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宋明理学(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 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 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 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三、教学对象:高二文科班 有一定的思维基础,特别是高二政治课已经开始学哲学部分。经过前几节的 学习,对儒学的发展有了相当的理解。 四、课程资源:《四书》等历史文化典籍;《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网络;朱熹 等人的传记;多媒体。 五、策略与方法: 针对本课内容较为抽象的特点,采用设置情境、联系现实等策略并且综合运用讨 论,讲解等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学习兴趣,从而突破难点。
程颢 程颐
3)影响: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
制统治。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德,注重气 节,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 积极而深远影响。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派”。 主要理论
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关注传统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程颢
程颐
朱熹
王 阳 明
陆 九 渊
一 设计理念:以人为本,主动探究。
充分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 一定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通过了解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培养学生抽象 思维能力; 通过评价宋明理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并形成对传统文化批 判继承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聆听 教师的讲解,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1、怎样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观点 的异同?
知识点拔
共同点:
1、本质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 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天理”;(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人心”。(主观唯心主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 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 理学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知识点拔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受佛道的冲击)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3、儒学体系的更新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或 “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的生存原 则,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理学。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主要思想观点 A、宇宙观: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 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客观唯心主义) B、认识论: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前沿视点
为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21日中国 (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 理学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朱子 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
对于现在朱熹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 (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2、陆王心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范仲淹
合作探究
关注传统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明理 学再次站到了我们面前。审视宋明理学,历经 了数百年的沧桑,我们既看到了在礼教压制下 哭泣的生命,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 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面对理学,我们应该去 蔑视,还是去跪拜,去吸收,还是去抛 弃,这 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个人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 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 题……
1)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阳明
2)主要思想主张
A、陆九渊:
“心即理也”,并提出“内心反省”以求 理。 “理在心中”,“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认为只需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B、王阳明:
3)影响:
心学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 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把客 观唯心主义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标志 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理 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 命实践。对中国 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 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Βιβλιοθήκη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八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
--朱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 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观点争鸣
观点1 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明全 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 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 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侯外庐、邱 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 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 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 的。” 提示: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既 有积极可取的地方,也有消极不可取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