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海西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海西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海西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西政[2007]20号

【发布部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

【发布日期】2007.03.29

【实施日期】2007.03.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海西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西政〔2007〕2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各行委,州政府各部门:

现将《海西州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海西州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确保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全面完成“十一

五”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和州十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主题,突出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两大重点,以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妥善解决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改善人民生活为着力点,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富裕文明和谐海西建设。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州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一)扎实做好园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集中力量,加快试验区总体规划、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审定。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循环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对关键性项目、控制性技术、重点企业和资源勘查等方面的支持,加大工业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条件,提升承载能力。(州发改委、州经贸委、州国土资源局负责)

(二)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青海油田公司30万吨甲醇、青海锂业盐湖提锂及综合利用、庆华公司焦化一期、格尔木30万千瓦燃气电厂一号机组、中信国安万吨级碳酸锂、冷湖滨地钾肥一期20万吨氯化钾等12个项目达产达标。加快冷湖大盐滩钾资源开发、肯德可克铁矿资源开发、木里和大煤沟煤炭开发等项目进度,年内形成规模生产

能力。加强协调,确保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二期、青海碱业二期90万吨纯碱、庆华公司300万吨洗精煤和焦化二期、德令哈盐化综合利用、格尔木冶金工业园冶炼、大柴旦6万吨精制硫化碱、盐湖科技公司1万吨碳酸锂、盐湖镁业公司1.5万吨无水氯化镁、德令哈30万吨氯化钙等项目开工建设。做好100万吨还原铁、多金属冶炼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州发改委、州经贸委负责)

(三)突出项目带动。重点抓好青藏铁路西格段二线电气化、315国道德令哈至盐湖北高速公路、215国道格尔木至察尔汗公路、当金山至大柴旦公路、格茫公路、湟源至乌兰至格尔木33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锡铁山至西台至肯德可克输变电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继续做好格尔木河、巴音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继续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普通中学、乡镇办公设施改造和乡镇司法所、卫生院、村卫生室和文化站、村级活动室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项目招投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的稽查,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切实做好格尔木至敦煌铁路、花土沟支线机场、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和下湾、哇沿水库前期工作。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在争取国家、省上支持的同时,鼓励企业风险勘探,力求在资源储量和详勘上取得新突破。(州发改委、州经贸委、州交通局、州财政局、州水务局、州国土资源局等负责)

(四)抓好节能降耗和综合利用。注重引进先进工艺技术、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加强对共生、伴生矿和尾矿废料的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认真开展循环经济项目试点认证工作,建设一批重点示范企业。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采取果断有效措施,依法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确保依法健康有序开发资源。(州经贸委、州发改委、州环保局、州国土资源局负责)

(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政府引导、科研院所参与等形式,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需求出发,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重

点突破与推广应用相结合,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集中力量在石油天然气、盐湖、黑色有色金属、煤炭资源开发等方面实施一批技术攻关项目,力求在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州经贸委、州科技局负责)

二、努力改善条件促进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六)改善农牧区基础条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重点实施好设施农牧业、防灾基地、农村新能源、乡村道路、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村等建设。加大农牧区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继续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州农牧局、州科技局、州交通局、州建设局、州财政局、州扶贫办负责)

(七)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把品种改良、设施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