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作品风格创新之处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苏轼作品风格创新之处及其影响

一、苏轼生平简介,以及苏轼作品的意义以及影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代表词人。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咋便宜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综上所示,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

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主要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

更实用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他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随时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孙平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的影响。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诗,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诗文并擅。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诗生新,陈诗朴拙,风格都不类苏诗,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高丽等地都广受欢迎。而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以为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

响一直波及宋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

二、苏轼作品的创新之处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苏轼作品的贡献之处以及重大影响。

宋代文坛承袭了晚唐五代词藻华丽的内容、空虚的文风。而苏轼的生长地西蜀受“五代文弊”的影响要小些。西蜀文人仍“以西汉文词为宗师”,年幼的苏轼就已经对一些革新朝政的复杂的问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说:“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而他在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创新呢?

1.主张古文革新。

由于宋初深受“五代文弊”的影响,“风俗靡靡,日以涂地”。其次朝廷正在矫正“五代文弊”,“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要恢复两汉三代的朴实文风。但是,旧弊未除,新弊复作,有的“求深”,有的“务奇”,相互抄袭。在这种背景下,“以西汉文词为宗师”的苏轼文章,大受朝廷赏识,特别是会受到正在倡导革新运动的欧阳修,梅圣俞等人的赏识。

古文革新运动开始于中唐的韩愈和柳宗元。他们反对六朝以来绮丽柔糜的骈偶文,倡导朴素的“明道宗经”的散文。这在当时虽然产生过一些影响,但并没有取得统治地位,到了晚唐五代,词藻华丽而

内容空虚的文章由充斥了文坛。

宋初的柳开、穆修、王禹偁等人开始反对这镇南关文风,提倡韩柳的古文。由于积习一时难移,加之柳开、穆修等人未能创作出足够的典范作品。因此他们未能扭转文坛风气,主张革新者孤立无援。

但是到了北宋中叶,文坛风气为之一变。欧阳修倡导于前,王安石、曾巩、苏轼父子继之于后,大力反对空洞无物、浮艳艰涩的文风,提倡韩柳的朴实文风。并以他们的大量文章为这种文风梳理了典范,使古文革新运动取得了实际成绩。

苏轼一生都在大力推进欧阳修所倡导的古文更新运动,为肃清“五代文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不学“求深”、“务奇”的“时文”,坚持“词语甚朴,无所藻饰”的文风。

苏轼对背诵古文革新运动的贡献,不仅在于它针对文坛时弊提出了许多精辟和深刻的见解,而且更在于他以自己大量的堪称典范的文章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使古文革新运动立于不败之地。一生写了很多政论和奏议《进策》、《思治论》、《上神宗皇帝书》,写了大量史论《进论》、《志林》,善于从史书中,发掘一些他人不易见到的新颖见解。善于用一些浅显、生动、贴切的比喻,阐明一些深刻的道理。这在《日喻》、《稼说》等杂论,游记《石钟山记》都有所体现。而在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所作文章《进策》,则全面反映了苏轼的革新主张。在苏轼应制科试所作的文章中,以二十五篇《进策》、《礼以养人为本论》和《御试制科策》为最重要,它们代表了苏轼在仁宗朝的政治主张,甚至可说代表了苏轼一生的政治主张,对他的文学发展道路产生了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