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选择题
1. (2016 •杭州高一质检)下列地区中,土壤形成条件最好的是()
A. 青藏高寒区
B.西北干旱区
C.横断山区
D.长江三角洲
解析水热充足、地形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土壤的形成。

答案D
2. (2016 •温州中学期末)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生物进化
B.环境污染
C.环境变迁
D.全球变暖
解析中生代末期的环境变迁是恐龙灭绝最有可能的原因。

答案C
3. (2016 •温州中学期末)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中自然带的分布特征是()
A. 沿纬线延伸、随经度变化
B. 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C. 沿经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D. 沿经线延伸、随经度变化
解析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分异基础是热量,主要是由纬度不同引起的,自然带的分布
特征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答案B
4.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演变发展史的五个地质年代。

关于这五个地质年代的叙
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

单位:亿年)()
A. 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 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
C. 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
D.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代
解析根据时间可以判断①到⑤代表的地质年代分别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含有恐龙化石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喜马拉
雅造山运动发生在新生代。

7.与原始生态林相比,现橡胶林 ( )
A.蒸发量减少 C.径流总量增多
B.下渗量减少 D.气候更加湿润
8.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 土壤肥力增加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自然灾害减少
解析 第7题,观察图发现,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 下渗水量则会
答案 A
(2016 • 10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 (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 5.
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
A. 1900 〜1910 年 C.1940 〜1975 年 D.1975 〜2010 年
6. 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
为北半球 (

A.纬度较高
B.海拔较低
C.陆地面积比例较大
D.森林覆盖面积较大
解析 第5题,直接读图可以看出,1975〜2010年段,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因此 选D 项。

第6题,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因此气温 变化显著,选项 C 正确。

答案 5.D
6.C
F 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 减少;降水量减少,气候趋于干旱;蒸发量增加,径流总量下降。

第8题,破坏原始植被,
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 降,旱涝灾害频繁。

B.1910 〜1940 年 7〜8题。

值)变化图。

完成
答案7.B 8.C
9. 直接影响土壤水热状况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解析气候影响气温和降水,因此影响土壤水热状况的直接自然因素是气候。

答案A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 3 000 m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完成10〜11题。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 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
11. 若该山地位于30° S〜40°S之间的大陆西岸,则①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温带草原带
解析第10题,同一自然带N坡较S坡高,说明N坡为阳坡。

S坡雪线较低,为迎风坡。

第11题,30° S〜40°S之间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10.B 11.C
某地理兴趣小组对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气候区的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平均气
温及年降水量进行研究,绘制出它们之间关系示意图。

读图分析完成12〜13题。

----- 侶水竝----- 年禺溢勺:均滥亡
2$
2i>
IS
IU
12.岩石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少雨)
B.咼温多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13.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是()
A.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B. 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C. 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D.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风化最强烈地区年均温高、年降水量大。


读图可知,岩石的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答案12.B 13.C
13题,
(2016 •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

代的植被分布情况。

完成14〜16题。

糊朮12"
HR
忻加帛叶械P
P
祐女
IV
期!ft
12®
14.P表示的典型植被是(
A.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草原)
B.常绿阔叶林
D.热带季雨林
15.与近现代相比,该地质时期(
)A. 热带范围明显扩大
B. 森林分布范围更广
c•降水丰富,气候更湿润
D. 处于冰期,气候更寒冷
16. 图中地质时期植被的变化体现了()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第15题,由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图中P植被位于北半球针阔落叶林与热
带荒漠之间,应为大陆西岸的常绿硬叶林。

第16题,对比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
情况可知,与近现代相比,该地质时期陆冰面积较大,且位置南移,说明处于冰期,气候更寒冷。

第17题,地质时期植被的变化是在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的,因此应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14.A 15.D 16.A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世界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材料二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本训尸I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上丝绸之路”地带性植被的变化体现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异规律,主要的影响
因素是________ 。

西安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 。

⑵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马六甲海峡常年受 ____________ (填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所以风浪较_________ 。

⑶欧洲鳗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所借助的洋流属于______________ (填洋流性质),
该洋流对北美墨西哥湾沿岸的气候影响是 ___________ 。

(4)西欧地区常年盛行______ (填风带名称),所以气候特征为终年 ________ 。

在此影响下,该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__________ ,水量丰富。

解析第⑴ 题,“陆上丝绸之路”地带性植被由沿海到内陆发生规律性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西安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温
带落叶阔叶林。

第(2)题,马六甲海峡纬度较低,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远离信风带,
风浪小。

第(3)
题,欧洲鳗幼体跨越大西洋到达欧洲西部沿海,沿线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起
增温增湿作用。

第(4)题,西欧处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常年盛行西风,风从海洋吹来,
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

答案(1)干湿度(经度地带性)水分温带落叶阔叶林
(2) 赤道低气压带小
(3) 暖流增温增湿
(4) 西风温和湿润小
18. (加试题)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
么?
(3) 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填图中自然带)带作为夏季牧场。

解析第(1)题,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图中自然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

其产生的原因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植被、土壤的变化。

第(2)题,图中的森林带位于海拔 4 000 m左右,气温较低, 且位于山地草原之上,所以不可能是阔叶林,只能是针叶林。

据图可知,该森林带在南坡
海拔高,且分布范围狭窄,北坡分布海拔低,且分布范围较宽,说明北坡的水热条件好于
南坡。

第⑶ 题,夏季,气温较高,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可以用于牧场放牧,而海拔较
低的山地草原牧场则可以休牧,以保证牧草的恢复生长和繁殖更新。

所以把高山草甸作为夏季牧场,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答案(1)垂直分异规律。

产生原因: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
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

(2) 针叶林带。

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3) 高山草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