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体制改革 势在必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施介街道博艺社区庞为民

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调研安排,结合工作实际,就当前劳动保障工作体制改革谈点个人体会和思考,望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当前科尔沁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现状

(一)人员配备情况:2003年的劳动保障协理员、2008年的劳动保障监察员、2009年和2010年的社区民生工作者等,近几年委派了四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者,每个社区拥有了2-4名从事劳动保障工作前线的人员。

(二)主要工作内容:掌握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开展就业服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050”人员社保补贴、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等,以上内容涵盖了近80%的工作任务。

随着劳动保障业务的不断深化,已形成人员近半、业务近半的格局。

(三)管理机制状况: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受街道劳动保障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双重管理,站长一般由社区主任兼任,所以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者而言是三线制管理,应该说是多重管理机制,更加鲜明的突出了基层工作站的特点。运行机制尚处在初级阶段。

(四)工作场所状况:虽然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融为一体。但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工作场所只是社区居委会的一角,甚至办公用品的使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条件极为艰苦,由于场地的原因,开展更多的劳动保障业务也不太可能。

(五)工作运行情况: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者不分严寒酷暑,不辞辛苦的开展了劳动保障各项业务,为辖区居民和单位提供了较为妥善的服务,为社区其他工作也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

(一)存在问题

1、尚未建立系统准确的劳动保障服务对象基础台帐。摸清底数,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完善的服务对象基础台帐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前提。2003年劳动保障进社区至今近7年了,仍未建立专业的基础台帐;

2、社区劳动保障员职责缺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就业服务而言,职业中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等各项服务,科尔沁区哪个劳动保障工作站也没开展起来。然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者身兼数职的错位情况较为普遍,兼管党建、民政、卫生、计生…一项甚至数项;

3、宣传不到位。宣传工作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政策宣传、理论宣传、业务宣传使服务对象了解我们的服务内容,更好的为他们提供完善的服务。但由于没有更多的宣传橱窗、宣传栏等,居民获得信息途径少,本应

家喻户晓的社会保障常识如医保报销比例、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等,经常有居民在寻问。

4、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者处于被动地位,缺少自主创新空间。由于劳动保障工作者处于完全被动处境,思想封闭,听之任之,权利和义务更加突出体现了后者,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工作创新意识差,既没有创新,也没有发展。长此以往,无法调动社区劳动保障员积极性,影响劳动和社会保障全局发展。

5、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者待遇偏低,包括工资福利待遇。实际点的讲,如今在职的社区劳动保障员比现在的待遇低过半时候,也是抱着满怀热情去从事的,但随着社平工资的不断提高,认为偏低的还是多数。提高劳动保障工作者待遇是激发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原因

1、体制问题,也是历史问题。当前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体制是由历史自然形成的,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虽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但由于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后成立,具有挂靠和从属性。社区居委会书记、主任自然成为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站长。据了解,社区主任主要精力更倾向于劳动保障工作以外的其他业务上,对劳动保障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许多劳动保障工作者没有自主权的主要原因,更多时候只能被动倾向于其他业务上,导致不是从事专业的劳动保障工作者,眉毛胡子一把抓,专研和自主创新不够,致使职位缺位和错位。

2、投资力度不够,是劳动保障工作站空间和业务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由于社区居委会资金来源非常有限,所以有限的资金用在劳动保障业务开展上更是微乎其微了,导致宣传也不到位,加之场地的狭小,很多工作业务均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3、业务衔接缓慢,导致贻误时机。这也是运行机制问题,由于多重管理,层层下达任务,层层上报工作,导致很多时候政令不畅,贻误战机。

三、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003年,劳动保障工作站成立之初,只委派了一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当初应是试点推广性质,可这一试点就连续推广7年了。随着社区劳动保障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业务和人员也随之不断增多,已形成业务、人员各近半的格局。当前的运行机制和有限的场地均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思路一:继续与社区居委会合署办公,但劳动保障业务与社区其他业务彻底分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站长由劳动保障工作者担任,专门从事劳动保障业务。可是这样还是改变不了两个工作机构一同工作的局面,这样一来虽业务上互不干涉,但可能出现相溶难,相分离更难的尴尬境地。工作场所仍满足不了各项业务开展的需要。显然仅改革领导体制问题力度不够。

思路二: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彻底分开,包括人员、场地、职能的全面分开。大体思路是:以街道为

单位,建立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具备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原有的劳动保障工作者整合到一起,打破原来的多、小、散、乱的格局,为辖区居民和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居民群众。优势分析如下:

1、专业性强,自主创新空间大。与社区其他业务再也不产生冲突,专业服务,敢于创新发展。只有专业,才能出色。

2、有效缓解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压力及业务负担。如今的社区随着人员的日益增多,原来设计好的办公环境已经不能容纳现有的工作人员,条件极为艰苦,两个人占用一张办公桌甚至没有办公桌的情况也都存在,加之劳动保障工作种类繁多,有时统一时间下达任务时,社区主任也比较头疼。所以能够有效解决办公条件压力,避免业务冲突。

3、业务开展起来快捷有效,得心应手。由于高度集中,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监督起来也方便快捷。运行层级比原来的少了一个不必要环节,机制更加灵活高效。打破原来的层层下达转变为可以通过街道劳动保障所,情急时可直接与劳动保障工作中心联系。上请下达更加方便快捷有效。

4、注入更多的劳动保障业务内容,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如开展职业中介服务,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求职登记,让用工企业联系提供用工信息,使之有效对接,收取中介费(条件允许的可以定期开展人才交流会收取场地费)。如劳动保障事务代理,适当收取服务费等。值得一提的是,中介费、服务费绝非以营利为目的,仅供正常办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