合手段,全面康复。 4、康复治疗要与有效药物和必要手术相结合。 5、康复训练患儿与培训家长相结合。
有很多患儿在康复中心的治疗很有效,可是回家后 症状又加重了,从而导致了孩子的病情反复无常。 这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家庭康复训练不够重视,觉 得治疗孩子主要靠康复中心的治疗师; 还有的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家庭康复训练该怎么进行, 或者是一知半解,糊里糊涂的。
而在患儿康复的过程中,家人才是唯一的后盾, 患儿不能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他们的康复也 有赖于日常合理的家庭护理。所以,良好的家 庭护理能对患儿的康复治疗起到良好的推动作 用。
1、患儿在抱姿方面的护理 患儿面向家长,把患儿的 双腿先分开再弯起来,双手 分开,头略下垂或枕在护理 者肩上,亦可让患儿的双手 伸过护理者肩膀围住颈部, 如果患儿身体较重,可将患 儿移向髋骨一侧,这种位置 不仅省力而且可以纠正患儿 的双腿僵直,并强化患儿对 头部的控制能力。
脑瘫讲课PPT课件
![脑瘫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63d32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8.png)
语言疗法
定义:通过各种方法训练脑瘫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清晰度和流利度。
适用人群:脑瘫患者中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 训练方法:包括语音训练、词汇训练、语法训练和阅读训练等。
注意事项:训练过程中要耐心、细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物理疗法
神经发育疗法:通过特定的动作和活动来促进神经发育,改善肌肉功能和姿势。 物理疗法: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等来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紧张。 按摩疗法:通过按摩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 运动疗法:通过特定的运动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和协调性,改善姿势和平衡。
心理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改善情绪和压力管理能力。
心理疏导:通过倾听、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 力。
家庭治疗:关注家庭环境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通过改善家庭关系,增强患者的心 理支持系统。
团体治疗:通过集体活动和交流,促进患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增强社交能力和 情感共鸣。
脑瘫通常在儿童早期发病,并 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和日常生 活
脑瘫的原因包括早产、低出生 体重、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
脑瘫的症状包括肌张力异常、 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等
脑瘫的分类
痉挛型脑瘫: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脑瘫的60%-70%,主要表现为肌肉张力增高和运动能力受限。 手足徐动型脑瘫:约占脑瘫的20%,主要症状为不自主运动和姿势异常。 强直型脑瘫:约占脑瘫的5%,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强直,运动能力受限。 共济失调型脑瘫:约占脑瘫的5%,主要表现为平衡和协调障碍。
干细胞治疗:利用 干细胞修复或替换 受损的脑细胞,恢 复神经功能。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AI技术对脑 瘫进行早期诊断和 预测。
脑性瘫痪课件
![脑性瘫痪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c9387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a.png)
2. 3 按摩按摩可通过刺激部位反射性的引起大脑皮质兴奋, 加快血流,促进脑细胞的发育,提高其代偿能力。如邵银进等 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脑瘫舒筋活络按摩油进行推拿治疗,且 配合程度越好,治疗效果越显著,能有效地缓解痉挛,降低肌张 力,改善关节活动度。
护理
❖ 1.日常生活护理 :培养患儿独立生活能力 ❖ 2.饮食护理 :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
治疗方法
❖ 1 西医疗法 1. 1 药物 目前药物治疗一类为促进脑组织发育和 脑代谢类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脑蛋白水解物等。 此类药物的作用多体现在促进原有神经细胞的发育 及增强脑组织的代偿能力,疗效有限。另一类为对症 治疗,肉毒杆菌毒素、巴氯芬可有效改善肌张力,但维 持时间有限,长期反复应用有一定副反应,还有较大研 究空间。如曲凤媛等应用A型肉毒毒素神经阻滞配 合功能锻炼治疗小儿脑瘫,患儿肌张力明显降低,内收 肌松弛,交叉腿、马蹄足畸形消失,足跟可以放平行走。
分类
❖ 按临床表现分 ❖ 按程度分
❖ 1.痉挛型:发病率高,占全部病人的60%~ 70%。 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 患儿表现肌张力 增 高,肢体活动受限
❖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患儿的20%。主要病 变在锥体外系, 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 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协调及无效 的运动增多
