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物理化学-印永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r 2M ln ' (开尔文公式) p RTr
pr' 2 M ln ' p RTr
3. 液体的润湿与铺展
图8.4 接触角与各表面张力的关系
(s g ) (s l ) (l g ) cos 0
(s g ) (s l ) cos (l g )
聚沉值:使溶胶发生明显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聚
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强,反之亦然;
(2)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主要起作用的是与胶粒带相反电荷
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聚沉值 越小; (3)同价反离子的聚沉能力虽然相近,但依离子大小不同其聚沉
能力也略有不同,例如:
对于负溶胶,有下列顺序:Cs+>Rb+>K+>Na+>Li+; 对于正溶胶,有下列顺序:Cl->Br->NO3->I-。
表面吸附量的求算方法:
(a)在不同浓度时测定溶液表面张力σ,以σ对c作图。然后过 指定浓度作曲线的切线,斜率即该浓度的d σ /dc值。
(b)归纳溶液表面张力与浓度的解析关系式,然后求微商。
例如有机酸同系物有如下经验公式:
c b ln( 1 ) a
式中a和b为经验常数,同系物之间b相同而a不同。
(4)与胶粒带有相同电荷的同离子对溶胶的聚沉也略有影响。
2. 溶胶的相互聚沉
两种电性相反的溶胶混合,能发生相互聚沉作用,但要求的浓
度条件比较严格。
3. 大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大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保护作用和 絮凝作用。
絮凝作用:大分子化合物直接导致胶粒聚集而沉降。
(二)分散系统
§8.6 分散系统的分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 统。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另一种连续相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按照分散相的分散粒子大小,大致可分为: (1)分子分散系统:小于1nm
(2)胶体分散系统:1-100nm
(3)粗分散系统: 100nm-10um
d b dc ac
b c RT ac
b 温度一定时, 为常数,令其为 K, RT
Kc 则 ac
c d RT dc
例4 教材303页例4
解:以对c作图。
在c 1.5 g kg水-1处作切线, 求得曲线在该点的斜率为:
d (70 50) 103 dc 4.0 0.0 5.0 103 N m1 g 1 kg水-1
2. 溶胶粒子带电的原因 主要有两种:
(1) 吸附
与溶胶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能优先被吸附。
(2) 电离 当分散相固体与液体介质接触时,固体表面分子发生电离有 一种离子溶于液相,因而使固体粒子带电。
3. 溶胶粒子的双电层 分散相固体表面 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 势差称为热力学电势, 用ε表示。
紧密层外界面与 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 差称为电动电势,用 ξ表示。
§8.8 溶胶的电性质
1. 电动现象
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发生相对移动的现象称 为溶胶的电动现象。它包括电泳和电渗两种。 电泳:在电场作用下,固体的分散相粒子在液体介质中做定向 移动。
图8.11 电泳仪
图8.12 电渗
电渗:与电泳相反,使固体胶粒不动而液体介质在电场中发生 定向移动的现象。
σ称为表面吉布斯函数或表面能,单位: J· m-2。物理意义:定温 定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增量。
σ 又称为表面张力,单位 N· m-1 。此时物理意义:在相表面的切 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切线的表面紧缩力。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8.2 纯液体的表面现象 1. 附加压力
图8.13 双电层示意图-电解质对电 动电势的影响
u 0 r E
式中u为电泳的速率 , r为介质相对于真空的 介电常数, 0 8.851012 F m 1 (真空的介 电常数),为介质的黏度, E为电势梯度。
4. 溶胶粒子的结构
图8.14 AgI溶胶粒子结构示意图
图8.8 溶液浓度对表面张wenku.baidu.com的影响
为正吸附。
2. 吉布斯吸附公式
c d RT dc
式中称为 表面吸附量。定义:单位面积的表面层所含溶质物 质的量比同量溶剂在本体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超出值。
d 当 0;则 0, 发生负吸附 dc
当
d 0;则 0, 发生正吸附 dc
(2)bp 1时,a k
(3)改写等温式得: p 1 bp 1 p a kb kb k
p 1 p V bVm Vm
§8.4 溶液的表面吸附
1. 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
溶质在表面层中与在本
