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风俗简介ppt
《我们的家乡城固》PPT课件
49. 赔制------收拾!
68. 咱们找人配置他个松球日的
50. 冒盖----头发
69. 我说你在日狗里,你非要说你在改良品种
51. 脖廊骨-----脖子
里
52. 岁送——淘气的小孩
70. 孙猴孙猴搬砖头,砸了孙猴的撅字头
53. 乒碗-------大碗<形容碗大> 71. 山里下雪,冻死老憋,老憋告状,告给和
ppt课件
92
16. 长虫:蛇 17. 盖八:蛤蟆 18. 曲善:蚯蚓 19. 尔头:太阳 20. 堰汤:水塘,鱼塘 21. 摸子:蚊子 22. 年丝各---去年 23. 雁黑牢---昨天晚上 24. 土颗拉----土块 25. 卧块-----------那个 26. 这呵-----------这里 27. 逛该-----------逛街 28. 可起盖-----膝盖 29. 挨路---------额头 30. 火柴-----洋火
晚上把洗脚水给人家端到人家ppt课跟件前,每天蹲到门槛槛
96
上,在那儿刮洋芋~~~~~~~~
城固人民
ppt课件
97
ppt课件
98
ppt课件
99
ppt课件
100
ppt课件
101
四:经济状况
1:原先排1,2,3位的南郑县,城固县和勉县均呈 微弱倒退趋势。
2:略阳县冲击力十足,已经超越南郑县,勉县, 洋县攀升到第二。
31. 奏四奏四—————就是就是
32. 撇劳(尔劳)-------扔了
33. 哈七-------------------下去
34. 晕传-------------------晕头转向
35. 莫囊(肉滴很)-----性子慢,磨蹭
汉族民俗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 的92%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左右,故称其为少 数民族。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500万;最少的是珞 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未包括藏南印度占领地区60万珞巴族)。
2收集图片,制作幻灯 片,编写讲解词
2021
7
任务单
学习领域:中国民族民 俗
学习情境:汉族风情讲解
班级:
日期:
组长:
小组成员:
工作安排:
任务描述:阅读教材65—71页内容, 收集资料,识记汉族民族风情,了解汉族 分布地区、宗教信仰、特色民居、 传统服饰、饮食习惯、主要禁忌、传统节 日,制作幻灯片
节日日期由来活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汉武帝时确定为岁首延用至今挂年画贴春联守岁拜年放鞭炮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第一个月圆之夜张灯猜灯谜吃元宵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寒食节扫墓祭祖荡秋千打马球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农历秋季正中赏月吃月饼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重阳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萸15汉族俗好客特别是远客
实训内容与步骤:
1.小组汇报讲解词的组织编 写情况。 2.以组为单位完成汉族风情 的讲解。 3.点评,并指出 讲解不足 之处。
2021
20
考核评估
组名
自评(10%)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60%) (30%)
合计
2021
21
谢谢观赏
22
2021
10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 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
①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 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 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
汉文化基本知识ppt课件
.
15
領略華夏衣冠的風采
玄端
祭 自 礼玄 祀 天 仪端 和 子 的为 大 至 重先 型 士 要秦 活 皆 体时 动 可 现通 中 穿 。用 穿 , 衣的 着 为 分朝 。 国 两服
家 截及 的 ,士 法 上礼 服 衣服 , 下, 一 裳是 般 。华 在夏
.
16
男子直裾
女子直裾
.
代年下 表有裳 一十由
.
5
❖ 服章:泛指服饰;衣冠。 ❖ 华:美丽 ❖ 夏:盛大
❖ 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 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以下介绍一些汉服的着装场合
民族服饰发展到现在,已经没有了阶级之分,只有具体功用 之别。
.
6
礼服
在正式聚会、仪式、 典礼上穿着的礼仪用服装
.
7
常服
适合日常工作、学习和节假日穿着的服装
汉服在现代也被更多人所接受,带入到生活当中。
.
12
【系带暗扣】
漢服概述
汉服几乎不用一颗纽扣,全由系带结缨的方式穿戴。 所以“系带”和“右衽”一样成为了汉服一个外在的显著特点。
所谓暗扣,一般用于圆领衫,其实就是一颗布纽。 这其实也说明了,汉服的系带并非因为古人未能发明纽扣 (古人对纽扣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周朝)。
.
