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考点:史料价值、史学研究方法、历史认识论——史观
一、选择题
1.(2018年江苏卷T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答案】C
【解析】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

展览的文字介绍属于对文献的再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两部经济著作对“每人每月定量”描述不一,故B项错误;馆藏的原始文件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可信,故C项正确;现有史料只要确定是真实的,就能证明北京市曾经发放过“高脑油”,故D项错误。

2.(2017年全国卷ⅠT26)
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3.(2017年全国卷II T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
4.(2017年全国卷II T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答案】D
5.(2017年北京卷T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中的发掘品没有体现交通方面的影响,因此,说法④错误。

6.(2017年北京卷T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唐宋时期,我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活跃,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远没有明朝高,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高,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所以出现题中现象,C正确。

7.(2017年天津卷T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答案】A
8.(2017年海南卷T19).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答案】D
【解析】“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历史叙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
经济秩序的要求”是历史解释,故D正确。

9.(2016年全国卷ⅠT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

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0.(2016年天津卷T1)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答案】D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史学·司马迁。

11.(2016年浙江卷 T1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贴。

”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贴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哩。

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贴,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

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贴。

”这说明
A.《实录》与《户贴》,都是第二手史料
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可表明其为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A项排除;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官方的原始记录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故B项错误;“《明太祖实录》”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属于第二手史料,具有加工因素,仍需考究,故C项错误;由“代户帖原件”等信息可
表明其是实物史料,且符合朱元璋的学识,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故D项正确。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分析•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
12.(2016年江苏卷T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答案】D
【解析】二者描绘明显不一致,故A项错误;《史记》是通过文献记载,汉代画像石是通过图像形式表述,描绘形式不一致,故B项错误;《史记》站在官方立场,汉代画像石从民间立场,风格不一致,故C 项错误;两则史料都是描述荆轲刺秦王的史实,内容一致,故D项正确。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解读•比较
13.(2015年安徽卷T22)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

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

”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 )
A.史学即史料学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治史所以明变 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
【答案】C
【解析】史料学只是史学研究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史学即史料学”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A项错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侧重从历史研究的价值功用方面表达,而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个体差异,正是不同人群、不同文化发展的多元性才构成历史的精髓,历史学研究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向人们展示这种丰富多彩的差异性并进而揭示历史演进的规律,故C项正确;“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强调从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训服务当世,这与材料所述主旨不合,故D项错误。

14.(2015年福建卷T13)图7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

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

“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考点】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
【答案】B
【解析】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只符合材料“‘历’者,过也,传也”的意思,属于片面性理解,故A项错误;“‘历’者,过也,传也”是指过去的事实,而“‘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意思是撰史者应该客观记载历史事实,结合两者“历史”的原意是指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故B项正确;“历史”的原意是对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不是只限定在书籍上,故C项错误;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不能反映“‘历’”与“‘史’”两者结合的本意,即对过去事物的记载,故D项错误。

15.(2015年山东卷T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 )
表2
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

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变法,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

16.(2015年浙江卷T1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考点】史学理论——历史评价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唐人史著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评价逐渐发生变化”说明史学家认识影响到历史事件的评价,故A项正确;历史人物评价不是不能定论,只是评价的标准不同,故B项错误;历史真相的反映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故C项错误;历史评价与时代远近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17.(2015年北京卷T12)“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18.(2015年江苏卷T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
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答案】C
19.(2014年北京卷T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答案】C
【解析】考查历史研究方法。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依然领先世界,《授
时历》是一项重要表现;小说是明清时期文学的突出成就,重要表现是《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城市众多,人口相对集中,而扬州是当时的重要商业城市。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说明唐代宰相主要由北方人担任,不能佐证“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故应选C。

20.(2011年浙江卷T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答案】B
【解析】A项说法片面,材料虽然矛盾,但未必不能得出结论。

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论;C项强调的是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过于绝对。

因为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

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

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一中的“数百万家”既可以包括民众,也可以包括官员。

21.(2011年江苏卷T8)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
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答案】B
【解析】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项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因此C、D也正确。

22.(2011年上海卷T19)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

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二次大战三巨头》【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材料的分类。

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直接的、带有原始性质的资料。

第二手资料,也就是经过转手的资料,诸如转载、援引的文字叙述,传记文学、小说、电影等,是比较间接的资料,可信度上远不如第一手资料。

本题中,A是传记文学、B是电影、D是小说,都是第二手材料,C是回忆录,属第一手材料。

23.(2011年上海卷T30)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

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
A.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
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
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
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料的历史价值。

考古发现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和真实性强,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成为夏朝存在的重要考古证据,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朝的存在,人们的怀疑逐渐减少。

24.(2011年安徽卷T22)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

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

”这是因为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答案】C
【解析】关键要理解题干中心意思:历史的真实,一是事情的记录,二是对事情记录的解喻。

A项表述含糊,比如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就体现了确定性;B项中阐述历史如“遭遇过的事
情的记录”就不可能带有主观因素;D项,历史真实只有一个,不会因为时间的接近而更加真实;所以伴随人类知识不断增长和历史观的变化,对“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必然也会产生变动。

故选C项。

25.(2010年全国卷ⅠT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两晋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
【答案】A
【解析】土生金,木克土。

通过禅让,魏与西晋应属于相生关系,故选A
二、材料题
1.(2018年北京卷T13)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

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持性的标志。

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

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

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
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

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材料三“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

要求: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
(1)不同之处:
《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

《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

简述社会状况(答案要点示例):
高祖本纪: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

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

儒林列传: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大宛列传: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

(2)特点: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关注民族历史研究;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

分析:17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人类走向科学时代。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性。

19世纪,推崇科学成为欧洲的潮流,推动史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

法国大革命对19世纪的欧洲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精神。

各国历史学家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强调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工业革命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工人运动兴起。

史学家开始重视对社会下层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

(3)作用:
①学习历史,便于我们“以史为鉴”,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从对于历史的横向和纵向来看,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等,都需要我们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如评价辛亥革命,我们既要看到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推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要看到由于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革命具有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

②学习历史,对于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多灾多难的屈辱史,被列强蚕食了中国大部分权
益,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很多爱国人士开始了探索救国道路的尝试,从最先的地主阶线自救的洋务运动,到近代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7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用血和肉,筑起了一道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脊梁,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使得我们明白团结和坚强的力量。

综上所述:学习历史能够为我们的平常工作学习培养能力和方法,助力我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得出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由材料“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得出关注民族历史研究,由材料“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得出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

第二小问,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