体溶液中浓度不同的现象称 为溶液的表面吸附。
溶质在表面层浓度小于本
体浓度,称为负吸附;溶质在 表面层浓度大于本体浓度,称
溶胶的稳定存在,需将其除去部分地除去,这就称为溶胶的净化,
絮凝剂:促使溶胶发生絮凝的物质,如聚丙烯酰胺等。 具有亲水性的明胶、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化合物都是良好的 溶胶保护剂。
§8.10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1. 溶胶的制备
(1 )分散法 用机械、化学等方法使固体的粒子变小的方法,包括研磨法、 胶溶法、超声波分散法等。 研磨法 : 用机械粉碎的方法将固体磨细。
§8.7 溶胶的光学及力学性质 1. 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一透明的溶胶,从垂直于光束的 方向可以看到溶胶中出现一浑浊发亮的光柱。 产生原因:溶胶粒子对入射光产生散射作用。 特点:分散相粒子的体积越大;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对光的折射 率差别越大,则散射光越强。
2. 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的速率取决于粒子的大小、温度和介质的黏度等。 粒子越小、温度越高、黏度越小,运动速率则越大。
p p p即p p p
' '
8 rdr 2 p 2 4 r dr r (拉普拉斯公式)
2 p r
图 8.2 附加压力与曲率 半径的关系
空气中的液滴(凸液面): p p p
'
液体中的气泡(凹液面): p' p p
4 液泡(有内外两个表面):p r
若接触角小于90°,液体能润湿固体 若接触角大于90°,液体不能润湿固体 若θ=0°完全润湿;θ=180°完全不润湿
若 (s g ) (s l ) (l g ) 0, 则液体在固体表面完全 展开(完全润湿),此 时取 0
若 ( s g ) ( s l ) (l g ) 0, 则液体在固体表面收缩 成圆珠(完全不润湿) , 此时取 180
§8.9 溶胶的聚沉和絮凝
当颗粒聚集到一定程度,溶胶便失去表观上的均匀性而沉降 下来,此过程称为聚沉过程,所得到的沉淀物称为聚沉物。 1. 外加电解质对溶胶聚沉的影响 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浓度小的时候对溶 胶起稳定作用;浓度大的时候起聚沉作用。
外加电解质对溶胶聚沉影响的经验规则: (1)外加电解质需要达到一定浓度才能使溶胶发生明显的聚 沉作用。
即a=n/m(单位为mol/g)或a=V/m(单位为m3/g)。
(3) 吸附曲线 在a、T、P三个因素中固定其一而反映另外两者关系的 曲线称为吸附曲线。 (i)吸附等压线
吸附质平衡分压一定时,反映吸附温度与吸附量之间 关系的曲线。
(ii)吸附等量线 吸附量一定时,反映吸附温度与吸附质平衡分压之间 关系的曲线。
ads H m ln p ( )a T RT 2
(iii)吸附等温线
吸附温度一定时,反映吸附质平衡分压与吸附量之间 关系的曲线。
图 8.7 几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
2. 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两个假定: (1) 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2) 吸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一定温度下,吸附分子在固体表面上所占面积占表面总 面积的分数称为覆盖度,用θ表示。
能被某种液体润湿的固体称为该种液体的亲液性 固体,反之则称为该液体的憎液性固体。
4. 毛细管现象
图 8.5 毛细管现象
图 8.6 弯曲液面的曲率半径与毛细管半 径的关系
p p pA gh
p 2 h g gr
R r cos
2 cos h gR
θ<90,cosθ>0,液体对毛细管壁润湿,液体上升; θ>90°cosθ<0,液体对毛细管壁不润湿,液体下降。
2. 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
图8.10 各种形状的胶束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所需的最低浓度称为 临界胶束浓度(用cmc表示)。
cmc --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3.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a)润湿作用; (b)增溶作用; (c)乳化作用;
(d)起泡作用;
(e)洗涤作用。
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露珠
金纳米粒子水溶液
(一)表面现象
§8.1 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 表面功 : 即扩展表面而做的功。
W ' dA
若表面扩展过程可逆 , 则W dGT , p
图8.1 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能 量不同
W dGT , p
G dA或 A T,p
3. 扩散 菲克定律:
dm dc D A dt dx
式中D,称为扩散系数,与r、、T 有关。
4. 沉降与平衡
溶胶是高度分散体系,胶粒一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另 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促使浓度趋于均一。这种平衡称为沉降平衡。
n1 LV ln ( 0 )(h1 h2 ) g n2 RT
