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zxls_20180112219224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013重庆】下图数据来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三、整合拓展 2、从不同角度认识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微观) 1)史学角度 ①地位: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 (落后经济) (进步经济) 两 主导、两 从属 总体特征: 在中国整个近代仍占主导地位; 1、自然经济虽然逐渐解体,但是仍占主导地位, ②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由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 近代工业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③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手工劳动 2、近代工业中,外资企业、官僚资本占主导地位, 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 民族工业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史观角度 (宏观) ①全球史观: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②文明史观: 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碰撞、渗透、交融产物; ③近代化史观: 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拓展—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整合拓展 3、综合考查近代工业文明对中西方的不同影响
二工 政治 方面 经济 方面 对西方世界 对中国
①垄断资产阶级(金融寡头)掌权, ①半殖半封程度最终形成并继续沉沦; 普选制推动代议制民主不断发展; ②民族资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广泛建立, 推动中国近代化深入制度层面, 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掀起第一次民主实践—— 维新运动、 ②巴黎公社首次尝试建无产阶级政权; 并爆发20世纪第一场巨变—— 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布尔什维克党) 辛亥革命 ①垄断组织出现,西方进入私人垄断 ①列强资本输出,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资本主义阶段;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政府开始局部干预经济; 并出现短暂春天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洋务运动兴起:从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以“____ ____” 自强”“求富 经济近代化实践 为目标,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迈出中国_______ 第一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宣告其失败。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________ 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 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 方式,顺应工业文明潮流和趋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出现, 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阶级力量,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3、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 (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 _______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著《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______ 提出“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兴起洋务运动。 (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提出发展民族工商业, 与外国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________制度。 4、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开始 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 (1)鸦片战争后:西服、饮食、建筑开始在________ (2)19世纪60—90年代:招商局、铁路、有线电报、《申报》等出现。
①西方近代科技冲击传统教育, 思 想 ①自由主义仍是主流思潮; 科举制废除(1905年) 文化 ②现实主义文艺繁盛,印象画派出现; ②近代化深入思想层面,几次思想 ③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
解放运动逐渐动摇封建思想主导 国 际 ①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主要侵略方式,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统治者沦为西方傀儡 ②东方被西方帝国主义瓜分完毕, 关系 ②传统“家国”观逐渐向“中华民族”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整体利益过渡, ③亚非拉地区兴起民族、民主运动。 ③融入世界民族主义、世界主义纠结
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经济
中国近代思想
一、阶段特征综述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 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初步形成,在屈辱中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 ①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并不断加深; ②外资使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先后诞生,出现早期维新派; ③民族、阶级矛盾交织,引发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探索救国。 2.经济上: ①外资入侵促进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并逐渐加速; ②客观上刺激中国本国近代工业——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先后产生,经济近代化起步。 3.社会生活: 西方文明冲击传统习俗,开始出现报纸、西餐、新交通通信等新风尚 4.思想上: 西学东渐重启并不断深入: ①推动开明的地主阶级出现“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思想 ; ②农民领袖提出最早的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 ③资产阶级出现早期维新思想。 5.外交上: ①长期封闭局面被打破,思想上变“夷” 为“洋”; ②传统朝贡体系瓦解,开始融入西方主导的条约体系,外交近代化;


3、1889年,湖南官员周汉刊刻了一本反洋教的通俗图册, 题名《天猪教》。从此开始他历时10年之久的反洋教斗争。 他认为世上只有儒、佛、道三教为正教,此外再无第四教, 一切洋教都是“鬼叫”(鬼教的谐音)或“天猪教”(天主教 的谐音),应加以诛灭。他还认为教会侵略是想来“谋中国 的江山”。对周汉反洋教斗争的评析,正确的是 A.盲目排外,体现传统文化的落后性 B.以传统文化反洋教,维护国家主权 C.此举是为愚昧百姓,维护清朝统治 D.卫道爱国与反帝斗争相结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4、[2014·山东卷]“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 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 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 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三、整合拓展 3、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动力: 主要来自外资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速度(分布):发展不平衡。 外资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和交通、商业较发达地区 解体较快,边远和落后地区解体较慢; 结果: 不是由于内部商品经济发展成熟, 因此一直没有建立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2)影响: 促进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是历史进步: ①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它解体必然冲击封建制度, 瓦解晚清和北洋军阀政府反动统治。 ②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准备商品、劳动力市场,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也使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发生巨变。
近代中国四种经济之间的关系 洋务经济
阻碍 瓦解
自然经济(主体)
既刺激又阻碍
外国资本主义
既依赖又抵制
民族资本主义
三、整合拓展 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 (1)产生条件:不是由于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 物,而是外部列强入侵,破坏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自然 经济解体,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而出现。 (2)工业结构: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由于 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 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重工业极少。 (3)地区分布:主要集中沿海大城市。原因是这些城市为列强 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据点,便于利用外国技术设备,这种布局 反映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 (4)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落后且对外国技术依赖严重。 (5)产生、发展过程: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双 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 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依赖,是近代民族资本主 义最重要的特点。这就导致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变革中
三、整合拓展 1、全面认识列强的侵华 (1)起因: 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发动者: 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日美为主, 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3)侵华目的: 最终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 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结果: 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失败外,其他均以中国方面失败告终, 说明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侵略的胜利。 (5)影响(双重): ①破坏性(直接影响) : 损害领土主权,带来深重灾难,阻碍社会发展,是近代落后根源; ②建设性(客观影响): 带来先进工业文明,冲击旧制度、旧观念,促进自然经济解体, 为民资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先进思想文化传播,客观促进近代化。
二、通史知识整合 1、政治上: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西方列强的侵略 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_________ 禁烟运动 为借口发动战争, 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_________》,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法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____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联合发动的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①中国人民肩负起____________ 反封建反侵略 的双重任务。 ②《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_______________ ,反映农民愿望 封建土地所有制 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违背。 ③《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_________ 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由于没有 反映农民要求和愿望,加之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环境,未真正实行。 2、经济上: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日 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趋商品化,中国被卷入___________ 和商品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2014重庆卷]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 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 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 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 的主要意图是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2、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 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 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 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具有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5、[2014新课标卷Ⅰ]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 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6、[2014山东卷]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蚕事乍毕 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 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7、[2014大纲卷]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 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第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40—1894)
历史时空定位
政 治 无产阶级诞生
外 经 资 济 入 侵
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提供国内市场、劳动力
1860年 思 想
社会 生活
《资政新篇》
外 封闭打破,开始向西方学习; 交 朝贡体系瓦解,开始融入西方主导条约体系
设立总理衙门, 外交开始近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