13
【潇洒飘逸】
漢服概述
在中国古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之下,汉服的审美 始终在追求一种体现穿着者内在气质的美。 尽管历经数朝,时势潮流巨变,但是“潇洒飘逸”这四个字始终 是汉服不变的审美原则。
.
14
常见的基本汉服样式
❖ 玄端 ❖ 曲裾 ❖ 直裾 ❖ 齐胸(高腰)襦裙 ❖ 襦裙 ❖ 圆领袍衫 ❖ 褙子 ❖ 袄裙
两汉三国-真美汉中
目录
自然篇
人物篇
景区篇
美食篇
其实,陕西还有一个地方,很少被外界熟知,那就是:汉中
真美汉中 它的样子是这样的:
自然篇 1.汉江
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
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 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 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 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
汉中面皮一般采用米浆为原料,偶尔也有以面粉调浆 (当地称“面面皮”)或在米浆、面浆中混以其它淀粉 制作的,未强调“面面皮”的均为米浆制作。
美食篇
2.牛肉干
西乡牛肉干,是陕西汉中市西乡县特产,是陕南西
乡县传统名贵的清真风味食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于 明清年间已享誉西北,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初由西乡 清真寺阿訇自制自食,后屡经改进加工工艺,发展成为 盛极一时,陕南一绝的地方名产并流传至今。2009年被 陕西省政府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140 多年前,就由西乡回民寺院阿訇自制自食,后屡经改进 加工技术,不断提高工艺,成为地方名产,并流传至今。
自然篇
汉中四宝-“中华聚宝盆”
大熊猫
朱鹮
金丝猴
羚牛
人物篇
1.张骞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今 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 行家、探险家。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公里 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 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汉中风俗简介
•
汉中市内地形复杂,地域辽阔, “十里风土不一”,饮食习惯也有 差异。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秦 岭、巴山地区,二是汉中盆地及其 川道地区。总体上饮食倾向于川味, 南北皆汇。山区因水土气候影响, 几天不吃肉心里燥慌,一年四季多 喜欢吃腊肉,并备有干菜如干豆角、 干蘑菇、干竹笋、干萝卜、洋芋片 等煮腊肉,平常夏秋多食自产蔬菜, 冬春以盐菜、泡菜、土豆及干菜。 平川一年四季有新鲜蔬菜,吃肉多 从集市买,习惯与城市居民相差不 多。但平川及西部山区对酸味偏好, 家家备有浆水盆,户户有酸菜坛, 一年四季酸味不断。宁强的川道地 方就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 的谚语。所以汉中稀饭、面皮、菜 豆腐、浆水面为家常便饭。
• 锣鼓草 • 4.端公戏 本为古代巴蜀巫师(端公) 山区农民集体换工在田间 跳神的歌舞形式,后发展 薅草时,为加快进度,一 为民间歌舞剧,属地方小 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 剧种,一般为男女二人演 鼓,边唱督工歌,随机随 唱,多表现男女爱情内容, 情编唱,尤其多在进度慢 故又称“对对戏”。适宜 或做活质量差者身后边敲 排演小型剧目,其唱腔朴 边唱,以激励干活加快进 实柔和、表现形式活波洒 度,提高质量。该形式使 脱。唱词幽默风趣,艺术 生产场面热闹活跃,消除 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 劳动者疲乏、劳累、寂寞 之感 方特色。
• 汉中历史悠久、人文远古,是华夏文明较早的开发地区之 一。汉水流域是人类先祖起源地之一。由于地处秦岭和巴 山之间,是我国东西南北的过渡地带,其气候、特产、饮 食、习俗都具有过渡性的特点。稻作文化麦粟文化在这里 兼种并华;又处于荆楚、巴蜀、秦陇三大文化的撞击之中, 兼容并蓄,吸收融合,发展升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 的汉水文化。历史上元代蒙古军占汉中,为了切断汉中地 区与成都地区的联系,让四川“无险可守”,逐渐撤消了 汉中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治所的地位,并入以关中地区为治 所的行政单位,至此汉中开始隶属于陕西省。在历史地理 学、政治地理学案例中,汉中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区划(西 北地区)与自然区划(西南地区)不一致的城市。即使现 在看来无论是地理气候、方言习俗还是饮食习惯,汉中与 陕西的关中、陕北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与川北极为相 皮起源于汉中,已有数千年历史。自古 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 汉中面皮也被评为中国十大经典地方早餐。
陕西汉中简介 ppt课件
既然提到了韩信,就问问大家: 当年韩信出走时快马加鞭,为何“萧 何月下追韩信”能追的上呢?
