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艺术鉴赏概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明清流派篆刻
[文彭、何震] 文彭,字寿承。书画家文征明的长子,善书画尤精于隶书,篆刻娟丽清 雅。何震,字主臣,是文彭的学生,精于文字学,治印一变文彭之风呈 现古朴苍劲的风貌。宋元以来的印材大多为牙章由文人篆印,工匠雕刻。 传说至文、何开始以“灯光冻石”(青田石一类)治印,风靡印坛。印材 的改革对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彭、何震努力扬篆刻艺术被 尊为篆刻之祖,作品在明代被奉为典范。何震的风格名重一时、后人推 之为皖派(也称“黄山派”、“微派”)的开创者,与文彭合称“文何”。
[皖派、徽派] 开创者为明代何震,继何震之后,首先有苏宜、程朴、朱简等专学秦汉,风
格苍古朴茂。到明未,汪关父子一变何震之法,专攻汉铸印,以工整流利为其特 点。至清初,安微县人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龙努力改变当交的习气,在篆 法布局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人称“歙中四子”。这一发时期的诸家由于他们几 乎都是安徽籍人,故历史上一般总称为“皖派”(或徽派),并宗立派的邓石如 (另行介绍)因为是安徽怀宁人,也有称其为“皖派”的。这种注重籍贯忽略艺术 风格的划分方法,常常缺乏严密的科学性。故往往同属皖派,风格却截然不同, 这就是我们应当注意的。“皖派”在清代影响广泛,浙派创始人丁敬亦受到了极 大的影响。
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 面上刻凿成的,所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汉代 的将军用印,普通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军印的一大特点。 6.汉玉印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 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 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 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3.汉百度文库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
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 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 4.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 5.将军印
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 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 鲜艳的点级作用,为书画所喜爱。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对篆刻艺术大 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圆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 独特的印章一"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18.隋唐以来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许多
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 (古代的"九"为数的终极,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叠,可以随笔划的繁简而变化)以便 填满印面。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 无明清代各代农民政权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革命文物。 19.宋元圆朱文印
7.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
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 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 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8.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它的方式极 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这里例举 的数印就可见一斑。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 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 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二:印章的分类
1.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
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 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 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 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2.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 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 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 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 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 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中国篆刻艺术鉴赏
----兼谈印章在书画创作中的地位与使用
主讲人: 高帅 广西艺术学院教师
中国美院继续教育学院外聘教师
一:印章的起源
印章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以前有种说法认为三代时就有印章了,但这只是 一种推断。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古董家董浚在其《邺中片羽》中著录了河南安阳殷墟出 土的三颗铜质印玺(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当时一些著 名学者,如于省吾、饶宗颐、容庚等,认为这三枚“古玺”为商代之物,都曾力 图破译其文。然而这三枚古玺出土情况不详,实在蹊跷,不知其原来存在的地层。 且后来安阳殷墟多次科学考古挖掘,却再也没有出土类似的古玺印了,无旁证可 引,因此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或许是一种“图徽”。今人徐畅先生 《商玺考证》一文,在总结前贤之说的基础上,以三枚铜玺的铭纹与大量类似纹 饰的商代青铜、乐器、兵器、食具作对照,又结合甲骨文、金文等,破解其印文, 同时还考证其性质、具体时期、使用者身份等,确认这是商代古玺。
汪关字尹子,原名东阳。明末人,安徽黄山人,寄居娄东(江苏太仓)。篆刻 虽属皖派。却与文何风格不同,白文刻意仿汉,能在工稳中再现汉印自然的情趣, 成功地运用印文的并笔,破边手段,发展了篆刻技法。善以冲刀治印,刀法稳实, 布局谨严。所以他的作品成为印家学习汉印有榜样,后世不少印家是通过汪关的 作品来领悟汉印的神韵的,例如乔居常熟的莆田人林皋就受到他很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