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亮水彩画艺术的形式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教育
118
■ 高飞 张洪亮
试析张洪亮水彩画艺术的形式美
水彩画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呈现在画面中的构图、水、色、笔触、肌理、材质等,以及节奏、韵律、虚实、变化统一的美。

文章通
过对张洪亮水彩作品的分析,总结其水彩画中的形式美。

并由此指出只有将形式美因素与内容高度统一,才能使作品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实现艺术美的升华。

形式美 水彩画 生命力 感染力
内容摘要:关键词:吴冠中先生在《绘画的形式美》一文中提出了“形式美”的观点。

形式美是在艺术家们的艺术研究和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它是极为抽象的一个概念。

通过点、线、面、色、形等绘画元素,经作者整理、组合构成形式美。

水彩画的形式美与其自身的本体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主要是指呈现在画面中的构图、水、色、笔触、肌理、材质等,以及节奏、韵律、虚实、变化统一的美。

但是,脱离内容单独地表现形式美,很难使作品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是艺术家创作一幅好作品的关键。

张洪亮的水彩画作品,将水、色、笔、形等基本因素恰当地安排在画面中,营造出了一种有节奏感、韵律感、和谐感的艺术空间。

他认为:“形式美是艺术美,也是一种艺术生命精神的反映。

美是永恒的,它是艺术家永远的追求。

”在其水彩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将形式美的诸多因素与内容有机统一,实现了审美升华并形成了精神的意味。

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是他长期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的积累,他用真诚、精彩的水彩画语言表达着自己的审美感受。

一、构图与形式美
构图,是艺术家通过绘画语言与世界交流的第一步。

艺术家们将表现内容与自身感受结合,通过把构图的各种元素组织在整个画面中来创造出要表现的形式。

在特定的平面空间上,巧妙地安排和处理形式的位置关系,以达到审美理想。

王国维认为,“虽第一形式之本不美者,得由其第二形式之美(雅)而得一种独立之价值……绘画中之布置属于第一形式,而使笔使墨则属于第二形式……”[1]他所说的“绘画之布置”就是构图,是“第一形式”。

可见,构图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节奏与韵律是形式美法则之一,是绘画的语言元素,是构图的内容。

“它是利用自然界大小、阴阳、方圆、刚柔、明暗、冷暖、粗细、虚实、黑白、急缓等对立关系的组合、重复变换、连续起伏而成的一种节律。

”[2]构图时,运用好节奏与韵律可以使绘画作品充满生机,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感染
力。

张洪亮在进行水彩画创作时,除了考虑构图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这些基本的构图规律之外,还充分考虑怎样使画面别出心裁。

人与景的搭配、人与人的联系等使他的画面给观众以节奏美和韵律美的审美感受。

如其水彩画代表作《瑶寨喜酒》,描绘了广西南丹瑶民的喜庆场面。

在构图时,安排了人、桌的位置关系,并用水冲出了吃火锅时热气腾腾的感觉。

这些烟雾巧妙地使看似有秩序的画面变得生动、跳跃,烘托了主题。

另外瑶民的白色头巾、酒瓶、碗等道具组合不仅丰富了画面内容,还传达出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生动再现了瑶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二、技法语言与形式美
“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

”[3]苏轼强调了作画时技法的重要性。

“胸中之竹”转化为“手中之竹”,必须有纯熟的技艺。

对水彩画而言,用水、用色、用笔是最基本的表现技法,是“第二形式”。

水色交融、虚实相生等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独特的形式美。

(一)水的韵味孔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仁者”用“水”来象征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对于水彩画来说,水不仅仅是媒介,也是水彩画独有的艺术语言。

水赋予色以生命,色给予水以活力。

在水彩画中,水的流动、湿润、冲刷、渗化等特点,使画面产生一种如梦如幻、千变万化的形式美感,给人带来无尽的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

水彩画中的“水”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许多水彩画家在创作时更偏向于“水色淋漓”的效果。

“水色淋漓”的水彩画不一定是成功的作品,关键在于怎样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怎样生动地传达具有精神内涵的主体形象。

水的运用技巧体现了水彩画的特色,是最基本的水彩画技法,也是最难掌控的技法。

张洪亮善于用水,他能够恰当地掌握下笔时间,或干或湿、干湿结合、驱驾自如。

细观张洪亮的作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水的流动、水的渗化、水的冲洗,让观者感受到了畅快淋漓、变幻莫
测的韵味美。

如他的水彩风景画《川西草原》水色交融,使画面呈现出气韵生动的形式美感。

画家在表现草原阴雨天气变化多端的天空时,用深色画出天空大部分暗的部分,再用含水较多的笔调和浅色冲出亮的部分。

趁画面未干吹出水的流向,使画面更具有豪情奔放的动态美。

色在水的作用下更显潇洒,水在色的烘托中更显灵动。

阴霾的天空、雄壮的山、星星点点的羊群,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

(二)色的灿烂色,是形式美最单纯、最基本的表现形态,是最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4]这无疑肯定了色彩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审美需求。

西方绘画史上,印象派画家追求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色彩变化,赋予色彩传递情感的特点。

