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无心理疾病和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 自我意识正确;

2. 人际关系协调;

3. 性别角色分化;

4. 社会适应良好;

5. 情绪积极稳定;

6. 人格结构完整

二、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是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到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疾病模式和健康模式;

(三)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1. 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

2.

评估性会谈:是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评估性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又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情绪、态度施加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2.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和补充;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途径

1.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1)使学生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3)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以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2.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3)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家庭教育;(6)环境教育;(7)社会磨砺;(8)其他途径(少先队、板报、校报、广播等)。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

2.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 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5. 小组辅导

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一)心理辅导的内涵

1.心理辅导的概念:是指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2.理解心理辅导的概念:(1)学校心理辅导强调面向全体学生;(2)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3)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3.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3)尊重与理解学生;(4)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5)个别对待学生;(6)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

(二)心理辅导的目标: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2. 代币奖励法;

3. 行为塑造法;

4. 示范法;

5. 处罚法;

6. 自我控制法

(二)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雅各布松)全身松弛法(全身松弛训练):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氛。

2.(沃尔帕)系统脱敏法: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包括以下步骤:进行全身放松训练;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3.肯定性训练(自信训练、果敢训练):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别人的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三)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1.认知疗法:建立求助的动机;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

2.来访者中心疗法(患者中心疗法):罗杰斯

3.理性-

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艾利斯,具有如下特点:人本主义倾向;教育的倾向;人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三、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儿童多动综合症

1.概念: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8-10岁。

2.特征: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

3.原因:先天体质的原因;社会因素;

4.治疗方法: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行为疗法;自我指导训练;

(二)学习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