韩 信 走 时 没 带 钱
……
青木川
热播电视剧《一代枭雄》是一个真实的 故事,发生在汉中市青木川镇……
《一代枭雄》
《一代枭雄》的故事 发生在民国时期的汉 中青木川镇。镇上的 土匪头子、土豪叫“ 魏辅唐”,是村上的 霸主和实际管理者, 为人耿直、行侠仗义 、视野开阔。
圣水寺
摩天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小南海
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南湖风景区
宝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定军山古战场
龙池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勉县温泉
马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桑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2年暑假,高中同学聚会,我们每人拿一个手 电筒进入佛洞探险,洞内完全漆黑、寒气逼人,洞顶 蝙蝠鸣叫盘旋,道路宽时可容纳百人,窄时需侧身能 过。一道小河淙淙而来,轰轰而去,洞内回声犹如 万马奔腾。
褒河栈道
不得不提的三个人 :
1、褒河镇的褒姓人家是一个大家族,因 为他们祖辈上出了一位美女,叫褒姒。
府的政策他也无力改变,只能执行。最终还是枪决了魏辅
唐。
青木川镇的所有建筑群 全部保存完好
汉中的旅游景点遍布城市、乡镇,数量之 多,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么多好地方却多不为 世人所知。
从初中开始,每年寒暑假同学聚会都会去一 个景点,至今只游玩了冰山一角。
每次去玩儿,偌大的景区就只有我们寥寥几 个人。因为景区根本就不是景区,没有人开发, 也没有人宣传。哎,我们的市政府啊……
关于“魏辅唐 ”的两个故事
1、刷牙:
魏辅唐很早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大力花钱办学,学费全部免除,他要求 全镇每一个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如 果到了年龄不来上学,就枪毙父母。
汉族民俗.pptx
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族的现代文学创作也呈现出多元化的 趋势。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文学形式都得到了充分的 发展,为汉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书法绘画艺术
书法
汉族书法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它以独特的笔触、结构和气韵展现了汉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每一种字体都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审美风格 。
01
汉族在建造房屋时,会根据风水观念来确定门窗的位置,以吸
纳吉气、排,如水池的位置、树木的
种植等都有一定的讲究。
建筑高度与间距
03
汉族在建筑高度与间距上也会考虑风水因素,以确保建筑之间
的和谐与平衡。
06 节日庆典民俗
春节习俗及活动
春节,作为汉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其习俗和活动 丰富多彩。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寓 意着辞旧迎新,扫除一年的晦气。随后,人们会贴上 春联、窗花和福字,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除夕夜,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年夜饭,这是春节 最为核心的活动之一。年夜饭的菜品丰富多样,寓意 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此外,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 ,寓意着祝福他们平安健康、顺利成长。
汉族民俗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4-17
contents
目录
• 汉族概述 • 生产生活民俗 • 礼仪信仰民俗 • 文学艺术民俗 • 建筑居住民俗 • 节日庆典民俗 • 游艺竞技民俗 • 汉族民俗传承与保护
01 汉族概述
汉族人口与分布
庞大的人口数量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占据了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 数。在中国两岸三地,汉族人口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如台湾 汉族占总人口的98%,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 和97%。
陕南汉中民风民俗
陕南汉中民风民俗陕南汉中民风民俗1.乡土美味——陕南腊肉腊肉,又叫熏肉,是陕南秦巴山区一带的地方特产,是陕南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相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王,兵败南下走陕南,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陕南秦巴山区人,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
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
七~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
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
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
秦巴山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
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
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
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
陕南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
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传说西安有名的“樊记腊肉”,就是陕南人传给的技艺。
陕南宰杀的年猪年羊,均供自食,每年旺为淡贮,终年享用。
佐餐、下酒、宴客、馈友、逢年过节,都离不开腊肉。