6个月内
❖ 6.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 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 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 智力低下。
❖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 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 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PPT课件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d37b1a915f804d2b16c141.png)
性差。 四 肌张力低下型:处于软瘫状态。 五 混合型:2种或2种以上病型混合的脑瘫。
++
++ +
+
+ ++++
1
2
3
4
+
+ +++
++
1.单瘫; 瘫;
2.偏
3.三肢瘫; 4.四肢
瘫;
+ + ++ ++ ++ + 5.截瘫;
脑瘫康复的目的和原则
• 目的: 减轻致残后果 改善功能
接受教育
生活自立
原则
• 原则: 早期综合
三项结合:(训练、教育、玩耍) 中西兼顾 家长配合
要求“三早”的原因
• 早期易于控制 • 病变还未发展或形成严重后果 • 婴儿期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可塑性强,异
常姿势较易纠正。 一旦诊断确立,马上开始康复治疗。
• 3、合并癫痫----给予鲁米那、丙戊酸钠。 • 4、促进脑细胞代谢----脑活素、赖氨酸、VitB等
脑瘫药物治疗
• 脑性瘫痪的药物治疗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 1. 促进脑损伤修复和发育的药物
• 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必需脂肪酸、氨基酸、肽类、蛋白质等。
•
2.脑细胞活化剂
• 目前在国内应用的此类药物较多,包括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神经生长因 子、神经节苷脂等。我院对于小龄患儿采用康复治疗手段配合药物治疗的 方式。
力,以减少肌肉痉挛和挛缩为基本原则。
小儿脑瘫康复PPT课件
![小儿脑瘫康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537f6287c24028905fc32a.png)
小儿脑瘫的康复中国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的定义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诊断条件:1)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
2)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3)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中国教科书中的定义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综合多数观点,建议脑瘫定义为:脑瘫是由于胎儿、婴儿或儿童时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这一定义强调所有脑瘫患儿都遭受了包括运动传导路在内的脑损伤,损伤的部位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损伤可只累及运动功能,也可不同程度地累及感知觉和其他功能。
因此,脑瘫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与儿童其他疾病所致瘫痪不同,脑瘫在婴幼儿期即可出现中枢性瘫痪和姿势异常。
脑瘫脑部的病理改变是非进行性的,要与脑肿瘤、退行性脑部病变和进行性疾病所致中枢性瘫痪相区别。
脑瘫应包括那些非进行性先天性疾病或先天畸形的脑损伤所导致的瘫痪。
儿童时期的脑在持续不断地发育成熟,特别是三岁以前更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近年来脑的可塑性研究更加说明了这一观点。
发病率各国发病率有所不同,但一般发达国家在1.5—2.5/1000。
美国约有75万CP患者,英国每年新发生CP2000名。
据报道,CP发病率约在0.74—5.9/1000之间。
我国各地区CP发病率有所不同,1988年小样本统计约1.8—4/1000,但近年各地进行调查表明一般在1.9—3.4/1000左右。
CP的患病情况据报道男性多于女性,城乡差别不明显。
0到1岁婴儿20项神经运动检查ppt课件
![0到1岁婴儿20项神经运动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27ef09195f312b3069a51f.png)
精选ppt课件2021
5
2.发育性体格检查:
❖ 头围 ❖ 异常体征 ❖ 对环境反应 ❖ 各感觉器官功能活动情况 ❖ 行为特点。
精选ppt课件2021
6
3. 发育性神经检查-1
❖ 1) 一般性观察 ❖ 2) 一般运动(GMs)质量 GMs有两种类型: ❖ (1)扭动运动(Writhing Movement) 从孕9周 ❖ 至生后第8周 ❖ (2)不安定运动(Fidgety Movement) 足月后 ❖ 6~9周开始到生后20周 ❖ • GMs质量的改变是脑功能障碍的可靠指针。 ❖ • 预测2岁预后有很高的敏感性(94.5%)和 ❖ 特异性(82~100%)。
查方法, ❖ 但是作为临床应用不够简便,通过我们的实践,並
参考 ❖ Amil-Tison和Julie Gosselin(2001)的资料,制定
20项 ❖ 简化检查方法。
精选ppt课件2021
17
❖ 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包括视听反应、运 动发育、
❖ 主动和被动肌张力、反射以及姿势等。既简 单又较全面,便
8
4. 发育筛查
❖ NBNA ❖ • 0~1岁神经运动 检查方法 ❖ • CDCC等
精选ppt课件2021
9
5 . 实验室评价
❖ 有选择性的检查 ❖ 血尿常规、血清铅、 ❖ TORCH 筛查、甲状腺功能、 ❖ PKU、 ❖ 尿液氨基酸筛查、 ❖ CT、MRI 等, ❖ 有抽风者做EEG.
