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科学技术自身的产业化方面 • 现代科技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 技术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 分; • 科学技术研究已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结构 的、能够持续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生产和 扩大再生产的完整系统。
(3)科学技术与教育和经济一体化
• 现代科研机构是把科技知识生产与人才 智力生产和技术产品生产结合起来的联 合体。
• 实用理性的文化精神使得中国古代的先 哲们在思维方面并不真正注意理论性的 东西,不注意“是非”本身、“真理” 本身的价值,而是把重点放在“运用” 的智慧上。
• 反智论传统之根深蒂固,以致于“经世 致用”的学术价值观在中国古代思想中 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 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科学价 值观的主流
• 现代大学使培养人的智力的教学与创造 科技知识的科研和生产技术产品的开发 有机结合起来,把大学办成教学、科研、 开发的综合体。
• 现代企业是物质产品生产、科技知识生 产、人才智力生产的综合体。
二、经济活动是科学技术发展 的主要推动力
• 经济因素在社会诸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 的影响中占居首要地位
•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
2、不同的哲学观点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不同 唯物论和唯心论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唯理论和经验论
六、文化传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 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 行为习惯,它们渗透在社会制度之中,隐 含在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之中,经过历史 积淀形成强大的文化传统。
• 文化传统构成科学生长的土壤,它制约着 人们在科学活动中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 也制约着社会的科学政策和科学体制,给 科学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3、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调控 作用
• 社会需求对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状 况具有宏观调节和控制的功能 • 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自发调控 • 国家和政府的自觉干预
•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尤其是对经济 发展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所以要 优先发展教育
五、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批判功能
1、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必须运用理论思维, 都要受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影响 • 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 李四光、钱学森 • 哲学对科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认识 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 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就是原始的 混乱的东西。”
• 科学功利主义:科技大国而非科学大国 • 通过科学技术规划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 方向
3、战争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发
展的实在动力之一
• 优先发展军事科学技术
• 历史上计算机的发明
四、教育水平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 重要因素
1、教育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一个国家科学家 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科学家队伍 后备力量的培养
• 传统实用理性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领域 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从专家学者到 政府官员直至普通百姓,通常习惯于把 “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原本是不同 性质的东西笼统地合称为“科学技术” 或“科技”。 • 吴大猷先生认为创用“科技”一词乃是 中国科学的“一种不幸”。
• 余英时先生认为,“科学技术”的涵义 实应理解为以技术精神为主导的科学, 他称之为“科学性的技术”
第九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本章主要内容: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社会诸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科学技术活动不仅是一个智力过程,也是 一个社会过程。
科学技术是“社会的科学技术”
(1)从近代之初的小科学转变为现代的 大科学
1963年,美国科学史家 D.普赖斯在《小科 学,大科学》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大 科学”概念。 “大科学”:规模大、建制大、投资大、 经济效益大 “小科学”:指历史上那种以增长人类知 识为主要目的、以个人的自由研究为主 要特征的科学。
(2)生产实践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影响 • 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 科学发现和技术方面的重要源泉 • 制造新的观察、实验手段
• 检验技术成果先进性可靠性的最终标准
3、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发展的最重 要的物质基础
三、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又是一种以强制 手段支配整个社会行为的强大力量
教育为科学研究活动提供人才支撑 美国为何“盛产”诺贝尔奖得主?