b (iii)c a时,a c c, k RT
式中为饱和吸附量
1 可求算分子的横截面积:A N A
4. 表面膜 §8.5 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 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离子型; 非离子型;
正离子型; 负离子型;
胶溶法又称解胶法,仅仅是将新鲜的凝聚胶粒重新分散在介质 中形成溶胶,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
超声分散法:这种方法目前只用来制备乳状液。 (2) 凝聚法
使分子、离子等凝聚而形成溶胶粒子的方法(化学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 2. 溶胶的净化 新制备的溶胶,往往含有过多的电解质或其它杂质,不利于 目前主要上采用渗析法等。
§8.3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1. 气固吸附的一般常识 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相对聚集的现象称为气体在固 体表面上的吸附,简称气固吸附。 吸附气体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1) 吸附的类型 按固体表面分子对被吸附气体分子作用力性质的不同, 可将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2) 吸附平衡与吸附量 达到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所能吸附的气体的物质 的量或这些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称为吸附量,用 a 表示,
2. 曲率对蒸气压的影响
小液滴内液体的压力 pr p p
图8.3 平面液体与小液滴
G r Vm ( pr p) Vm p
' p r RT ln( r ) p ' p RT ln( ) p
' pr r RT ln( ' ) p
c d 1.5 5.0 103 3.1106 m ol m 2 RT dc 8.314 294.5
3.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层结构
Kc ac
(i)c a时,a c a, K ' c
(ii)浓度适中时,随c而增大, 但不成正比关系;
图8.9 吸附量随浓度的变化
吸附速率 rads k1 (1 ) p
脱附速率 rd k2
吸附平衡时, k1 (1 ) p k2
k1 p bp k1 , 其中b k 2 k1 p 1 bp k2
kbp a k (朗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 等温式) 1 bp
讨论:
1.bp 1时,a kbp
pr' 2 M ln ' p RTr
3. 液体的润湿与铺展
图8.4 接触角与各表面张力的关系
(s g ) (s l ) (l g ) cos 0
(s g ) (s l ) cos (l g )
聚沉值:使溶胶发生明显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聚
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强,反之亦然;
(2)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主要起作用的是与胶粒带相反电荷
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聚沉值 越小; (3)同价反离子的聚沉能力虽然相近,但依离子大小不同其聚沉
能力也略有不同,例如:
对于负溶胶,有下列顺序:Cs+>Rb+>K+>Na+>Li+; 对于正溶胶,有下列顺序:Cl->Br->NO3->I-。
表面吸附量的求算方法:
(a)在不同浓度时测定溶液表面张力σ,以σ对c作图。然后过 指定浓度作曲线的切线,斜率即该浓度的d σ /dc值。
(b)归纳溶液表面张力与浓度的解析关系式,然后求微商。
例如有机酸同系物有如下经验公式:
c b ln( 1 ) a
式中a和b为经验常数,同系物之间b相同而a不同。
(4)与胶粒带有相同电荷的同离子对溶胶的聚沉也略有影响。
2. 溶胶的相互聚沉
两种电性相反的溶胶混合,能发生相互聚沉作用,但要求的浓
度条件比较严格。
3. 大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大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保护作用和 絮凝作用。
絮凝作用:大分子化合物直接导致胶粒聚集而沉降。
(二)分散系统
§8.6 分散系统的分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 统。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另一种连续相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按照分散相的分散粒子大小,大致可分为: (1)分子分散系统:小于1nm
(2)胶体分散系统:1-100nm
(3)粗分散系统: 100nm-10um
d b dc ac
b c RT ac
b 温度一定时, 为常数,令其为 K, RT
Kc 则 ac
c d RT dc
例4 教材303页例4
解:以对c作图。
在c 1.5 g kg水-1处作切线, 求得曲线在该点的斜率为:
d (70 50) 103 dc 4.0 0.0 5.0 103 N m1 g 1 kg水-1
2. 溶胶粒子带电的原因 主要有两种:
(1) 吸附
与溶胶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能优先被吸附。
(2) 电离 当分散相固体与液体介质接触时,固体表面分子发生电离有 一种离子溶于液相,因而使固体粒子带电。
3. 溶胶粒子的双电层 分散相固体表面 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 势差称为热力学电势, 用ε表示。
紧密层外界面与 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 差称为电动电势,用 ξ表示。
§8.8 溶胶的电性质
1. 电动现象
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发生相对移动的现象称 为溶胶的电动现象。它包括电泳和电渗两种。 电泳:在电场作用下,固体的分散相粒子在液体介质中做定向 移动。
图8.11 电泳仪
图8.12 电渗
电渗:与电泳相反,使固体胶粒不动而液体介质在电场中发生 定向移动的现象。
σ称为表面吉布斯函数或表面能,单位: J· m-2。物理意义:定温 定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增量。
σ 又称为表面张力,单位 N· m-1 。此时物理意义:在相表面的切 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切线的表面紧缩力。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8.2 纯液体的表面现象 1. 附加压力
图8.13 双电层示意图-电解质对电 动电势的影响
u 0 r E
式中u为电泳的速率 , r为介质相对于真空的 介电常数, 0 8.851012 F m 1 (真空的介 电常数),为介质的黏度, E为电势梯度。
4. 溶胶粒子的结构
图8.14 AgI溶胶粒子结构示意图
图8.8 溶液浓度对表面张wenku.baidu.com的影响
为正吸附。
2. 吉布斯吸附公式
c d RT dc
式中称为 表面吸附量。定义:单位面积的表面层所含溶质物 质的量比同量溶剂在本体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超出值。
d 当 0;则 0, 发生负吸附 dc
当
d 0;则 0, 发生正吸附 dc
(2)bp 1时,a k
(3)改写等温式得: p 1 bp 1 p a kb kb k
p 1 p V bVm Vm
§8.4 溶液的表面吸附
1. 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
溶质在表面层中与在本
体溶液中浓度不同的现象称 为溶液的表面吸附。
溶质在表面层浓度小于本
体浓度,称为负吸附;溶质在 表面层浓度大于本体浓度,称
溶胶的稳定存在,需将其除去部分地除去,这就称为溶胶的净化,
絮凝剂:促使溶胶发生絮凝的物质,如聚丙烯酰胺等。 具有亲水性的明胶、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化合物都是良好的 溶胶保护剂。
§8.10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1. 溶胶的制备
(1 )分散法 用机械、化学等方法使固体的粒子变小的方法,包括研磨法、 胶溶法、超声波分散法等。 研磨法 : 用机械粉碎的方法将固体磨细。
§8.7 溶胶的光学及力学性质 1. 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一透明的溶胶,从垂直于光束的 方向可以看到溶胶中出现一浑浊发亮的光柱。 产生原因:溶胶粒子对入射光产生散射作用。 特点:分散相粒子的体积越大;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对光的折射 率差别越大,则散射光越强。
2. 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的速率取决于粒子的大小、温度和介质的黏度等。 粒子越小、温度越高、黏度越小,运动速率则越大。
p p p即p p p
' '
8 rdr 2 p 2 4 r dr r (拉普拉斯公式)
2 p r
图 8.2 附加压力与曲率 半径的关系
空气中的液滴(凸液面): p p p
'
液体中的气泡(凹液面): p' p p
4 液泡(有内外两个表面):p r
若接触角小于90°,液体能润湿固体 若接触角大于90°,液体不能润湿固体 若θ=0°完全润湿;θ=180°完全不润湿
若 (s g ) (s l ) (l g ) 0, 则液体在固体表面完全 展开(完全润湿),此 时取 0
若 ( s g ) ( s l ) (l g ) 0, 则液体在固体表面收缩 成圆珠(完全不润湿) , 此时取 180
§8.9 溶胶的聚沉和絮凝
当颗粒聚集到一定程度,溶胶便失去表观上的均匀性而沉降 下来,此过程称为聚沉过程,所得到的沉淀物称为聚沉物。 1. 外加电解质对溶胶聚沉的影响 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浓度小的时候对溶 胶起稳定作用;浓度大的时候起聚沉作用。
外加电解质对溶胶聚沉影响的经验规则: (1)外加电解质需要达到一定浓度才能使溶胶发生明显的聚 沉作用。
即a=n/m(单位为mol/g)或a=V/m(单位为m3/g)。
(3) 吸附曲线 在a、T、P三个因素中固定其一而反映另外两者关系的 曲线称为吸附曲线。 (i)吸附等压线
吸附质平衡分压一定时,反映吸附温度与吸附量之间 关系的曲线。
(ii)吸附等量线 吸附量一定时,反映吸附温度与吸附质平衡分压之间 关系的曲线。
ads H m ln p ( )a T RT 2
(iii)吸附等温线
吸附温度一定时,反映吸附质平衡分压与吸附量之间 关系的曲线。