精选ppt课件2021
精选ppt课件2021
30
围巾征
精选ppt课件2021
31
9、内收肌角
❖ 测试方法:婴儿平卧、腿伸直,轻轻尽可能拉开双腿,注 意角度,左右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脑性瘫痪定义四要素
– 瘫痪为中枢性 – 病因出现在脑的生长发育期 – 各种原因造成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 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
3
脑瘫的发病情况
国外患病率1‰~5‰。多集中在 2‰~3‰之间。 – 我国调查1~7岁小儿患病率1.2‰~2.7‰。 – 脑瘫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脑瘫的就诊率
.
15
脑瘫的高危因素(1)
家族因素
在家族或直系亲属内有先天遗传性疾 病,如家族性脑性瘫痪、变性疾病、精 神障碍、智力障碍、家庭性先天性畸形、 晚期妊娠、频繁流产、死产等。
.
16
脑瘫的高危因素(2)
母体—产前因素
16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分娩,36岁以 上初产,习惯流产,多胎,未熟儿、畸 形儿及巨大儿的分娩史,妊娠早期病毒 感染,早期阴道出血,X线照射,吸烟习 惯,长期服药,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 肥胖,严重妊娠中毒症,妊娠中患感染 性疾病,大手术,贫血等。
.
17
脑瘫的高危因素(3)
母体—产时因素
产程长(初产24小时以上,经产12小 时以上),第二产程2小时以上,早期破 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机能不 良,羊水异常,脐带异常—脱垂、绕颈, 宫内乏氧,臀位产,高位和中位产钳, 重症窒息,剖腹产等。
.
18
脑瘫的高危因素(4)
新生儿因素
出生体重2.5公斤以下及4.1公斤以上, 34周以内及43周以上的过期产,窒息(1 分钟后Apgar评分4分以下),痉挛发作, 2周以上黄疸,交换输血,呼吸障碍和青 紫发作,畸形产伤,出血,贫血,感染, 早期呕吐,低血糖,酸中毒,无欲状, 易激惹。
.
12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
脑瘫早期诊断的依据 – 孕早期、围产期、新生儿期有无异常
因素。 – 早期症状。 – 运动发育落后。 – 肌张力异常。 – 姿势异常。 – 反射异常。
.
13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
中枢nation storung ZKS)是Vojta博士用于早期诊断 脑瘫的病名,就是指具有姿势反应性异 常的脑瘫危险儿或脑损伤危险儿。
正常婴儿对姿势的变化都具有反应的 能力,称为姿势反应性,它是通过中枢 神经协调作用实现的。如果中枢神经损 伤,这种协调作用就会发生障碍,出现 异常姿势及异常运动。
.
