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植物园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使用仪器、材料
放大镜、笔记本、铅笔、照相机
四、实验步骤
(1)观察棕榈科植物区,注意了解棕榈科植物的共同特征及其生长环境,以及它们的形态
特征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2)观察孑遗植物区,注意区别子遗植物的形态特征,分析其生长环境条件的特点与环境
的相互关系,注意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特别注意观察水松、水杉、落羽杉这3科植物,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的关系。
3、植物与环境
植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在一定环境中的植物,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植物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会带来影响甚至改变。环境因素中的光照、温度、水分(湿度)、大气(或风)、土壤等都是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生态因素。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中,植物有其主动性,对环境具有选择性,可对环境进行适应。而植物的生长活动又可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环境的变化产生不可忽略的作用,可使环境不断地朝着一定方向改变。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统一的。不适应环境变化的植物,终究不免被淘汰;在不断变动的环境中。植物也朝着一定方向发生变异并适应,这往往成为植物种的演化与发展历史。
2、孑遗植物
孑遗植物,也称作活化石植物,是指起源久远的那些植物。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因为地质运动及气候的变化,大部分已经灭绝,只存在很小的分布范围。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但其近缘类群多已灭绝,因此在分类系统中显得比较孤立。因此,在地质时代曾经昌盛一时。占有广大面积的植物类群,由于地层或气候的变动。以致大部分消灭殆尽、仅有极少数生长在优越地点的种类,未蒙受环境剧变的劫运,侥幸地延绵下来,这类植物通称孑遗植物。据此可见,孑遗植物的特性是,有关的亲族都已灭绝,仅能从化石中去辨认,现存种类的生存地区零落,分布范围狭小。
二、实验原理
1、棕榈科植物的基本特征
乔木或灌木,茎通常不分枝,单生或丛生,直立或攀缘,常覆以残存的老叶柄基或留下叶痕 。叶通常较大,全缘或羽状、掌状分裂,芽时内向或外向折叠,常螺旋状聚生于茎顶而形成“棕榈型 ”树冠,或在攀缘的种类中散生;叶柄基部常扩大成为具纤维的叶鞘;花小,具苞片或小苞片,辐射对称,两性或单性,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有时杂性,聚生成分枝或不分枝的肉穗花序,并为一至多枚大型的佛焰状总苞包着,生于叶丛中或叶鞘束下;花被片6,分离或合生,镊合状瓦状排列;雄蕊6,两轮;花丝直立或在芽时内曲,分离或合生,或着生于花瓣上;花柱常短柱头直立或下曲;子房上位;果为核果、浆果或坚果,外果皮常纤维质,或覆以覆瓦状而不明显;排列的鳞片;种子与内果皮黏合或分离。木科约217 属2500 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而以亚洲和美洲为分布中心,是热带地区重要的植物资源,广泛引种裁培。我国包括约有22属60多种。
(3)观察蒲岗植物区,注意南亚热带植被的群落特征和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观察热带肉质植物时,选一些仙人掌科、大戟科、景天科的植物进行观察,注意其形态特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观察阴生植物时,往意选择一些厥类植物、兰科植物进行观家。注意其生态环境及生态适应特征。
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野外考察实验报告
学 院
地理科学
年级、专业、班
地理161
姓名
学号
实验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实验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野外考察
指 导
教 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野外植物立地条件的观察,进一步理解植物与环境的条件关系。
(2)进一步认识热带、亚热带的主要种类,了解它们的适应特征。
(5)观察裸子植物区和经济作物区,认识一些重要的裸子植物和经济植物,了解它们的适应特征。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