图 8.7 几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
2. 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两个假定: (1) 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2) 吸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一定温度下,吸附分子在固体表面上所占面积占表面总 面积的分数称为覆盖度,用θ表示。
能被某种液体润湿的固体称为该种液体的亲液性 固体,反之则称为该液体的憎液性固体。
4. 毛细管现象
图 8.5 毛细管现象
图 8.6 弯曲液面的曲率半径与毛细管半 径的关系
p p pA gh
p 2 h g gr
R r cos
2 cos h gR
θ<90,cosθ>0,液体对毛细管壁润湿,液体上升; θ>90°cosθ<0,液体对毛细管壁不润湿,液体下降。
2. 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
图8.10 各种形状的胶束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所需的最低浓度称为 临界胶束浓度(用cmc表示)。
cmc --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3.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a)润湿作用; (b)增溶作用; (c)乳化作用;
(d)起泡作用;
(e)洗涤作用。
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露珠
金纳米粒子水溶液
(一)表面现象
§8.1 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 表面功 : 即扩展表面而做的功。
W ' dA
若表面扩展过程可逆 , 则W dGT , p
图8.1 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能 量不同
W dGT , p
G dA或 A T,p
3. 扩散 菲克定律:
dm dc D A dt dx
式中D,称为扩散系数,与r、、T 有关。
4. 沉降与平衡
溶胶是高度分散体系,胶粒一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另 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促使浓度趋于均一。这种平衡称为沉降平衡。
n1 LV ln ( 0 )(h1 h2 ) g n2 RT
b (iii)c a时,a c c, k RT
式中为饱和吸附量
1 可求算分子的横截面积:A N A
4. 表面膜 §8.5 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 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离子型; 非离子型;
正离子型; 负离子型;
胶溶法又称解胶法,仅仅是将新鲜的凝聚胶粒重新分散在介质 中形成溶胶,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
超声分散法:这种方法目前只用来制备乳状液。 (2) 凝聚法
使分子、离子等凝聚而形成溶胶粒子的方法(化学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 2. 溶胶的净化 新制备的溶胶,往往含有过多的电解质或其它杂质,不利于 目前主要上采用渗析法等。
§8.3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1. 气固吸附的一般常识 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相对聚集的现象称为气体在固 体表面上的吸附,简称气固吸附。 吸附气体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1) 吸附的类型 按固体表面分子对被吸附气体分子作用力性质的不同, 可将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2) 吸附平衡与吸附量 达到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所能吸附的气体的物质 的量或这些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称为吸附量,用 a 表示,
2. 曲率对蒸气压的影响
小液滴内液体的压力 pr p p
图8.3 平面液体与小液滴
G r Vm ( pr p) Vm p
' p r RT ln( r ) p ' p RT ln( ) p
' pr r RT ln( ' ) p
c d 1.5 5.0 103 3.1106 m ol m 2 RT dc 8.314 294.5
3.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层结构
Kc ac
(i)c a时,a c a, K ' c
(ii)浓度适中时,随c而增大, 但不成正比关系;
图8.9 吸附量随浓度的变化
吸附速率 rads k1 (1 ) p
脱附速率 rd k2
吸附平衡时, k1 (1 ) p k2
k1 p bp k1 , 其中b k 2 k1 p 1 bp k2
kbp a k (朗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 等温式) 1 bp
讨论:
1.bp 1时,a k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