因此,一般农家,均以此为家常必备之乡食,遂成乡土美味。
特别是深山人家,以家藏腊肉的多寡,来衡量贫富的标志。
汉中风俗简介课件
02
03
04
皮影戏是汉中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以皮制的人物和道具为表演载体。
皮影戏的剧目多以民间故事和传说为题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皮影戏的表演方式独特,通常在夜晚利用灯光投影在屏幕上进行表演,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皮影戏的表演技艺代代相传,至今仍然在汉中地区得到传承和发展。
剪纸是汉中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剪纸技艺和艺术风格而著名。
报丧与奔丧
丧葬习俗概述
汉中地区的丧葬习俗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重视丧事处理和孝道观念。在丧葬过程中,有一系列繁琐的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
出殡当天,亲友会前来送行。根据逝者的性别和年龄,出殡的排场和仪式也有所不同。安葬方式包括土葬、火葬等,具体根据当地习俗而定。
逝者在家中停灵期间,家人会安排守夜,以陪伴逝者最后一程。期间会进行一些悼念活动,如烧纸钱、上香等。
婚嫁习俗概述
汉中地区的婚嫁习俗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在婚姻缔结过程中,遵循一系列传统礼仪,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婚姻的尊重和重视。
提亲与相亲
男方会委托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同时双方家长会安排子女相见,以观察彼此是否合适。
定亲与送聘礼
如双方同意婚事,男方会送聘礼到女方家,正式确定婚姻关系。聘礼通常包括彩礼、金银首饰等。
汉中市的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间艺术、节庆活动、地方戏曲等,如汉调桄桄、汉中木偶戏等。
汉中市的自然景观以山水风光为主,如华阳山、紫柏山、黎坪等风景名胜区。
汉中市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浓郁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02
汉中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汉中的另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称为“上元节”或“灯节”。
在元宵节期间,汉中人民会进行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活动,以庆祝春节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陕西习俗(民俗) 陕西介绍 PPT
接下来
让我们一同 走“近”陕
西!
陕北
6
陕北乡民的基本服饰是头扎 白羊肚手巾,身着光板老羊 皮袄,内着白褂子、红裹肚, 脚蹬千层布底鞋,有的头戴 毡帽、腿裹‘裹腿’,脚穿 毡靴,这些均反映了在陕北 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人 们从事农耕、游牧等不同生 计活动的需要,以及历史上 各游牧民族、农耕民族服饰 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继承。
陕南
33
多建于山区,镇巴、安康、 西乡山区很普通遍,顾名思 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 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 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 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 造价低廉。
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 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 再以竹篾条结成以蓼叶复盖。 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 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 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 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抹 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 固等山区常见。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 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 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 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
我们的陕西根据地形等 因素的不同分为了三个 部分——陕北、关中、 陕南。正是因为这样,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 才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 风俗。
陕北 黄土高原
关中 渭河平原
陕南 秦巴山区
4
陕西农民画原于民间,所画内容 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 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 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 浓厚,内容健康,朴实,给人积 极向上的激情。色彩艳丽,笔法 自由,同时也兼收中外其他美术 派别的长处,给作品增添了新的 格调。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深受国内外游客和专家的好评。 陕西农民画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户 县,陕北的安塞和洛川。户县被 誉为“农民画之乡”已拥有2000 多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许多 优秀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传统民居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 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 等条件,建有各种民居,传 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 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其中,石头房多建于山区, 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 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 石板。竹木房多建于林边及 山坳。吊脚楼:多建于沿江 集镇,吊脚楼窗子多向江, 所以也叫望江楼。三合院和 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
