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国防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国防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古以来,山脉,海洋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天然屏障。
而中国,作为一个多山临海的国家更是如此。
边防,海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古代的边防建设,主要是修筑防御工程和实行实边固边政策。
著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构筑的以长城城墙为主体,与其他工程设施相结合的连续线式防御工程体系,是城池筑城体系的发展和运用。
长城据险筑墙,关堡相连,烽堠相望,敌台林立,层层布防,在中国战国时期个诸侯国之间,秦统一之后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西汉文景时,为防御匈奴的一再侵扰,积极推行实边固边的政策。
一是在边关要地配置边防军,包括边境上的郡国兵和屯田兵,依靠边郡太守和都尉率兵防堵匈奴的进攻。
二是输粟实边。
依百姓输粟多少,赐给一定的爵位,或赦免罪过,并令入粟者将粟运至长城沿线,待边境一带粮食充足后,再运至内地郡,县收藏。
这一政策的实行,有效的巩固了边防。
三是徙民治边。
在边境要害之处,组织徙民建立城邑。
每个城邑都成为坚固的军事要塞,有效地加强了边境地区的防御。
屯戍军队与大量移民共同守边,且耕且守,较之“徙民实边“更为扎实有效。
我国古代的海防建设是从宋代开始的,南宋时,为抵御金军南侵,成立了我国最早的海军司令部——沿海制置司。
为防止倭寇的偷袭,骚扰,明王朝一是下令禁海,二是在沿海的主要地段,陆续修建了以卫城,所城为骨干,堡,塞,墩,烽堠和障碍物相结合的防御工程体系,有效地抗击了倭寇的侵扰。
除了增强边防海防建设,提高国民的国防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富国强兵是我国古代各朝代都十分重视的国防思想。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统治者和军事家就已经认识到国防与经济的关系,明确提出“国不富则无称雄之本,兵不强则无称霸之力“的政治主张。
强调富国强兵。
而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也说:”甲兵之本,必先于田宅“,进一步阐明国防强大依赖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建设,根本是发展生产的思想。
此后,各朝代的统治者都十分强调富国强兵思想,并采取一系列政策,努力把发展生产与加强国防建设统一起来。
直至19世纪以来,中国走进了近代史。
从中国近代史中不难看出,中国近代国防史是一部民族屈辱的历史。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抓住了中国的“国防不牢,军队不精”这一致命弱点,对中国进行了赤裸裸的侵略。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间,先后有英、美、法、俄、普、瑞典、挪威、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秘鲁、巴西、葡萄牙、日本、墨西哥、瑞士等近20个国家的侵略者践踏过我国的国土,损害我国的主权,整个中华民族美丽而富饶的国土被帝国主义列强蹂躏得支离破碎。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标志,而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最终使中国真正的成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这一切,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和忽视国防安全是分不开的。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只注重对内的统治忽视列强对我国国防的破坏,从客观上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共产党正确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明确了当前的任务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以保障国防安全。
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努力抗争下,我们打退了敌人,保护了我国国防安全。
中国当代国防史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说起,我国国防建设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到一九五三年。
国家处在对外抵御帝国主义侵略,对内治愈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的时期。
这个阶段我们解放了全国大陆和大部分沿海岛屿,肃清了国内各种非正规,不合法的军事力量的残余。
加强了边防和海防,并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建立、健全了军事领导机构和军事制度。
第二阶段是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六年,这是我国国防建设突飞猛进的重大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确立了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任务: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
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
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措施,涉及军队容量,国防开支,国防工业工程,军事院校等方面,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我国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成功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第三阶段则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我们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压力,保住了军队的稳定,在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地完成了氢弹实验和人造卫星的发射。
第四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随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的观点的产生,我国的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发生战略性转变。
国防和军队建设逐步走向健康发展轨道,人民解放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按照一定原则,对军队建设进行调整,增强军队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自卫能力。
把推进我国特色军事变革作为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科技强军战略,逐步实现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实现火力,机动力,防护力,保障力,信息力整体提高。
我国4000多年的国防历史,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功;有过因而不发,强掳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鳞伤,不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卫国的巨大胜利。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征途中,重温这一漫长的国防历史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经济是政治,军事的基础。
强大的军事实力需要靠雄厚的经济来支撑。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就认识到国富才能强兵,自强方可自立,无不把发展经济作为巩固国防,争夺霸权的重要措施。
由此看来,各朝各代的衰落,死亡,遭受外敌的入侵而不能自保,几乎毫无例外是这个王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结果动摇了国防的根基。
例如清朝末期正因如此,不发展经济。
在西方进入工业时代时,清统治者正忙于享受,防止国民与外国交流,闭关锁国,不发展经济,自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手里仍拿着冷兵器。
当外来侵略时,却拿着冷兵器对抗外来的热兵器。
由此可见,只有经济的强盛,才能有强大的国防,才能有政权的稳固,国家的安全。
国家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防的兴衰。
只有政治的昌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
这是国防历史给我们提供的又一深刻启示。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锐意进取的诸侯国就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变法图强,把尊贤厚士,举贤任能,选拔优秀人才治理国家作为强国的根本大计。
相反,秦朝实行暴政激起农民起义,终至推翻秦始皇梦想千秋万代,子孙相继的基业;明代晚期由于皇帝昏庸,宦官擅权,结党营私,始被起义军所败,后又为清军所亡。
特别是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政治日趋腐朽,国防日益虚弱,面对列强入侵屡战屡败,乞降求和,割地赔款,使国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将中国人民带进了苦难的深渊。
总之,国防的兴衰,王朝的更替,近代中国的百年国耻,都深刻地告诉我们,政治的昌明是国防巩固的基础,是国家得以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我国国防史给予我们的另一重要启示,就是在面临外敌入侵,国家危亡的关头,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共同抵抗,才能筑起一道坚强的国防长城,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历史证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全国军民一致共同抵抗侵略的精神和意志,才是国防的真正的钢铁长城。
这是造成淹没一切侵略者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基础;这是让一切侵略者都望而生畏的真正铜墙铁壁;这是民族自强的根本,国防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