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趣说数学与文学(近体诗词音律的数学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说数学与文学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数学与文学完全毫不相干,要把高度抽象形式化的数学和形象化艺术性的文学扯在一起,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然而,在种种表面无关甚至完全不同的现象背后,隐匿着数学与文学极其丰富、深刻而美妙的联系。

就拿诗歌来说,是所有文学式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诗的形式是简练的,表达的思想情感是概括的,并且相对抽象,这与数学追求以最简练的形式抽象概括最深刻最具一般性的规律,是极为相似的。我国的格律诗词有非常复杂的格式样式,但不是没有法则可依,任意而为。其实“格律”本身就是指的“规律”—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的规定性。而这些规定又充分显示出必然与合理性。

近体诗中,律诗与绝句的平仄变化很复杂,规定也很多,但从数学观点去认识,却是一种具有简单运算规则的数学模式,其中蕴含着以简驭繁的奥秘,尽显数学美。

以五言诗声调的平仄为例,有以下四个基本类型:

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将这四种类型的句子按一定的规则再排列,就能得到五言绝句的四种标准式样。但其中许多规则用文字语言叙述起来,总是显得很复杂。比如说,五言诗的每一句都基本符合上述四种类型。但不是绝对的,有四种基本“变格”,变格的一个原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意思是,每一句的第一、三个字可以不论平仄,但第二、四字必须符合规则,最后一个字则主要要求押韵合辙,加之押韵也讲求第一、三句不要求,二、四句必须押韵,且押平声韵。再一个是“粘对”原则。这里面的意思较复杂,“粘”有一句当中相邻两字同声调的意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每上下两句组成的一联,须符合平仄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联与联之间则须相“粘”。

这些规则条件只能让人知道大概,很难记忆和运用。

下面仍以五言诗为例,用数学方法(优选法或称排除法)分析用这些法则得到的结果和法则建立的缘由如下:

1.因为所有汉字的声调分为“平、仄”两类,不妨记为p和z,那么每一个五字

种。

句的不同声调排列数,就是两类元素在5个位置上的排列数,即5232

2.按“平仄均沾”原则,即平声与仄声字数在句子(整首诗)中应尽可能均等,

将5p,4p1z,1p4z,5z 的组合形式去掉,剩下3p2z 和2p3z 两种组合形式,共有2

5220

P =种排列。如用“1”表示“平”,用“0”表示“仄”,则3p2z 组合有(11100)、(11001)、(10011)……等10种排列,同样2p3z 组合也有相应10种。

3.第二原则是,平仄要双叠,凡出现孤平孤仄者(首尾除外)不要,如(10101);凡出现三平三仄者(句首除外)也不要,如(01110)。这样,3p2z 组合中,孤平孤仄者5种,三平三仄者3种,筛选结果有10-5-3=2种;同理,2p3z 组合也剩下2种。

因此,从32种排列中优选出来的标准句式有四种,简记为(00110)(11001)(11100)(00011)

将以上四种基本句型分别作为矩阵的一行,可组成一个4×5的矩阵①。 将矩阵①中的第1、2行与第3、4行对调,就得到矩阵②,这两个属于首句仄声不押韵类;还有一类首句平声押韵,那么矩阵①②的后三行保持不变,分别用它们的第四行“置换”第一行,分别得到矩阵③④,恰好符合“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一般原则和句与句、联与联的“粘对”原则。注意到这4个矩阵都是中间一列(第三列)打破“粘对”原则,正好“逆反”。于是,五言绝句的4种基本平仄格式用4个4×5的矩阵表示如下。

①00110110011110000011⎛⎫ ⎪ ⎪ ⎪ ⎪⎝⎭②

1

11000

00110

011011001⎛⎫

⎪ ⎪ ⎪

⎪⎝⎭③

00111

10011

110000011⎛⎫

⎪ ⎪ ⎪

⎪⎝⎭④

1

10010

00110

011011001⎛⎫

⎝⎭

两首五言绝句加起来便成一首五律,因此五律有8种基本格式。在五律的每句前加两字,变成七律,于是知道共有16种格式。五律的平仄矩阵是8×5,七律的平仄矩阵是8×7,长律的平仄规律可以按此规律推出,这里就不一一列出。

原本认为错综复杂,难以记忆的诗词平仄规则,用矩阵表示,只要记住四种基本句式,所有绝句律诗的平仄矩阵就可通过变换得到,可以说十分简洁而优美。

以下列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送别》、王安石的《梅花》、皇甫冉的《婕妤怨》分别对应四种基本格式。

0110110011110000011⎛⎫

⎪ ⎪

⎝⎭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句之间复杂的音韵规定,用矩阵变换中简单的“换行”,就基本可以概括。如果将矩阵转置,居然可以通过新矩阵是否满秩,来检查“拗救”后的诗句是否仍出现格律中“孤平”或“孤仄”的禁忌!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排列平仄时,5p,4p1z,3p2z,2p3z,1p4z,5z 的对称形式,突然让我联想到杨辉三角、二项式展开式!

请看,五言诗句的平仄规律:

()5

0514123232341455

555555p z C p C p z C p z C p z C p z C z +=+++++的中间项系数非常

精准地刻画了五言诗句的所有平仄排列数。如此以来,七言诗句的平仄规律尽在

()

7

07343434

77

777

7p z C p C p z C p z C z +=+

++++之中! 当我惊喜地发现这些规律时,我不得不由衷感叹古代诗人的智慧和理性精神,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数学,也肯定没学习过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线性代数之类,但那种洞悉变换规律,自然地运用数学思想的能力,让人惊叹。正如17世纪以前就有杰出的画家运用透视原理,来处理由于不同方位光线照射而形成的绘画立体效果,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11100000110011011001⎛⎫

⎪ ⎪

⎝⎭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0001111001111000

0011⎛⎫

⎪ ⎪

⎝⎭

花枝出建章 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 双蛾几许长

1100100011001101

1001⎛⎫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