• 汉中历史悠久、人文远古,是华夏文明较早的开发地区之 一。汉水流域是人类先祖起源地之一。由于地处秦岭和巴 山之间,是我国东西南北的过渡地带,其气候、特产、饮 食、习俗都具有过渡性的特点。稻作文化麦粟文化在这里 兼种并华;又处于荆楚、巴蜀、秦陇三大文化的撞击之中, 兼容并蓄,吸收融合,发展升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 的汉水文化。历史上元代蒙古军占汉中,为了切断汉中地 区与成都地区的联系,让四川“无险可守”,逐渐撤消了 汉中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治所的地位,并入以关中地区为治 所的行政单位,至此汉中开始隶属于陕西省。在历史地理 学、政治地理学案例中,汉中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区划(西 北地区)与自然区划(西南地区)不一致的城市。即使现 在看来无论是地理气候、方言习俗还是饮食习惯,汉中与 陕西的关中、陕北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与川北极为相 似。
汉中粉皮是陕南汉中特色小吃之一,又称
“片皮。制作原料为蕨根粉。
• 锣鼓草 • 4.端公戏 本为古代巴蜀巫师(端公) 山区农民集体换工在田间 跳神的歌舞形式,后发展 薅草时,为加快进度,一 为民间歌舞剧,属地方小 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 剧种,一般为男女二人演 鼓,边唱督工歌,随机随 唱,多表现男女爱情内容, 情编唱,尤其多在进度慢 故又称“对对戏”。适宜 或做活质量差者身后边敲 排演小型剧目,其唱腔朴 边唱,以激励干活加快进 实柔和、表现形式活波洒 度,提高质量。该形式使 脱。唱词幽默风趣,艺术 生产场面热闹活跃,消除 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 劳动者疲乏、劳累、寂寞 之感 方特色。
民俗文化
• 1.陕南民歌
汉中秦岭巴山地区,自古迄今有传唱民歌、山歌之 风,内容广泛、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或一人独 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 姐儿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仪式歌(迎亲 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孝 歌、说春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盘歌、 儿歌等。一般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 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 不似关中陕北民歌粗犷豪放。
• 汉调桄桄
又称汉中梆子戏,是陕西九大 剧种之一,也是陕南最大的剧 种,属梆子腔戏。其唱、白吐 字归韵,均以汉水流域语音为 基础,用梆子乐器击节发出响 亮节拍。始于元代,既有秦腔 高亢激越特点,又溶入川剧、 汉调二簧柔和婉转之长,形成 鲜明地方色彩和风格。汉调桄 桄音乐优美,语言幽默、风趣, 通俗易懂,表演动作大方,朴 实,唱腔喜怒哀乐界限分明, 生、丑、净、旦,行当齐全, 唱、念、做、打,和谐完整, 颇能代表汉水流域人民温和典 雅、纯朴大方的性格特征。
汉中
民俗大观园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汉中市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位于陕西省西南部, 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 生活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这四种珍稀动物, 一直被誉为“汉中四宝”。这“四宝”是“中华聚宝盆”的最佳注脚,这是 汉中生态环境无比优越的见证,其中“四宝之首”的朱鹮为汉中市“市鸟”。 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 全国双拥模范城。 汉中北依秦岭,南频巴山,中间为汉中平原。汉中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粮仓。 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 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 地。
•
汉中市内地形复杂,地域辽阔, “十里风土不一”,饮食习惯也有 差异。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秦 岭、巴山地区,二是汉中盆地及其 川道地区。总体上饮食倾向于川味, 南北皆汇。山区因水土气候影响, 几天不吃肉心里燥慌,一年四季多 喜欢吃腊肉,并备有干菜如干豆角、 干蘑菇、干竹笋、干萝卜、洋芋片 等煮腊肉,平常夏秋多食自产蔬菜, 冬春以盐菜、泡菜、土豆及干菜。 平川一年四季有新鲜蔬菜,吃肉多 从集市买,习惯与城市居民相差不 多。但平川及西部山区对酸味偏好, 家家备有浆水盆,户户有酸菜坛, 一年四季酸味不断。宁强的川道地 方就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 的谚语。所以汉中稀饭、面皮、菜 豆腐、浆水面为家常便饭。
• 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 面皮起源于汉中,已有数千年历史。自古 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 汉中面皮也被评为中国十大经典地方早餐。
菜豆腐又称菜豆腐粥,制作历史悠久,是汉
中四大名小吃之一,原在汉中是招待宾客的 佳肴。菜豆腐也算得上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 绝。
浆水面,在汉中、关中 和甘肃等地均有该名称 的小吃,但做法有较大 差异。汉中浆水面,相 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 与臣相萧何在汉中所起, 其味酸、辣、清香,别 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