2、教育的普及程度决定了科学知识、科学 精神和科学方法在社会中的传播、接受 和应用,决定了一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的水准 全民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3、大学是科学社会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力量 现代大学社会功能: 培养人才(传播知识); 科学研究(创新知识); 服务社会
• 社会对科学技术某些发展方向的支持、 扶植和激励 • 作用的方式是:社会按需要调整对科学 技术发展的资源投入,按需求评价科学 技术成果的价值和效益
2、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选择 作用
• 科学技术研究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 决定社会可能对它提供支持的程度—— 从而决定科学技术研究继续发展的速度 和空间 • 选择作用的存在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中 的竞争
• 中国人的求同思维与传统文化的“中和论” 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 中和论体现在“中庸之道”的文化心理上, 认为任何事物只有在“适度”的前提下才 有其合理性。
• 李泽厚先生讲,中国人具有一种清醒冷 静而又温情脉脉的中庸心理气质:“不 狂暴,不玄想,贵领悟,轻逻辑,重经 验,好历史,珍视人际,讲求关系,反 对冒险,轻视创新„„”。
第三,大科学是综合化、整体化的科学, 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相互 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 • 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和综合学科。
(2)科学技术产业化
一是新的科技成果导致形成新的社会产业, 新科技革命导致新产业革命。 • 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三次产 业革命。
• 17、18世纪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导 致了以机器大生产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 革命。 • 19世纪末的科学技术革命,导致了以电 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 使生产过程在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 现了电气化。 • 20世纪中叶以来,正在兴起第三次产业 革命。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如 生物工程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 息产业、软件产业、超导体产业、海洋 产业等。
• 中国“五四以来所向往的西方科学,如 果细加分析,其中‘科学’的成分少, 而‘科技’的成分多,一直到今天仍然 如此。”
2、学术价值观
• 西方:“为学术而学术”学术价值观 • 中国:“经世致用”的学术价值观
• 亚里士多德:“人们是由于诧异才开始 研究哲学,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 样。——既然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 无知,那就很明显,人们追求智慧是为 了求知,并不是为了实用。” • 梁启超将此论直称“为学术而学术”
3、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求异”思维 中国文化:“求同”思维
• 西方文化有着良好的“求异”传统,强 调求异思维,鼓励个人提出的“标新立 异”的观点。
• 后人对前人、同代人对同代人总是持批 判的态度,并且力图超越前人或他人。 •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体现了西 方文化中的批判精神和超越意识。
•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一个显著的特征 是注重求同性思维。 • 儒家的“和而不同”承认差别、对立, 但这毕竟是第二位的。对于意见分歧我 们讲究的是“求同存异”、“求大同, 存小异”。 •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思想的“守一” 和“齐一”,这种大一统的思想控制, 严重地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
定的
1、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 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恩格斯:“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 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的主要动力。” 科学实验成为一种独立的实践活动 科学成为独立的社会事业
2、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发展的最重 要的刺激因素
(1)现代的经济竞争已在越来越大的程度 上成为科学技术的竞争 • 科技投入与经济产出 • 工业实验室
1、文化心理结构
西方文化:理论理性 中国文化:实用理性
•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正统,崇尚 道德实践,强调对现实的关怀。 • “实用理性”的文化心理结构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核心特质。
• 中国的实用理性主要与中国四大实用文 化即兵、农、医、(技)艺有密切关系。
• 吴大猷先生于1976年在《科学技术与人 类文明》一文中指出:“一般言之,我 们民族的传统,是偏重实用的。我们有 发明、有技术,而没有科学。” • 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是技术 而不是科学。中国科学落后西方者,不 是个案的技术发明,而是科学探索的动 机、视野和方法。
• 根本特征是将科学视为发展经济、稳定 政治、加强军事、增强国力、教育人心 的手段与工具,它看中的是科学的实际 效益与社会作用,而非科学本身
• 中国学者大都以实用主义的心态从事科 学研究,缺乏“为真而求真”的科学精 神。 • 所谓科学精神,最核心的内涵就是“自 由探索真理”的精神。“只问是非,不 计厉害”
第一,大科学是大规模社会建制化的科学, 是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的产物。
• 科学技术的社会系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 它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日益扩大和完备。 社会的“整体科技能力”。 • 大科学是科学、技术、经济、社会高度 协同的科学。
第二,大科学是科学和技术一体化的科学, 是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相结合 的产物。 • 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技术 为它提供的研究手段;现代技术的发展 也越来依赖于现代科学为它提供的理论 基础。 •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的 过程更加集约化、周期日益缩短。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和组 织
1、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科学技术发展与应 用的方向、规模和速度呈现出很大的差 异 • 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经济基础)和政 治制度(上层建筑)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近代科学技 术的发展 • 社会主义与科学技术的结合问题
2、国家政治系统所确立的科学技术政策和 科学技术体制,实际地决定了科学技术 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 “和为贵”、“中庸之道”是严重妨碍中 国学者提出新异观点和彻底的学术主张 的重要文化因素。
七、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 推动作用
• 社会需求是多方面的:经济、政治、军 事、生活、教育、文化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 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 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导向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