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monkar

摘要:劳动分工理论的提出给全球贸易带来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过程中中美二国的贸易关系逐步增强,但同时相应的问题也凸现出来。本文将从中美贸易的现状出发,分析贸易摩擦是由贸易不平衡、政治、WTO规则不合理、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进而预测中美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劳动分工;贸易摩擦;保护主义

贸易是推动双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贸易保护也可以保证国内企业的发展和就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贸易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关系就是在贸易和保护中发展,相互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而摩擦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因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确保贸易能够给双方带来效益的首要问题,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二国贸易走良性发展之路。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的格局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的经济模式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中美贸易关系将走向何方也是我们要关系的重要问题。

一、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

(一)中美相互依存,互补关系在不断加深

如今中国已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同时也是美国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以及第二大外资来源,贸易来往仍然在逐年增加。双方贸易反映双方的经济互补和互利关系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服装、纺织品、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少量精密机械、飞机、化肥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发挥其劳动力成本低喝中低档产品物美价廉的优势,美国占有科技水平高的优势,双方的优劣势互补使得贸易关系不可分离。

(二)中美贸易顺差增大,摩擦不断

2005年中国纺织品贸易配额制解禁,在中国得极力控制压缩下,中国还是跃升为美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成为带动美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并且双边贸易数额也呈递增趋势。但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确实存在,仅2005年中方贸易顺差就达到114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8%。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被称为“世界制造中心”,从2005年开始中国人民币开始小幅升值。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日益严重,下图是2001-2008中美贸易顺差数量。

表1 2001-2008年中美贸易顺差(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IMF: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 ,2001-2008)

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双方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更显突出,摩擦量骤增,摩擦范围也由制造业向各种产业展开,各种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出现,就在2009-2010年大约有1000多件。其中矛盾的焦点在于:美国压迫我国人民币升值、美国对于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理由是幼稚产业保护论、就业岗位论、国家安全论、不公平竞争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一)中美贸易商品的非互补性

中美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不仅由于两国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各方面的互补关系,而且在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美国的全球化战略的一致性。中国的低人力成本无人能及,美国在贸易中收获了在其他国家的不到的好处,却相反指责中国对美出口增长太快,并以此为作中美贸易顺差的理由逼迫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实际上中国只是运用劳动分工理论,发挥自己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相比之下美国国会对中国所需要的高新产品和技术实行出口管制,加大对出口中国的贸易限制,使得中国在贸易中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造成了中美贸易商品的非互补性。

(二)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受政治因素的干扰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格局的逐渐变动引起了美国许多政客的不安,他们到处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主要是受到美国曾今扶植的日本的历史经验教训,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中国的一举一动都特别警觉,他们视中国的各种进步与发展为威胁,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逼迫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度升值等,对中美贸易带来强大的阻力。

(三)中国严重依赖贸易发展经济

从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量逐渐增加,达到占GDP增长70%历史最高点,走向了日本曾今走过的贸易大国之路,历史证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才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道路。

由于严重依赖外贸,各种摩擦、危机带来的影响只能忍气吞声。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缺乏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条上的低端,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较低的一些加工产业,许多产品消耗大量的资源,却只换回少量的经济利益,这也是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但随着在制造业产业链“6+1”模式上由“1”逐渐向“6”的发展、高端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自主品牌的增加以及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改变,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逐步降低,并向内需型经济发展,只有才能抵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各种贸易制裁的影响。

(四)WTO制定的规则不合理

就倾销而言世贸组织实施管理的《反倾销》协议这样定义倾销:倾销一般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将产品出口到另一国市场的行为。在这里商品正常价值的确定有三种方法:一是按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二是出口国向第三国正常贸易的出口价格,三是按结构价格。当发生贸易摩擦时方法的选择肯定是由占主动权的国家说了算,而且由于贸易的内容大部分是由发达国制定,所以利益总是偏向发达国家。

(五)中国的倾销嫌疑和市场机制不完善

国内企业易受短期利益驱动,不少企业为了扩大国外市场, 利用价格战术把产品价格定的过低,部分商品在国外和国内的价格差距很大,这也不能不让人产生是倾销的嫌疑。但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薄利多销的传统理念与当前的主流并不适应。相互竞价的做法不但使利空间下降, 扰乱正常的外贸出口秩序, 还容易使国外将其销售行为视为反倾销, 导致更多贸易摩擦产生。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时,承诺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条款对中国有很大影响。虽然在今年欧盟和美国相继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在很多事情的处理方面没有按规则来。市场经济有市场环境的开放性、关系的平等性、活动的竞争性等七个基本特征,虽然中国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做的还是不够完善,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体制是必要的。

三、中美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贸易量仍有发展空间,互补性会减弱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减少,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逐步弱化,企业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劳动密集型甚至所有的低端产业会向印度和非洲等劳动力更低的国家转移。同时随着中国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升级“中国制造”会向“中国创造”进一步发展,制造业和劳动密性产业将不再是中国的主要产业,互补性会越来越弱,中国的高科技将于美国抗衡,共同竞争世界的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步由外贸型向内需型的转变,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会降低,这也使得中美贸易在上升到一定程度后会停止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