14
早期诊断1
高危因素
佳木斯医学院总结分析,与脑瘫明显相关 的高危因素依次为:
出生窒息、黄疸、早产、妊娠早期用药、 新生儿痉挛、低体重、急产、母体中毒、 阴道流血、颅内出血、产程过长、前置 胎盘、妊娠中毒症、吸入性肺炎、双胎、 巨大儿、妊娠反应重、脐带绕颈、胎头 吸引、臀位、横位、硬肿症。
9
脑瘫的病因3
乏氧
无论是胎儿、新生儿痉挛、低出生体重及继 发性颅内出血等,其细胞水平的障碍都是乏氧 所致。乏氧可使脑组织破坏,是发生CP的直接 原因。已知乏氧可选择地破坏大脑某些脆弱部 位,如大脑皮质第3、5、6层,海马区以及小 脑浦肯野氏细胞等。调查结果发现可致胎儿乏 氧的因素,如母体中毒、妊娠早期用药、阴道 流血、前置胎盘、妊娠中毒、脐带绕颈等,均 与CP有关,应积极预防。
增加。 – 北医大报道儿童脑瘫患病率为1.86 ‰。
.
4
脑瘫的病因
脑瘫发病较为复杂,约80%以上的脑瘫 病例可以追溯出较为明确的致病原因, 但仍有一部分病因不明确,了解脑瘫致 病因素,往往是早期诊断脑瘫的重要线 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5
脑瘫的病因1
脑畸形
由于CT、MRI等检查方法的出现,对 脑疾患诊断已有新的进展,发现许多CP 的发生是胎儿先天缺陷引起。竹村认为, 主要的脑畸形有:脑回异常,如厚脑回、 小多脑回等;其次有脑室形成不全、孔 脑症、胼胝体缺损、小脑蚓部缺损、小 脑形成不全等。
7
脑瘫的病因2
窒息
包括胎儿窒息、新生儿窒息等。胎儿窒息主要 是胎盘、子宫、脐带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 胎盘剥离和出血可影响胎儿和胎盘间的血液循 环,致使胎儿发生和发育障碍。新生儿窒息主 要是分娩损伤、脑出血及药物引起,不仅本身 可致脑乏氧产生器质性病变,而且可以致使新 生儿痉挛、继发性出血、黄疸及感染等,进一 步增加CP发生的危险性,这可能是新生儿窒息 与脑瘫高度相关的原因。
.
10
脑瘫的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与病因有关。一般认为脑 瘫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 变性坏死、纤维化,大体解剖可见大脑 皮层不同程度地出现萎缩,脑回变窄, 脑沟增宽,镜下可见神经胶质增生,神 经细胞减少,白质疏松,有囊性变。其 损伤可发生于不同部位。脑室旁白质软 化灶,亦为常见的病理改变。
.
11
.
6
致脑畸形的因素有:胎儿乏氧、宫 内感染、遗传因素等。乏氧可致延髓橄 榄核心异位、小脑回畸形及大脑的小多 脑回症,乏氧严重可致孔脑症、脑积水 及无脑症。宫胎内病毒感染,如巨细胞 病毒、弓形体病毒等可使胼胝体缺损、 小多脑回、脑室周围囊肿及大小石灰化 病灶形成,此外病毒感染也与低出生体 重有关。
.
.
8
日本村井报导,1979年对166例CP 患儿 调查结果,新生儿窒息有61例,占36.7%, 比对照组高5倍,也居首位,而美国1959 年开始的前瞻性调查结果表明,新生儿 窒息虽然是产时重要因素,但已不是最 重要因素。目前就我国情况来看,新生 儿窒息仍为占首位的重要致病因素,要 特别预以重视。
.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
.
1
脑瘫的定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 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 原因所致的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 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在婴儿期出 现,常合并有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异 常、感知觉障碍等。
有人提出生后2岁或3岁以内各种原因所 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也包括在内,未被 普遍采用。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
生后6个月以内诊断—早期诊断
– 只有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只有早期治 疗,才有好的疗效。
– 小儿脑组织在6个月以前发育最快,脑的可 塑性大,易恢复。
– 婴儿早期脑损伤后,异常姿势尚未固定,对 其纠正较容易。
– 早期矫治可以避免继发性损害(关节挛缩、 肢体变形)。
– Vojta早期诊断207例,经治疗199例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