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也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所描述的对象都具有鲜明的形象,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课文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再现形象,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感染;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血液的流动,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感触的迟钝。

在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是指充分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再现教材中的形象,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感教学的特点是促使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做到语言、形象、情感三者融合。它能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儿童感知教材;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利于情感的熏陶,使儿童在接受语言训练的同时,在情感方面也得到发展。情感教学法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按文以入情”,这个主张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由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出来了。1962年,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又把这个主张再次加以阐明。阅读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教学时可以多角度多范畴地挖掘丰富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一、以情激情,教师情感要丰富。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时不在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教师对教学充满兴趣,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既感染着学生,又为他们树立了无声的榜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课文的感情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捕捉能够产生的积极情感,同时还要努力寻觅自己感情的立足点,用教师对课文的不同情感来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如在教学《麻雀》一文时,为让学生体会到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我在备课时先回忆母亲关心自己的一件件难忘的往事,然后怀着对母亲的无限敬意走进课堂。上课时,我先以讲述自己母亲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母爱的共鸣。“世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为了儿女,母亲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甚

至生命。老师的母亲也是如此。那是我读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寒冷的傍晚……”我讲述自己母亲拆掉自己的毛衣,熬夜给我织毛衣的事。一句句感人的话语深深地感染打动了学生,使学生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幅幅母亲关心孩子的画面,产生了一种深沉而强烈的爱。然后导入课文:“人具有亲情,具有母爱,那动物是否也是如此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麻雀的课文。”板书:麻雀。这样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做了情感铺垫。

教师的情感感染还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受教育者,在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一方面努力使自己的教态亲切,教学情绪饱满,力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灵活娴熟;另一方面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包括善意、适当的批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的情感是开启学生情感和心智的钥匙。

二、以境生情,创设课堂情感氛围。

教学时注重情境教学,不仅能将学生带入阅读课文所创设的意境,而且能帮助学生把握课文情感的基调。一个与审美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情境,能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之自始至终处在情感的氛围之中,形成强烈的情绪冲动,避免学生处在没有积极情感参与下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中。我的一位同学在教学《草地夜行》时,我参与了她的备课,她运用老红军背着小红军出现在草地夜空下的投影,配合狂风、暴雨、雷鸣的录像和课文部分内容的录音,再现了草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无边的草海,哗啦啦的雨声如鼓点敲击着学生的心扉。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之中,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传出老红军即将面临没顶之灾时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呼叫:“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草海茫茫,风雨交加,屏幕上不见了老红军的身影,教室里一片寂静,只听见学生中有掩泣之声。学生已完全进入课文所蕴含的特定的情境。这时,再读课文,理解人物心情,学生读时感情更真挚,对当时情境想象更具体,对人物内容世界感受更深刻。这一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

三、以文传情,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复杂、深刻的情感因素,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就是作者情感的艺术再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尺度,促进学生与教材的情感交融。《小珊迪》一文描写了小珊迪悲惨死去的故事,作者无疑是噙着泪水写下这篇文章的。教材本身十分感人。在讲读时,

我先点拨小珊迪为何非让“我”买他的火柴不可。小珊迪的单衣又薄又破,瘦脸冻得通红,他“请求”以至“乞求”“我”买他的火柴,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父母双亡,他只能以卖火柴为生,如此点拨,意在博得学生对小珊迪的同情。文章第十二至十四小节写小珊迪默默死去及“我”的许诺,是全文的最动人之处,也是故事的高潮,对体会文章中心,突出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讲读这段时,可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动情入境,而后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抓住我的手”、“目不转睛地盯着”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品质,从中领悟到奄奄一息的小珊迪临死之前仍牵挂着弟弟,为弟弟命运而担忧,这是何等善良的品质!而从“我”对小珊迪的许诺中,看到了善良人们的怜悯与同情。而在小珊迪被轧断双腿部分,从“火柴甚至帽子都丢了”等词也可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这丰富的语言文字感染了学生,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认识到人物内心世界的美好,也陶冶了学生真善美的情操,使他们在今后的行为中自觉地拒绝假恶丑的现象。

四、以读悟情,从朗读中感受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语文教师应该深入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语言是一种音乐美,或是音韵铿锵,激越高亢;或是抑扬顿挫,优美和谐。“音乐”的语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把听者带入美的意境中。通过反复诵读,就能充分体会语文这种音乐美。如教学古诗《春晓》,我先富有情感地描绘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使学生为之动情,自然地走进诗的意境,再指导反复朗读,逐步受到美的熏陶。

在朗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感情表达要恰当,情态摹仿要真切,这样就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回声》一文,小青蛙和青蛙妈妈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小青蛙的话时要读出变化的语气;而青蛙妈妈的话要用耐心、亲切的语气朗读,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情。

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教学生逐步朗读的技巧,如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运用这些技巧更好地表达文中的思想感情,抒发小读者的情绪体验,增强感染力,受到美的熏陶。有位教师这样指导朗读《荷花》中的一段话:“白荷花/在这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中的四句话,第一句是总起句,句首一词“白荷花”起提示作用,指导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