“色彩是画家抒发感情、以色传神、创造意境的主要手段,是作者与观者情感交流的桥梁。

”[5]中国传统水彩画,用色贵在透明、轻快、润泽。

张洪亮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用色大胆、灿烂且浑厚,对色彩进行归纳、概括,追求以简洁单纯的色彩传达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感受,并强调色调的变化统一。

譬如他的水彩画《龙脊印象》色彩斑斓、虚实相映,看似无形,实则有意;黑与白的对比在色彩的衬托下趣味盎然;用以笔带色、随心挥洒、淋漓尽致的泼色写意形式抒发情怀;以色彩语言描绘了绚烂多彩、透明灿烂的彩色世界。

又如他在水彩画《西双版纳写生》中的弹、点、染、刮等技法,使整个画面具有强烈的色彩冲击力和形式美感。

作者用色时将茂密葱郁的枝叶进行概括,以繁代简、色调统一、变化微妙。

或弹或甩出的色点丰富了画面;用笔杆刮出的线条,增强了枝繁叶茂的层次感;有意的留白使画面更具有空间感。

光透过茂密的树枝洒在地上形成光影摇曳的韵味,描绘出了西双版纳特有的风光,使观者感同身受。

(三)笔的洒脱笔触又称肌理,在绘画中是指油画和水彩画运笔的痕迹。

画家用笔描绘对象的质感、体积感、光影虚实的变化。

笔触的快慢、节奏、轻重、力度流露了艺术家的
美术学
ART EDUCATION 119
2012 · 01
艺术修养和个人天赋。

水彩画与中国画一样,都讲究用笔、强调用笔。

追求“一气呵成”的畅快,要求下笔干净利落、飘逸洒脱。

正所谓“落笔生根,一笔落纸,形色俱到”[6]。

如《渔港的早晨》,画家以自然流畅、轻松愉快的笔触抒写清晨刚刚破晓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动态美,用肯定、洒脱的笔触表现安静停泊的渔船。

虚实、远近、静与动的对比,光与影互相辉映,水与色相互交融,奏响了一曲宁静的港湾之歌。

整幅画耐人寻味,散发着迷人的意境美。

又如水彩画《树》笔触奔放、大胆,且生动有力、富有激情,充满了运动的张力。

作品的视觉中心集于一点,树扭曲、摆动的姿态,表现了暴风雨来临前夕的自然景色。

以上两幅作品,可以看出作者下笔肯定、洒脱,一气呵成。

用中国画的笔来画水彩画,将中国的审美思想融入其中。

“画如其人”,画面流露出了画家的艺术修养和个人品格。

(四)肌理材质现代绘画大师巴尔蒂斯说过,“艺术之所以是艺术,需要有技艺。

”在绘画领域,技艺依靠技法与各种工具、材料丰富画面的形式美语言。

肌理,通过工具、材
料经过技法处理产生出特殊的质地纹理效果。

它强调对客观事物的具象描绘,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感召力。

制作肌理,可以丰富画面效果,使画面更具有形式美的意味。

喷、弹、点、染等技法经常出现在张洪亮的作品中。

除此之外,他还尝试用特殊技法使画面更具有表现力。

如:1.洒水法:将水喷洒在将干未干的画面。

这种方法,常常用来表现雨、雾、雪等自然景观。

2.刮擦法:用笔杆、刻刀、树枝等工具,在颜色未干时刮出白色的痕迹或肌理。

白色痕迹自然、生动且层次分明,表现力强。

表现草木纹、树枝常用这种方法。

3.留白、留空法:将空白处留出。

或涂抹遮挡液在需要留白处,干后将遮挡液除去。

4.水冲法:用水在画面上冲洗。

使画面产生朦胧迷离、隐约变幻的神秘感。

《马尾惊涛》是张洪亮在阳江闸坡写生时创作的。

画家用刮擦法刮出石头的结构和肌理,表现石头粗糙、沧桑的质感。

虚实、色彩的冷暖变化、用笔的轻松潇洒,描绘出了水天一色、惊涛骇浪的气势。

结语
“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

”[7]水彩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构图、色彩、技法等来实现,目的在于更加完美地表达艺术家
的艺术构思和审美情感。

绘画领域,形式丰富了内容,内容依靠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存在,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只有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才能更好地表现内容,才能充分体现形式美。

形式美与内容相互融合,使观者被画家的艺术构思所吸引,而忽略了表现形式,这样才是真正的艺术美。

“艺术作品的表现语言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结合是艺术家自然生命精神与艺术生命精神的融合体现。

”[8]在水彩画形式美的艺术研究和探索中,张洪亮找到了水彩画语言与形式美的契合点,将他的创作思想与形式美完美结合,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使其水彩画作品独具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3][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86,637—638.
[2][5]张洪亮.创造作品的形式美[J].美术观察,2000(6):36—37.
[4]李昆山.形式美的形态和特征[J].新美术,1984(4):71.
[6]张洪亮.水彩人物画创作谈[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139.
[8]张洪亮.道法自然[J].美术观察,2005(6):67.作者高飞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洪亮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鞠向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